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瞞天過海

字數:3715   加入書籤

A+A-


    公元757年10月李俶、郭子儀先後收複長安和洛陽,根據李亨對回紇的承諾,回紇對長安展開了瘋狂的屠殺和掠奪,隨後其他諸胡也加入其中。李亨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不過讓人奇怪的是昭武九姓和拔汗那軍隊並沒有參與其中,並且在攻下洛陽以後以水土不服為由向李亨辭行。
    李亨對於昭武九姓和拔汗那的退兵沒有挽,反而為此感到高興,並且還拿出大量的錢財賞賜昭武九姓和拔汗那聯軍。
    說到底是李亨不放心這些人,因為這些人和李倓有千絲萬縷的聯係,這些人走了反而更好。
    李泌得知李亨放歸昭武九姓和拔汗那軍隊立刻就去見李亨。
    “陛下!叛軍未滅!陛下為何讓昭武九姓和拔汗那大軍回師?”
    李亨說道:“昭武九姓和拔汗那勞師遠征水土不服,朕豈能不近人情強留他們呢?”
    “陛下!昭武九姓和拔汗那聯軍同小唐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走得如此迅速!臣覺得此時必有陰謀?”
    李亨沉思了一會問道:“先生直說!”
    “陛下!諸胡一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唯獨昭武九姓和拔汗那聯軍對我大唐秋毫無犯,因此臣斷定昭武九姓和拔汗那大軍必然為小唐王操控!”
    李亨點了點頭說道:“朕也看出來了!所以朕才放他們回去!”
    “陛下!臣覺得事情絕非那麽簡單,臣懷疑昭武九姓和拔汗那聯軍回師之時會假道滅虢。”
    “假道滅虢?”李亨有點想不明白。
    李泌躬身說道:“陛下!以臣對小唐王的了解,小唐王絕對不會把安西和北庭交給吐蕃,並且小唐王肯定會在吐蕃接收安西和北庭得時候對吐蕃發難,並以討伐吐蕃為借口出兵,到時候玉門關的吐蕃大軍就會麵對內外夾擊。”
    李亨一聽說道:“逆子難道真的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嗎?”
    李泌說道:“小唐王如果攻擊朝廷大軍必然會落人口舌,但是他要是攻擊吐蕃大軍就不一樣了,一旦小唐王和吐蕃開戰,我們將會因此失去吐蕃的支援,到時候我們必然死於河北叛軍之手。”
    “好一招借刀殺人呀!我現在就下旨阻止昭武九姓和拔汗那聯軍回師!”
    “不可!陛下已經同意!陛下豈能失言,況且這支大軍一直待在我們周圍十分危險,他們走也是好事,再說如果他們不聽怎麽辦?因此起了衝突可就得不償失了!”
    李亨一聽急道:“這該如何是好?”
    李泌沉思了一會說道:“陛下!我們可以讓他們改道回河中呀!”
    “改道?”
    “陛下就說昭武九姓和拔汗那聯軍勞苦功高,太上皇想親自接見賞賜他們!讓他們走蜀中去見太上皇,然後借道吐蕃回河中!如此假道滅虢之計不攻自破!如此以來小唐王就不會再出兵了!”
    李亨一聽大喜說道:“好!妙計呀!”
    李亨聽取李泌的建議立刻給準備啟程的昭武九姓和拔汗那聯軍下旨,讓他們先至蜀中領賞賜,然後借道吐蕃回河中。相比走隴右、河西、安西,走蜀中借道吐蕃路程近了一大半,所以昭武九姓和拔汗那聯軍將領立刻同意了。
    事情果然如李泌所料,公元758年正月以梁宰、李嗣業為首的安西、北庭官員拒絕將安西、北庭交給吐蕃並且扣押了吐蕃使臣尚結讚和一眾吐蕃官員。
    隨後率安西、北庭大軍偷襲吐蕃大軍營寨,兩萬吐蕃大軍猝不及防之下死傷三千多人,吐蕃軍隊大敗退守玉門關。
    就在安西、北庭大軍同吐蕃大軍在玉門關對峙之時,從碎葉城發出了一篇討伐檄文迅速傳遍天下。
    “自古帝王臨禦天下,皆中國居內以製諸國,諸國居外以奉中國。
    吐蕃自文成公主出嫁方可定居,遠離茹毛飲血。回紇乃唐之番臣,唐對其有安邦立國之恩,然今吐蕃、回紇狼子野心、忘恩負義,竟割吾疆土,殺吾百姓,搶吾財帛。長安至洛陽猶如人間煉獄!
    今之吐蕃、回紇,以擄掠屠戮為樂,強搶唐土為榮。而今之中原,北地滄涼,大唐子民幾欲被數屠殆盡。天地間,風雲變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懸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複仇之憾。中原危矣!大唐危矣!華夏危矣!
    不才李倓太宗之玄孫,上皇之嫡孫,國仇家恨,寄於一身,是故忍辱偷生殘喘於世。青天於上,順昌逆亡,倓奉天舉師,屠吐蕃戮回紇。複吾大唐之地,雪吾華夏之仇。倓不狂妄,自知一人之力,難扭乾坤。華夏大地,如若誌同者,遣師共赴屠吐蕃、回紇;九州各方,如有道合者,舉義共赴。以挽大唐之既倒,扶華夏之將傾。”
    李亨本以為李倓會和吐蕃起衝突,然後知難而退,但是沒想到李倓會直接放大招亮劍,並且在討伐檄文裏麵隻說自己是太宗玄孫,上皇嫡孫,李倓什麽意思已經不言而喻了。
    李亨看完討伐檄文瞬間失態,一把將討伐檄文撕毀喊道:“來人!”
    “陛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輔國!你去把李先生請來!”
    “老奴遵旨!”
    李輔國剛想準備離開,這時一個小宦官小步跑了進來。
    “陛下!李長史求見陛下!”
    李亨一聽連忙說道:“快請!”
    “遵旨!”
    李亨看到李泌進來連忙上前抓住李泌的手說道:“先生!你不是說隻要破了逆子假道滅虢之計,逆子就不敢興兵了嗎?可是如今逆子真的要倒行逆施呀!不顧天下人的唾罵嗎?”
    李泌皺著眉頭說道:“陛下!小唐王是一個聰明人!他不可能會做這種不明智之舉,臣覺得小唐王必然是有所倚仗才會如此做,可是到底倚仗的是什麽呢?”李泌一瞬間陷入了沉思。
    李倓想得天下做皇帝就必須要名正言順,否則就是謀逆就是篡位,也就是所謂的名不正言不順。
    李亨在靈武登基其實就是謀逆,李亨之所以放棄李泌的策略,不惜損兵折將割地賣國,先取長安和洛陽的目的就是讓自己的皇帝地位合法化。
    李倓此時此刻什麽都不缺,所缺的隻有一個就是合法性,沒有合法性他就是逆臣。就好比明成祖朱棣雖然做了皇帝,但是一輩子都在為自己證明自己的合法性,這也是那麽多人為了傳國玉璽爭的你死我活的原因。
    李泌絞盡腦汁想了半天突然驚慌大叫一聲:“不好!我們中計了!”
    “什麽意思?”
    “太上皇!”
    喜歡李隆基的紈絝皇孫請大家收藏:()李隆基的紈絝皇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