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探望恩師
字數:2732 加入書籤
趙良言滿臉笑容,快步走上前,緊緊握住蘇懷瑾的雙手:“哈哈,小師弟,又立新功啊!這次你帶隊搞出了這麽大的動靜,當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蘇懷瑾也緊緊地回抱他,笑道:“二師兄,謬讚了,我隻是運氣好而已。” 兩人鬆開彼此,趙良言在沙發上坐下,蘇懷瑾給他倒了一杯茶。
趙良言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讚歎道:“好茶啊!懷瑾,你這小子,現在可是聲名遠揚了。這次趙敬肅王古墓的發現,在考古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你可算是為咱們師門爭了光。” 蘇懷瑾謙虛地擺擺手:“二師兄,這都是團隊的功勞,我隻是做了我該做的。而且,能有這次發現,運氣也占了很大成分。” 趙良言搖搖頭,認真地說:“小師弟,你可別謙虛。我了解你,這些年你一直埋頭苦幹,在考古領域積累了深厚的學識和豐富的經驗。這次的成功絕非偶然,是你應得的。”
兩人聊來聊去,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到了這次趙敬肅王古墓的發現上。趙良言饒有興趣地問道:“懷瑾,這次在古墓裏發現的那本竹簡,上麵的記載真的像報道裏說的那麽詳細嗎?有沒有什麽特別的地方,能讓我們對西漢曆史有新的認識?”
蘇懷瑾一聽,來了興致,他起身走到辦公桌前,拿起一本厚厚的筆記本,回到沙發旁坐下。他翻開筆記本,說道:“二師兄,竹簡上的記載確實非常詳細。關於劉彭祖的生平事跡、家族背景等,都有很多新的內容。比如說,以往史書中對於劉彭祖的性格描述比較單一,隻說他巧詐奸佞,但竹簡上還記載了他一些鮮為人知的行為動機。他表麵上對官員謙卑恭敬,親自打掃住所,其實是為了更好地掌控他們,一旦官員違背他的意願,他就會不擇手段地報複。這讓我們對他的性格有了更全麵、更立體的認識。”
趙良言聽得入神,不住地點頭:“嗯,這確實很有價值。那關於他的家庭生活呢?竹簡上有沒有一些有趣的記載?” 蘇懷瑾笑著說:“有啊,這也是我覺得很有意思的地方。竹簡上記載了他有眾多寵幸的姬妾,子女成群。他的世子劉丹與自己的妹妹及同胞姐姐通奸,後來被門客江充告發,劉丹因此被廢黜。而且,劉彭祖還娶了他哥哥江都易王劉非的寵妃淖姬,生下一子,名為淖子。這些家庭瑣事的記載,為我們研究西漢時期的貴族生活和倫理觀念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趙良言思考了一會兒,說道:“懷瑾,你說這次的發現,會不會對我們研究西漢時期的政治格局有新的啟發呢?劉彭祖作為諸侯王,他的行為和決策肯定會對當時的政治局勢產生一定的影響。” 蘇懷瑾點點頭,說道:“二師兄,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我在研究竹簡的過程中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劉彭祖在位六十年,趙國的相國頻繁更換,不是因罪去位,就是被處死或受刑罰。這說明他在趙國有著絕對的權力,他的這種行為可能會導致趙國在政治上相對獨立,對中央政權的政令執行存在一定的抵觸。這或許能讓我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去理解西漢時期中央與地方的關係。”
兩人越聊越深入,在交流中,他們不僅對這次考古發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對西漢曆史的研究有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不知不覺,天色漸晚。趙良言看了看手表,驚訝地說:“哎呀,都這麽晚了。小師弟,今天和你這一聊,真是受益匪淺啊。對了,師父最近身體怎麽樣?”
蘇懷瑾回答道:“師父身體還不錯,就是年紀大了,有時候會念叨我們這些學生。” 趙良言點點頭,說:“咱們也有段時間沒去看望師父了,找個時間一起去吧。” 蘇懷瑾連忙應道:“好啊,我也正想著去看看師父呢。”
幾天後,蘇懷瑾和趙良言一同前往恩師沈玉文的家中探望。沈玉文教授已是百歲老人,但精神矍鑠,思維依舊敏捷。看到兩位得意門生來看望自己,他滿臉笑容,十分高興。
三人圍坐在客廳裏,沈玉文教授感慨地說:“我在電視上看到你們這次的考古發現了,懷瑾,你做得很好,為國家和民族保護了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產。這不僅是你的榮譽,也是我們整個考古學界的驕傲。” 蘇懷瑾恭敬地說:“師父,這都多虧了您當年的教導。沒有您的悉心指導,就沒有我的今天。”
沈玉文教授擺擺手,說道:“這是你自己努力的結果。不過,這次的發現也讓我想起了一些往事。當年,我和你們一樣,充滿了對考古事業的熱情和憧憬。我們在艱苦的條件下進行發掘工作,雖然困難重重,但從未放棄過。因為我們知道,每一次的考古發現,都是對曆史的一次致敬,都是在為後人留下寶貴的財富。”
趙良言接著說:“師父,您說得對。現在的考古工作條件雖然比以前好了很多,但麵臨的挑戰也不少。比如文物保護技術的提升、考古理念的更新等等,都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和探索。” 沈玉文教授點點頭,說:“是啊,時代在發展,考古事業也在不斷進步。你們作為新一代的考古工作者,肩負著更大的責任。不僅要做好考古發掘工作,還要注重文物的保護和利用,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我們的曆史文化。”
蘇懷瑾認真地聆聽著師父的教誨,說道:“師父,我們一定會努力的。這次發現了趙敬肅王古墓,我們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保護和研究這些文物和古籍。我們希望能通過這些發現,讓更多的人了解西漢時期的曆史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
沈玉文教授微笑著說:“很好,懷瑾。考古不僅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種文化傳承。你們要以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次考古發現,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和解讀。同時,也要注重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拓寬研究思路。隻有這樣,才能不斷推動考古事業的發展。”
隨後,沈玉文教授又詢問了他們在考古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具體問題,並給出了自己的見解和建議。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學生的關愛和對考古事業的熱愛,讓蘇懷瑾和趙良言深受鼓舞。
喜歡藏寶閣請大家收藏:()藏寶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