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劫波史鑒照古今
字數:3275 加入書籤
第367章 劫波史鑒照古今
八裏台圍牆和大門徹底失守,流民們蜂擁而入,這時絕大多數村民也就隻能顧著逃命了,根本形不成反抗的力量。
倒是還有一部分村民運氣不錯,聽到聲音不對,有一些腿腳勤快、見過世麵的立刻開跑。陸斌爺爺家的鄰居鄭老嘎就是這麽個人。
這老頭子年輕時經曆過鬧土匪,有經驗。早在土匪下山被打得屁滾尿流那會,他就和家人講得清清楚楚,該打必須和村民齊心協力一起打,但也得兩手準備。
他早就把家裏細軟打了個小包袱,並且準備了煎餅之類的半個月的幹糧,分開放在幾個褡褳裏,一人背一個。每天晚上大家睡覺都不許脫衣服。
老頭子也精明,他自家這麽準備,沒敢和任何人說。若要傳出去,影響了大家的士氣,那不是鬧著玩的。搞不好自己這一家子就沒法在村裏麵待了。
這天晚上,鄭老嘎聽到聲音不對,跑到房頂上一看,已經是火光四起,全村大亂。他立刻帶著家人,把早就收拾好的包袱往身上一背,抬腳就走。
還得說老陸家祖上積德,平時老陸家對鄰居不錯,有個缺東少西的時候,也沒少幫襯這鄰居鄭老嘎。於是這老頭冒著風險踹開老陸家的門,叫著陸斌爺爺的父母趕緊跑。
也算是他們兩家運氣不錯,住在村北邊,離南邊有段距離,流民們還沒衝到這邊。陸斌爺爺的父母便抱著拽著孩子們,跟著鄰居一家子是一路狂奔,逃離了火海深淵。
整個富裕的八裏台,因為一個腦殘的好心聖母而徹底被毀。跑出來的也就三五十人。可巧的是,這個罪魁禍首的聖母王有福害了全村幾百口老小,他自己居然也跑了出來。很多細節都是他自己講出來的。
陸斌爺爺跟著自己父母逃離了祖輩生活的村子,一家子一路要飯。後來又遇到了另外一支難民隊伍,於是他們一家跟著走,這一走就走出了山海關,成為闖關東的一員。
還得說他爺爺一家子運氣不錯。最後是在西杖子村這邊紮下了根,活了下來。
陸斌他爸從小就聽過自己親爹講過這段家史。現在這情況和當初幾乎是一模一樣,他又把這段掌故掰開了揉碎了講給陸斌聽。
陸斌小時候也知道這段故事,這次更是有著切身體會。時代變了,科技變了,但人性可以說是毫無變化。
馬車牛車變成了汽車火車飛機,“唧唧複唧唧”的人工織布機變成了轟轟之響震耳欲聾的工業織布機,看戲變成了看電影看電視,手工拉胚的瓷器變成了工業化脫模的瓷器,連豬圈養豬都變成了工業化的大規模養豬。
工業革命開始後僅僅過了不到一百年,人類世界的物質生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從而帶來了各種問題。
比如,比較讓人尷尬的一個現象是,人類現在最多的病人便是糖尿病人和高血壓病人,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肥胖問題。這基本上是因為:攝入熱量太多而消耗太少。
人類幾十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從來沒有經曆過如此豐富的物質供應階段,所以,我們沒有進化出如何處理攝入過多熱量的機製。按幾十萬年的經驗,人類身體便在攝入營養過多時,立刻將這些熱量轉化為脂肪。
於是,人類便開始麵臨肥胖問題——這是看得到的地方。在看不到的地方,胰島細胞被高負荷所累,慢慢失去活力,而血壓也會逐漸升高。
總之,人的身體機製進化遠遠跟不上社會科技的進化。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沒有跟隨高速進化的社會而變化的,便是人心。
人心也是幾千年來毫無變化,一兩百年時間還遠不足以使人心產生質的改變。
時至今日,皇帝的教科書《資治通鑒》仍然是大企業家、大領導管理屬下的枕中秘寶。
無論是老子、孔子、孟子還是蘇格拉底、亞裏士多德、喬達摩悉達多,他們對人性特點的闡述,時至今日仍然令人拍案叫絕、醍醐灌頂。
現在在明尚小區大門口堵著的災民,和當年在八裏台村村口堵著的那些流民本質上完全一樣,毫無二致。應該怎麽應對這些災民?明尚小區內部果然也發生了分歧。
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外麵這些人太可憐了,應該管、必須管、一定管。這些人一天天四處串聯。用人性、用同胞、用骨肉情等等等等說法去說服更多的人支持自己的決定和決策。慢慢的持這種觀點的人居然也越來越多起來。並且,這些人還會偷偷往裏帶人,把外麵的人引進來。陸斌的壓力非常大。
每當不下雨,天氣好些時,尉遲宣也會帶著美女們出去放放風,溜達溜達,打打球,運動一下。自然大家也就看到了堵在小區門口的那些要求進入小區居住的災民。
陸斌也和尉遲宣匯報了現在麵臨災民聚集的情況,相當犯愁。
尉遲宣也有著一定的敏銳性,想了想便開了個會,讓大家都談談,認為怎麽對待這些難民會合適一些。
尉遲宣讓大家暢所欲言,想說啥說啥。他估計,肯定這幫女孩會同情心泛濫。而來自歐洲,受到歐洲文化影響的霍蘇璃,肯定會比較聖母心。
果然,不出所料,霍蘇璃真的是最為聖母的一個。尉遲宣話音一落,她幾乎是迫不及待地站出來發表意見了。
她認為:必須積極接納這些難民。
在霍蘇璃的觀念裏,災難麵前人類都是一體的,大家應該共度難關。霍蘇璃強調:宣哥已經收集了海量物資,吃喝用度啥都不缺,怎麽可以看著外麵那麽多災民卻無動於衷?
霍蘇璃雖然不算是純正的基督教徒,但也受到博愛的影響。
在霍蘇璃的引導下,不少女孩都覺得應該幫助災民,有的甚至滴下了熱淚。
尉遲宣對這個觀點嗤之以鼻。他揶揄道:
“當年英國德國都招了不少從中東過去的難民移民,這些難民的同宗國家都不要他們,都跑到德國去,跑到英國去,那麽這些難民給英國德國帶去了什麽呢?這些故事你不應該不知道吧?”
尉遲宣講的是若幹年前的一段曆史。
喜歡末日須彌記請大家收藏:()末日須彌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