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知道張嬌之事的,除了他們...還有誰呢?

字數:4093   加入書籤

A+A-


    魏武放下手中的竹簡,示意他近前:"曹君可曾聽聞城中的流言蜚語?"
    曹操神色凝重地點頭:"臣略有耳聞。不過是一些宵小之徒的拙劣手段,不足為懼。"
    "是嗎?"魏武目光深邃,"但這些流言中提及的許多往事......"他故意停頓,觀察曹操的反應,"你覺得該如何應對?"
    曹操沉吟片刻,拱手道:"啟稟大王,春秋時,晉國大夫裏克曾散布謠言離間晉獻公與太子申生,最終導致驪姬之亂;
    戰國時,齊國田單用反間計,使燕惠王猜忌樂毅。但——"他話鋒一轉,"隻要君臣互信,這些伎倆便如蚍蜉撼樹。臣以為,不出旬月,這些流言自會煙消雲散。"
    他抬頭直視魏武:"更何況,陛下對大王信任有加,絕不會被這等謠言蠱惑。"
    魏武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忽然話鋒一轉:"說起來,孤當年是怎麽到曹家的?時間太久,有些記不清了。"
    曹操聞言,身形明顯一僵。他緩緩直起身,神色變得異常嚴肅:"啟稟大王,當年大王是以臣的好友身份到曹家做客。"他特意加重了"好友"二字,"從未有過入曹家為仆之事。"
    魏武嘴角微微上揚,眼中卻無半點笑意:"哦?是這樣啊......"他站起身,踱步到曹操身側,"曹司農,最近流言甚囂塵上,你可要管好家中之人,莫要讓這些無稽之談繼續蔓延。"
    曹操額頭滲出細汗,卻依然保持著鎮定:"諾!臣定當嚴加管束。"
    魏武滿意地點點頭,忽然拍了拍曹操的肩膀:"說起來,當年若非曹君引薦,孤也不會有今日。這份情誼,孤一直記在心上。"
    曹操連忙躬身:"臣不敢當。大王能有今日,全憑自身雄才大略。"
    魏武輕笑一聲,轉身望向窗外:"好了,你去忙吧。記住,流言止於智者。"
    "諾!"曹操深施一禮,緩步退出書房。
    魏武目送曹操離去,回到案前,沉思片刻後又喚來侍從:"去請大鴻臚趙達和太仆盧洪來見。"
    不多時,趙達與盧洪聯袂而至。
    二人恭敬地行禮:"臣等拜見大王!"
    魏武臉上浮現出親切笑容,快步上前將二人扶起:"伯兄、仲兄,何必多禮!"他一手拉著趙達,一手拉著盧洪,引他們到一旁的席位上就座,"來,坐到我身邊說話。"
    待二人坐定,魏武讓人為他們斟上溫酒,和顏悅色地問道:"二位兄長家中近來可好?聽說盧兄喜得貴子,真是可喜可賀。"
    盧洪受寵若驚,連忙拱手:"托大王的福,拙荊上月誕下一子,母子平安。"
    魏武又轉向趙達:"伯兄家中想必也是人丁興旺?"
    趙達臉上露出幾分自豪:"回大王,臣現有六子三女。"
    "六子?"魏武驚訝地挑眉,"伯兄好生厲害!我記得嫂夫人是麹將軍的族妹,想必賢惠非常。"
    趙達聞言,臉上閃過一絲尷尬:"這個...正室確實隻生了一子,其餘都是...呃...家妓和小妾所出。"
    魏武忍俊不禁:"伯兄家裏養這麽多家妓,嫂夫人就不管束?"
    趙達撓了撓頭,苦笑道:"大王說笑了...也不是不管,隻是..."他壓低聲音,"隻要臣不在外頭拈花惹草,家裏的事她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魏武聞言哈哈大笑,笑聲在書房內回蕩。
    但很快,他的表情漸漸嚴肅起來,手指輕輕敲擊案幾:"二位兄長,最近的流言...你們可曾聽聞?"
    趙達和盧洪立刻正襟危坐。
    趙達沉聲道:"臣確實有所耳聞。"盧洪也凝重地點頭。
    魏武伸手握住二人的手腕,目光如炬:"我深知二位兄長絕不會泄露我的過往。但..."
    他聲音壓低,"知道張嬌之事的人不多。請二位務必管束好家中之人,與我有關的任何事,都不可再提。"
    二人聞言大驚失色,慌忙起身行禮:"諾!臣等謹記!"
    魏武連忙將二人扶起,語氣轉為溫和:"伯兄、仲兄,我能有今日,二位兄長功不可沒啊。"
    趙達眼眶微紅,聲音哽咽:"大王言重了。臣能擔任大鴻臚一職,已是莫大恩典,豈敢居功!"
    盧洪也激動道:"臣出身寒微,如今官居太仆,這是祖上幾輩子都不敢想的榮耀。家父在天之靈,定當欣慰不已。"
    魏武拍拍二人的肩膀,眼中閃過一絲感慨:"當年若非二位兄長相助,我恐怕早已..."他話鋒一轉,"對了,盧兄的孩子取名了嗎?"
    盧洪連忙道:"尚未,正想請大王賜名。"
    魏武沉吟片刻:"不如叫"盧毓"如何?毓者,育也,寓意子孫繁盛。"
    盧洪大喜過望,連連叩首:"謝大王賜名!"
    三人又閑聊了些家常瑣事,魏武關切地詢問了趙達幾個兒子的學業,盧洪家中田產收成等。夕陽西斜時,魏武才依依不舍地送別二人。
    待趙達和盧洪離去後,魏武獨自站在窗前,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臉上的溫和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思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知道張嬌之事的,除了他們...還有誰呢?
    兩日後,涼國都城內的流言如同野火般蔓延。
    司徒張既與大司馬段煨府中的門客們公然在酒肆茶坊間抨擊張和,稱其不過是個收受黑錢的奸詐小人。
    與此同時,關於魏武乃畢公高後裔的說法也開始在市井中流傳。
    光祿勳魏迷更是對"涼王與山神比箭得神弓"的傳聞深信不疑,逢人便說此乃天佑涼國的征兆。
    然而朝堂之上,反應卻各不相同。
    廷尉蓋勳非但沒有參與傳播這些流言,反而下令禁止任何人在廷尉府討論相關話題。
    更令人玩味的是,一向活躍的楊阜突然告病在家,閉門謝客,連日常政務都交由下屬處理。
    ……
    夜色深沉,魏武獨坐寢宮書房,案幾上堆積如山的竹簡記錄著各方動向。
    青銅燈盞的火光在他棱角分明的臉上投下忽明忽暗的陰影。
    他的手指輕輕敲擊案幾,眉頭緊鎖:朝中三公九卿大多忠心耿耿,涼州本地官員幾乎都支持畢公後裔之說,而那些從其他州郡投奔來的官員,卻有一半仍在堅持漢室正統...
    這些人都是不確定因素啊...
    魏武他拿起一卷竹簡,上麵詳細記錄著各部官員的立場和言論。
    日後用這些人須得小心謹慎。但也不能隨意處置...爭奪天下,人才最為緊要。若濫殺大臣,還有誰願為我效力?
    正當他沉思之際,一陣熟悉的幽香飄來。
    喜歡亂世攀鱗:寒門梟雄篡漢史請大家收藏:()亂世攀鱗:寒門梟雄篡漢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