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心思

字數:9452   加入書籤

A+A-


    李隆基離開興慶殿後臉上的怒容隨即就消失不見,回到內殿李隆基先吃了點東西,然後一聲不吭靠坐在床榻上閉眼休息。高力士在李隆基身邊待了十幾年他很了解李隆基,高力士讓屋內的宮女和宦官都退了出去。
    李隆基在塌上躺了一會,接著起身背著手開始在殿內走來走去,過了好一會李隆基又重新坐回塌上,接著長長出了一口氣。
    李隆基扭頭四下打量了看到一旁的高力士問道:“力士!你覺得安祿山說的是不是真的?”
    高力士聽到李隆基的問話心裏一驚,高力士明白李隆基肯定是對李倓有了什麽猜忌。
    高力士想了想回道:“建寧郡王和安祿山小妾有染臣覺得十有八九是實情。”
    李隆基一聽不高興了說道:“力士你知道我問得不是這件事?”
    高力士看李隆基不悅連忙說道:“臣認為建寧郡王沒有算計安祿山的動機,一切不過是巧合罷了!”
    李隆基想了想說道:“可是巧合太多了,難免會讓人懷疑是有人故意為之。”
    高力士說道:“臣覺得即便建寧郡王有所圖也不過是兒女之事,臣反而覺得安祿山不正常。”
    李隆基疑惑道:“此話怎講?”
    高力士回道:“安祿山收到使團被襲擊的消息,第一時間不是全力救援使團,而是親自帶大軍偷襲饒樂,不得不讓人懷疑安祿山有假公濟私之嫌。”
    李隆基點了點頭,然後又歎了一口氣說道:“男女之事朕不擔心,朕擔心的是建寧被人利用。”李隆基說完眼中閃過一絲厲色。
    高力士心中有點發慌,你太了解李隆基了,李隆基殺自己的三個兒子都不帶猶豫的。就在高力士想怎麽勸李隆基的時候,李隆基突然神情一變歎了一口氣說道:“說實話!朕還真希望安祿山說的是真的。”
    高力士聽李隆基這樣說瞬間緊張起來一下子跪在李隆基跟前勸道:“陛下!你千萬不可多想啊!建寧郡王就一孩子,平時確實頑劣,何況這次建寧郡王出使也是陛下安排的呀。”
    李隆基一看連忙攔住高力士沉吟道:“力士你沒明白我的意思,這次的事勾起了朕對建寧的好奇心。”
    高力士沒有起來而是一臉迷茫的看著李隆基。
    李隆基看了看高力士說道:“早年我想將政務委於李林甫,你說天下大柄,不可假人,朕當時很生氣,覺得你和朝中大臣一樣在脅迫朕。”
    高力士一聽不等李隆基繼續說下去連忙說道:“臣當初糊塗!發妄言!臣有罪!”
    李隆基說道:“你起來!朕後來想了想覺得的你說的沒有錯。”
    高力士說道:“陛下聖明!”
    李隆基看高力士起身繼續說道:“如今朕已經花甲之年,朕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太子。”
    高力士小心翼翼的說道:“太子性情淳厚將來必然是一位仁君。”
    李隆基搖了搖頭說道:“這正是我最擔心的,自元氏建魏以來,懷朔鎮和武川鎮爭鬥不休,其後大亂世族門閥林立,朝廷外有悍將內有強臣,這幫人為了私利爭鬥不休,君王太過軟弱未必是好事;其次本朝自高宗至朕朝廷一直動蕩不安,現如今終於國泰民安、天下太平,但是朕就怕有利益之徒脅迫太子又行大逆不道之事。”
    高力士聽李隆基說完也不知道該如何應答。
    李隆基沉思了一下,歎了一口氣說道:“力士你讓內衛去查一下事情始末!別驚動任何人!”
    高力士說道:“臣遵旨!”
    李倓出了興慶宮沒有回家而是轉身去了翰林院,他想考考李泌。
    李倓看到李泌的時候,李泌又是一個人在下棋。
    李倓一屁股坐到李泌的對麵說道:“我被高尚賣了!”
    李泌沒有吭聲而是自顧自的繼續下棋。
    李倓很煩李泌這種態度於是不耐煩地說道:“你天天自己和自己下棋無聊不無聊?”
    李泌說笑道:“我也不想自己和自己下棋呀,問題是翰林院裏麵的人都不願意和我對弈。”
    李倓沒好氣的說道:“你不會讓著點嗎?讓別人贏個一兩局!”
    李泌說道:“如果那樣還如我自己和自己下棋。”
    李倓不屑地說道:“你真是閑得蛋疼!”
    李泌不太理解李倓的話什麽意思,於是問道:“什麽叫閑的蛋疼!”
    李倓不耐煩地說道:“意思就是沒事找抽。”
    李泌似乎是為了報複李倓說道:“我閑得蛋疼,你不也一樣嗎?”
    李倓很不服氣說道:“依據?”
    李泌微微一笑說道:“你明知道自己沒有降伏高尚的籌碼你還去找他,現在他把你賣了,你說當初你是不是閑的蛋疼?”
    李倓笑而不語,說到底李泌不是神,他隻不過是相對聰明的人而已。高尚的行為他未必看的懂,但是李倓看的懂,高尚就是在兩頭押寶。
    李泌說道:“我勸你還是趕緊走吧!說不定已經被人盯上了。”
    李倓沉思了一下說道:“我需要在想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倓從翰林院出來天色已經不早了,李倓沒有回景龍觀而是直接去了東宮。
    李倓先去見了自己的母親張宮人,然後就去見自己的父親太子李亨。
    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其母出身弘農楊氏。楊氏曾祖父楊士達在隋代任門下省納言,父楊知慶以祖蔭為官。李亨雖然是皇親貴胄,但是從小到大活的是戰戰兢兢,基本都是在生死邊緣徘徊。
    據曆史記載公元710年李隆基被立為太子後,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權利鬥爭到了水深火熱的地步,李隆基當時擔心太平公主會借題發揮,像隋文帝時太子楊勇、唐太宗時太子李承乾一樣,借口太子耽於女色難當大任而行廢立。李隆基為了不留人口舌便讓屬下秘密弄來一些墮胎藥,打算將李亨扼殺於母腹之中,後來不知道什麽原因又放棄了。
    曆史雖然是這樣記載的,但是根據一個正常人的思維楊氏是李隆基姬妾,如果李隆基怕太平公主說他沉迷女色,李隆基對付的應該是楊氏而不是楊氏肚子裏麵的孩子,因此內幕絕對不是史書記載的那樣,最大的可能是李亨的出生影響到了誰!最大的可能就是李瑛。
    李瑛的母親是趙麗妃,這個趙麗妃是個娼妓。雖然趙麗妃出身卑微,但是根據曆史記載趙麗妃是銅鞮令張暐(ei)介紹嫁給李隆基的,這個張暐出身河北清河張氏,唐朝外戚大臣,鄆州刺史張有德之孫。
    李隆基能一路破關斬將登基做皇帝就是靠的張暐、薑皎、崔滌、李令問、王守一、薛伯陽等一群人的大力支持,而這群人能聚到一起趙麗妃絕對起了巨大作用。
    趙麗妃作為一個倡伎能成為三大妃之一的麗妃,還能把自己的兒子扶上太子之位,並且死後成為唐朝極少數擁有獨立諡號的後妃諡號“和”),趙麗妃絕對是個有手段的人。
    其次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武則天的母親就是楊士達的女兒,而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女兒,李亨的母親楊氏和太平公主就是表親,李隆基為了籠絡手下,表明自己的決心對楊氏腹中的李亨下手是極有可能的。
    李倓進了李亨的書房看到李亨正坐在書案後麵看書,李倓就急行了兩步行了一禮說道:“阿耶!”
    李亨放下書看了看說道:“坐!”
    李倓又行了一禮然後走到一邊的胡凳上坐了下來。
    李亨看李倓坐下來並沒有說話,而是對著李倓打量了起來。因為李倓母親隻是一個普通宮女,並且李倓從小寄養在景龍觀,所以李亨從小對李倓就沒有多少關注。李倓的不學無術李亨也從來沒有管,基本都是聽之任之,但是沒想到這個這個不學無術的兒子竟然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
    李亨問道:“最近都讀過什麽書?”
    李倓連忙回道:“兒愚鈍讀不了書!”
    李亨聽李倓說完長長出了一口氣說道:“你的癔症如果好了就回來住吧,改天我奏請至尊給你尋個師傅。”
    李倓一聽連忙說道:“阿耶!兒真的不是讀書的料,我隻要一讀書就頭疼欲裂,癔症就會複發。”
    李倓知道這樣說會讓李亨不高興,但是讓自己整天背四書五經他是絕對的受不了。
    果然和意料中的一樣李亨微微動怒說道:“你不讀書!以後如何自處,難道要一輩子鬥雞走馬,留戀於勾欄之地嗎?”
    李倓回道:“阿耶兒雖然讀書不成,但是自從落水後獲得了神力,我以後做將軍!”
    李亨很不高興說道:“就知道逞勇鬥狠,成匹夫之勇。”
    李倓沒有回答而是低著頭一聲不吭。
    李亨看李倓一副委屈的樣子歎了一口氣說道:“也不怪你,都是阿耶對你照顧太少疏於管教,你要是想做將軍就做將軍吧。”
    李倓連忙說道:“謝阿耶理解。”
    李亨定了定神說道:“你年紀也不小了,我像你這年紀都有你兄長了,你和楊太府家女子的事我都知道了,我想這幾天去楊太府家裏提親你有什麽意見嗎?”
    李倓一聽本來不想同意的,但是話到嘴邊了李倓又咽了回去。
    楊悅比自己還大一歲,自己等的了可是楊悅等不了啊。按唐朝的風俗楊悅這年齡孩子都能打醬油了,自己總不能不娶人家又不讓人家嫁人吧。
    李倓說道:“兒沒意見。”
    李亨緩了緩嚴肅地問道:“你和安祿山小妾的事是不是真的?”
    李倓一聽連忙起身說道:“阿耶!兒下次不敢了!”
    李亨臉色瞬間轉換怒道:“你真是好大的膽子呀!你是不是準備把天捅個窟窿?”
    李倓連忙起身說道:“兒不敢。”
    李亨怒道:“你有什麽不敢的?安祿山是什麽人?他是李林甫的心腹,至尊的寵臣,你不想活了嗎?”
    李倓說道:“兒保證以後絕對不敢了。”
    李亨緩了緩小聲問道:“你和我說實話,這次安祿山的事是不是你安排的?”
    李倓緩了緩說道:“兒可沒有算計他,是他自己偷雞不成蝕把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亨不屑的哼了一聲說道:“你勾引他小妾是故意為之吧。”
    李倓沒有說話算是默認。
    李亨緩了緩說道:“你雖然做的滴水不漏,但是安祿山吃了大虧,他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你心裏有個準備。”
    李倓說道:“兒心裏明白。”
    李亨還想說什麽但是又忍住了說道:“你最近搬回吧,成親了總不能讓新婦跟著你住在景龍觀。”
    李倓可以說一萬個不願意,要是搬回百孫院那就真成了監獄,自己必須想個辦法逃出去才行。
    李倓說道:“兒遵命!”
    李亨看李倓的態度很好也不想再責怪他什麽,於是說道:“好了!你回去吧!”
    李倓拱手說道:“兒告退!”
    李亨沒有再說話而是“嗯”了一聲,李倓躬身退到門口轉身準備離開。
    剛準備出門李倓突然想了一件事,於是轉過身說道:“阿耶!安祿山是一個外臣掀不起什麽風浪,兒最擔心的是李林甫。”
    李亨聽了李倓的話疑惑道:“李林甫?就因為安祿山嗎?”
    李倓說道:“本來這事都已經過去了,但是李適之等人趁此對安祿山發難就不一樣了,李林甫心胸狹窄,說不定他會報複然後牽扯到你。”
    李亨皺了皺眉頭說道:“應該不至於吧?”
    李倓說道:“防患於未然。”
    李亨說道:“好吧!我知道了!”
    李倓躬身說道:“兒告退!”
    李倓說完退了出去。
    李倓剛出了東宮宮門就看到一大堆宦官宮女簇擁著一對伉儷過來。李倓眯著眼睛看了看來人正是自己的兄長廣平郡王李俶(chu),李俶就是後來的唐代宗李豫。
    關於李俶把名字從李俶改為李豫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在唐朝皇帝在登基後通常會改一個帶有生僻字的名字,以避免與先帝或重要人物的名字衝突。第二種說法是李俶出生時出現了“豫州獻嘉禾”的祥瑞之象,因此李俶登基的時候把名字改為李豫。
    至於唐朝皇子不停的改名字真正的原因已經無從考證了。改名字最多的人就是唐肅宗李亨,李亨從出生開始他每升一次官就改一次名字,一生改了五次名字分別是李嗣升、李浚、李璵、李紹、李亨,這改名字頻繁程度跟鬧著玩的一樣。
    李俶旁邊是一個美貌少婦,少婦長的圓潤珠圓、體態豐腴,身穿大紅高腰襦裙,外罩明黃色薄紗,很傳統的唐朝貴婦打扮,貴婦身後一個嬤嬤懷裏抱著一個三歲左右粉雕玉琢的小娃娃,貴婦正是曆史上很具有傳奇色彩的睿真皇後沈氏,沈氏的名字正史中沒有記載,但是民間流傳沈氏名字為沈珍珠,以前有一部關於沈氏的電視劇名字就叫《珍珠傳奇》,小娃娃就是後來的唐德宗李適kuo)。
    沈氏之所以有名不是因為沈氏向長孫皇後、馬皇後那樣母儀天下,沈氏出名是因為她的經曆成為了一個謎。
    公元755年安祿山叛變,安慶緒、崔乾佑在潼關擊敗哥舒翰。李俶跟隨李隆基逃亡蜀中的時候將自己的妻妾子女都帶上了,但是不知道什麽原因唯獨沒有帶沈氏,而是把沈氏一個人扔在了長安導致沈氏被安祿山的叛軍所俘虜。公元756年李俶收複洛陽於洛陽掖庭宮中見到沈氏,但是李俶卻沒有把沈氏送回長安,而是將沈氏安排在洛陽,然而過了沒多久洛陽再次陷落,沈氏從此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就因為李俶對沈氏的不同尋常表現就產生了很多猜測,其中一種猜測是沈氏出軌了,所以李俶就狠心將沈氏留在了長安,還有一種說法是李俶寵愛獨孤氏而冷落了沈氏,時間長了二人就產生了矛盾,以上所有都是後人沒有證據的猜測。
    其實在唐朝這種男女有私情的事可以說太正常了,男女沒有私情才叫不正常,假如你生活在唐朝如果沒有一兩個情人,真的就不好意思稱自己唐朝人。唐朝男人誰人背後不綠人,誰人背後不被綠。唐朝皇帝都是個個頭上一片大草原,更別說普通人了。另外在唐朝正妻的地位相當的高,男人想納妾沒正妻點頭根本不可能,王公大臣“妻管嚴”的數不勝數,甚至皇帝都是“妻管嚴”。不像後來女人徹底淪為男人的衣服。
    李倓看到李俶的同時李俶也看到了李倓於是往前多走了兩步。李俶年長李倓兩歲,李倓出事之前二人關係還是比較親密的,後來李倓被寄養在景龍觀以後二人交往才少了,不過李俶還是每個月都會去景龍觀看李倓。
    李倓對著疾步而來的李俶說道:“兄長!”
    李俶沒有說話而是將李倓上下左右仔細打量了一番然後小聲問道:“倓弟!至尊和阿耶那裏沒有為難你吧?”
    李倓微微一笑小聲說道:“沒有!”
    李俶似乎是鬆了一口氣似乎有些怨言說道:“倓弟你瞞的我們好苦啊。”
    李倓說道:“主要是怕你們擔心。”
    李俶微微笑了笑說道:“好吧!下不為例,我們是一家人有事一定要說一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倓說道:“弟知道了!以後不會了。”
    李俶頓了頓說道:“你和楊悅的事現在人盡皆知,你總得有個說法吧。”
    李倓說道:“今日阿耶說了過幾天去提親。”
    李俶說道:“那就好!我就不說教了免得你聽著不樂意,隻是以後成家了,就應該收收心,不能再出去走馬遛狗了。”
    李俶嘴裏說不說教但是句句不離說教,李倓知道這都是長者的習慣所以沒有去反駁,李倓笑了笑說道:“兄長說的是弟知道了。”
    沈氏在一旁似乎是聽出了李俶說的不妥,連忙接過話說道:“你王兄天天就喜歡絮絮叨叨,叔叔別和他一般見識。”
    李俶一聽不太樂意了說道:“我怎麽絮叨了,我不也是為了倓弟好嗎?再說我也沒像阿耶一樣天天絮絮叨叨的,男人說話你一個婦人插什麽嘴?”
    沈氏有點惱怒說道:“我是婦人!我見識淺!看你貌似忠厚老實不過是腦袋缺根筋。”沈氏說完扭頭就走。
    李俶一看沈氏讓自己沒麵子氣的也不輕,也不再管李倓直接就追了上去,邊追邊吼:“沈珍珠你給我說明白了我怎麽腦袋缺根筋。”
    沈珍珠也不搭理他急步進了太子府。李倓看二人狀態歎了一口氣,清官難斷家務事感情的事誰都插不上手,想幫忙隻會越幫越忙,看情形二人主要是性格不合,矛盾已經初見端倪。
    喜歡李隆基的紈絝皇孫請大家收藏:()李隆基的紈絝皇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