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清渠之戰一)

字數:3437   加入書籤

A+A-


    李歸仁敗於留運橋之後,圍攻鳳翔的大軍隨時會麵對兩麵夾擊的危險,於是安守忠立刻將下令正在圍攻鳳翔的安太清兩萬大軍撤回長安。
    身在扶風的王思禮得知郭子儀正在趕來支援,於是出兵攔截從鳳翔撤回的安太清大軍。
    安太清麵對王思禮的攔截不敢戀戰隻能邊打邊撤,在撤退過程中指揮不當使得撤退變成了大潰敗,最終安太清隻帶了三千千殘兵敗將逃回長安。
    連著兩場敗仗讓長安兵力出現了嚴重不足,安守忠手下兵力隻剩下一萬步卒,九千騎兵。
    麵對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李亨立刻命令駐守扶風的王思禮奪取了武功,奪取武功後李亨又下旨讓王思禮帶大軍去和郭子儀匯合攻取長安。
    公元757年五月初一,從河東支援而來的郭子儀大軍和從扶風出發的王思禮大軍於西渭橋會師。郭子儀和王思禮四萬大軍進屯潏jue)河西岸。
    潏河發源於長安區秦嶺北坡的大峪,是西安地區最負盛名的河流,是渭水支流之一。西安的長安區就有一條路以潏河命名為潏河路。
    安守忠得知郭子儀帶四萬大軍來攻長安吃了大驚。
    因為安守忠在郭子儀手上連著吃虧,所以安守忠不敢大意立刻把眾將召來商議。
    剛吃了敗仗的安太清說道:“大帥!敵眾我寡!出城作戰於我不利,而長安城城高池堅,防守器械齊全,所以以屬下之見!我們當拒城而守,到時敵人久攻不下!自然退去。”
    安太清說完眾將紛紛附和,都認為守城是最優的辦法。
    安守忠也認為守城是最好的方略,但是當安守忠看到田乾真沉默不語,於是問道:“阿浩!你覺得呢?你是不是有其他更好的策略。”
    田乾真起身說道:“大帥末將覺得守城並不是最好的辦法!”
    “哦?”安守忠和眾人都用一種疑惑的目光看向田乾真。
    田乾真看了看疑惑眾人說道:“大帥!我軍現在有步卒隻有一萬人,長安城周長八十裏,一萬步卒如何守的住八十裏的長安城牆,更何況長安城乃是李唐的巢穴,忠於李唐之人眾多,到時候再給我們來一次裏應外合,河東郡丟失就是前車之鑒。”
    安守忠沉思了一下說道:“可是我們兵力太少,如果出城迎戰恐怕不是郭子儀的對手啊!”
    田乾真說道:“大帥別忘了我們還有九千驍騎,我們的整體實力並不比對麵弱,反而比對麵強!隻要我們能充分發揮騎兵的優勢,郭子儀四萬大軍不足為懼。”
    眾人聽田乾真說完瞬間也都明白了過來,自己步卒確實不如郭子儀大軍,但是自己還有九千精銳馬軍呀!馬軍守城不行,但是九千馬軍出了長安城!未必不是郭子儀四萬大軍的對手。
    眾人於是紛紛附和,都認為出城作戰確實比守城勝算大,就算野戰打不贏了再撤回來守城也不遲。
    “哈哈哈!阿浩!你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好!我們出城迎戰!免得敵人嗤笑我們膽怯。”
    安守忠隨即下令讓孫孝哲留後繼續招募新兵,安守忠則帶著一萬步軍和九千馬軍出城進駐到長安城西的清渠抵禦郭子儀的四萬大軍。
    根據資治通鑒記載:子儀與王思禮軍合於西渭橋,進屯西。安守忠、李歸仁軍於京城西清渠。相守七日,官軍不進。五月癸醜,守忠偽退,子儀悉師逐之。賊以驍騎九千為長蛇陳,官軍擊之,首尾為兩翼,夾擊官軍,官軍大潰。判官韓液、監軍孫知古皆為賊所擒,軍資器械盡棄之。子儀退保武功,中外戒嚴。
    清渠之戰可以說是郭子儀整個軍事生涯中敗的最窩囊的一仗,很多人都覺得清渠之戰中郭子儀的表現可以說簡直是愚蠢到了極點,郭子儀犯了一個不入流武將都不可能犯的錯誤,完全就是一個門外漢在指揮戰鬥。
    那麽掩蓋在曆史下麵的真相是什麽呢?那是因為指揮這場戰爭的實際指揮人是唐代宗李俶。
    史書中沒有記載但是我們從其他地方就可以找到蛛絲馬跡。
    首先香積寺之戰李俶作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就身處中軍,有人可能會說李俶隻是遙領掛個名,那是和平年代,安史之亂之時天下兵馬大元帥還真是實職,必須要隨軍出征節製各路將領。
    最開始的天下兵馬大元帥的最佳人選是李倓,但是由於政治因素李泌勸阻李亨,任命了李俶這個不懂軍事的李俶。
    對於收複長安這麽大的軍功,李亨不可能將軍功給下麵的諸將。
    資治通鑒記載過李亨和李泌的一段對話“上謂泌曰:“今郭子儀、李光弼已為宰相,若克兩京,平四海,則無官以賞之,柰何?”
    其次王思禮和郭子儀都是一軍統帥,二人屬於平級,互不節製!那麽唯一能節製二人的隻有李亨和廣平王李俶了,因為李亨是皇帝,廣平王是未來的儲君。
    有人可能會說郭子儀的爵位高,按照以前的規矩郭子儀是可以節製王思禮的,但是資治通鑒記載了安史之亂時的一個亂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是時府庫無蓄積,朝廷專以官爵賞功,諸將出征,皆給空名告身,自開府、特進、列卿、大將軍,下至中郎、郎將,聽臨事注名。其後又聽以信牒授人官爵,有至異姓王者。諸軍但以職任相統攝,不複計官爵高下。及清渠之敗,複以官爵收散卒。由是官爵輕而貨重,大將軍告身一通,才易一醉。凡應募入軍者,一切衣金紫,至有朝士僮仆衣金紫,稱大官,而執賤役者。名器之濫,至是而極焉。”
    上麵的意思就是朝廷沒有錢進行賞賜了,於是就賞賜爵位,最後甚至朝臣的家奴都穿紫衣,自己稱自己大官,但是卻是幹的低賤的工作。唐朝的封官賞爵之濫,至此達到了極點。各路軍隊都以職務大小相互統轄,不看官爵的高低。
    如果郭子儀能節製其他節度使也不會在相州大敗了。
    第三,清渠之戰監軍孫知古被活捉,監軍是什麽人?那是皇帝的眼線,在軍中地位甚至比統帥還高,清渠大敗如果郭子儀是主帥按照郭子儀的智商他怎麽可能讓孫知古被活捉?郭子儀顧不上孫知古的原因就是軍中有一個比孫知古地位還高的人,郭子儀要保著這個人逃跑,並且逃跑時可以說是慌不擇路,輜重器械全部丟棄,因為什麽都沒有李俶重要。
    第四,清渠大敗幾乎可以說完全就是指揮的錯誤,主帥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李亨沒有處罰郭子儀,反而是郭子儀主動自貶,而且貶的不痛不癢。
    喜歡李隆基的紈絝皇孫請大家收藏:()李隆基的紈絝皇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