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隻有五天時間準備

字數:7780   加入書籤

A+A-


    第二天一大早,沈良就趕到了廠裏。
    昨晚的思考讓他明白,光有技術還不夠,還需要更多盟友。
    辦公室裏已經聚集了幾個人,都是昨天開會時比較積極的工程師。
    “小沈來了!”老劉招手道,“我們正商量一個事兒。”
    “什麽事?”
    “昨天你提到的那些改進方案,我覺得可以先搞個試點。”張師傅放下茶杯,“從最簡單的開始。”
    沈良眼前一亮。這正是他想要的!
    “具體怎麽搞?”
    “我提議從冷卻係統入手。”年輕的工程師小王說道,“這個相對容易一些,風險也小。”
    沈良點點頭,心裏卻在快速盤算。
    冷卻係統的改進確實是個不錯的突破口,但關鍵在於如何把握技術的先進程度。
    太簡單沒意義,太複雜又容易暴露。
    “我同意。”沈良說道,“不過在動手之前,我想先做個調研。”
    “調研什麽?”
    “看看咱們現在的設備到底有哪些問題。”沈良拿出一個小本子,“隻有摸清底細,才能對症下藥。”
    這話說得很有道理,大家都讚同。
    接下來三天,沈良帶著小王他們在車間裏轉悠。
    從鐵水包到連鑄機,從冷卻塔到控製室,每個環節都仔細觀察。
    沈良表麵上在學習,實際上是在尋找最佳的切入點。
    他需要找到一個既能展示技術水平,又不會引起過度關注的突破口。
    第三天下午,機會來了。
    三號連鑄機的冷卻係統又出故障了。
    “媽的,這破玩意兒三天兩頭出毛病!”車間主任老王罵罵咧咧。
    沈良和小王趕緊跑過去查看。
    “什麽情況?”
    “還不是老問題,水壓不穩。”老王指著控製麵板,“你看這個壓力表,跳得跟心電圖似的。”
    沈良仔細觀察了一會兒,心中有數了。
    這套冷卻係統設計確實有缺陷,水路配置不合理,壓力分配不均勻。
    用他掌握的技術,完全可以設計出更優化的方案。
    “老王,能讓我們試試改進一下嗎?”沈良主動請纓。
    “你們?”老王有些懷疑,“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搞壞了怎麽辦?”
    “放心,我們會很小心。”小王也幫腔道,“而且隻是局部改動,不會影響整體運行。”
    老王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點頭同意了。
    畢竟現在的狀況也不算好,死馬當活馬醫吧。
    沈良心中暗喜,這正是他需要的機會!
    當天晚上,他在辦公室裏畫出了詳細的改進圖紙。
    新的設計采用了分級冷卻的思路,通過調整水路走向和噴嘴角度,能夠大幅提高冷卻效率。
    這個技術雖然先進,但並不算太超前,在這個時代完全可以實現。
    第二天一早,沈良找到了老王。
    “改進方案出來了。”他把圖紙攤開,“主要是調整這幾個地方。”
    老王看了半天,眉頭緊皺。
    “這個設計有點複雜啊。”
    “看起來複雜,實際上原理很簡單。”沈良耐心解釋,“就是讓冷卻水走更合理的路線。”
    旁邊的張師傅也湊過來看。
    “這個角度是怎麽計算出來的?”他指著圖紙上的一個數據。
    沈良心裏一緊,這確實是個技術難點。
    但他早有準備。
    “我參考了一些外國資料。”他故意說得模糊一些,“具體計算過程比較複雜。”
    這個解釋勉強過關了。
    畢竟在這個年代,很多先進技術確實來自國外,大家也習慣了這種說法。
    “那什麽時候開始改?”老王問道。
    “越快越好。”沈良迫不及待,“材料我已經準備了一些,其他的可以現買。”
    “行,那就這個周末搞。”老王拍板決定,“正好設備要停機檢修。”
    消息很快傳開了。
    廠裏的工程師們都知道技術科要搞什麽大動作。
    有人期待,有人質疑。
    “就那幾個年輕人,能搞出什麽名堂?”有老師傅私下議論。
    “說不定真有兩把刷子呢。”也有人持相反觀點。
    沈良對這些議論並不在意。
    他現在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改進方案的細節完善上。
    每個螺絲的位置,每根管道的走向,都必須精確計算。
    容不得半點差錯。
    周五下午,材料全部到位。
    沈良檢查了一遍清單,確認沒有遺漏。
    “明天一早就開工。”他對小王說道,“你負責協調工人師傅,我來指導技術細節。”
    “沒問題!”小王顯得很興奮,“終於能大幹一場了。”
    沈良看著這個年輕人的幹勁,心中頗有感觸。
    在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每個人都渴望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
    這種精神狀態,正是推動技術進步的最大動力。
    周六早上六點,車間裏就開始忙碌起來。
    沈良帶著改進小組,對三號連鑄機的冷卻係統進行大手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首先是拆除舊的管道。
    這些管道已經使用多年,有些地方嚴重鏽蝕。
    “難怪效果不好,這管子都快堵死了。”小王感歎道。
    接下來是安裝新的水路係統。
    沈良嚴格按照圖紙要求,指導工人師傅進行每一步操作。
    “這根管子的角度要精確到度數。”他拿著量角器反複檢查,“差一點都不行。”
    工人師傅們開始還有些不以為然。
    角度差個一兩度,能有多大影響?
    但沈良的堅持讓他們不得不認真對待。
    中午時分,核心部件安裝完成。
    沈良擦了擦汗,檢查最後的連接。
    “小沈,這樣真的能行嗎?”老王有些擔心,“萬一效果不好怎麽辦?”
    “相信我。”沈良的語氣很堅定,“效果絕對超出預期。”
    他的自信並非盲目。
    這套改進方案雖然看起來複雜,但每個細節都經過了精確計算。
    在他的記憶中,類似的技術已經在未來得到了充分驗證。
    下午兩點,係統調試開始。
    沈良親自操作控製麵板,逐步調整各項參數。
    水壓、流量、溫度,每個指標都要達到最佳狀態。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
    不僅是技術科的同事,連其他車間的工人師傅也聞訊趕來。
    大家都想看看這次改進到底有什麽效果。
    “準備啟動。”沈良深吸一口氣,手指按向啟動按鈕。
    電機轟鳴聲響起。
    水泵開始工作,冷卻水按照新的路線流動。
    控製麵板上的各種指示燈閃爍著。
    沈良緊盯著壓力表。
    指針開始上升,很快就穩定在了一個數值上。
    “咦,壓力怎麽這麽穩?”老王驚訝地說道。
    以前的壓力表總是上下跳動,現在卻穩如磐石。
    “再看看流量。”沈良指向另一個儀表。
    流量計顯示的數值也很穩定,而且比以前提高了百分之十五。
    “這這怎麽可能?”張師傅揉了揉眼睛,“同樣的水泵功率,流量怎麽會增加?”
    沈良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這就是優化設計的作用。”他解釋道,“減少了管道阻力,自然流量就上去了。”
    測試繼續進行。
    溫度控製精度、響應速度、能耗指標,每一項都比改進前有明顯提升。
    圍觀的人群中發出陣陣驚歎聲。
    “厲害啊,小沈!”
    “這技術水平,不簡單!”
    “咱們廠總算有希望了!”
    讚美聲讓沈良內心五味雜陳。
    這些技術對他來說確實不算什麽,但對這個時代的人們卻意義重大。
    每一點進步,都代表著生產效率的提升。
    “效果確實不錯。”老王點頭認可,“比我預期的好多了。”
    “這隻是第一步。”沈良趁熱打鐵,“如果其他幾台設備也進行類似改進,整體效果會更好。”
    “那當然!”老王立即表態,“你們抓緊時間,把改進方案推廣到所有設備上。”
    沈良心中暗喜。
    這正是他想要的結果!
    通過一個小小的成功案例,為後續的技術推廣打下基礎。
    接下來的路會更加順暢。
    傍晚時分,改進工作全部完成。
    新的冷卻係統運行平穩,各項指標都達到了預期效果。
    沈良收拾好工具,準備離開車間。
    這時,老王叫住了他。
    “小沈,有個事想跟你商量。”
    “什麽事?”
    “下周市裏要來檢查,聽說可能會有大項目。”老王壓低聲音,“你覺得咱們有機會嗎?”
    沈良心頭一震。
    市裏的檢查,大項目
    這會不會就是那個五十萬的合同?
    如果真是這樣,那時機簡直太完美了!
    剛好趕上技術改進出成果,正是展示實力的最佳時機。
    “當然有機會!”沈良斬釘截鐵地說道,“而且機會很大!”
    “什麽大項目?”沈良追問道。
    老王四下看了看,確認周圍沒有其他人,這才靠近一步。
    “聽說是個五十萬的合同,市裏要選擇一家工廠作為試點。”
    五十萬!
    沈良心髒猛跳幾下。
    果然就是那個合同!
    根據他的記憶,這個項目最終會催生出整個華北地區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誰拿下這個合同,誰就能在改革開放初期占得先機。
    “具體是什麽項目?”沈良努力保持冷靜。
    “新型冶煉設備的研發製造。”老王壓低聲音,“市裏要求必須是技術領先、質量可靠的產品。”
    沈良暗自盤算。
    冶煉設備正好是他的強項。
    以現在的技術水平,完全可以設計出領先這個時代十年的產品。
    關鍵是如何在短時間內拿出令人信服的方案。
    “檢查團什麽時候來?”
    “下周三。”老王搓著手,“隻有五天時間準備。”
    喜歡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