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印染業與酸堿指示劑
字數:4640 加入書籤
然而在李國助的印象中,ph試紙和減壓蒸餾都是19世紀的產物,
要想在17世紀把這兩樣東西搞出來,難度肯定是不小的,
至少憑他一個人的力量和智慧,是肯定搞不定的。
於是他準備動員永明學會的力量來幫助自己,
隻是這樣就必須找個合適的說法,不然人家肯定會覺得莫名其妙。
比如ph試紙,肯定不能直接跟人家說,幫我研製一種能精確檢測酸堿度的工具。
這個究竟該怎麽說,李國助如老僧麵壁般琢磨了整整一天,才想出來一個方案,
就是跟永明學會的人說,幫他找到一些遇到醋和堿可以變色的物質,
最好是同一種物質遇到醋和堿都能變色,並且所變顏色並不相同。
這種說法其實也反應了他的真實要求,
就是不需要精確,隻要能試出溶液是酸性的還是堿性的即可。
因為總體而言,大蒜素鹽酸鹽呈酸性要比呈堿性更好。
在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方麵,酸性的大蒜素鹽酸鹽都比堿性的更穩定,更易於保存。
在醫藥領域,因為人體的胃腸道環境是酸性的,
大蒜素鹽酸鹽呈酸性更契合這種生理環境,有利於其在胃腸道內的溶解、吸收,
從而保證其生物利用度,使其能夠更好地發揮抗菌、抗氧化等藥理作用。
李國助不知道的是,就在本世紀,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就找到了他想要的東西。
在一次實驗中,波義耳偶然發現濺上濃鹽酸的紫羅蘭會變成紅色。
之後經過一係列實驗,他發現大部分花草受酸或堿作用都會改變顏色,
其中從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遇酸變紅、遇堿變藍。
波義耳用石蕊浸液把紙浸透、烘幹,製成了石蕊試紙,這便是ph試紙的雛形。
他開始推廣石蕊試紙的時間大約是1646年。
也就是說,如果永明學會能在1646年以前發現石蕊試劑,或者類似的東西的話,
那麽發明ph試紙雛形的殊榮可就要歸中國所有了!
而且從李國助的話術內容上來看,他也隻是起到了一個很微弱的引導作用而已。
隻要能成功找到這樣的物質,那絕對就是中國人智慧的體現。
一想到這裏,李國助就興奮的一整夜都沒睡著。
於是次日一早,他就黑著眼圈跑去永興學宮找李俊臣了。
“呦!小當家,你這是怎麽了,昨晚沒睡好嗎?”李俊臣一臉詫異地道。
“唉,別提了,昨晚想事情想得停不下來,搞得一宿都沒睡好。”
李國助無精打采地道,說著還打了個哈欠。
“想什麽呢,還能想的停不下來……”
李俊臣斜眼笑道,那表情就像是在說“你丫不會是在想女人吧”,
“我聽說你最近一直在閉關煉丹,怎麽這麽小就想長生不老了?”
“誒,大哥,你想到哪去了!”
李國助有氣無力地擺了擺手,沒精打采地道,
“我是跟平戶英國商館的英國醫師學了一種提煉藥草精華的方法,”
“據說這種方法是源自他們那邊的煉金術,”
“我了解了一下,發現那所謂的煉金術跟咱們的煉丹術十分相似,”
“所以我最近一直就是在實踐這種方法,”
“我回來後,讓玻璃工坊幫我做的那些器物,就是歐羅巴煉金術的常用器具。”
“哦。”李俊臣釋然地應了一聲,現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誒,不說廢話了,我找你來,是想請永明學會幫我兩個忙,說完我就回去補覺了。”
李國助怕李俊臣追問煉藥的事情,趕忙單刀直入地說道。
“什麽事?小當家請說。”李俊臣莞爾一笑。
“第一件事,我想讓你動員永明學會的人,幫我找一些遇到醋和堿會變色的東西。”
李國助馬上說道,緊接著又補充了一句,
“最好是同一種物質遇到醋和堿都能變色,並且所變顏色並不相同。”
“遇到醋和堿會變色的東西可不少啊。”
李俊臣居然馬上就胸有成竹地道。
“哦,此話當真!”
李國助頓時就眼中一亮,瞪大了眼睛,連那黑眼圈都仿佛發亮了。
“千真萬確,比真金還真!”
李俊臣一本正經,斬釘截鐵地道,
“在染色工藝中有時會用到堿和醋,由此引起燃料變色的情況也是時有發生的。”
“哦!快舉幾個例子!”
李國助頓時困意全消,搓著手,兩眼放光地道。
李俊臣憋嘴一笑,不緊不慢地說道:
“比如用黃櫨水染黃織物後,會用灰堿水漂洗,使織物呈現金黃色。”
“這就說明,黃櫨遇到灰堿以後顏色會變得鮮亮。”
“灰堿是什麽呀?”李國助連忙問道。
“就是草木灰。”
李俊臣隨口答道,緊接著又補充了一句,
“不過處理黃櫨水染的布,一般都是用麻杆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哦哦!”李國助釋然地應了兩聲,急忙問道,“那用醋的例子呢?”
李俊臣想了想,突然略顯興奮地說道:
“還有紅花,在遇到堿和醋時都會變色!”
“遇到堿時會變成黃色,遇到醋則會變得更加鮮豔。”
“那有沒有本身是一種顏色,在遇到堿和醋時都會變成其他顏色的東西?”
李國助兩眼放光地問道,怕李俊臣聽不懂,又連忙舉了個例子,
“比如類似本身是紫色,遇醋變紅、遇堿變藍這種的?”
李俊臣沉吟良久,終於搖頭道:
“這我可就說不上了,我隻是對紡織業的整個流程有比較全麵的了解,”
“但具體到染色這道流程,我也就隻是知道一點皮毛罷了。”
“這樣吧,我可以動員公司所有的染匠幫你找到這樣的東西。”
“好的,好的,那就有勞俊臣哥了。”
雖然沒能立即得到答案,讓李國助有點失望,但對李俊臣提出的這個方案,他還是很看好的。
想不到古代的天然染料裏竟然有可能存在可以做酸堿指示劑的物質。
這不禁令人懷疑,波義爾發現花瓣指示劑真的是偶然嗎?
難道就不能是他對染色行業有所了解嗎?
畢竟歐洲近代科技史上的很多發明似乎都與偶然有關。
可世上哪裏能有那麽多的偶然呢?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