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難道就不能翻篇嗎

字數:4349   加入書籤

A+A-


    這時蔡邕仿佛想到了什麽,略顯猶豫地開口道:"大王,臣有件事想鬥膽詢問。"
    魏武嘴角微揚:"哦?何事?"
    蔡邕鄭重行禮道:"大王,撰寫涼國史書時,臣遇到一個疑惑。就是關於大王的家世淵源。敢問大王可還記得祖籍何地?"
    魏武臉上的笑容微微凝固,眼中閃過一絲不悅。
    他心想:怎麽到現在還有人提這事?難道就不能翻篇嗎?
    "蔡太常,"魏武的指尖在案幾上輕輕叩擊,"孤倒是好奇,為何突然問起這個?"
    蔡邕行禮道:“大王明鑒,修史之事,首重真實。”
    魏武的聲音平靜如水:“失了憶,記不清了。不過以蔡太常的才學,此事應當不難解決,不是嗎?”
    蔡邕會意,捋了捋花白的胡須:"大王既已不記得家世,臣鬥膽建議,或可效仿古製..."
    魏武眼中閃過一絲玩味:"哦?古製?"
    "正是。"蔡邕行禮道,"春秋之時,田氏代齊,自詡舜後;戰國之際,秦趙同祖,皆托名於顓頊。此乃..."
    "此乃收攬人心之策。"魏武突然接話,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無的笑意,"蔡太常果然博學。"
    蔡邕見魏武並未動怒,膽子稍大,繼續道:"臣思慮再三,為大王擬了三套家世之說。"
    “其一,可托名魏國宗室之後。戰國魏惠王支脈,避秦亂西遷,世居隴西。此說可借魏國賢名,又暗合大王姓氏。
    其二,可稱漢初名臣魏無知後裔。魏無知佐高祖定天下,其子孫徙居涼州,世代將門。此說可攀附漢室,又不失武勳。
    其三,可溯源自周文王之子畢公高。畢萬封於魏,遂以國為姓。此說最為尊貴,直追三代。”
    魏武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
    他穿越而來,在這世上無根無基。
    當初為了立足,隨口編造了父親叫魏誌字漢意,母親吳雯字雲文的身世。如今已在這亂世稱雄,確實需要個更顯赫的出身...
    "蔡太常用心了。"魏武沉吟片刻,忽然問道:"若選其一,太常以為該如何完善細節?"
    蔡邕眼中精光一閃,立即答道:"魏惠王後裔之說最為穩妥。臣可考證魏國宗譜,將大王一脈接續在魏公子赫之後。公子赫在秦滅魏時率部西逃,正合情理。"
    魏武輕輕頷首,卻又話鋒一轉:"不過...孤倒覺得第三個更有意思。"
    蔡邕一怔,隨即會意:"大王聖明!周室苗裔,確實更為尊貴。隻是..."他略顯遲疑,"此說需要更多佐證,恐怕..."
    "恐怕什麽?"魏武似笑非笑地看著他。
    "恐怕需要些...天降祥瑞。"蔡邕壓低聲音,"比如在隴西某處"偶然"發現周朝銅器,或是..."
    魏武突然大笑:"好!好一個天降祥瑞!蔡太常不愧是當世大儒!那就這麽辦吧。不過..."
    他目光如電:"此事需徐徐圖之,不可操之過急。先放出些風聲,看看各方反應再說。"
    蔡邕深深一揖:"臣明白。臣會先在校經閣的典籍中"發現"一些線索,再讓門生弟子在太學中討論..."
    魏武滿意地點點頭,忽然想起什麽:"對了,孤父親魏誌、母親吳雯的名諱,要如何融入這個譜係?"
    蔡邕早有準備:"可將大王先尊列為畢萬第四十七世孫,因避王莽之亂改回祖姓。至於吳夫人..."他略作思索,"可稱吳國王室後裔,吳越同源,亦是貴胄。"
    魏武眼中閃過讚許之色:"甚好。不過..."他的聲音突然低沉,"此事僅限你我知曉。"
    蔡邕立即跪伏於地:"臣以性命擔保,絕不會泄露半分!修史之時,定會做得天衣無縫!"
    魏武親手扶起蔡邕:"太常請起。孤自然信得過你。時候不早了,太常先去歇息吧。地動之事一有消息,孤會立即通知你。"
    蔡邕深行一禮,隨即告退。
    ……
    魏武目送蔡邕離去,書房內重歸寂靜。
    他負手而立,沉思片刻後,突然喊來侍從道:"去請曹都尉和楊少府來見。"
    侍從領命,快步離去。
    不多時,曹操和楊阜便匆匆趕來。
    二人一前一後踏入書房,見魏武正負手而立,凝視著牆上懸掛的涼州輿圖。他們不敢怠慢,齊齊拱手行禮,朗聲道:“臣等,拜見大王!”
    魏武聞聲回頭,臉上浮現一絲笑意,抬手示意他們上前:“免禮,近前說話。”
    二人對視一眼,心中疑惑,但仍快步上前。
    曹操率先開口:“大王召見,不知有何要事?”
    魏武笑容更盛,語氣輕鬆道:“孤近日聽聞,涼昌以西三十裏處有一處溫泉,泉水溫熱,可祛病養身。孤想著,不如在那裏建一座行宮,閑暇時也好去泡泡溫……”
    他話音未落,楊阜已猛然抬頭,臉色驟變,當即拱手高聲道:“臣以為不可!”
    曹操亦是神色一凜,緊隨其後行禮道:“臣附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魏武一怔,眉頭瞬間皺起,目光在二人臉上來回掃視,沉聲道:“為何?”
    楊阜神情肅然,聲音鏗鏘有力:“啟稟大王,大王的誌向乃是天下!如今天下未定,群王割據,大王若大興土木,擴建行宮,行奢靡之風,百官會如何想?百姓又會如何議論?”
    曹操亦上前一步,拱手正色道:“大王,臣鬥膽直言!昔日商紂王築鹿台,窮奢極欲,終致亡國;楚靈王建章華宮,勞民傷財,終失民心。
    秦始皇修阿房宮,極盡奢華,二世而亡。大王誌在天下,豈能因一時享樂而損毀清譽?”
    魏武被二人說得啞口無言,臉上閃過一絲尷尬。
    他沉默片刻,長歎一聲:哎!罷了罷了!你們說得有理。”
    他手指輕輕敲擊案幾,語氣略帶疲憊:“隻是孤自登位以來,日夜操勞,已有許久未曾出宮,實在有些乏悶。”
    楊阜見狀,神色稍緩,溫言勸道:"大王勤於政事,臣等欽佩。不如待到秋收時節,大王可親自巡視農田,既體察民情,又可稍作休憩,豈不兩全?"
    曹操也附和道:"正是。屆時還可舉行秋狩,既檢閱軍備,又能舒展筋骨。古時明君,皆重視農桑狩獵之事。"
    魏武聞言眼中漸漸浮現出笑意,拍案笑道:"好!待到秋日,孤要視察農田!還要狩獵!此事就交由你們籌備。"
    曹操與楊阜相視一笑,齊齊拱手:"臣等領命!"
    魏武揮了揮手,示意他們退下。
    二人再次行禮,緩緩退出書房。
    待他們離開後,魏武獨自站在書房中,心中無奈道:為王者,果然半點不得鬆懈啊……
    殿外,曹操與楊阜並肩而行。曹操低聲道:“大王雖納諫,但心中恐怕仍有不甘。”
    楊阜微微頷首:“大王畢竟年輕,喜好遊獵享樂也是人之常情。但隻要我等時時勸諫,不使其放縱,便無大礙。”
    曹操點頭讚同:“正是如此。”
    喜歡亂世攀鱗:寒門梟雄篡漢史請大家收藏:()亂世攀鱗:寒門梟雄篡漢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