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燃燒室的氣流控製

字數:8173   加入書籤

A+A-


    沈良的心髒重重跳了一下。
    西德鋼鐵工業間諜?這個時間點來參觀剛剛改造完成的三號爐?
    “馬司長,這不會是巧合吧。”沈良壓低聲音說道。
    馬司長點點頭,眼神變得銳利起來:“我也這麽想。明天的參觀必須嚴密布控。”
    廠長在一旁聽得雲裏霧裏:“什麽間諜不間諜的?不就是技術交流嗎?”
    “老王,你太單純了。”馬司長拍拍廠長的肩膀,“現在國際上對我們的技術封鎖很嚴重,但同時也在想方設法打探我們的技術進展。”
    沈良腦中快速分析著局勢。
    1980年的中國剛剛開始改革開放,西方國家一方麵實施技術封鎖,另一方麵又派遣工業間諜刺探情報。自己剛剛展示的改造技術雖然在後世看來很普通,但在這個時代絕對是超前的。
    如果被西德間諜獲取了技術細節,不僅自己的身份可能暴露,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國家的技術發展戰略。
    “馬司長,明天的參觀我建議做些準備。”沈良說道。
    “你有什麽想法?”
    沈良環視四周,確認沒有外人在場,才繼續說道:“既然他們想看,我們就讓他們看個夠。但是...”
    他停頓了一下,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
    “但是什麽?”廠長急忙問道。
    “但是讓他們看到我們想讓他們看到的東西。”沈良嘴角微微上揚。
    馬司長瞬間明白了沈良的意思,眼前一亮:“你想布個局?”
    “沒錯。”沈良點頭,“我們可以準備一套假的工藝流程,故意留下一些技術漏洞。如果對方真是間諜,一定會重點關注這些細節。”
    “妙啊!”馬司長拍手叫好,“這樣既能試探出對方的真實身份,又能誤導他們的判斷。”
    廠長這才反應過來,佩服地看著沈良:“小沈,你這腦子真夠用的!”
    三人開始商量具體的行動計劃。
    沈良提出,明天參觀時要分幾個環節:先帶對方看表麵的設備改造,然後“無意中”透露一些關鍵參數,最後安排老師傅“不小心”說漏嘴一些工藝細節。
    “關鍵是要做得自然,不能讓對方察覺到這是故意安排的。”沈良強調。
    馬司長深表讚同:“演戲要演全套。我會安排幾個可靠的人配合。”
    正說著,一個年輕工人跑過來報告:“廠長,縣裏又來電話了!說明天陪同的還有省冶金廳的陳副廳長。”
    三人對視一眼。
    事情變得更複雜了。
    “陳副廳長我認識。”馬司長皺起眉頭,“他是技術出身,眼光很毒。如果我們的表演被他看穿...”
    沈良思考片刻,做出決定:“那就更要做得天衣無縫。我們不僅要騙過外國間諜,還要讓陳副廳長相信我們確實是在正常的技術交流。”
    廠長憂慮地問:“萬一出岔子怎麽辦?”
    “不會出岔子的。”沈良語氣堅定,“明天我來唱主角,你們配合就行。”
    夜色漸濃,三人在辦公室裏繼續完善著明天的計劃。
    沈良在紙上畫著三號爐的結構圖,邊畫邊分析:“我們要讓對方以為改造的核心技術在供氧係統的配比上,實際上真正的關鍵是燃燒室的幾何結構設計。”
    馬司長看著圖紙,不由得感歎:“沈技術員,你這理論水平真不簡單。這些東西連我們部裏的老專家都未必能想得這麽透徹。”
    沈良心中暗驚。
    自己表現得太出色了嗎?
    他連忙謙虛道:“主要是平時愛琢磨,再加上今天遇到的高鉻廢鋼問題給了我啟發。”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腳步聲。
    三人立即停止談話,馬司長快速收起了桌上的圖紙。
    敲門聲響起。
    “請進!”廠長高聲說道。
    進來的是老師傅,手裏拿著一份檢驗報告。
    “廠長,今天下午煉出的這爐鋼,質量指標全部達標!”老師傅興奮地說,“碳含量控製得特別好,硫磷含量也比以前降低了不少。”
    廠長接過報告,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好!好!小沈這個改造確實有效果。”
    老師傅看了看沈良,欲言又止。
    “師傅,您還有什麽事嗎?”沈良問道。
    “小沈啊,我想問問,你這個改造技術...”老師傅停頓了一下,“是從哪兒學來的?我在鋼廠幹了三十多年,從來沒見過這樣的設計。”
    辦公室裏的空氣瞬間變得凝重。
    馬司長和廠長都看向沈良,等待他的回答。
    這個問題很關鍵。如果回答不好,不僅會暴露身份,還可能影響明天的行動。
    沈良腦中快速轉動,尋找著最合適的答案。
    “師傅,說起來您可能不信。”沈良苦笑著說,“這個設計靈感來自於我小時候看過的一本蘇聯技術資料。”
    老師傅眼睛一亮:“蘇聯的?哪本書?”
    “是我父親留下的。”沈良繼續編造著背景故事,“他以前在蘇聯援建項目工作過,帶回來一些內部資料。可惜後來文革期間弄丟了,我隻記得一些零散的內容。”
    這個解釋很巧妙。
    蘇聯的技術援助確實存在過,而且那些資料大多數人都見不到。即使有人質疑,也無從驗證。
    老師傅恍然大悟:“難怪呢!蘇聯人在鋼鐵工業上確實有獨到之處。”
    危機暫時化解了。
    等老師傅離開後,馬司長讚許地看著沈良:“反應真快。不過我很好奇,你的技術到底是從哪兒來的?”
    沈良心中苦笑。
    總不能說自己是從2024年穿越回來的吧?
    “馬司長,有些東西說不清楚。”沈良模糊回應,“重要的是這些技術對國家有用。”
    馬司長深深看了他一眼,沒有再追問。
    作為冶金部的處長,他見過各種各樣的技術人才,知道有些人確實有著常人難以理解的天賦和直覺。
    時間已經很晚了,三人決定回去休息,明天還有一場硬仗要打。
    沈良走出辦公樓,仰望著漫天繁星。
    1980年的夜空比後世要純淨得多,銀河清晰可見。
    他深深吸了一口氣。
    明天的考驗不僅僅是應對外國間諜,更是對自己身份隱藏能力的全麵測試。
    一旦暴露,後果不堪設想。
    但同時,這也是一個機會。
    如果能夠成功應對這次危機,不僅能夠取得上級的信任,還能為後續的技術發展贏得更多的空間和資源。
    沈良握緊拳頭,眼中閃過堅定的光芒。
    來吧,讓我看看1980年代的國際間諜到底有什麽本事!夜深了。
    沈良躺在簡陋的職工宿舍裏,翻來覆去睡不著。
    明天的考驗讓他內心忐忑。雖然嘴上說得輕鬆,但麵對真正的國際間諜,他心裏還是沒底。
    1980年代的間諜可不比電影裏的花哨角色,他們訓練有素,手段老辣。
    更要命的是,自己這個“技術天才”的身份經不起深挖。
    窗外傳來夜班工人的腳步聲,鋼廠從來不停歇,即使是深夜也有人在堅守崗位。
    沈良坐起身,從枕頭下摸出一本筆記本,借著月光在上麵畫著圖紙。
    既然睡不著,不如準備一些備用方案。
    他快速勾勒出幾種可能的技術驗證方式,每一種都足以讓外國間諜露出馬腳。
    淩晨五點,天色微亮。
    沈良洗漱完畢,提前來到工廠。
    車間裏還很安靜,隻有幾個夜班工人在忙碌。
    “小沈來得真早啊!”值班的老李師傅招呼道。
    “睡不著,索性早點過來看看爐子。”沈良笑著回應。
    他走到改造過的煉鋼爐前,仔細檢查各項參數。
    溫度、壓力、氣流... 一切都在正常範圍內。
    但他總覺得哪裏不對勁。
    突然,沈良注意到爐體側麵有幾個不太明顯的小孔,孔徑大約兩毫米,位置很隱蔽。
    這些孔昨天還沒有!
    有人在爐體上鑽了孔!
    沈良心中警鈴大作,但表麵不動聲色,繼續裝作檢查設備的樣子。
    這些小孔的位置很巧妙,正好對應爐內的關鍵部位。如果在裏麵安裝微型探測器,完全可以獲取詳細的技術參數。
    看來間諜已經提前行動了。
    沈良裝作無意地四處走動,暗中觀察車間裏的每一個人。
    夜班的幾個工人他都認識,應該沒問題。
    但保不準間諜已經收買了內部人員。
    這時,廠長和馬司長一起走進車間。
    “小沈,今天狀態怎麽樣?”廠長關切地問。
    “還好,設備一切正常。”沈良回答得很平靜,沒有提及發現的異常。
    現在還不是暴露的時候,他要看看對方到底想幹什麽。
    上午九點,一輛黑色轎車駛進工廠大門。
    從車上下來三個穿著考究的外國人,為首的是一個金發碧眼的中年男子,另外兩個看起來像是技術人員。
    “史密斯先生,歡迎來我廠指導工作!”廠長親自迎接。
    史密斯用還算流利的中文說道:“感謝李廠長的熱情接待,我們對貴廠的技術改造非常感興趣。”
    一旁的翻譯小心翼翼地補充翻譯,生怕出現差錯。
    沈良站在人群後麵,仔細觀察這個史密斯。
    表麵上看,這就是一個普通的外國技術專家,但沈良敏銳地注意到一些細節。
    史密斯的皮鞋雖然看起來很普通,但鞋底有特殊的紋路,明顯是防滑設計。
    他的手表也不是一般的商務表款,表盤上有一些不起眼的小按鈕。
    最關鍵的是,史密斯看向煉鋼爐的眼神太過專注,完全不像一個初來乍到的參觀者。
    “這位就是沈工程師吧?”史密斯主動走向沈良,伸出手。
    “您好,史密斯先生。”沈良握手時故意觀察對方的掌心。
    果然,史密斯的手掌有明顯的老繭,而且分布很特殊,不像是普通技術工作留下的痕跡。
    “沈工程師年輕有為啊,能設計出這樣的改造方案,真是令人佩服。”史密斯的中文說得很標準。
    “過獎了,隻是一些小改進而已。”沈良謙虛回應。
    史密斯笑了笑:“能不能詳細介紹一下技術原理?我們公司對這種創新很感興趣。”
    來了!
    沈良知道,真正的考驗開始了。
    “當然可以。”沈良裝作熱情的樣子,“不過這種技術比較複雜,需要實地演示才能說清楚。”
    “那太好了!”史密斯眼中閃過一絲興奮。
    一行人來到煉鋼爐前。
    沈良開始詳細講解改造方案,每一個細節都說得頭頭是道。
    史密斯聽得很認真,不時點頭表示理解。
    但沈良注意到,史密斯的同伴在用一種特殊的設備對爐體進行“拍照”。
    那不是普通相機,而是某種檢測儀器。
    更有趣的是,史密斯的目光總是有意無意地掃向爐體側麵,正是那些小孔的位置。
    “史密斯先生對我們的技術很感興趣啊。”沈良突然說道。
    “當然,這種創新思路很值得學習。”史密斯回答得很自然。
    “那您覺得這個設計最關鍵的部分在哪裏?”沈良故意問了一個開放性問題。
    史密斯思考了一下:“我認為是燃燒室的氣流控製。”
    這個回答很專業,但暴露了一個問題。
    史密斯對這套設備的了解程度遠超一個初次參觀的外國專家。
    沈良心中冷笑,但表麵上繼續保持熱情。
    “您的眼光真不錯!確實,氣流控製是核心技術。”
    就在這時,馬司長走過來低聲對沈良說:“上級來電話了,有急事。”
    沈良點點頭,對史密斯說:“不好意思,我需要處理一下工作,稍等片刻。”
    史密斯表示理解:“您忙,我們再看看設備。”
    沈良跟著馬司長來到辦公樓。
    “怎麽樣,有什麽發現?”馬司長關上門問道。
    “問題很大。”沈良壓低聲音,“他們不是普通的技術專家,而且已經提前踩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