第31章 又一年
字數:11883 加入書籤
“寧為太平犬,莫作離亂人!”
太平盛世,連一條狗都有著做狗的尊嚴和體麵。
而無道亂世裏人的尊嚴和體麵都被踐踏如泥命如草芥,活得還不如一條狗。
亂世之中生存不易,前途難測,命運無常。
而眼前的江湖表麵上看起來風平浪靜,實際上對於施宗義來說危險性也和那種亂世差不多。
如果他愣頭愣腦的就這樣跑出去,那老嶽同誌可能就得做好準備下山去給他的徒弟收屍了。
這裏可不是前世那個文明昌盛的法製社會,江湖險惡,隨便遇到一個意外他的小命就可能玩完。
不說遠了就看看發生在身邊的幾樁血案:
華山派自己人關起門來都可以殺個天昏地暗。
施家莊幾百條人命在一夜之間就那樣被抹掉了。
韓雪茹也是好端端的天降橫禍家破人亡。
人販子窩點解救出來的孩子為什麽有那麽多的孤兒,就是因為發生了太多破家滅門的慘案。
這種種殺戮都足以讓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
小萌寶血案那晚能活下來也純屬萬幸了。
那樣的險境施宗義當然絕對不想再去體驗一次。
所以他在心裏提醒自己:
“要用真正的智慧和實力去打野。”
“而不是僅僅憑著野心和勇氣去莽撞的闖蕩。”
盡管儲物空間裏麵的各種物資已經收集了一大堆,施宗義還是覺得自己準備不夠充分。
隻要是想得到和做得到的他都會盡力去做,如果不能確保安全的話就寧可無限期的推遲打野計劃。
所以他現在雖然開始為打野做了計劃並且積極的收集各種物資,但也不意味著隨即就會出發。
施宗義隻是想著及早的開始去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等到時機成熟了就可以相機而動。
知機者事半功倍,昏昧者勞而無功。
畢竟機會是屬於有準備的人。
十二月十七日下午,笛子劍終於做好了。
本來正在碼頭邊閑逛順便參悟《易經》的施宗義聽到消息後直接去了正房堂屋。
現在河邊的碼頭才剛剛修建了一些基柱,因為天氣太冷所以就暫時停工了,等到天氣回暖了再繼續。
施宗義來到堂屋就見到桌子上擺了好幾樣東西。
來送貨的是一位二十多歲有些靦腆的青年,不過他身材勻稱手指纖長怎麽看也不像是一名鐵匠。
這次他送來的貨物一共有三樣:一根笛子劍,兩把袖箭,以及1500個青銅身份牌。
院子裏武器方麵的事務都是鄧勇貴經手辦理,此時他正在查驗貨物的品質和數目。
看到施宗義走了進來,鄧勇貴親自拿起一個長方形木匣利索的打開,然後矮身遞到了施宗義麵前。
“少爺,您的笛子劍做好了。”
施宗義覺得修煉《紫霞神功》之後鄧勇貴變得更加恭敬有禮了,或許他是以這種方式表示感激吧。
含蓄的人有些話說不出口,隻能用行動表達。
此時隻見木匣裏墊著一塊綢布,綢布中躺著一根半米多長的鋥亮橫笛,笛身光潔銀亮熠熠發光。
施宗義微笑著衝鄧勇貴點了點頭,然後才小心的取出了橫笛拿在手裏細細打量。
隻見整個笛子渾然一體打磨精細,握在手中也是不輕不重手感極佳。
施宗義左手持笛,右手握住柄部輕輕一拔。
“噌!”
拔出一柄短劍,劍身筆直纖長精美,刃麵紋路清晰猶如秋水流淌,刃口鋒銳透出犀利的寒芒。
“笛子劍全長70公分,柄長20公分,刃長37公分,刃寬兩分半,刃厚半公分。”
“刃材百煉精鋼,古法熱煆手工細磨,重量帶鞘三斤,不帶鞘一斤九兩,鞘可接在柄上使用。”
施宗義聞言有些訝異的抬起頭來,原來是那個上門送貨的年輕人在介紹笛子劍的屬性參數。
之前他不說話一副靦腆的樣子,此時介紹起產品來卻侃侃而談判若兩人,眉宇間也透著一股自豪。
青年看到施宗義訝異的眼神又恢複了初時的靦腆:
“我叫鐵三浪,這瓶禦劍油是送給你的。”
那個自稱鐵三浪的青年說著話從兜裏掏出一個褐色瓷瓶微微俯身遞給了施宗義。
施宗義抬手接過,看那褐色瓷瓶隻比拇指略大了一點點,這麽小的瓶子能裝下多少油?
似乎是看出了施宗義的疑惑,鐵三浪又補充了一句:“每次隻需一滴。”
原來這瓶禦劍油是鐵三浪額外奉送的保養用油。
這把笛子劍是鐵三浪的得意之作,現在雖然必須交貨了,但是他希望施宗義以後能夠愛惜它。
另外那兩個袖箭也是鐵三浪做的,每筒裝箭6支,他當場給施宗義演示了一遍袖箭的操作要領。
兩個都是單發袖箭,筒體是用黃銅鑄成,金光燦燦做工精細,沒想到鐵三浪的手藝竟然這麽精湛。
袖箭操作起來也非常簡單,是通過機括發射,施宗義戴在小臂上就和帶了兩把小手槍差不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由於是給施宗義量身定製的,比普通袖箭小了一半,所以射出後的殺傷距離為20步左右。
把貨物交接好了之後鐵三浪就沒有再言其他,直接告辭離開了,鄧勇貴跟了出去送他到大門口。
施宗義收起笛子劍和袖箭就往東跨院而去,期盼已久的新武器剛剛入手自然要去好好嚐試一番。
先是揮舞了一會兒笛子劍,然後又試射袖箭。
等到鄧勇貴也來到東跨院的時候,施宗義已經把兩個袖箭的12根箭鏃全部都發射出去了。
兩個人一邊撿回箭鏃一邊討論袖箭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項,說著說著就談起了那個鐵三浪。
“他們鐵家是世代相傳的生意,打鐵手藝非常過硬,不過現在有些沒落了。”
鄧勇貴說到鐵家的事情語氣裏帶著幾分唏噓,聽在施宗義的耳朵裏很有故事感。
原來半年前鄧勇貴第一次去龍泉鎮定製寶劍的時候,在回來的船上偶遇了一個鐵匠。
那個鐵匠叫做鐵大浪,在華陰縣開了一家鐵匠鋪,今天送貨的那個鐵三浪就是鐵大浪的兒子。
鐵大浪是去龍泉鎮購買材料,回程和鄧勇貴碰巧搭乘的是同一條船,山高水長偶然閑聊就認識了。
兩人雖是萍水相逢卻一見如故,經過交談後發現都是要回華陰縣,所以就此結交一路上互相照料。
之後施宗義讓鄧勇貴定製身份牌的時候,他就直接找上了鐵大浪,也算是特意照顧一下他的生意。
兩人這半年多以來也常常一起喝酒聊天,鐵大浪算是鄧勇貴在華陰縣為數不多的朋友之一。
這次的三樣東西自然也就都是在鐵家定製了。
施宗義掂了掂手中的笛子劍問道:
“他們家的傳承手藝確實挺厲害的,這麽好的手藝為什麽會沒落?”
鄧勇貴撓撓頭無奈道:“鐵老頭是一個強脾氣,普通的鐵器他不願意打造,精品兵器又沒什麽生意。”
“他家那個鐵三浪更加不靠譜,根本就不想打鐵,一心琢磨些小物件,把個鐵老頭氣的夠嗆。”
“哈哈……”
施宗義很少見到鄧勇貴露出這種難為表情,看樣子他和那個鐵大浪確實交情不淺。
既然這樣的話,那不妨試試看是否可以合作共贏。
“那鄧大哥你回頭探聽一下,看看那個鐵大浪願不願意來咱們院子裏打造武器。”
就是和蔡魚柱以及祁福溟一樣雇傭性質的合作方式。
兩人幹脆又去找到了杜心悅,一起對邀約鐵大浪來院子裏打造武器的事情仔細的商議了一番。
於是第二天的下午,鄧勇貴就帶著一個身材魁梧的老頭回來了院子裏。
因為早已提前商議妥當,所以施宗義就和杜心悅一起待在正房堂屋等著他們的到來。
很快施宗義就見到了和鄧勇貴一起走進堂屋的鐵大浪,一位比鄧勇貴還高了半個頭的魁梧老漢。
經過一番簡單的交談,施宗義也知道了一些情況。
鐵大浪現在已經五十二歲了,但神情依然豪邁慷慨老當益壯,一身肌肉也猶如銅澆鐵鑄般結實有力。
堅韌沉毅的眼神配合著古銅膚色的臉,令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烈火中鍛煉出來的打鐵匠人。
鐵大浪隻有一個兒子,名字叫做鐵三浪。
就是之前送貨的那個不怎麽健壯還略顯靦腆的年輕人,不愛說話,最大的愛好是獨自琢磨各種精巧機關。
鐵三浪這個名字讓人感覺有點兒怪。
按鐵大浪的話說,他是因為自己的名字起大了,總想著要大浪一把結果五十多了還沒真正出去浪過。
所以他就想著要給自己的兒子把名字起的小一點,所謂事不過三,為了穩妥起見就幹脆起名三浪。
雖然要去浪,但別一直浪,三次剛剛好。
可惜鐵三浪是一個標準的技術宅男,一心隻想搗鼓那些趣味無窮的機關,壓根兒就不想出去浪。
當然這些隻是表麵上的玩笑話。
他的真正用意是希望鐵家有人能在江湖上揚名立萬,以便於把鐵家的鑄造技藝發揚光大。
因為他們鐵家原本也是龍泉鎮的鑄造世家,在鐵大浪的爺爺輩才搬到了華陰縣這個小地方。
原因則是和另一個鑄造世家打賭輸了,按照賭注協議不但賠付了全部身家還被排擠出了龍泉鎮。
鐵大浪想通過在江湖上揚名立萬來打響鐵家的招牌,再徐徐謀求有一天能夠回歸祖地。
原來是真正有傳承的,難怪手藝那麽好。
一番交談之後,施宗義就讓鄧勇貴陪同鐵大浪參觀一下大院,看看忠義武館的真實麵貌。
同時也是讓鄧勇貴和鐵大浪有機會單獨聊聊。
他們兩個認識半年多了已經比較熟悉,有些話在私下裏也好當麵直接說清楚。
施宗義和杜心悅就在堂屋裏喝茶聊天等消息。
如果鄧勇貴和鐵大浪談攏了的話,院子裏就可以再開設一個鐵匠鋪了。
叫鐵匠鋪有點兒不合適,可以叫做忠義鍛造工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施宗義覺得做一兩個武器可以在外麵隨便定製,但是要大批量打造武器還是得自己家裏打造。
以後武器裝備的需求量是很大的,華山派那邊保守估計就是500把精鋼劍,以及一些暗器。
忠義武館這邊的需求量會更多,因為忠義武館的人數會一直不斷的增加,暫時沒有設定上限。
鄧勇貴帶著鐵大浪在院子裏兜了一圈後又回到了正房堂屋,這個時候他們也已經談妥了。
原本鐵大浪願意跟著鄧勇貴來大院拜訪就已經代表了他有些意向。
而在院子裏親眼目睹了忠義武館的真正實力之後,鐵大浪就果斷的做出了選擇。
於是鐵大浪對著施宗義正式行禮:“那以後老頭子就跟著小少爺混飯吃了。”
施宗義連忙抱拳還禮:“鐵師傅不必多禮,以後大家就是一家人了。”
施宗義當即和幾人商量修建忠義鍛造工坊的事情,屋子是現成的,直接選一個小院就可以了。
隻要再添置一些打鐵設施就好,最主要的一個設施就是修建幾個小型的鍛造打鐵爐。
因為天氣寒冷所以河邊的碼頭已經暫時停工,有一批長期合作的建築工人正好有空。
現在請他們來修建打鐵的爐子就剛剛好,因為那些爐子燒起來熱量都非常高,冷天反而更舒服。
施宗義和幾人一起商議好了大的章程,至於具體的工作就由杜心悅和鄧勇貴配合完成。
在修建忠義鍛造工坊的時候還需要鐵大浪在現場進行指導,打鐵設施修建的細節也隻有他最清楚。
……
雪花片片飄落。
東跨院裏寂靜無聲。
整個世界銀裝素裹宛若仙境,原本粗獷的石頭假山也被白雪覆蓋變得晶瑩剔透,美不勝收。
寧靜的雪天適合於思考。
紛紛揚揚的雪絮反襯著清幽無聲的院子,有一種動靜相宜萬物相諧的美。
施宗義站在空曠的操場中央靜靜的凝視著大雪紛飛的天空,腦海中思緒萬千。
也沒有具體思考什麽。
隻是回想一下前世今生。
臨近春節了,施宗義宣布全院休息十天,年前五天加年後五天。
所以現在活動中心那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小夥伴們正在為過年做著各種各樣的準備工作。
反而是曾經擁擠的東跨院已經變成了幽靜之地。
施宗義隻是想來這裏圖個清靜,卻於不經意間被院子裏的雪中美景給鎮住了一瞬心神。
順帶著也多愁善感了一回。
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人的情緒同樣也會像波浪一樣起伏不定。
有的人一直顯得情緒穩定,那也隻是他善於調整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起伏罷了。
現在已經是十二月二十九日。
紫霞真氣168縷,第四層中期境界了。
再過兩天也就是過年了。
所以施宗義決定今天下午回去華山。
今天中午吃席,提前和院子裏的小夥伴們一起開開心心的吃一個大餐就當做是一個年夜飯了。
當然過兩天院子裏還會正式吃年夜飯的,隻不過那個時候施宗義就不在院子裏而是在華山上了。
為了把中午的大餐盡可能的做得豐盛一些,杜心悅已經親自帶了十多個人到廚房幫忙去了。
所以施宗義自己一個人逛到了東跨院。
情緒也突如其來的失去了穩定,難道是因為離別?
每次回華山,不忘帶禮物。
梁嬸、寧小則和嶽不群的禮物施宗義早早的就已經拜托杜心悅幫忙精心挑選並買回來了。
這次杜心悅自己也專門準備了兩份禮物,分別是送給寧中則和梁嬸的,到時候由施宗義幫她轉交。
雖然杜心悅也很想跟著施宗義一起去華山,但是她身為院子的大管家實在是走不開。
作為少主的施宗義卻另當別論,反正他一向都是甩手掌櫃瀟灑慣了院子裏有他沒他也毫無區別。
華山上其他人的禮物就簡單了,直接從自家百貨超市裏麵挑選一些合適的貨品作為禮物就可以了。
雖然不是精挑細選的珍品,但也都是非常實用的小物件,並且也是價值不菲的好東西。
現在的施宗義財大氣粗底氣十足,如果不是想著低調一點他可以比當初的鄧管家還更加出手豪氣。
之前活動中心那個小小的雜貨店早已經升級為百貨大超市了,店鋪也搬到了一個新的小院裏。
現在院子裏人員這麽多,小小的雜貨店可滿足不了小夥伴們的購物需求,現在是一整個四合院。
搬遷的時候施宗義特意安排到了第十八號四合院,同時改名叫做:忠義百貨購物中心。
整個小院一共十六個房間全部改作營業鋪麵,所以施宗義就把商品的布局做了一個區分。
直接分為四個區域,分別為服裝區域、食品區域、日用品區域,其他的就都屬於雜貨區域。
施宗義自己對這個布局是挺滿意的,感覺有點兒前世購物城的味道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
很快就到了開席的時間。
宴席安排在新房子這邊的忠義大禮堂舉辦,因為老院子那邊根本就沒有這麽大的場地。
忠義大禮堂采用宮殿建築風格,整體呈長方形,長五十米寬三十米,外觀典雅雄偉恢宏大氣。
杜心悅當初想到建設這個忠義大禮堂,就是為了在雨雪天或者別的異常天氣裏有個集合場地。
因為新舊兩個練功場都是露天場地。
新房子這邊也開設了一個新的食堂,名為第二食堂,是原來的那個第一食堂麵積的五倍。
第二食堂裏安置了三個大鍋爐,現在整個大院範圍不管新舊房子都實現了全天候供暖。
所以此時的忠義大禮堂裏麵也是溫暖如春。
忠義大禮堂除了中段位置一個五米寬的正門,還在南北兩邊各自開設了一個兩米多寬的側門。
這樣的三道門設計可以讓小夥伴們進進出出都非常方便,不管場麵多麽浩大人員聚散都很流暢。
施宗義從正門進入大禮堂,抬眼望去整個大堂一覽無餘,整整齊齊擺放著幾十張桌子。
縱向每一排四桌,橫向每一排九桌,一共三十六桌,然後在臨近舞台的位置還有單獨的一桌。
舞台處於大禮堂的最北邊,深度有十八米,舞台離地麵的高度是一米。
作為會議的主席台或者宴會的舞台都非常方便。
看著這個舞台施宗義忽然間不禁陷入了沉思:以後要不要在院子裏麵弄一個春節聯歡晚會?
想想暫時還是算了,畢竟這個刀光劍影正邪不兩立的武俠位麵可沒有現代社會那麽安逸。
現在整個院子的人數已經達到367人,差不多每一桌是十個人左右。
宴席準時開始,施宗義是坐在臨近舞台的一桌。
這個位置的桌子格外大了一點,但是桌子上的食物和其他桌子上的沒有任何區別。
院子裏麵大家都知道小少爺不缺銀子,這次的宴席也是盡量最高規格的置辦,美味佳肴非常豐盛。
施宗義坐在主位,左手邊是杜心悅,右手邊是鄧勇貴,韓雪茹是挨著坐在杜心悅的左手邊。
然後這一桌還有鄧勇福、杜心武、王豔紅、杜剛、鍾沛、祁福溟、蔡魚柱和老蔡頭剛好十二人。
人比較多,所以桌子也大了一號。
鐵大浪要年後才會正式過來,因為鍛造打鐵爐修建好了之後還需要閑置風幹一段時間。
現在院子裏麵大家都是比較熟悉了,所以施宗義也不過多囉嗦,三言兩語講完開場白就讓大家開吃。
沒有任何其他花樣,大家隻管吃好喝好。
至於年底獎勵和新年紅包等等事情,施宗義也都推給杜心悅了,他是甩手掌櫃做的相當徹底。
並且施宗義自己還從杜心悅那裏拿了十張銀票共計一千兩,用來給梁嬸和寧中則發紅包。
施宗義給她們兩個每人準備了一個五百兩的紅包。
至於嶽不群就不管了。
按道理老嶽同誌還會給他這個首席弟子發一個紅包才對,也不知紅包有多大,施宗義拭目以待。
喜歡綜武:劍出華山請大家收藏:()綜武:劍出華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