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8章 百歲大壽

字數:8944   加入書籤

A+A-


    時光如梭,歲月荏苒。
    大明成化十八年,越王徐聞已步入九十五歲,飽經風霜。
    然天命無常,平妻嶽盈盈於此年謝世,享年九十二。
    徐聞傷心欲絕,幾欲放聲痛哭,然其已年邁,難再淚下如昔。
    嶽盈盈自幼在徐家長大,隨徐聞曆盡坎坷,曆經歲月磨礪。
    饒是徐聞家道中落,窮困潦倒之際,嶽盈盈依然不離不棄,主動擔負起養家的責任,竭盡所能,盡心竭力伺候徐聞,直到生命的終結。
    八十五年風雨相伴,徐聞與嶽盈盈始終未曾分離。
    然歲月無情,生死一線,終難阻擋命運之安排。
    嶽盈盈之死,徐聞心中如同刀割,痛徹心扉,幾欲終日閉門,不願與世為伍。
    此刻的他,感到無比空虛與失落。
    所有的權力、榮譽,似乎都在此刻變得微不足道,無法填補心中那無法愈合的傷口。
    但理智告訴他,死者已矣,生者當堅強。
    在滿心的傷痛中,徐聞為她安排最後的歸宿,下令將她的棺槨運回大明本土,葬於京師郊外的天壽山。
    天壽山是皇家陵園,徐聞的王陵便在這裏,位於朱棣長陵之側。
    七十歲那年,徐聞親自選定了這個地方。
    二十年辛勤修建,終於成就這座巍峨王陵。
    嶽盈盈被安葬在越王陵的主墓室中,靜靜地安睡在這片神聖的土地上,等待著來日與徐聞合葬的那一天。
    這是徐聞要求的。
    國人講究落葉歸根,他不想陪伴自己一生的女人,葬在海外。
    定要安息於此地,與他共度百年長眠。
    下葬的那一天,百官紛紛到場,送別這位已然在徐聞心中占據無比重要位置的女人。
    徐皇後親自前來,代表皇室送上最後的敬意。
    嶽盈盈不僅是徐聞的妻子,也是徐謙的母親,執掌內閣三十載的建安侯,僅憑自己的聲望,也能有此殊榮。
    隨著嶽盈盈的離世,徐聞的孤獨感愈發加深。
    時光如梭,歲月如流水。
    歲月的車輪帶走了無數的往事與親人。
    此後數年,徐聞的妻妾們相繼辭世,王妃朱月蓉、側妃吳婉兒……
    心中孤寂日增,昔日之歡顏,已成過眼雲煙。
    王妃朱月蓉,謹慎溫婉,賢淑端莊,乃朱棣之三女安成公主,比成化帝還要高出幾輩,尊榮無比。
    少年時期愛慕徐聞才華,冒著有辱皇家體統的汙名,主動嫁與已有妻妾的徐聞,與徐聞攜手一生,情深意切,琴瑟和鳴。
    其去世,令徐聞痛不欲生。
    次年,妾吳婉兒亦辭世。
    吳婉兒與徐聞青梅竹馬,年輕時雖犯過錯誤,然她在徐聞心中,有著其獨特之地位。
    雖為妾室,所生之子武成郡王徐華,功勳赫赫,皇後徐冉為其曾孫女,門第顯赫。
    二人同樣葬於越王陵,與月蓉共眠,恩情長久,盡顯其終老之榮。
    葬禮之際,百官雲集,除了徐皇後,皇太子朱佑極亦親至,親自主持大典,表示朝廷之敬意。
    自古朝廷之禮,重在彰顯忠誠與尊敬。
    每一位親人的去世,都是對徐聞內心的重擊。
    此等變故,使徐聞漸覺衰老,曾經與他並肩戰鬥、共度歲月之人,已逐漸遠去。
    逝者已矣,生者何堪?
    生命如同枯葉,飄零無助。
    往後的日子,徐聞常駐京師,在最後的時光裏,發揮餘熱,一心培養太子朱佑極,以及重瞳徐煌。
    看在承歡膝下的子孫後人,徐聞的臉上難得浮現出蒼老無力的模樣。
    自從妻妾相繼離世後,他感覺自己真的老了。
    生命力似乎比往常流失更快,衰老更快。
    原本硬朗的身體,逐漸不行。
    尤記得,九十歲時,徐聞尚能夜與二女共歡,雄風不倒。
    但如今,一刻鍾身體就乏了。
    他的身體已經不再堅韌,仿佛連生命力都在日漸流失。
    每當夜幕降臨,獨自坐在冷清的王宮中,他常常會想到那些已經去世的親人。
    嶽盈盈,朱月蓉,吳婉兒。
    他們的身影仿佛依舊縈繞在他的夢中。
    他曾經是那樣的年輕,年輕得幾乎能征服整個世界。
    可如今,他早已變得衰老,身體和精神都在時光的流逝中日益疲憊。
    許多夜晚,徐聞會在孤寂的宮殿中,望著那些曾經的遺物,回憶起過往的風光和歡樂。
    那些歡笑聲、爭鬥聲、歲月的潮汐似乎都在那一刻回響在他耳畔。
    他的心,漸漸沉靜了下來,仿佛整個世界都已經遠離了他。
    自那開始,徐聞開始自稱寡人。
    大明的藩王,在正式場合皆可自稱寡人,亦可稱孤,私下以吾、我自稱,隨心而欲。
    徐聞終於體會到,人生的最終歸宿,不是榮耀,不是權力,而是孤獨的麵對歲月與死亡。
    他曾是大明最具權勢的王者,然而在歲月的長河中,他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者,一個孤獨的老人,坐在空寂的宮殿中,回望一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成化二十三年,徐聞終於熬到了百歲。
    這一百年,曾見輝煌,也曾曆風雨,縱使歲月荏苒,依舊不能抹去他在人生巔峰時的光輝。
    這次壽宴在北京舉辦,徐聞不想再折騰回東瀛東都了。
    餘生就住在大明本土,等待最後的歸宿。
    什麽時候死了,隨時可以抬進萬壽山越王陵。
    百歲壽宴在北京盛大舉行。
    徐聞坐於正廳,身著親王五爪龍袍,神態威嚴,周圍是成群的子孫和朝廷百官。
    如往常那般,大明的貴族、官員們紛紛齊聚一堂,爭相祝賀越王百歲壽辰。
    四周的宮殿金碧輝煌,典雅莊重,熙熙攘攘的人群充滿了歡聲笑語。
    徐聞的子孫們個個神采奕奕,眾星捧月。
    看著數百位子孫後代滿懷敬意的模樣,徐聞心中雖有些許感慨。
    漫長的歲月,故人早已死光了,隻有子孫在身旁。
    他不再是那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也不再是那個雄心萬丈的大明權臣。
    曾經的朋友、妻子、親人,都已經離他而去,甚至連在座的子孫後代,似乎也無法讓他內心的一片空缺填補。
    徐聞望著眼前的百官和身邊的親人,心中湧上的是無盡的感慨與荒涼。
    這個世界,再也沒有什麽能讓他重新感到溫暖。
    那些曾經的英雄豪傑,已經在曆史的長河中流逝,連同徐聞的歲月一起消失在時光的浪潮裏。
    臨近宴會開始,成化帝朱見深親臨。
    除卻九十大壽曾在東瀛舉辦,其餘壽宴,皇帝必定親至。
    雖權在手,然禮數不敢怠慢,必得親自前來,表明對老王爺的敬重與感謝。
    成化帝身著龍袍,容貌剛毅,氣宇軒昂。
    少年時的稚嫩,早已消失殆盡,眼前的帝王氣度非凡,仿佛早已閱盡世事,成為一位智勇雙全、深得民心的英明君主。
    隨著他的步伐,四周頓時靜謐,眾臣紛紛行禮,恭敬有加。
    大明的國運,靠著這位帝王的決策與智慧,穩步前行。
    站在成化帝旁邊的,是皇太子朱佑極。
    此時的朱佑極,年約十六七歲,英武不凡,麵容清秀,眉宇間透露出一股淩厲的氣魄。
    朱佑極與父親成化帝並肩而立,氣質威嚴,目光如劍,那雙眼睛,閃爍著無畏與自信,給人一種將來必成大器的預感。
    徐聞在這少年眼中,隱隱看到了太宗文皇帝朱棣的風采。
    皇帝和太子親臨,徐家子孫們紛紛站立相迎。
    徐氏子孫中,一個重瞳少年惹人矚目。
    正是十年前被徐聞賜名的徐煌。
    他比太子朱佑極年幼七歲,盡管站在人群中,顯得平平無奇,但眼中那份不同尋常的神韻,還是讓人一眼就記住了他。
    成化帝隻是淡淡地掃了他一眼,並未發言。
    但從那一刹那的眼神中,少年徐煌感受到一種莫名的壓迫與期許。
    宴會的氣氛愈加熱烈,祝賀的聲音此起彼伏,笑語飄揚。
    整個大殿彌漫著濃厚的節慶氣息,金碧輝煌的燈光照耀下,賓客盈門,氣氛極為熱烈。
    在眾人的祝賀聲中,越王徐聞端坐在主位,眼神深邃,偶爾掃一眼來賓,似乎想要永遠記住他們。
    他已百歲高齡,四周的喧囂與熱鬧,似乎遠離了他那平靜如水的心湖,盡管臉上始終保持著穩重的微笑,內心卻不免泛起一絲蒼涼。
    宴會繼續,百官紛紛上前,依次獻上賀禮,祝賀越王百歲壽辰。
    皇太子朱佑極雙膝跪地,恭敬地向徐聞行禮“越王百歲壽辰,謹祝萬壽無疆,千秋偉業。”
    他一邊行禮,一邊從隨侍身旁遞過一份精致的禮品。
    朱佑極言辭懇切,神情莊重,滿是對徐聞的尊敬與敬佩。
    徐聞望著眼前的皇太子,默然點頭,不禁為眼前少年身上所展現出的帝王風範而動容。
    “這孩子總算長大了,堪當大任!”
    “起來吧。”徐聞輕輕開口,聲音雖有些微弱,但依然充滿了威嚴與深邃。
    朱佑極緩緩起身,站立在越王麵前,神情肅穆,目不轉睛地望向徐聞。
    那雙眼睛裏,似乎蘊藏著對徐聞一生的敬仰與感激,也包含著他心底對這位前輩的崇高敬意。
    宴會的熱烈氣氛,似乎掩蓋了徐聞內心的孤寂與蒼老。
    徐聞稍微調整了一下坐姿,緩緩開口道“汝能承我大明江山,鎮守四方,繼承父皇誌業,已是大明之幸,若有一日,我等長眠之後,盼汝能以仁德為國,展宏圖,以為民所安。”
    “謹記越王教誨。”
    朱佑極認真道。
    他知道,越王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出自心底的真誠與關懷。
    這一位曾經為國家立下赫赫戰功的老者,如今將自己的一生心血與大明的未來交托給了他,作為太子,他深知肩上的責任與使命。
    接著,成化帝也起身,親自步向越王徐聞,微笑著坐到他的旁邊,與他低語交談。
    “相父,您一生的功業與貢獻,是大明國運之根基,您一定要保證好身體,勿要操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成化帝略帶感慨地說道,言辭懇切。
    當今天下,雖太平盛世,然年過百歲者甚少,越王能有今天,無疑身懷大氣運。
    但隨著故人離去,成化帝深知越王身體越發不如從前,為之擔心。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他真希望越王再多活幾年。
    徐聞微微一笑,麵上不見太多喜色“寡人守護江山數十載,已是盡忠職守,多活幾年,並無意義。”
    “相父”
    徐聞擺了擺手,阻止了皇帝準備的煽情。
    “寡人臨終前,會將越王府嫡係一脈盡數撤出神州中土,專注海外疆土,陛下隻管收權即可。”
    他言辭簡練,不失深沉和威嚴,言下之意,仿佛一位早已閱盡人生滄桑的智者,告誡眼前的帝王,世事無常,功名也不過是瞬息間的浮雲。
    成化帝聞言,心中大定。
    未來皇太子繼承大位,他最擔心的就是徐家外戚會幹政。
    到時,隻怕誰都不是他們的對手,皇權不固。
    今日得越王親口許諾,成化帝眼中閃過一絲深沉,心中再無憂慮。
    “相父,近日我朝四方風雲變幻,奧斯曼帝國日漸強盛,勢力擴展迅速,西方諸國雖有所防備,但無法阻擋其腳步,若不加以應對,恐有威脅。”
    成化帝語氣緩和,將話題轉向了時下最為關注的國際局勢。
    奧斯曼帝國在西方的崛起,正如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其日益壯大的勢力,已令整個歐亞大陸的平衡發生動蕩。
    對大明而言,這無疑是一大威脅。
    奧斯曼帝國自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起,屢次以其強大軍事力量席卷東歐,征服了拜占庭帝國的舊土,甚至一度接近了東地中海的製海權。
    隨著疆域的擴展,其野心與勢力也越來越大。
    雖遠隔萬裏,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勢頭不容小覷,且其海上力量的崛起,也為大明的海上通道帶來了隱憂。
    徐聞聽後,眉頭微微一蹙,沉吟片刻,道“天高地迥,宇宙洪荒,奧斯曼帝國雖盛,然其腹地遼闊,治理艱難,大明若真欲製衡其擴張,非一日之功,陛下可扶植拜占庭和帖木兒兩國,對其形成東西夾擊之勢,不斷消耗他們的國力,再輔以經濟戰,將之徹底鎖死,最後我大明派出精銳之師遠征,一舉滅其國!”
    百年風雨,閱盡滄桑的徐聞,已深得帝王之道,不再像此前那樣單純依賴武力,反而更加注重對局勢的把握與政治謀略。
    以如日中天的大明,收拾這等外患,輕而易舉。
    徐聞神色間透露出一股老練的鎮定,語氣中雖帶有些許感慨,更多的是對大明國力的自信與篤定。
    一旁的皇太子朱佑極聽得入神,默默記在心間。
    他雖年少,但眼中的那股英氣和聰慧卻已顯現無疑。
    朱佑極知道,越王徐聞一生積累的智慧和遠見,遠非尋常年輕人所能比擬。
    盡管他如今作為太子,擁有無上的權力和尊崇,但眼前這位老者,仍然讓他心生敬畏,仿佛有一種無法逾越的巍峨之感。
    宴會漸漸結束,成化帝與眾臣告別。
    臨行前,皇帝神情肅穆,深深向越王徐聞行了一禮。
    喜歡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