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別讓人抓住把柄
字數:8313 加入書籤
二十六歲,工作三年,就能設計出這種水平的液壓係統?這簡直不可思議。
要麽這個年輕人是天才,要麽就是有高人指點。
“你師父是誰?”
這個問題讓沈良心中一緊。
在那個年代,技術傳承往往靠師父帶徒弟。
一個年輕工程師如果沒有名師指導,很難掌握如此深厚的技術功底。
“我主要是自學的。”沈良如實回答,“平時喜歡看各種技術資料,也經常向老師傅們請教。”
“自學?”李總工的語氣中帶著明顯的質疑,“這些設計理念可不是看書能學來的。”
車間裏的氣氛重新變得緊張起來。
其他專家也將目光聚焦在沈良身上,等待他的解釋。
沈良知道,這是最關鍵的時刻。
說錯一個字,就可能前功盡棄。
“確實,單純看書是不夠的。”他坦誠地說道,“關鍵是實踐。我從參加工作第一天起,就經常到車間裏觀察設備運行狀態,分析各種故障現象。”
“時間久了,自然就對液壓係統有了更深的理解。”
這個解釋聽起來合理,但仍然不足以完全消除疑慮。
李總工沉默了很久,然後做出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
“這樣吧,我出幾道題目,現場考考你的基礎功底。”
所有人都愣住了。
現場考試?這種情況從來沒有發生過。
陳建軍想要阻止,但被張強用眼神製止了。
既然李總工提出這個要求,說明他對沈良的技術水平還是認可的。現在拒絕,反而會顯得心虛。
“好的,您請出題。”沈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李總工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筆畫了一個複雜的液壓回路圖。
“這個回路存在什麽問題?”
沈良快速掃視一遍圖紙,很快就發現了關鍵所在。
“溢流閥的設定壓力過高,會導致係統過載。而且缺少單向閥,可能出現壓力倒灌。”
“如何改進?”
沈良走到黑板前,熟練地在原圖基礎上進行修改。
幾分鍾後,一個完善的液壓回路圖呈現在眾人麵前。
專家們仔細研究了一會兒,紛紛點頭表示認可。
“再來一題。”李總工繼續考查,“如果要實現三級變幅控製,應該采用什麽樣的液壓係統?”
這是一個相當有難度的問題。
三級變幅控製要求係統能夠精確控製不同的壓力檔位,技術難度很高。
沈良沉思了幾秒鍾,然後開始在黑板上畫圖。
主泵、輔助泵、調節閥、分配器...各個元件的連接方式清晰明了。
更重要的是,他還詳細標注了各個控製點的參數設置。
“這個方案的優點是什麽?”李總工追問道。
“首先是可靠性高,即使主泵出現故障,輔助泵仍然能夠保證基本功能。”沈良邊畫邊解釋,“其次是控製精度好,可以根據不同工況自動切換壓力檔位。”
“成本呢?”
“比傳統方案略高,但長期使用成本更低。因為能耗減少了大約百分之十五。”
這個數字讓在場的專家們眼前一亮。
能耗問題一直是大型液壓設備的痛點。如果真能實現百分之十五的節能效果,經濟價值將非常可觀。
李總工放下粉筆,轉身麵對沈良。
“最後一個問題。”他的語氣變得嚴肅起來,“如果讓你設計一套適用於露天礦山的液壓挖掘機,你會采用什麽技術路線?”
這個問題的難度明顯上升了一個台階。
露天礦山的工況極其惡劣,對設備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要求極高。而且工作量巨大,對效率的要求也很苛刻。
車間裏安靜得落針可聞。
所有人都在等待沈良的回答。
這不僅僅是一道技術題目,更是對他整體技術水平的全麵檢驗。
沈良深知這個問題的分量。
但他也知道,這正是展現自己真實實力的最佳機會。
“露天礦山挖掘機的核心挑戰有三個。”他緩緩開口,聲音清晰而自信,“第一是惡劣環境下的可靠性;第二是高強度作業的耐久性;第三是大負載工況下的效率。”
“針對這些挑戰,我的設計思路是...”“首先是模塊化設計。”沈良在黑板上畫出一個框架圖,“液壓係統、動力係統、控製係統三大模塊相對獨立,便於維護和更換。”
陳建軍眉頭微皺。模塊化?這個概念他還是第一次聽說。
“其次是冗餘設計。”沈良繼續畫著,“關鍵部件都有備用方案,比如雙泵係統,一個主泵出問題,備用泵立即接管。”
李總工點點頭,這確實是可靠性設計的基本要求。
“第三是材料創新。”沈良放下粉筆,轉身麵對眾人,“密封件要能抗高溫、耐磨損、防腐蝕。我建議采用聚四氟乙烯基複合材料。”
車間裏一片寂靜。
聚四氟乙烯?這個材料他們聽都沒聽過。
“這種材料現在還沒有商業化應用。”李總工皺起眉頭,“你是從哪裏了解到的?”
沈良心中一緊。糟了,說漏嘴了。
聚四氟乙烯要到八十年代中期才開始在工業領域大規模應用,現在提出來確實太超前了。
“我是在一些外文資料上看到的。”他硬著頭皮解釋,“美國杜邦公司正在研發這種材料,據說性能很優秀。”
張強暗自鬆了口氣。還好沈良反應夠快。
“繼續說第四點。”李總工沒有深究。
“第四是智能化控製。”沈良重新拿起粉筆,“采用微處理器控製係統,能夠根據不同工況自動調節各項參數。”
“微處理器?”陳建軍忍不住開口,“那玩意兒現在還是實驗室產品吧?”
“國外已經有成熟的產品了。”沈良淡定回應,“inte的8080係列就很不錯。雖然成本高一些,但考慮到整體效益,還是值得的。”
李總工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這個年輕人對國外技術發展的了解程度超出了他的預期。
“最後一點是能耗控製。”沈良在黑板上畫出一個能量流程圖,“采用變量泵技術,根據負載自動調節輸出功率。理論上可以節能二十到三十個百分點。”
變量泵!
在場的專家們麵麵相覷。
這個技術他們確實聽說過,但具體實現方案還沒有人能搞清楚。
“你說的變量泵是什麽原理?”李總工追問道。
沈良深吸一口氣。這下真的要露底了。
變量泵的核心是通過改變泵的排量來控製流量,而不是像定量泵那樣通過節流閥來控製。
他開始在黑板上畫出變量泵的內部結構。
斜盤、柱塞、配流盤...每一個零件的位置和作用都標注得清清楚楚。
“當負載減少時,控製係統會自動調節斜盤角度,減少泵的排量。”他邊畫邊解釋,“這樣既保證了壓力穩定,又降低了能耗。”
專家們圍攏過來,仔細研究著圖紙。
這個設計思路確實新穎,而且在理論上完全行得通。
“你這個方案的關鍵在於控製精度。”李總工指著圖紙說,“斜盤角度的調節必須非常精確,否則會影響係統穩定性。”
“沒錯。”沈良點頭,“所以我建議采用比例閥控製,配合位置反饋傳感器,形成閉環控製係統。”
比例閥?閉環控製?
又是兩個新名詞。
陳建軍感覺自己的世界觀受到了衝擊。
這個沈良到底是從哪裏學來這麽多先進技術?
“好了。”李總工放下手中的資料,“考試結束。”
他轉身麵對在場的所有人,表情嚴肅。
“通過剛才的考查,我可以確認,沈良同誌具備了參與重大項目研發的技術水平。”
車間裏響起一陣低聲議論。
“不過...”李總工話鋒一轉,“理論知識豐富是一回事,實際工程經驗是另一回事。”
沈良心中咯噔一下。
這是要刁難他?
“所以我建議,讓沈良同誌先從技術員做起,參與我們正在進行的液壓挖掘機項目。”李總工繼續說道,“如果表現出色,再考慮更重要的職位。”
張強暗自點頭。這個安排很合理。
既給了沈良展示能力的機會,又不會因為提拔過快而引起其他人的不滿。
“我沒有意見。”沈良爽快地答應了。
參與實際項目正是他夢寐以求的機會。
隻有在真正的工程實踐中,他才能將前世的經驗轉化為這個時代的技術成果。
“那麽從明天開始,你就到技術科報到。”李總工說完,轉身準備離開。
“李總工,等一下。”沈良突然開口。
眾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他身上。
“我有一個建議。”沈良看著李總工,“關於液壓挖掘機項目的技術路線。”
李總工停下腳步,眉頭微皺。
這個年輕人還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剛加入團隊就要提建議?
“說說看。”他倒要聽聽沈良能說出什麽花樣來。
“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完全照搬國外的設計思路。”沈良認真地說,“中國的使用環境和作業要求與國外有很大差異,完全照搬可能水土不服。”
陳建軍心中冷笑。這小子還真敢說。
國外的技術都是經過驗證的成熟方案,不照搬還能怎麽辦?自己閉門造車?
“具體怎麽個不照搬法?”李總工問道。
“比如說,國外的挖掘機主要用於建築工地,作業時間相對固定。”沈良侃侃而談,“但我們國家的礦山開采往往是連續作業,對設備的耐久性要求更高。”
這個觀點倒是有些道理。
“還有,國外的維修保養體係比較完善,配件供應及時。”沈良繼續說,“但我們國家地域廣闊,有些偏遠礦區的配件供應可能會有問題。所以設計時就要考慮維修便利性。”
李總工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這個年輕人考慮問題確實比較全麵。
“你的意思是要走自主研發的路線?”他問道。
“不完全是。”沈良搖頭,“我的想法是,核心技術要自主掌握,但可以借鑒國外的成熟經驗。既不盲目崇拜,也不閉門造車。”
這個觀點讓在場的專家們眼前一亮。
確實,完全照搬和完全自創都不是最佳選擇。
關鍵是要找到一個平衡點。
“你說的有道理。”李總工讚許地看著沈良,“看來我們的項目組又多了一個有想法的年輕人。”“看來沈良同誌確實是個有想法的人。”李總工眼中閃過一絲讚賞,“明天你就到技術科報到,先熟悉一下項目進展。”
沈良點頭應下。
人群逐漸散去,車間又恢複了往日的轟鳴聲。
張強拍了拍沈良的肩膀:“小沈,幹得不錯。不過你剛才那些話,是不是太張揚了點?”
“張廠長,我隻是實話實說。”沈良看著遠去的李總工背影,“不過我總覺得這個李總工對我另有打算。”
“怎麽說?”
“他今天的考核來得太突然,問的問題也太專業。”沈良皺眉思索,“一般的廠級幹部哪會對這些技術細節這麽了解?”
張強心中一動。
確實,李總工今天的表現有些反常。平時他很少親自下車間,更別說主動考核一個普通技術員了。
“也許是上麵有什麽新動作?”張強壓低聲音,“聽說最近北京那邊要搞什麽重大項目,正在全國選拔技術人才。”
沈良心頭一震。
前世他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接觸國家重大裝備項目的。難道曆史軌跡沒有改變?
“張廠長,您覺得我今天的表現怎麽樣?”沈良試探性地問。
“太出風頭了。”張強搖頭,“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有些人已經開始眼紅你了。”
果然,沈良注意到不遠處幾個老師傅正在竊竊私語,時不時朝他這邊看來。
其中陳建軍的表情最為難看。
“小心點,別讓人抓住把柄。”張強提醒道。
沈良心中冷笑。
前世的經驗告訴他,真正的危險往往來自內部。
這些眼紅的同事比外部競爭對手更難對付。
但他毫不畏懼。
穿越重生給了他第二次機會,這次他要走得更快更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