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
字數:7353 加入書籤
春天到了,萬物開始複蘇,動物們又到了繁殖的季節。
李倓被楊悅折騰了一個晚上,所以腰有點酸,因此他想多睡一會,隻不過事與願違,一大早宮裏就來了信使,李隆基有旨意讓他立刻進宮。
李倓雖然滿肚子的牢騷和不情願,但是他也不敢違抗聖諭,隻能跟著小宦官進宮,小宦官帶著李倓沒有去花萼相輝樓,而是到了勤政務本樓。
勤政務本樓緊靠興慶宮南牆的位置,是唐玄宗為了督促自己勤政、親民而興建的。
據《唐會要》卷三十記載:“開元二十年732年)十二月三日,毀東市東北角、道政坊西北角,以花萼相輝樓前建勤政務本樓”。
李倓在勤政務本樓外麵看到了來回走動的高力士,看樣子似乎是在等人。
高力士看到李倓過來,於是連忙迎了過來,然後揮了揮手讓小宦官離開。
李倓一看高力士親自迎接自己肯定是有什麽要交待。
李倓躬身一禮說道:“阿翁!”
高力士回了一禮說道:“郡王殿下!”
二人見過禮,高力士就湊到李倓跟前小聲說道:“聖人今天心情不太好!一會說話需的謹慎。”
李倓一聽連忙說道:“李倓多謝阿翁提醒!”
李倓站在殿外等高力士先進稟報,然後等到裏麵傳出通傳聲,才進了勤政務本樓。
李倓進了大殿就看到李隆基正坐在龍椅上看奏折,因為有點遠李倓看不到李隆基的神情。
“臣李倓拜見陛下!”
李隆基抬起頭擠出一絲微笑說道:“倓兒來了呀!免禮!坐!”
“謝陛下!”
李隆基等李倓坐下後手裏拿著一本奏折晃了晃笑著說道:“王忠嗣把你提出策略呈給朕了,朕看了這個方案後,朕甚欣慰,雖然策略考慮有所不周,但是以你的年紀能想出此策略難能可貴。”
李倓一聽就知道王忠嗣否定了自己隴右軍事進攻的方案,他呈給李隆基的就是自己提出的那個圍困吐蕃的方案。
隻是這個方案並不成熟,它裏麵有個漏洞就是大食,因為這時的西域還在大唐手裏,大唐是大食在西域的最大競爭對手,可以說大唐和大食的矛盾不可調和。
李倓連忙起身說道:“稟陛下!此策略並非臣之功,臣隻不過是根據玄奘法師西行軌跡想到的,要說功也全是前人之功。”
李倓其實心裏一直有一個觀點,就是玄奘法師西行使命和張騫出使西域是一樣的。
李隆基等李倓說完笑了笑說道:“不用謙虛,玄奘法師西行人人皆知,但是卻無人提出此策,隻是朕想知道你為何認為困斃之策可行?”
李倓起身說道:“陛下!吐蕃之所以能和我大唐勢均力敵,其主要因素就是吐蕃惡劣的地域環境,使得大唐和吐蕃在正麵的軍事衝突中處於劣勢,但是正是吐蕃對於大唐的戰術優勢也成為了吐蕃自身的戰略劣勢;吐蕃地狹人少,惡劣的環境讓他產出不足,缺乏戰爭潛力,更無法承受長時間的戰爭消耗,因此我們隻需讓吐蕃長期處於戰爭的消耗中,假以時日吐蕃必然會自己土崩瓦解。”
李隆基很是滿意說道:“你分析的很透徹,說中了吐蕃的軟肋,南詔不用說一直與我大唐交好,隻是天竺自戒日王去世以後已經四分五裂,恐怕天竺難以成事?你是否有應對之策?”
李倓說道:“陛下戒日王去世後天竺確實分裂,但是迦摩縷波國還在,吐蕃四次入侵天竺其目的就是天竺的糧食,不過也因此同天竺結仇,我們隻需結好迦摩縷波國,通過南絲綢之路提供天竺食鹽,天竺必然會停止向吐蕃供應糧食,吐蕃為了糧食必然會同天竺再起爭端,即便不起爭端隻要掐住吐蕃的糧食供應,等於掐住了吐蕃命門。”
李隆基捋著胡子沉思了一會說道:“此法確實可以一試,隻是朕對西和大食有些疑問,這大食並不同吐蕃接連,並且我們同大食存在爭端,西和大食的意義在何處呢?”
“陛下……!”
李倓剛想說話就被一陣女子的嗚咽聲打斷,一個侍女哭哭啼啼匆匆忙忙跑進了大殿。
李隆基看到進來的侍女眉頭直接皺了起來。
侍女到了李隆基跟前撲通就跪下了。
“陛下!貴妃娘娘還是還是不肯吃飯!陛下你去看看娘娘吧!”
李隆基聽完整個胸膛瞬間起伏不斷,李倓一看心道:看來二人昨晚是因為楊三姐吵架了!到了現在還在戰爭狀態。
李隆基一下子將奏折摔在地上怒吼道:“朕不去!朕是天子!朕不會向她低頭的,她不吃讓她餓死算了。”
所有人還是第一次見李隆基這樣失態,李隆基的怒吼讓所有都嚇得不輕,高力士伺候李隆基一輩子也沒見過李隆基這樣失態過。
李隆基說完李開始在大殿內來回急走,走了一會又開始發飆:“讓她走!讓她走!讓她走!朕以後再也不想見到這個妒婦。”
能讓一個男人,即便是一個貴為天子的男人如此失態、抓狂的人恐怕也隻有同床共枕的女人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夫妻吵架上不會因為你是天子或者平頭百姓有什麽區別,吵起架來都是一個吊樣,砸鍋摔碗是正常操作。
“高力士!”
李隆基停了下來,因為剛才的嘶吼讓他的嗓子有些嘶啞。
高力士聽到李隆基叫他,連忙接道:“陛下老奴在!”
李隆基喘了一口氣說道:“你現在馬上把那個妒婦送回楊家,朕永遠不要看見她!”
“這……!”
精明如高力士的人現在也犯難了,於是趕緊看向李倓,向李倓投去了求助的目光。
“愣著幹什麽?還不趕緊去!”
氣急敗壞的李隆基瞪著眼睛催促著。
李倓對著高力士點了點頭。
高力士沒辦法隻能硬著頭皮說道:“老奴遵旨。”
高力士歎了一口氣,然後轉身離開。
李隆基看著高力士離開,嘴突然張了張但是沒發出聲音,手抬了抬然後又放下。
李隆基的動作雖然轉瞬即逝,但是已經被李倓捕捉到了。
李倓看高力士離開於是對著李隆基說道:“陛下!孫兒尿急!孫兒可不可以先入個廁?”
李隆基雙眼一瞪說道:“尿什麽尿!事多!”
不過李隆基怔了一下,語氣也變的溫和了許多說道:“去吧!去吧!入完廁馬上回來。”
“孫兒遵旨!”
李倓說完連忙出殿去追高力士。
李隆基看李倓離開長長吐了胸中的一口悶氣,然後開始自己彎腰撿自己剛才摔在地上的奏章,撿起奏章還不忘檢查一下看摔壞了沒有。
李倓追上高力士喊道:“阿翁慢行!李倓有話說。”
高力士回頭一看是李倓,不等李倓開口就開始埋怨李倓。
“郡王剛才你為何不替咱家說句話呀?我要把貴妃娘娘送走了,聖人回頭萬一後悔了,聖人豈不遷怒我?”
李倓笑了笑說道:“不用萬一,聖人肯定後悔!”
高力士一聽立刻急了。
“這……哪……啥……哎呦!我的老天爺呀!郡王你可得給咱家想個折呀!”
李倓笑了笑說道:“阿翁無須擔心!陛下後悔了,接回來就是了,況且兩個人現在正在氣頭上,分開反而可以讓二人都能冷靜一下,不然二人再吵起來,到時候您夾在中間豈不是更遭罪?”
高力士一聽瞬間釋然,忍不住鼓掌說道:“對呀!兩人如果再吵起來,咱家豈不是更遭殃,分開的好!分開的好,氣消了再接回來就是了。”
高力士剛說完立刻又急眼了說道:“不行!不行!貴妃娘娘那脾氣扭著呢!萬一陛下氣消了!貴妃娘娘氣沒消,貴妃娘娘不回來怎麽辦?更何況是聖人把貴妃娘娘趕走的,貴妃娘娘為了麵子不回來怎麽辦?”
李倓說道:“貴妃娘娘怎麽會是被陛下趕走的呢?那是在夫家受氣了自己回娘家的,你不說我不說大家都不說誰知道呢?至於阿翁怎麽和貴妃娘娘說,這個應該難不倒阿翁吧!”
高力士喜笑顏開道:“我說郡王啊!難怪聖人老是說你聰明伶俐,咱家今天可是開了眼了。”
李倓嘿嘿一笑說道:“如果貴妃娘娘還是不肯回來,不是還有楊家一大幫子人嗎?他們肯定比誰都著急,俗話說:眾口鑠金,積毀銷骨,麵對一幫人圍攻貴妃娘娘她也扛不住呀!”
高力士徹底樂瘋了,說道:“郡王啊!咱家今天是真的服了!以後遇到什麽難事,郡王你可得幫襯著點!”
李倓嘿嘿一笑說道:“都是自己人!好說!好說!”
李倓看著高力士雄赳赳、氣昂昂的離開,完全沒有剛來出來時的那種憂心忡忡、失魂落魄。
李倓嘴角閃過一絲微笑,隨即消失不見。
李倓回到殿內發現李隆基已經從一個暴走的一家之主變成了一個正襟危坐的帝王。
李隆基看到李倓進來清了清嗓子說道:“尿完了?”
李倓說道:“回陛下!孫兒剛才沒有尿尿,而是去追阿翁了。”
李隆基聽了李倓的話,故意問道:“追他幹什麽?”
李倓捏著嗓子學著妓院老鴇的語調說道:“孫兒啊給阿翁說,在陛下心裏最喜歡的就是貴妃娘娘了,隻不過貴妃娘娘轉不過來那個彎,這事需要有個人給貴妃娘娘說道說道,正好讓貴妃娘娘回娘家住兩天,別人的話她不信,娘家人的話她總得信吧,等貴妃娘娘想通了接回來就是了。”
李隆基聽著李倓的音調心裏瞬間通暢了許多,忍不住說道:“整天就知道學一些旁門左道的東西。”
李倓看李隆基神情好了起來,說道:“陛下!有句話叫女人心海底針,她們如果不這樣就不是女人了,那就是妖孽了!”
ps1:李隆基和楊玉環吵架根據記載一共吵了三次,每次吵架楊玉環都會被李隆基趕回楊家,然後再接回來。
第一次是李隆基和楊三姐兩個人勾勾搭搭被楊玉環發現了,然後就吵了起來,接著楊玉環回了楊家。
第二次是因為李隆基寵愛了梅妃,這個梅妃據說叫楊彩萍,楊玉環因此生氣並回娘家。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五楊”鬧得太凶了,李隆基想以冷落楊玉環警示楊家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三次是因為楊玉環吹了李隆基的大哥寧王的笛子,李隆基醋意大發,兩人就吵了起來。
楊玉環絕對是一個高情商的人,她被李隆基第二次趕回楊家時,抽出一把剪刀,剪下了一縷頭發,請太監帶言:玉環一身綾羅綢緞皆是皇上所賜,唯有身子與頭發是父母所給,玉環對皇上無以為報,就以一縷頭發留作紀念吧。李隆基收到頭發,心直接就碎了一地。
本來李隆基還想著冷落楊玉環一段時間,讓楊家人收斂點,但是沒堅持三天就陣地失守。
ps2:唐玄奘西行有很大可能就是李世民的一次戰略布局。
首先唐玄奘西行的路線完全是圍著吐蕃轉了兩個圈,去時走的外圈,回來時走的是一個內圈,把吐蕃周邊的情況摸了一個清清楚楚。
其二唐玄奘西行是發生在貞觀三年,根據曆史記載,唐玄奘西行是趁著朝廷允許百姓逃荒,偷偷離開長安的。因為唐玄奘西行之前曾經向李世民上過奏折,但是被李世民拒絕了。假如是一個人要出國,必須先給國家的總統報備,我覺得這個國家總統是不是的忙死,還有同樣是和尚出國,為什麽鑒真東渡日本卻沒向李隆基報備?既然是偷偷出去的,肯定沒有通關文牒(護照)玄奘是如何在西域暢通無阻的?
其三、唐玄奘從天竺回來的時候過不了關卡,他於是就給李世民寫信,並且這信他不讓官府轉交,而是找了一個胡商轉交李世民。回到長安後李世民第一件事竟然是讓他還俗,並且要給他官職,不過唐玄奘拒絕了。還有更讓人驚掉下巴的是唐玄奘回來後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翻譯佛經,而是把一路上經曆的地方的所有信息進行整理記錄交給了朝廷。
其四、唐玄奘去天竺取經為何不走吐蕃,並且那時候吐蕃和大唐還沒有多大的仇怨,我不認為吐蕃會為難一個取經的和尚,並且當時的吐蕃和天竺貿易往來十分頻繁,唐玄奘不可能從吐蕃到達不了天竺。並且還有一個南絲綢之路,南方不是所謂的人間罕至,不可走人。
其五、唐朝西域軍事進攻路線完全按照的是唐玄奘的西行路線。李世民作為一個有雄才偉略的帝王,以他的戰略眼光不可能不對吐蕃進行提前的布局。
綜上猜測,唐玄奘西行所承擔的真正任務是和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一樣的,取經隻不過是遮人耳目,因為沒人會去為難一個和尚,而當年張騫出使西域剛出國就被抓了,並且一關就是十幾年。
我從網上找了一張唐玄奘西行路線圖放在作者說裏麵,讀者可以看看。關於玄奘西行以上都是作者的個人猜想。
喜歡李隆基的紈絝皇孫請大家收藏:()李隆基的紈絝皇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