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章 帝王權術

字數:5092   加入書籤

A+A-


    越王九十大壽,盛況空前。
    作為大明王朝赫赫有名的重臣,徐聞的壽宴不僅是一次私人慶典,更是朝廷政壇的一次重要聚會。
    無論是東都還是北京、南京,許多名門望族、權貴官員紛紛前來祝賀,朝中上下、士族門閥皆以此為榮。
    正因如此,許多權貴都知道了越王五世孫徐煌,乃是重瞳者。
    這一消息不久傳至京師,立刻引起了朝中各方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重瞳之象,在古時常被視為帝王之相。
    此子天賦卓越,目光灼灼,然而其重瞳之相,亦成為了不可忽視的焦點。
    這種異象,既是讚譽之詞,亦是禍福難料之兆。
    一時間重瞳成為京師議論的中心,眾人紛紛揣測越王五世孫未來的命運。
    作為大明王朝最為龐大的勢力之一,越王府掌握的權力、資源,非同尋常。
    無論是越王徐聞,還是武成郡王徐華,建安侯徐謙等徐氏主要人物,單拉出來一個,都已自成勢力,影響不小。
    其家族子弟徐煌,若真如傳言所說,擁有帝王之相,難免讓某些心懷叵測之人感到威脅。
    縱然他年幼,亦難掩其天生的光芒,仿佛冥冥之中注定了他的一番大作為。
    然這番大作為的最終走向,又是否會引發漣漪,甚至動搖大明的根基?
    “越王府之勢,愈發強盛,而此子又為帝王之相,若不早作安排,恐將來威脅大明江山。”
    左都禦史李秉沉聲說道。
    此話一出,便引起了在場眾多大臣的討論。
    許多心中有隱憂的人開始表示,越王府已過於強大,而重瞳之象更是讓人擔憂。
    若徐煌真如其父徐聞一般,日後能擔當大任,會不會如魏文帝曹丕那般,奪了大明江山?
    隨即,一名較為激進的朝臣提議“既然此子異象如此,且早已表現出非凡之資,恐怕日後必將對現有格局產生巨大衝擊,若今後成為帝王之資,不如早早將其剝離出越王府,遠離朝政,避免未來政權之爭。”
    此言一出,頓時在朝堂之上引起軒然大波。
    雖有部分人暗自附和,但更多的人卻對這一提議深感不安,尤其是那些與越王府有著深厚關係的官員。
    他們認為,這種因為異象而產生的猜測,既不公正,也不符合治國安邦的長遠之道。
    無論朝臣們如何討論,最終還是看皇帝的立場。
    此時,成化帝朱見深坐鎮朝堂,心思深遠,若有所思。
    朱見深自幼得越王徐聞教誨,徐聞不僅是他的重要恩師,亦是大明政權的定海神針。
    作為一國之君,朱見深深知,朝中眾臣的言辭各有立場,但國家的未來,必須由大明的根基和穩定性來決定。
    成化帝思索片刻,繼而開口“重瞳,雖為帝王之象,然皆為傳聞,若僅憑此言,就對越王府進行過多幹預,豈非為天下臣民樹立了不公的先例?”
    他的話語既有深度,也有力量“此事,須慎之又慎,不可草率決斷。”
    朱見深的態度堅定,言辭之間,彰顯了其對越王府及其未來潛力的尊重。
    許多朝臣聽罷,紛紛低頭。
    雖然心中有所疑慮,但也深知成化帝此話中所蘊含的智慧與遠見。
    在成化帝的支持下,越王府依舊穩如泰山。
    然而,盡管成化帝表態支持越王府,朝堂內的局勢並未平靜。
    那些與越王府有過節,或是利益衝突的官員,始終未能消除內心的焦慮。
    他們仍然認為,若不早做防範,重瞳徐煌的天賦將來一定會對他們的地位構成威脅。
    可問題是,老越王徐聞建在,誰敢動越王府一根毫毛?
    盡管心裏有諸多不願,他們一想到越王那老不死的健在,心頭就一陣發寒。
    隻能繼續苟且,低下頭做人。
    盡管京師的風波暫時平息,但徐聞內心卻並未完全放下。
    作為家族的支柱,他深知徐煌的異象所帶來的複雜局麵。
    別的不怕,什麽都察院禦史,這個議論,那個議論的,在他眼裏,這些官員都是阿貓阿狗,沒什麽實質影響。
    就怕成化帝有想法。
    如今的成化帝朱見深,二十四歲,年輕有為,早已不是當年七八歲時剛進越王府時的懵懂少年了。
    而且徐聞已然放權給他,這些年成化帝朱見深也在朝中培植了大量帝黨,並非朱祁鎮那種傀儡皇帝。
    將越王一脈分封在日本,並非朱見深厚待越王府,而是其帝王權術的一次展現。
    他深知越王府影響了整個大明朝廷,六部官員、京衛軍隊,八成都是越王府的門生故吏。
    想要徹底掌權,皇權至上,必須清理掉越王府一係的人。
    但朱見深並沒有采取強硬手段,而是用更柔和的手段,將越王分封海外,緩緩剝離越王一脈的影響力。
    這樣既不得罪越王府,也報答了越王當年的培育之恩。
    試問曆朝曆代,哪個皇帝會將整整一國賞賜給臣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君臣同心,互相理解,無外於此。
    但眼下,卻是出了個重瞳。
    這孩子,究竟是帝國利器,還是一道禍根?
    身為皇帝,首要任務就是坐穩江山,延續皇室統治。
    成化帝很苦惱。
    若是尋常家族的子嗣,他隻需一句話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但對越王府,他不能。
    所以隻得草草將此事揭過。
    他相信越王徐聞,相信首輔徐謙,也相信夥伴徐昭。
    正因這種信任,大明才會朝局穩定,國強民富,蒸蒸日上。
    皇帝這般理解,越王府自然是要做出回應。
    大明的政治環境逐漸複雜,朝堂中的風雲變幻,令徐聞不得不做出深思熟慮的決策。
    王府議事廳中,徐聞沉默片刻,隨後緩緩開口“重瞳者,天命所歸,若此子真為帝王之相,豈能因一時的猜測而舍棄其命運?”
    “然而,家族之根基,亦需穩固,重瞳非權力之象,亦非必然之結局,今之關鍵,便是如何在大明政權中為其開辟一條穩固之路。”
    眾人聽後紛紛點頭,皆知此番話語中隱藏著深刻的智慧,既要為家族保駕護航,又不因傳聞而喪失未來的機會。
    長時間的討論後,內閣首輔徐謙以年事已高,體力不支為由,向成化帝朱見深辭去官職,隱退京師靜養。
    他年近七十了,執掌內閣三十年,殫精竭力,身體的確不行了,早有隱退的想法。
    此時遇到自己曾孫這種情況,正好借坡下驢,給皇帝一個回應。
    辭呈遞交後,成化帝朱見深再三挽留,甚至親臨越王府探望徐謙。
    最終,徐謙成功隱退。
    成化帝賜國公府邸,京郊外皇莊千畝,以供徐謙養老。
    徐謙辭官之後,與其年齡相近的內閣次輔於謙,也做出了類似的決定,回鄉安度晚年。
    兩位權重的老臣退休,給了成化帝一個契機去推動內閣的改革。
    在這場內閣的重組中,成化帝最終決定任命大學士商洛為新的內閣首輔,王越為次輔。
    商洛與王越二人,都是徐謙的門生,承載著徐謙的教誨和理念,因此這一任命獲得了大部分朝臣的支持。
    商洛以其深厚的學識和寬廣的眼界,成為了內閣首輔,在處理朝政事務時十分得力。
    而王越則以穩重、內斂著稱,尤其在內政和外交方麵具有獨到的見解,成為商洛得力的助手。
    朝中人事大變動,卻並未對越王府的地位產生多大影響。
    畢竟,皇帝沒有針對越王府。
    而且,皇太子朱佑極已然七歲,出閣讀書了,其老師,乃至東宮詹事府的所有班底,皆出自越王府門人。
    喜歡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