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三位加起來近兩百歲

字數:4180   加入書籤

A+A-


    魏武在馬車中細細翻閱,時而詢問幾句。片刻後,他滿意地合上竹簡:"冰台啊,大涼能有你這樣的官員,實乃百姓之福。治理得井井有條,邊防也固若金湯。"
    馬艾躬身行禮道:"臣不敢當,此乃分內之事。"
    魏武笑著問道:"冰台可知閻忠現在何處?"
    "回大王,閻君現居淵泉縣。"馬艾答道,"他與本地豪族張芝交好,暫住其府上。"
    "好,那便去淵泉縣。"魏武下令道。
    馬艾立即整頓兵馬,親自為魏武引路。
    敦煌至淵泉的道路兩旁,金黃的麥浪翻滾,農人們遠遠望見王旗,紛紛跪地行禮。
    然而抵達淵泉縣後,卻得知閻忠與張芝、張昶兄弟去了冥澤遊玩。
    馬艾連忙解釋:"大王,冥澤距此僅五裏之遙,風景甚佳。"
    魏武聞言笑道:"既然如此近,就不必興師動眾了。"他轉身對隨行人員道,"連日奔波勞累,今日就在此休整。"又對師昭柔聲道,"王後可要同往?"
    師昭莞爾一笑:"大王與故友敘舊,臣妾在場多有不便。"她細心地為魏武整理衣襟,"臣妾就在此地等候大王。"
    魏武點頭,隨即點將:"成公英、薑冏、司馬朗、閻溫,你們四人隨我微服前往。"
    四人齊聲應諾。
    雖然魏武下令眾人休息,但閻行還是暗中調派了精銳護衛,在冥澤周圍布下警戒確保魏武的安全。
    ……
    冥澤的湖水在秋陽下泛著粼粼波光,北岸是一望無際的戈壁沙漠,黃沙與藍天相接;
    南岸卻是綠意盎然,蘆葦叢中不時有野鴨驚起。
    這奇特的景致讓魏武不禁駐足觀賞,秋風拂麵,帶來湖水特有的清新氣息。
    魏武換上一襲素色深衣,腰間懸著寶劍和一枚古樸的玉佩,看上去就像一位尋常的士族公子。五人在馬艾的引領下,沿著湖畔小徑緩步前行。
    沿途可見三三兩兩的婦人正在湖邊洗衣挑水,見到這一行人,紛紛交頭接耳。
    "快看那位郎君,生得好生俊朗!"一名婦人壓低聲音道。
    "不知是哪家的公子?"另一人接話,"從未在縣裏見過。"
    "許是從外地來的貴人吧..."
    魏武聽著這些竊竊私語,嘴角微揚。
    他環顧四周美景,不禁感歎:"此地當真鍾靈毓秀,難怪能吸引高人隱居。"
    正說話間,前方不遠處出現一座精致的涼亭。
    亭中三位老者正舉杯暢飲,時而還起身舞動,精神矍鑠。
    亭外侍立著三十餘名仆人,井然有序。
    魏武一眼就認出了其中一人正是閻忠,便向馬艾詢問另外二人的身份。
    馬艾連忙答道:"左邊那位是張家家主張芝,字伯英,已年過六旬。右邊是他弟弟張昶,字文舒,也有六十多歲了,人稱"亞聖"。"
    "亞聖?"
    魏武眉頭一挑,心想:此人竟有如此才德?
    他望著亭中三位加起來近兩百歲的老者,不禁失笑:"不過這精神頭,倒真不似年邁之人。"
    "冰台,你先回去吧。"魏武吩咐道。
    馬艾躬身行禮:"諾!"隨即告退。
    魏武等人繼續前行,剛靠近亭子,就有仆人上前阻攔:"五位公子請留步,我家主人正在此宴客,還請繞道而行。"
    魏武恍若未聞,直接高聲喊道:"閻忠!閻漢和!閻君!出來遊玩也不叫上我?"
    仆人聞言大驚失色,慌忙退開。
    亭中的閻忠聞聲探頭,看清來人後頓時驚呼:"哎呀!涼王!"他連忙小跑出亭,衣袍都來不及整理。
    張家二人也緊隨其後,三人齊齊行禮:"拜見涼王!"
    魏武快步上前攙扶:"三位快快免禮!"
    閻忠滿臉驚訝:"涼王日理萬機,怎會有暇來這敦煌邊陲?"
    魏武朗聲笑道:"閻君此言差矣!你我故交,縱使千忙萬忙,也該抽空一見。"他環顧四周,由衷讚歎,"更沒想到敦煌竟有如此勝景!"
    張芝連忙側身相邀:"涼王遠道而來,請入亭中歇息。"轉頭吩咐仆人,"速速添置席位!"
    魏武嘴角含笑,雖然早已從馬艾處得知二人身份,卻仍故作不知地拱手問道:"還未請教二位老先生尊姓大名?"
    張芝捋了捋雪白的長須,躬身回禮:"老朽張芝,字伯英,乃敦煌一介布衣。"他聲音洪亮,絲毫不顯老態。
    身旁的張昶也隨之行禮:"老朽張昶,字文舒,是伯英的胞弟。涼王,請!"他伸手引路,衣袖間隱隱有墨香飄散。
    魏武稍作謙讓,便邁步入亭。
    亭內陳設雅致,幾案上鋪展著數幅素帛,旁邊擺放著上好的筆墨硯台。
    魏武信手拈起一幅帛書細看,隻見上麵以狂草抄錄著《論語》篇章,筆走龍蛇,一氣嗬成。雖偶有斷筆之處,卻氣韻連貫,行雲流水間自有一番灑脫不羈的韻味。
    "好字!"魏武由衷讚歎,"這草書筆勢如驚濤拍岸,又如飛瀑直下,完全擺脫了章草的拘束,可謂開宗立派,自成一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芝聞言,白眉微挑,眼中閃過驚訝之色:"涼王竟也精通書法之道?"
    魏武擺手笑道:"孤不過是個粗人,哪裏談得上精通?隻是看得多了,自然能辨出好壞。"他輕撫帛書上墨跡未幹的字跡,"這就如同治國理政,看似隨心所欲,實則章法暗藏。"
    張芝頓時來了興致,親自研墨鋪帛:"不知涼王可否賜墨寶一幅?讓老朽也開開眼界。"
    魏武朗聲大笑:"別人獻字叫獻藝,孤若提筆,那可真是獻醜了!"他小心卷起案上的帛書,"伯英這幾幅墨寶,孤就厚顏收下留作紀念了。"
    話鋒一轉,正色道:"如今涼州推行新政,正需破舊立新。伯英這書法獨樹一幟,恰如孤治涼州之誌——定要開創一番流芳百世的功業!"
    亭中眾人聞言,神色各異。
    閻忠若有所思地捋須,成公英與薑冏交換了一個眼神,而張家兄弟則沉默不語,似在品味這番話的深意。
    魏武目光轉向張昶,眼中帶著探究:"聽聞文舒先生有"亞聖"之譽?"
    張昶連連擺手,笑道:"大王說笑了。這不過是鄉野之人胡亂吹捧,老朽不過是閑來注解些經書,教導幾個學生罷了。"
    "先生過謙了。"魏武意味深長地說,"能得此譽,必有過人之處。涼州如今大興文教,正需要先生這樣的飽學之士。"
    他環顧四周,"就像這冥澤,北接大漠,南連綠洲,看似矛盾,實則相得益彰。治國之道,不也如此?"
    喜歡亂世攀鱗:寒門梟雄篡漢史請大家收藏:()亂世攀鱗:寒門梟雄篡漢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