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內政
字數:9549 加入書籤
河西走廊的起點是烏鞘嶺,終點是玉門關。地處黃河以西、祁連山和巴丹吉林沙漠中間,是一個呈北西—南東走向的狹長地帶。東西長約1000公裏,南北最寬處近200公裏,窄處隻有幾公裏寬。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寶五載,十二月二十八日李倓在風雪中出了玉門關。進入了安西地境。路上李倓接到了一個命中注定的消息。
王忠嗣因石堡城之戰觸怒李隆基,濟陽別駕魏林進言說:忠嗣曾自言幼養宮中,與太子關係親密。是想擁兵以尊奉太子。”李隆基不許。
後李隆基下敕征忠嗣回長安接受三司審訊,隻以阻擾軍計嚴判王忠嗣。
哥舒翰進宮麵聖替王忠嗣求情,王忠嗣被貶為漢陽太守哥舒翰這個人很有意思的,和現在很多隻看了一本三字經,就出來裝孔子徒子徒孫的人很像。)
來迎接李倓的是安西四鎮副節度使高仙芝以及安西四鎮官員。原來的安西節度使夫蒙靈察已經被調回長安。
高仙芝是高麗人,和番將不同高仙芝長的英俊帥氣,很有一股儒將氣息。
李倓下了馬,高仙芝躬身拜見。
“臣安西節度副使高仙芝拜見建寧郡王!”
“免禮!”
“謝郡王殿下!”
李倓看了看高仙芝說道:“安西副節度使高仙芝接旨。”
高仙芝一聽大喜連忙不顧地上的泥雪就跪。
“臣高仙芝跪迎天旨!”
李倓伸手接過了蘇日榮地過來的聖旨。
李倓掃了一眼聖旨念道:
“門下:聯惟治世以文,戴亂以武。而軍帥戎將實朝廷之砥柱,社稷之幹城也。乃能文武兼全,出力報效追可泯其績而不嘉之以寵命乎。爾安西副節度使高仙芝,恪盡職守,忠君報國。不意胡酋擾我安西,爾援古今頗牧,。茲特授爾為安西節度使。敕命!天寶五載十月初五!”
高仙芝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安西節度使,於是連忙說道:“臣高仙芝接旨!謝陛下天恩!”
李倓念完聖旨從蘇日榮手裏接過安西節度使的印信,走到高仙芝跟前說道:“高帥接印信!”
高仙芝連忙起身恭敬地接過印信說道:“外臣已經在焉耆(yanqi)給郡王準備好駐地,郡王可先暫居於焉耆。”
“高帥且慢!”
李倓說著將高仙芝拉倒一邊說道:“高帥是否已經接到了長安馳報。”
高仙芝一聽愣了一下,隨即說道:“外臣確實已經接到長安馳報!”
李倓微微笑了笑說道:“可是聖人讓你幫我拿下碎葉城?”
高仙芝說道:“郡王英明!”
李倓說道:“我想讓高帥在龜茲重新給我準備一所新駐地。”
高仙芝一聽怕李倓壞了自己的計劃,於是想了想說道:“郡王殿下如果重建營我怕時間不夠,況且龜茲靠近突騎施恐怕不安全呀!”
李倓嗬嗬一笑說道:“高帥說笑了!此地距離龜茲至少還有三千裏,雖然我這部眾都有馬匹,但是最快恐怕也有一個月的路程吧?”
高仙芝有點為難了。
李倓繼續說道:“如果我猜的不錯,高帥恐怕是要將安西大軍在疏勒集結,你怕龜茲受到突騎施襲擊不安全對不對?”
高仙芝大驚,李倓所說的正是自己的想法,這想法還是自己最近想出來的,但是李倓是怎麽得知的?
李倓看了看高仙芝,嘿嘿笑了笑說道:“我猜的!。”
高仙芝抹了抹頭上的汗心道:“憑啥猜出來的?真邪乎了!”
高仙芝小聲說道:“郡王說的不錯!外臣是這麽想過。”
李倓說道:“你聽我的,你重新給我安排駐地!你那個策略不太好,我這裏有一套比你那個更完美的策略。”
高仙芝對於李倓在隴右的戰術他有所了解,但是李倓都沒有到過安西,他怎麽有比自己更完美的策略。
高仙芝對於李倓的說辭一點都不相信,自己的策略是接到馳報後,經過仔細推演最終定下的方案,已經是最好的策略了,怎麽可能還有比自己還好的方案。
高仙芝小聲說道:“外臣不認為有比我更完美的策略,外臣也想請教郡王是如何得知外臣的想法的,難道郡王有孔明之能?”
搖了搖頭說道:“我可沒有孔明的占卜之術,我猜的!”
“又是猜的?”
高仙芝一點都不相信就靠猜都能猜出來自己的作戰策略。高仙芝最後嘴上還是同意了李倓的要求,但是並沒有安排人在龜茲安排駐地。
他現在不是想知道李倓的什麽完美策略,他更想知道李倓到底有沒有猜中他的心思,如果李倓真的猜中了他的心思那就太厲害,太嚇人了。
李倓的隊伍士兵加上百姓不過八千數,後來河西又收留了兩千多人,總計不過一萬多一點,按家庭為單位不過兩千帳。
為了趕路李倓放棄了行軍半日的規定,所有行李百姓自帶,或乘車、或騎馬,到了駐地按事先規定的各自安營。河西、隴右百姓都有從軍經曆所以管理起來還是相當容易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切安排好李倓就將自己的幾個屬下叫進了自己的營帳。
李倓拿出了一份文書遞給蘇日榮說道:“我們再有一個月就出境了,這是我整理的一些我們將來的政策,你們看看有什麽意見盡管說,暢所欲言。”
蘇日榮接過李倓的文書隻看了兩眼就皺起了眉頭,隻不過沒吭聲。
蘇日榮看完遞給了李岫,李岫看完臉上並沒有變化。
李岫看完遞給了岑參,岑參看了第一眼就炸毛了。
“郡王你這政策不行!絕對不行!這是取亂之道!”
李倓笑了笑說道:“說說哪裏是取亂之道。”
岑參說道:“第一條將櫃坊並入都護府就不行,官吏怎麽能從事經商,士農工商自古就有分類,都護府的官員都成了商人成何體統。”
李倓看向李岫說道:“李倉曹你有何看法?”
李岫說道:“郡王!生存是第一要務,沒有錢糧如何生存?”
岑參一聽連忙反駁道:“士大夫餓死也不能經商!生死事小,失節事大。”
李岫不屑地說道:“長安城裏麵的士大夫私底下那個不經商的,你怎麽不去和他們說?”
“你……”
李岫一句話差點把岑參憋死。
蘇日榮看二人要吵起來於是連忙說道:“二位切莫爭吵,不如讓櫃坊還給郡王,都護府入股,郡王隻用每年給都護府一定數額錢糧如何?畢竟都護府需要錢糧維持。”
“岑參軍你意下如何?”
岑參想了想覺得這樣自己還能接受,隻能算勉強同意了。
李倓看岑參沒有了異議於是說道:“既然都沒有了異議,這件事就這麽暫時定下!岑參軍其他條款你還有什麽意見?”
岑參說道:“這第二條將人丁稅攤入田畝不行!”
李倓笑道:“為何不行?”
岑參說道:“自古以來就沒有向士大夫征收賦稅的,還有這個按家產承擔徭役,這些簡直不堪入目。”
李倓笑了笑看向李岫。
李岫說道:“我們就這麽點人!不讓都護府經商,然後再讓一些人免除賦稅和徭役,我想請問岑參軍你從哪裏弄錢糧?是不是多給百姓加點稅?如果你有更好的辦法聽你的!”
岑參憋了半天,也沒想到從哪裏弄錢,於是歎了一口氣說道:“郡王岑參無能!我做不了這都護府參軍!”
岑參說完轉身就走,果然是書生意氣。
李倓一看這岑參,抬杠抬不過了就想遛,於是連忙追了出去。
李倓追出營帳,對著岑參的背影喊道:“岑參軍!”
岑參聽到李倓喊他於是停了下來。
“郡王!岑參能力有限!你還是放我回去吧!”
李倓笑了笑說道:“回去可以!我們單獨聊聊!聊完你是去是留悉聽尊便,如何?”
岑參想了想說道:“好吧!”
於是李倓和岑參一起回了岑參的營帳。
“岑參你跟我來安西,是不是隻是一時的權宜之計?”
岑參想了想說道:“郡王猜的不錯。”
李倓問道:“為什麽?”
岑參接道:“我是覺得我在隴右可能永遠沒有出頭之日,又不願意就此碌碌無為,到了你這裏可以混個資曆。”
李倓沒想到岑參會如此誠實。
“你想多了!讀書的人長安城裏多如牛毛,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你在長安城沒有門路,你去了長安城還是一事無成。”
岑參歎了一口氣,眼神中充滿了對世道不公的憤慨。
“世道不公啊!想我岑參滿腹經綸卻無用武之地。”
李倓很了解岑參的心態,處於底層時覺得世事不公反對上層,等爬上去了就會往死裏壓製底層維護自己的特權。
“既然如此!你就留下來吧!幫我十年,十年之後我推薦你去長安做官。”
“十年?”
岑參陷入了沉思,思考良久,覺得可以,隻要李倓答應推薦他自己絕對可以平步青雲。
“好我幫你可以,隻是你列舉那些條款實在是不行啊!有違天道!”
李倓看了看岑參問道:“秦如果不是天道,為何秦能滅六國?秦難道隻是殘暴嗎?”
岑參說道:“但是我們有身後的大唐,遠不是秦的處境。”
李倓微微一笑說道:“什麽事都要靠自己,別人的幫助隻是暫時的,其實我們現在的處境還不如秦,秦至少還有自己的地盤,我們目前什麽都沒有,出了邊境線我們隨時會被大食、土騎施、昭武九姓、葛邏祿滅掉,所以變則生,不變則亡。”
岑參說道:“可是秦二世而亡啊!”
李倓說道:“十年之後你就去長安了,你何必擔心都護府存亡?”
岑參說道:“可是郡王如此必然會被天下士大夫所不容呀。”
李倓一聽知道岑參還在固執。
“岑參軍忘了吧,我們可不是在大唐境內,我們這裏哪裏有什麽士大夫,有士大夫也就你一人而已,所以你忍忍就過去了。”
岑參咬了咬牙說道:“好吧!我隻做十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岑參於是跟著李倓回到了李倓營帳,閉著眼睛把所有條款都商議了一遍,然後把其中漏掉的細節做了一個補充。
岑參和李岫走了,蘇日榮卻單獨留了下來。
李倓知道蘇日榮心裏有太多的疑問,即便蘇日榮不說,李倓抽時間也會和他說。
“郡王真的不打算回長安了嗎?”
李倓知道蘇日榮的意思。
“回!將來肯定回長安,我也不想老死他鄉。”
蘇日榮對李倓的回答十分疑惑,他不知道李倓從哪裏來的自信,就按李倓現在的政策,李倓回了長安也會被那一群士大夫給轟出來。
“既然郡王想回長安為何要站在天下士大夫的對立麵呢?”
李倓起身走了兩步,然後說道:“你是怕我被士大夫所不容對嗎?”
“微臣確實擔心!”
“他們不容我,我先把他們轟出長安城反省,等他們反省好了再回來。”
蘇日榮大驚說道:“郡王!沒了這些人如何治理天下?”
李倓笑了笑說道:“我們自己培養一批不反對我的士大夫替代他們就行了,條款裏麵我不是說了興教育、開民智嗎?”
蘇日榮說道:“微臣知道!但是錢糧怎麽辦!”
李倓笑了笑問道:“河中和中原相比誰富庶?”
“自然是中原!”
“既然如此昭武九姓數量龐大是靠什麽生活的呢?”
“昭武九姓善於經商……。”蘇日榮說到這裏停了下來。
李倓說道:“我們所處之地正是貿易關口,隻要我們好好利用就可以彌補土地人口不足的問題,這樣即便百姓沒有土地,他們一樣可以做工生活的很好,隻要有錢糧什麽都不是問題。”
按照李倓的想法就是分給百姓一定量的土地用田賦托底,徭役遏製兩極分化,將都護府財政收入主要來源由過去的農業田賦轉移到商業經營上麵。
這樣一來權貴們會利益受損但是不致命,不會引起他們的過激反應,當他們看到商業的巨大利益時,他們就會站到自己身邊。同時老百姓就能擺脫靠地生活的唯一謀生手段,農時種地,閑時做工,老百姓就不用餓肚子了。
蘇日榮沒有說話,想了好一會終於想通了李倓的想法,忍不住說道:“妙呀!以前怎麽沒人這麽想過呢?”
李倓笑了笑說道:“不是沒人想過!其實都知道,隻不過風險太大了,稍有不慎就是天下大亂,而我們不一樣我們是從零開始的。”
蘇日榮點了點頭,他很同意李倓的說法。
李倓接著說道:“李岫和岑參二人互相看不上,所以我將岑參派給你幫你處理內務,李岫我讓專心處理商業,畢竟他們家就是做商業的,他也很有天賦,”
蘇日榮說道:“我和岑參兩個人現在處理內務還行,但是到了碎葉城恐怕就忙不過來了。”
李倓嘿嘿笑了笑說道:“沒事!你先堅持堅持!過一段會有一大批長安權貴來幫你。”
蘇日榮眉頭一皺心道:“這些權貴得了失心瘋了吧,沒事跑碎葉城來受罪來了?”
“報告都督!”
帳外傳來張富貴的聲音,不過張富貴長記性了,沒像上次一樣直接闖進李倓的營帳。
“進來!”
張富貴進了營帳看到蘇日榮也在於是笑了笑說道:“老……”
說了一半把那個蘇字咽了回去。
“蘇長史!”
蘇日榮笑了笑拱了拱手。
李倓說道:“蘇長史你把軍務都交給岑參。”
蘇日榮還沒啥反應,張富貴反而緊張的嚇了一跳。
“啊!”
李倓眼一瞪說道:“你啊什麽?說你的事!”
張富貴回過神連忙說道:“安西節度使高仙芝來了!”
“讓他進來吧!”
“遵命!”
蘇日榮等張富貴離開說道:“郡王!沒有其他事微臣就先退了!”
“嗯!你去吧!”
ps1:安西四鎮唐玄宗時期兵力在兩萬四千到三萬之間。
在中世紀歐洲和阿拉伯地區,軍隊的主力都是具裝重騎,步兵方陣多為長矛陣,說好聽點就是馬其頓方陣,隻不過步兵的穿甲率很低。作戰方式也很單一就是具裝重騎衝陣,造成這樣的原因就是歐洲和阿拉伯地區地形多為平原,不像中原地區山多河流多,這種作戰方式到了現在還是前麵坦克後麵步兵。
由於馬種的原因唐軍和大食的衝突中,大唐騎兵經常受製於大食的騎兵,根本就打不過。因為阿拉伯馬體型大,速度快,衝擊力特別猛,對步兵方陣也構成了很大威脅。安西唐軍為了克製大食騎兵造出對付騎兵的大殺器陌刀。根據資料顯示安西陌刀軍數量可能是五千人左右。
後來到了蒙元時期複合弓的出現,再加上輕騎兵作戰方式的改變,讓蒙古騎兵肆虐歐洲,具裝騎兵徹底淪為下水道。
更過分的是中原王朝還發明了生化武器和火器,讓歐洲苦不堪言。
喜歡李隆基的紈絝皇孫請大家收藏:()李隆基的紈絝皇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