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今日的忠誠,不會變成明日的野心呢?

字數:4208   加入書籤

A+A-


    一個月後,燕冀局勢驟變。
    步度根與魁頭率領東西兩部鮮卑鐵騎,如狂風般席卷烏桓領地,所過之處,帳篷焚毀,牛羊被掠,烏桓部眾死傷慘重。
    由於燕國軍中多有烏桓勇士,燕王張舉震怒,當即命張純統領烏桓精騎北上討伐。
    雙方在平岡展開血戰,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與此同時,董卓抓住燕國內部空虛之機,果斷派遣樊稠、華雄與趙雲率軍攻打常山郡與魏郡。張舉大驚,急令顏良、高覽率領冀州兵馬迎戰。
    然而,雙方在元氏城北遭遇,冀州軍不敵,節節敗退,最終被圍困於高邑,隻能固守待援。
    消息傳回燕國都城,張舉心急如焚,立即下令張純撤軍回援。
    然而,烏桓騎兵早已殺紅了眼,不願放棄對鮮卑的複仇。
    混亂之中,丘力居竟直接斬殺張純,以泄憤恨。
    張舉無奈,為安撫烏桓部眾,隻得任命丘力居為"彌天將軍",統領烏桓兵馬。
    冀州守將顏良、高覽得知張純被殺,烏桓兵變,心知燕國大勢已去,當即開城投降。
    冀州各地聞風而動,紛紛歸順董卓。
    ……
    燕冀戰局瞬息萬變,遼國國王高男武深知唇亡齒寒之理,立刻出兵協助燕國對抗鮮卑。經過一番苦戰,鮮卑聯軍最終不敵,轉而北上攻打扶餘國。
    丘力居為鞏固聯盟,將女兒嫁予高男武,雙方結為姻親。
    而張舉為求自保,亦將兩個女兒分別嫁給步度根與魁頭,以換取和平。
    ……
    涼國書房內,魏武手中握著最新的戰報,嘴角微微揚起。
    他隨即召見薑冏、司馬朗、閻溫與成公英,四人匆匆趕來,恭敬立於書房之中。
    "諸位,"魏武將情報遞給他們,緩緩笑道,"沒想到燕國竟發生如此變故,整個冀州紛紛投降,你們說說,這是為何?"
    薑冏接過情報,仔細閱覽後,沉吟道:"大王,此事顯而易見,張純不得冀州士族之心。不過,從情報來看,冀州是在烏桓殺死張純之後才敢投降,可見他們對烏桓的恐懼之深。
    臣以為,這些人日後未必真心歸順董卓,說不定還會反叛。"
    閻溫搖了搖頭,拱手道:"臣以為,冀州士族之所以投降,恐怕不僅僅是因為畏懼烏桓。董卓手中握有少帝劉辯,占據大義名分,冀州之人必然趨炎附勢,全力向董卓諂媚,以求自保。"
    魏武微微頷首,目光轉向司馬朗:"伯達,你怎麽看?"
    司馬朗上前一步,神色肅然:"大王,臣以為,冀州叛變,原因有二。其一,燕國軍隊以烏桓騎兵為主,而非漢人將士,冀州士族自然不願為其賣命。
    其二,燕國朝堂以幽州士族與烏桓部落為核心,排擠冀州之人,導致人心離散。因此,冀州叛變,實屬必然。"
    魏武目光深沉,緩緩道:"伯達所言極是。那麽,依你之見,我涼國會不會發生類似之事?"
    司馬朗毫不猶豫,斬釘截鐵道:"絕不會!張純之才,遠不及大王;燕國之政,更無法與涼國相比!涼國朝堂上下萬眾一心,將士用命,百姓歸心,此乃燕國所不能及!"
    魏武眉頭緊鎖,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案幾,他緩緩抬頭,目光如炬地掃過在場四人:"既然這樣,那麽董卓的勢力就會進一步壯大了。"
    司馬朗行禮道:"大王,臣以為未必如此。"
    "哦?"魏武微微挑眉,身體略微前傾,"伯達有何高見?"
    司馬朗目光炯炯:"啟稟大王,冀州雖是富饒之地,但自黃巾之亂以來,曆經黑山軍肆虐、張純張舉之亂,當地士族飽受摧殘。如今好不容易擺脫烏桓控製,正是他們揚眉吐氣之時。"
    他稍作停頓,繼續道:"這些士族向來視北方遊牧為蠻夷,即便在黃巾之亂前,也將並州、涼州等地視為邊陲蠻荒。
    在他們眼中,董卓雖是解救者,但終究不過是從一個蠻夷的控製下,轉投另一個"西涼蠻子"的麾下罷了。"
    閻溫突然冷笑一聲:"這些冀州士族,向來以中原正統自居。董卓麾下多為並涼子弟,占據朝堂要職,他們豈能甘心?定然表麵歸順,內心必然不服。關鍵就看董卓能否妥善把控了。"
    成公英此時微微一笑,上前行禮道:"大王,還有一事值得深思。董卓如今已年過六旬,雖算得上高壽!董卓有三個兒子!待他百年之後,卻隻有一個能繼承大位。
    屆時冀州士族為謀私利,定會千方百計扶持親近冀州的一方,借機奪取兵權。"他意味深長地補充道,"而兵權,恰恰是董卓最不可能放手的東西。"
    薑冏突然插話:"春秋時晉國六卿之爭,戰國時齊國田氏代薑,都是這般情形。內鬥一起,強權瞬頹。前車之鑒,後事之師。"
    突然,魏武的眉頭越皺越緊,突然他話鋒一轉,聲音陡然沉了下來:"那麽...涼國會不會出現這種事情?"
    這句話如同一道驚雷,書房內的四人瞬間僵在原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薑冏的手指不自覺地握緊了衣角,閻溫的瞳孔猛然收縮,司馬朗的呼吸為之一滯,就連向來沉穩的成公英也不由自主地繃直了脊背。
    ……
    魏武的目光緩緩掃過四人:"怎麽?都不敢回答?"
    沉默持續了足足半刻鍾,司馬朗終於深吸一口氣,鄭重行禮:"大王此問...振聾發聵。"
    魏武的目光如刀般銳利:"說說看。"
    司馬朗挺直腰背,聲音堅定:"大王明鑒!涼國根基在於"三同":同仇、同利、同信!軍中將士多是大王一手提拔,朝中重臣皆與大王共曆生死。
    更關鍵的是大王正值壯年,世子雖然年幼。但隻要大王在,涼國就亂不了!"
    司馬朗緊接著補充:"況且涼國用人唯才,不論出身。羌人、漢人、鮮卑人,隻要有真才實學,都能得到重用。這與董卓任人截然不同。"
    閻溫也急忙附和:"司馬大夫所言極是。涼國以耕戰立國,軍民一體,更有河西走廊之利,商旅往來帶來四方財富。百姓安居樂業,誰願生亂?"
    薑冏擦了擦額角的冷汗,補充道:"況且大王治軍有方,各部將領皆受恩義,絕不會出現董卓麾下那種派係林立的情況。"
    魏武的神色稍稍緩和,但目光依然銳利:"說得好聽。若是孤不在了呢?"
    成公英突然跪地叩首,聲音鏗鏘:"那臣等就是拚卻性命,也要護得世子周全!涼國基業,絕不容許任何人動搖!"
    司馬朗、閻溫和薑冏也齊齊叩首道:“臣等誓死效忠!絕不允許他人動搖涼國基業!”
    魏武的目光緩緩掃過四人,忽然大笑,笑聲在書房內回蕩:"好!諸君今日之言,孤記下了。時候不早了,都退下吧。記住,今日之議,不得外傳。"
    四人齊聲應諾,躬身退出書房。
    等他們離開後,魏武獨自站在案前,陷入沉思。
    在這亂世之中,誰又能保證,今日的忠誠,不會變成明日的野心呢?
    喜歡亂世攀鱗:寒門梟雄篡漢史請大家收藏:()亂世攀鱗:寒門梟雄篡漢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