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戰鬥(三)

字數:7225   加入書籤

A+A-


    南口關位於北京西北昌平縣南口鎮燕山山脈和太行山山脈交匯處,是太行八陘軍都陘東出口,明代在此修建了著名的八達嶺長城將南口關改名為居庸關。
    軍都陘因途經軍都山而得名軍都陘,西出口是懷來縣,直通內蒙古張家口,向西南輻射大同(雲中)。因此軍都陘是北京進入內蒙古以及東北的天然通道,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我們所熟知的大明立國以來最大的恥辱土木堡之變,就是發生在軍都陘西出口懷來縣的土木堡。明英宗朱祁鎮因土木堡之變一戰成名喜提“大明戰神”榮譽稱號,和“高粱河車神”宋太宗趙光義並稱“漢家二聖”。
    李倓和嚴莊從西山出發趕到距離南口關三十裏的時候追上了奚族和契丹的斷後部眾。
    李倓直接報了身份並且指名要見李延寵和李懷節。
    斷後的契丹將領看李倓隻帶了幾個人於是沒有為難李倓,並且安排人帶著李倓和嚴莊去前麵見李懷節。
    由於奚族和契丹部眾加起來有十萬之眾,所以李倓和嚴莊追上斷後的契丹軍隊時,李延寵和李懷節已經到了南口關下。李延寵和李懷節正押著三千唐軍俘虜要挾守關的唐軍開關。
    南口關下麵不遠處唐軍俘虜隊伍的最前麵的高車上五花大綁著一個披頭散發、煙熏火燎、神情萎靡的肥胖唐將。肥胖唐將身邊是一個還有一個五花大綁被煙熏火燎的看不清麵目的唐將。
    李延寵三十來歲濃眉、短鼻、臉上稀稀鬆鬆長了一些胡須,一雙眼睛透出一絲精明和桀驁不馴。
    李懷節騎著馬走到肥胖唐將的車子旁邊眼中閃過一絲厲色,舉起手中馬鞭對著半死不活的肥胖唐將就是一鞭子,唐將吃痛悶哼一聲,晃了晃腦袋抬起頭一道寒光從散落的頭發中射了出來。
    李延寵獰笑道:“安祿山你沒想到你也有今天吧!你如果跪下給我磕頭認錯我放了你!”
    安祿山嘿嘿冷笑道:“李延寵你和你父李詩鎖高一樣都是下等的賤種,讓我安祿山磕頭你也配,今日落在你手裏要殺要剮隨便。”
    李延寵被罵不怒反笑說道:“好!我就看看你是嘴硬還是我的馬鞭硬!”
    安祿山嘿嘿一笑說道:“用點力!別給我撓癢癢就行!”
    李延寵冷笑道:“來人!把安祿山衣服扒光推到關下打他五十鞭,告訴南口關守將孫孝哲隻給他半個時辰時間考慮,半個時辰沒有答複,砍二百唐軍再打安祿山五十鞭子,一直到開關為止。”
    安祿山身邊一直未開口的唐將一看李延寵要在眾軍麵前羞辱安祿山,立刻吼道:“李延寵有本事衝我尹子奇來!”
    李延寵轉頭看著尹子奇獰笑道:“我本來不想羞辱你!既然你自己找不自在那就怨不得我了,來人把尹子奇一起押到城下鞭刑!”
    安祿山一聽吼道:“李延寵你個兔崽子!你一定不會放過你!你個下賤的種!有本事給俺來個痛快的。”
    李延寵咬著牙說道:“用馬糞把他嘴給我堵上!”
    隨著李延寵下命令兩個奚族士兵不一會不知道從哪裏弄來一兜冒著熱氣的馬糞,兩個奚族士兵根本不給安祿山反抗的機會一兜馬糞直接捂到了安祿山嘴上,然後用破布把安祿山嘴給纏上,安祿山在嗚嗚的掙紮聲中和二百唐軍俘虜被拉倒了南口關城下。
    奚族士兵將安祿山和二百唐軍俘虜被押到了南口關城下把安祿山扒了一個精光然後抽打安祿山,並且喊話南口關守軍半個時辰獻關,不讓二百唐軍人頭落地。
    南口關守將孫孝哲是個契丹人,無大才,但為人裘馬華侈,頗事豪貴,每食皆備珍饌。性殘忍,過於殺戮。因其母貌美同安祿山有奸情,所以被安祿山收為義子鎮守南口關。
    孫孝哲在城頭看到看到此情景瞬間沒了主意,唐軍和安祿山死不死對他來說他是一點都不關心,他現在矛盾的是如果不救安祿山怕安祿山以後問責,如果同意李延寵的條件救安祿山,但是李延寵不放安祿山怎麽辦?自己私自獻關可是大罪朝廷絕對不會放過自己。
    就在孫孝哲一籌莫展時孫孝哲身旁的南口關參軍李延堅說道:“將軍!依屬下之見,我們需要派人去談判盡量拖延時間,等嚴莊到了讓他想辦法,到時候一切罪責就是嚴莊的了。”
    孫孝哲想了想說道:“我和嚴莊有怨,嚴莊會不會趁機出什麽壞主意整我吧?”
    李廷堅說道:“將軍放心好了!嚴莊是聰明人。”
    孫孝哲聽李廷堅說完答道:“好!聽你的!你說現在派誰去?”
    李廷堅說道:“不急!等半個時辰時間差不多了我去!”
    李延寵坐著看安祿山挨鞭子他心裏很爽,如果不是因為要用安祿山打開南口關說不定在黃家嶺他已經砍了安祿山。
    李延寵看了看天時間還早,他之所以不著急是因為他在等後麵的部眾,所有部眾趕到至少還需要兩個時辰,他還有的是時間。至於追兵什麽的他一點不怕,他有四千唐軍俘虜和安祿山在手根本不怕後麵的範陽追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延寵現在唯一擔心的就是自己堂兄李延壽,拿不拿的下使團現在已經不重要了,自己手裏已經有了籌碼,他唯一擔心的是怕李延壽出事。
    就在李延寵眯著眼想事情的時候一個三十多歲的契丹大將走了過來,李延寵看清來人連忙站了起來,來人正是負責組織斷後的契丹統領李懷節。
    李懷節走到李延寵跟前沉重地說道:“和親使團來人了!”
    李延寵一愣隨後瞳孔緊縮問道:“我堂兄出事了?”
    李懷節點了點頭說道:“可能是!”
    李延寵心中一驚問道:“他們要做什麽?”
    李懷節說道:“有可能要換俘!”
    李延寵說道:“不行!換了俘虜我們手裏就沒有籌碼了!兩族十幾萬部眾怎麽辦。”
    李懷節說道:“你要想好了那是三千奚族精壯,你真的要犧牲嗎?”
    李延寵痛心的說道:“不犧牲他們我們兩族十幾萬部眾怎麽辦?換了俘虜我們手裏沒有籌碼如何出關?”
    李懷節說道:“我們籌碼不比他們少,沒有談怎麽知道不行?”
    李延寵閉著眼想了一會說道:“你帶我先去見見他們!”
    李延寵到了大軍後麵就看到一支五十多人的唐軍遊騎,隊伍最前麵是一個十六七歲身穿明光鎧騎著一匹棗紅馬的少年將軍,少年將軍長的眉清目秀不像是軍中將帥。少年將軍年紀雖小但是體格卻與成人無疑,眉眼之間透出一股和年齡不相襯的沉穩,李延寵斷定應該是這次和親使團副使建寧郡王李倓。
    少年將軍右手是一個三十六七歲的唐軍將領,李延寵不認識,很有可能是河東軍那邊的將,左邊的文官李延寵一眼就認出是安祿山手下嚴莊。
    李延寵騎馬走到距離李倓眾人約二十米的距離停了下來。
    李延寵騎馬前進了兩個馬身抱拳說道:“李延寵甲胄在身失禮了!”
    李倓打馬前行兩個馬身同樣抱拳說道:“懷順王難道一定要走嗎?隻要懷順王回頭至尊定然不計前嫌!”
    李延寵微微一笑說道:“建寧郡王說笑了!大唐至尊豈能不計前嫌,郡王請回吧,大軍馬上攻城,免得血濺到郡王身上。”
    李倓知道這是李延寵想拿談判的主動權於是說道:“既然懷順王心意已決,本王就不再勉強,但是我這裏有懷順王一些族人想換回唐軍俘虜。”
    李延寵哈哈笑了笑說道:“奚族部眾的賤命豈能同唐軍貴命相提並論!建寧郡王這生意太不公平了。”
    李倓知道李延寵的意思說道:“我可以放奚族和契丹部眾出關,但是我有條件!”
    李延寵沒有想到李倓會答應的這麽痛快聲音有些顫抖的問道:“什麽條件?”
    李倓笑著說道:“你得付一些買路錢!”
    李延寵聽李倓說完幾乎都不想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倓看了看還沒回過神的李延寵說道:“我要十五萬隻羊作為你出關的條件!不然我回去沒法向至尊交代。”
    十五萬隻羊對於奚族和契丹來說是一大筆財富,但是如果能順利出關這些代價還是值得的。
    李延寵說道:“我自己做不了主我需要商量一下。”
    李倓說道:“沒問題!”
    李光弼看了看離開的李延寵,又看了看風輕雲淡的李倓說道:“郡王!臣有些話想說!”
    李倓說道:“李總管放心!如果至尊問罪我一人承擔!”
    李光弼看李倓如此說就不再勸諫。
    李倓看了看李光弼說道:“如果李延寵魚死網破,我們未必能全滅奚族和契丹,但是安祿山和四千大唐將士將士必然無一生還,至尊必然震怒。”
    李光弼說道:“臣明白了了!”
    李延寵和李懷節商量了一下,李懷節立刻就答應了,錢財乃身外之物,命都沒有了要錢財何用,況且現在是五月天,生吃省吃儉用扛過去沒多大問題。
    李倓讓嚴莊出麵給南口關守將孫孝哲送信讓出南口關,孫孝哲得到消息立刻撤出來南口關。
    奚族和契丹部眾順利通過南口關了南口關,此時李延寵和李懷節才長舒了一口氣,雙方戰俘的交換也很順利。
    南口關外李延寵對著李倓抱拳說道:“李延寵謝建寧郡王大恩!我多預備了五萬之羊希望建寧郡王別嫌棄。”
    李倓微微笑了笑說道:“既然懷順王饋贈李倓就收下了,但是我又一事不明想請教懷順王?”
    李延寵拱手說道:“建寧郡王請說!”
    李倓神情凝重地說道:“懷順王得既然已經認祖歸宗回歸華夏,為何如今卻要棄之。”
    李延寵盯著李倓看了好久說道:“非我自願!”
    李倓也盯著李延寵說道:“既然如此以後兩軍相遇李倓絕不會手下留情。”
    李延寵抿著嘴一聲不吭。
    過了許久李延寵看了看遠處的嚴莊說道:“安祿山此人絕非善類。”
    李倓知道李延寵在挑撥離間,但是不可否認李延寵說的是事實。
    李倓抱拳笑道:“肉即便煮爛了也是爛在自己鍋裏,所以大首領無需多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延寵聽李倓如此說就不再吭聲了,接著調轉馬頭追趕他的部眾。
    李倓送走李延寵身後的嚴莊湊了上來說道:“郡王!放虎歸山必有大患,奚族和契丹拖家帶口必然行動遲緩,我們此時出兵追擊定然可以將其誅滅。”
    李倓擺了擺手說道:“我是皇子!我不可言而無信,我回了長安你們想怎麽做是你們的事,況且他們肯定有所防備,如果拚死一戰鹿死誰手還不一定,既然沒有勝算何必犧牲將士性命。”
    李倓不同意,嚴莊隻能作罷。
    李倓送走李懷節沒有直接走,而是先象征性的慰問了一下安祿山和所有被俘的唐軍,接著從二十萬隻羊裏麵拿出了一部分以朝廷的名義賞給了參加這次行動的範陽軍和使團將士,就連俘虜的唐軍都受到了賞賜,一時間唐軍眾將士大悅,隻有安祿山和嚴莊全程黑著臉。
    寫到這裏可能有人會在心裏產生一個疑問李延寵反唐為什麽要走南口關,如果李延寵帶著部眾走小路不是一樣嗎?這裏就給大家解釋一下古代行軍打仗為什麽一定要攻城拔寨,而不能繞過去。
    所有人都知道有句話叫“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是發動戰爭前提。
    首先古代不像現在國家修的有“村村通”,水泥路修到家門口,大車小車暢通無阻。在古代隻有城池之間才修的有官道,就像秦修的“馳道”,至於城池和城池之間的其他路也是有的,但是其他的路都是行人踩出來的路,稱為羊腸小道也不為過,並且路麵也不平整。
    生活在農村的人可能知道以前農村的路是個什麽樣,路麵不僅窄而且都是坑,下點雨拖拉機都得趴窩。
    在古代後勤輜重的供應都是靠的輜重車,而古代的輜重車為了增加負重,造的的又重又笨路麵不好就沒法行走,所以後勤運輸的壓力造成了古代行軍打仗必須要攻城拔寨,打通後勤補給線。古代的輜重車什麽樣子大家可以網上搜一下。
    說到這裏有人可能說輜重車過不去可以人背,問題是全靠一個人背根本無法滿足一支軍隊的供給,並且走小路還極有可能被地方埋伏,況且一個背著一百斤糧食一天也走不了多遠,距離近了還好說,如果太遠背的糧食還不夠路上吃。
    還有人說以戰養戰出去搶,首先古代一個縣大部分人是住在縣城裏麵的,住鄉下的都是窮人他們日常食物都是野菜加糠,手裏沒有多少糧食,最重要的是對麵巴不得你在城外燒殺擄掠,你越這樣做越會增加城池中軍民的守城決心,你等於幫助別人守城。
    綜上所述李延寵如果不帶所有的輜重隻帶人離開完全沒必要走南口關,但是整族搬遷如果丟掉糧食牲口輜重他們怎麽活?
    喜歡李隆基的紈絝皇孫請大家收藏:()李隆基的紈絝皇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