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西德的鋼鐵工業間諜

字數:7680   加入書籤

A+A-


    車子停下,從裏麵走出兩個穿著中山裝的中年男子。
    其中一個手裏還拿著公文包,看起來像是領導模樣。
    “完了完了。”廠長小聲嘀咕,“這下真的麻煩了。”廠長的臉色瞬間變得煞白,下意識地整理了一下工作服。
    “快!”他壓低聲音,“都回到崗位上去!”
    沈良卻沒有慌亂,而是仔細觀察著那兩個從車上下來的人。其中年長的那位約莫五十歲,頭發花白,戴著一副金絲眼鏡,舉止間透著書生氣。另一個稍微年輕些,拿著筆記本,像是秘書。
    “等等。”沈良輕聲說道,“我覺得他們不像是來檢查的。”
    廠長愣了愣:“什麽意思?”
    “你看那個戴眼鏡的,走路的姿態不像機關幹部。”沈良分析道,“倒更像是搞技術的。”
    話音剛落,那兩人已經走近了。戴眼鏡的中年人環顧四周,目光最終停留在煉鋼爐旁。
    “請問,哪位是沈技術員?”他開口問道。
    眾人麵麵相覷,沒想到對方直奔主題。
    沈良心中一動,主動走上前去:“我是沈良。請問您是?”
    “哦!終於見到本人了。”中年人臉上露出笑容,“我是冶金工業部技術司的馬司長,這位是我的助理小劉。”
    廠長聽到“冶金工業部”幾個字,腿都有些發軟。
    這可是部級單位啊!
    馬司長卻沒有架子,反而主動伸出手:“沈技術員,久仰大名。”
    沈良心中疑惑,但還是禮貌地握了握手:“馬司長客氣了。不知道您來我們廠有什麽指示?”
    “指示不敢當。”馬司長擺擺手,“我們是專程來學習的。”
    “學習?”沈良更加困惑了。
    馬司長點點頭:“你們廠改造煉鋼爐的技術方案,已經在整個冶金係統傳開了。產量提升32,質量指標也有顯著改善。這個數據可不得了啊!”
    沈良這才明白過來。
    看來是上次李工程師匯報工作時,把改造方案也一並上報了。沒想到竟然驚動了部裏的人。
    “馬司長言重了。”沈良謙虛道,“隻是一些小改進而已。”
    “小改進?”馬司長眼睛一亮,“沈技術員,你可不能謙虛。我看過技術報告,你的燃燒曲線優化方案非常精妙。能夠在不增加設備投入的前提下,大幅提升效率,這可是我們整個行業都在追求的目標。”
    旁邊的廠長聽得一愣一愣的。
    他雖然知道沈良有本事,但沒想到連部裏的司長都專門跑來取經。
    “馬司長,您太抬舉我了。”沈良心中暗想,這個時代的技術交流確實比較頻繁,“其實原理很簡單,主要是通過調整噴嘴角度和燃料配比...”
    “等等!”馬司長連忙擺手,“這麽重要的技術細節,咱們得找個合適的地方詳細交流。”
    廠長立馬反應過來:“對對對!馬司長,您看是在我辦公室,還是...”
    “就在車間吧。”馬司長說道,“我想實地看看設備運行情況。”
    沈良帶著他們來到一號爐前。
    此時正值中班作業,爐火正旺。橘紅色的火焰從觀察孔中跳躍而出,整個車間都彌漫著鋼鐵冶煉特有的氣味。
    馬司長仔細觀察著爐體結構,不時在筆記本上記錄什麽。
    “沈技術員,這個燃燒器的改造真是巧妙。”他指著爐壁上的幾個噴嘴說道,“通過改變噴射角度,讓火焰更好地包覆鋼料。熱效率提升是顯而易見的。”
    沈良點點頭:“關鍵是要控製燃燒速度,讓熱量分布更均勻。”
    “對對對!”馬司長興奮地說,“我們部裏正在推廣高效煉鋼技術。你這套方案如果能夠推廣到全國,效益將是相當可觀的。”
    廠長在旁邊聽得心花怒放。
    如果技術方案真的被部裏推廣,那對他們廠來說絕對是天大的好事。不僅有技術轉讓費,更重要的是聲譽和地位的提升。
    “馬司長,您覺得這套方案的推廣前景如何?”廠長忍不住問道。
    馬司長沉吟片刻:“技術層麵沒有問題,關鍵是要看適應性。不同的爐型和工藝條件,參數可能需要調整。”
    沈良接過話茬:“這個確實需要因地製宜。我建議可以先在幾個試點廠進行驗證,摸索出標準化的調試流程。”
    “想法很好。”馬司長讚許地點點頭,“沈技術員,你有沒有興趣到部裏工作?我們技術司正需要你這樣的人才。”
    此話一出,整個車間都安靜下來。
    廠長的臉色瞬間變得複雜起來。一方麵為沈良高興,能被部裏看中是多大的榮耀;另一方麵又舍不得,好不容易來了個技術能手,難道又要走了?
    沈良心中也是一陣波動。
    到部裏工作意味著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資源,但同時也意味著要離開這個熟悉的環境。更重要的是,他的很多計劃還沒有實施。
    “馬司長,我很榮幸能得到您的認可。”沈良謹慎地說道,“不過我現在手頭還有些項目沒有完成...”
    “什麽項目?”馬司長好奇地問。
    沈良看了看廠長,後者立即點頭示意。
    “連鑄機。”沈良簡單地說了兩個字。
    馬司長眼中閃過震驚的光芒:“連鑄機?你們廠在搞連鑄技術?”
    “是的。”廠長搶著回答,“沈技術員設計的連鑄機樣機已經基本完成,正準備進行試驗。”
    馬司長的呼吸都急促起來。
    連鑄技術可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煉鋼工藝之一!國外對這項技術嚴格保密,國內隻有少數幾個大型鋼廠在搞研發,而且進展緩慢。
    一個縣級小廠竟然在搞連鑄?這簡直不可思議!
    “沈技術員,你說的連鑄機...是什麽規格的?”馬司長聲音都有些顫抖。
    沈良心中暗笑。
    看來這位馬司長對連鑄技術還是很了解的,知道其中的技術難度和戰略意義。
    “目前是小型試驗機,主要用於驗證工藝流程。”沈良回答道,“如果試驗成功,我們計劃開發中型生產設備。”
    馬司長深深地看了沈良一眼。
    這個年輕人給他的驚喜實在太多了。先是煉鋼爐改造,現在又是連鑄機。如果真的能夠成功,那對整個中國鋼鐵工業的意義將是革命性的。
    “沈技術員,我能看看你們的連鑄機嗎?”馬司長的語氣中帶著懇求。
    沈良點點頭:“當然可以。不過還隻是樣機,比較粗糙。”
    一行人向車間後麵的試驗區走去。
    那裏搭建了一個簡易的工棚,裏麵就是沈良設計的連鑄機樣機。雖然外觀簡陋,但關鍵部件一應俱全。
    馬司長圍著設備轉了一圈,越看越驚歎。
    “這個結晶器的設計...還有這個拉坯機構...天哪!”他激動得語無倫次,“沈技術員,你這是從哪裏學來的技術?”
    沈良心中一緊。
    這個問題可不好回答。總不能說是從未來穿越來的吧?
    “主要是看了一些國外的技術資料。”沈良含糊地說道,“然後結合實際情況進行了改進。”
    馬司長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在這個信息相對封閉的年代,能夠獲得國外先進技術資料確實不容易。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特別是通過一些學術交流渠道。
    “這台設備什麽時候能夠投入試驗?”他迫不及待地問。
    “大概還需要一個月。”沈良估算了一下,“主要是一些精密部件的加工還沒完成。”
    馬司長立即轉向廠長:“你們廠有什麽困難嗎?需要部裏協調解決的?”
    廠長眼睛都亮了。
    有部裏撐腰,很多原本解決不了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
    “馬司長,我們主要是缺一些高精度的加工設備...”廠長趕緊匯報困難。
    馬司長揮揮手:“這都不是問題。我回去就安排,讓附近的軍工廠協助加工。”
    沈良心中暗暗佩服。
    這個年代的辦事效率還是很高的,特別是涉及技術發展的重大項目。
    “馬司長,還有一個問題。”沈良提醒道,“連鑄技術涉及很多工藝參數,需要大量的試驗來優化。這個過程可能比較長。”
    “沒關係。”馬司長堅決地說,“部裏會全力支持。如果試驗成功,我們計劃在全國推廣這項技術。”
    廠長聽得心潮澎湃。
    如果真能成功,他們這個小廠就要一步登天了。
    就在這時,車間裏傳來一陣急促的警報聲。警報聲刺破了車間的寧靜,所有人臉色瞬間變了。
    “怎麽回事?”馬司長急聲問道。
    廠長臉色煞白,抓起牆上的對講機:“值班室,什麽情況?”
    “報告廠長,三號煉鋼爐出現異常高溫,溫度超過安全線!”對講機裏傳來焦急的聲音。
    沈良心中一沉。三號爐正是他改造過的那台!
    馬司長眉頭緊鎖:“會不會是改造出了問題?”
    這話如同一記重錘砸在沈良心上。如果真是改造導致的事故,不僅他的前程毀了,連帶著廠長也要受牽連。
    “走,去現場看看!”沈良當機立斷。
    一行人快步趕到三號爐前。爐壁確實燙得異常,紅外測溫儀顯示溫度已經超過1800度。
    “師傅,具體什麽情況?”沈良問正在操作的老師傅。
    “小沈,剛才我們按照你的工藝流程進行冶煉,突然爐溫就飆升了。”老師傅擦著汗說,“我們已經調低了供氧量,但溫度還在上升。”
    沈良快速檢查各項參數。供氧量正常,原料配比也沒問題。
    等等!
    他注意到一個細節——廢鋼的成分表。
    “這批廢鋼是什麽時候進的?”沈良指著記錄表問。
    “昨天剛到的一車。”老師傅回答,“聽說是從軍工廠回收的。”
    沈良心中警鈴大作。軍工廠的廢鋼往往含有特殊合金元素!
    他快速翻看成分分析單,果然在角落裏發現了問題——這批廢鋼含有3.2的鉻!
    “停!立即停止送風!”沈良大喊。
    老師傅愣了一下,但還是照做了。
    “鉻元素在高溫下會產生劇烈的氧化放熱反應。”沈良向馬司長解釋,“我們的改造工藝提高了燃燒效率,遇到高鉻廢鋼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馬司長鬆了口氣。原來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原料問題。
    “那現在怎麽辦?”廠長緊張地問。
    沈良沉思片刻:“加入石灰石稀釋,同時降低氧氣濃度。這樣可以控製反應強度。”
    老師傅照辦,果然爐溫開始回落。
    危機暫時解除了,但馬司長若有所思地看著沈良。
    這個年輕人不僅技術過硬,臨危不亂的應變能力也讓人刮目相看。更重要的是,他能迅速分析出問題根源,這需要極深的理論功底。
    “沈技術員,你對金屬學很有研究啊。”馬司長試探性地問。
    沈良心中一緊。他剛才的反應確實有些超前了。1980年代,國內對合金元素的認識還不夠深入。
    “主要是平時愛鑽研。”沈良謙虛地說,“遇到問題就喜歡琢磨原理。”
    就在這時,一個工人匆匆跑來:“廠長,縣裏來電話,說有外國專家要來參觀咱們廠!”
    廠長一愣:“外國專家?什麽時候的事?”
    “明天上午!”工人氣喘籲籲地說,“縣裏說是冶金部安排的技術交流。”
    馬司長臉色微變。他今天剛到這裏,明天就有外國專家來訪?
    沈良敏銳地察覺到了異樣。這個時間節點太巧合了。
    “馬司長,您知道這個安排嗎?”沈良小聲問。
    馬司長搖搖頭,眼中閃過一絲警覺:“部裏沒有這個計劃。我需要核實一下。”
    他掏出隨身攜帶的保密電話,走到一旁撥號。
    幾分鍾後,馬司長臉色凝重地回來了。
    “確實有這麽個安排。”他壓低聲音說,“但來的不是普通專家,是西德的鋼鐵工業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