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隻有五天時間準備
字數:7780 加入書籤
第二天一大早,沈良就趕到了廠裏。
昨晚的思考讓他明白,光有技術還不夠,還需要更多盟友。
辦公室裏已經聚集了幾個人,都是昨天開會時比較積極的工程師。
“小沈來了!”老劉招手道,“我們正商量一個事兒。”
“什麽事?”
“昨天你提到的那些改進方案,我覺得可以先搞個試點。”張師傅放下茶杯,“從最簡單的開始。”
沈良眼前一亮。這正是他想要的!
“具體怎麽搞?”
“我提議從冷卻係統入手。”年輕的工程師小王說道,“這個相對容易一些,風險也小。”
沈良點點頭,心裏卻在快速盤算。
冷卻係統的改進確實是個不錯的突破口,但關鍵在於如何把握技術的先進程度。
太簡單沒意義,太複雜又容易暴露。
“我同意。”沈良說道,“不過在動手之前,我想先做個調研。”
“調研什麽?”
“看看咱們現在的設備到底有哪些問題。”沈良拿出一個小本子,“隻有摸清底細,才能對症下藥。”
這話說得很有道理,大家都讚同。
接下來三天,沈良帶著小王他們在車間裏轉悠。
從鐵水包到連鑄機,從冷卻塔到控製室,每個環節都仔細觀察。
沈良表麵上在學習,實際上是在尋找最佳的切入點。
他需要找到一個既能展示技術水平,又不會引起過度關注的突破口。
第三天下午,機會來了。
三號連鑄機的冷卻係統又出故障了。
“媽的,這破玩意兒三天兩頭出毛病!”車間主任老王罵罵咧咧。
沈良和小王趕緊跑過去查看。
“什麽情況?”
“還不是老問題,水壓不穩。”老王指著控製麵板,“你看這個壓力表,跳得跟心電圖似的。”
沈良仔細觀察了一會兒,心中有數了。
這套冷卻係統設計確實有缺陷,水路配置不合理,壓力分配不均勻。
用他掌握的技術,完全可以設計出更優化的方案。
“老王,能讓我們試試改進一下嗎?”沈良主動請纓。
“你們?”老王有些懷疑,“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搞壞了怎麽辦?”
“放心,我們會很小心。”小王也幫腔道,“而且隻是局部改動,不會影響整體運行。”
老王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點頭同意了。
畢竟現在的狀況也不算好,死馬當活馬醫吧。
沈良心中暗喜,這正是他需要的機會!
當天晚上,他在辦公室裏畫出了詳細的改進圖紙。
新的設計采用了分級冷卻的思路,通過調整水路走向和噴嘴角度,能夠大幅提高冷卻效率。
這個技術雖然先進,但並不算太超前,在這個時代完全可以實現。
第二天一早,沈良找到了老王。
“改進方案出來了。”他把圖紙攤開,“主要是調整這幾個地方。”
老王看了半天,眉頭緊皺。
“這個設計有點複雜啊。”
“看起來複雜,實際上原理很簡單。”沈良耐心解釋,“就是讓冷卻水走更合理的路線。”
旁邊的張師傅也湊過來看。
“這個角度是怎麽計算出來的?”他指著圖紙上的一個數據。
沈良心裏一緊,這確實是個技術難點。
但他早有準備。
“我參考了一些外國資料。”他故意說得模糊一些,“具體計算過程比較複雜。”
這個解釋勉強過關了。
畢竟在這個年代,很多先進技術確實來自國外,大家也習慣了這種說法。
“那什麽時候開始改?”老王問道。
“越快越好。”沈良迫不及待,“材料我已經準備了一些,其他的可以現買。”
“行,那就這個周末搞。”老王拍板決定,“正好設備要停機檢修。”
消息很快傳開了。
廠裏的工程師們都知道技術科要搞什麽大動作。
有人期待,有人質疑。
“就那幾個年輕人,能搞出什麽名堂?”有老師傅私下議論。
“說不定真有兩把刷子呢。”也有人持相反觀點。
沈良對這些議論並不在意。
他現在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改進方案的細節完善上。
每個螺絲的位置,每根管道的走向,都必須精確計算。
容不得半點差錯。
周五下午,材料全部到位。
沈良檢查了一遍清單,確認沒有遺漏。
“明天一早就開工。”他對小王說道,“你負責協調工人師傅,我來指導技術細節。”
“沒問題!”小王顯得很興奮,“終於能大幹一場了。”
沈良看著這個年輕人的幹勁,心中頗有感觸。
在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每個人都渴望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
這種精神狀態,正是推動技術進步的最大動力。
周六早上六點,車間裏就開始忙碌起來。
沈良帶著改進小組,對三號連鑄機的冷卻係統進行大手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首先是拆除舊的管道。
這些管道已經使用多年,有些地方嚴重鏽蝕。
“難怪效果不好,這管子都快堵死了。”小王感歎道。
接下來是安裝新的水路係統。
沈良嚴格按照圖紙要求,指導工人師傅進行每一步操作。
“這根管子的角度要精確到度數。”他拿著量角器反複檢查,“差一點都不行。”
工人師傅們開始還有些不以為然。
角度差個一兩度,能有多大影響?
但沈良的堅持讓他們不得不認真對待。
中午時分,核心部件安裝完成。
沈良擦了擦汗,檢查最後的連接。
“小沈,這樣真的能行嗎?”老王有些擔心,“萬一效果不好怎麽辦?”
“相信我。”沈良的語氣很堅定,“效果絕對超出預期。”
他的自信並非盲目。
這套改進方案雖然看起來複雜,但每個細節都經過了精確計算。
在他的記憶中,類似的技術已經在未來得到了充分驗證。
下午兩點,係統調試開始。
沈良親自操作控製麵板,逐步調整各項參數。
水壓、流量、溫度,每個指標都要達到最佳狀態。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
不僅是技術科的同事,連其他車間的工人師傅也聞訊趕來。
大家都想看看這次改進到底有什麽效果。
“準備啟動。”沈良深吸一口氣,手指按向啟動按鈕。
電機轟鳴聲響起。
水泵開始工作,冷卻水按照新的路線流動。
控製麵板上的各種指示燈閃爍著。
沈良緊盯著壓力表。
指針開始上升,很快就穩定在了一個數值上。
“咦,壓力怎麽這麽穩?”老王驚訝地說道。
以前的壓力表總是上下跳動,現在卻穩如磐石。
“再看看流量。”沈良指向另一個儀表。
流量計顯示的數值也很穩定,而且比以前提高了百分之十五。
“這這怎麽可能?”張師傅揉了揉眼睛,“同樣的水泵功率,流量怎麽會增加?”
沈良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這就是優化設計的作用。”他解釋道,“減少了管道阻力,自然流量就上去了。”
測試繼續進行。
溫度控製精度、響應速度、能耗指標,每一項都比改進前有明顯提升。
圍觀的人群中發出陣陣驚歎聲。
“厲害啊,小沈!”
“這技術水平,不簡單!”
“咱們廠總算有希望了!”
讚美聲讓沈良內心五味雜陳。
這些技術對他來說確實不算什麽,但對這個時代的人們卻意義重大。
每一點進步,都代表著生產效率的提升。
“效果確實不錯。”老王點頭認可,“比我預期的好多了。”
“這隻是第一步。”沈良趁熱打鐵,“如果其他幾台設備也進行類似改進,整體效果會更好。”
“那當然!”老王立即表態,“你們抓緊時間,把改進方案推廣到所有設備上。”
沈良心中暗喜。
這正是他想要的結果!
通過一個小小的成功案例,為後續的技術推廣打下基礎。
接下來的路會更加順暢。
傍晚時分,改進工作全部完成。
新的冷卻係統運行平穩,各項指標都達到了預期效果。
沈良收拾好工具,準備離開車間。
這時,老王叫住了他。
“小沈,有個事想跟你商量。”
“什麽事?”
“下周市裏要來檢查,聽說可能會有大項目。”老王壓低聲音,“你覺得咱們有機會嗎?”
沈良心頭一震。
市裏的檢查,大項目
這會不會就是那個五十萬的合同?
如果真是這樣,那時機簡直太完美了!
剛好趕上技術改進出成果,正是展示實力的最佳時機。
“當然有機會!”沈良斬釘截鐵地說道,“而且機會很大!”
“什麽大項目?”沈良追問道。
老王四下看了看,確認周圍沒有其他人,這才靠近一步。
“聽說是個五十萬的合同,市裏要選擇一家工廠作為試點。”
五十萬!
沈良心髒猛跳幾下。
果然就是那個合同!
根據他的記憶,這個項目最終會催生出整個華北地區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誰拿下這個合同,誰就能在改革開放初期占得先機。
“具體是什麽項目?”沈良努力保持冷靜。
“新型冶煉設備的研發製造。”老王壓低聲音,“市裏要求必須是技術領先、質量可靠的產品。”
沈良暗自盤算。
冶煉設備正好是他的強項。
以現在的技術水平,完全可以設計出領先這個時代十年的產品。
關鍵是如何在短時間內拿出令人信服的方案。
“檢查團什麽時候來?”
“下周三。”老王搓著手,“隻有五天時間準備。”
喜歡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