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永明銀元

字數:4720   加入書籤

A+A-


    說到這裏,李國助從腰間解下自己的錢袋,
    從中取出一塊十兩的銀錠、一張十兩的銀票,與十四枚西班牙銀元擺在桌上。
    “我想請問各位,這三種貨幣,你們比較喜歡哪一種?”
    桌上其他人又交換了一陣眼神,結果楊天生開口道:
    “這個得看情況,不能一概而論的。”
    “哦,這話怎麽說?”李國助笑問。
    楊天生雲淡風輕地答道:
    “若是從便利性的角度看,當然是紙幣最好。”
    “不過大明寶鈔嘛,大家都知道的。”
    “若是從海外貿易的流通性看,西班牙銀元最好。”
    “若是在大明國內,當然是銀錠最好。”
    李國助含笑頷首,又掃視桌上其他人道:
    “還有人有不同的看法嗎?”
    “我比較喜歡西班牙銀元。”
    虞明珠突然笑著說道,臉上顯出兩個淺淺的酒窩,
    “好看,有些時候支付起來也比銀錠和碎銀子方便。”
    “奴家也喜歡西班牙銀元呢。”
    身後突然傳來嫣語軟軟糯糯的聲音,
    “上麵的花紋挺好看,同一個錢袋裏,能裝下的銀元也比銀錠和碎銀子多。”
    李國助回頭衝他笑了笑,又扭頭問同桌的人道:
    “還有人想說什麽嗎?”
    剛才沒發言的人又相互交換了一陣眼神,紛紛搖了搖頭。
    “叔父,你常年做馬尼拉貿易,接觸的西班牙銀元很多,難道就沒有什麽想說的嗎?”
    李國助有些意外地看著黃明佐問道。
    黃明佐笑嗬嗬地道:“我能說的都已經被楊小弟和兩位姑娘說過了。”
    “您再想想,真沒有什麽他們沒說到的地方了嗎?”
    李國助向前一湊,逼視著黃明佐道。
    “呃……”
    黃明佐沉吟起來,似乎在努力回想什麽,片刻之後,眼中忽然一亮,
    “還真有他們沒說到的!”
    “是什麽?”李國助急忙問道。
    “成色和重量的標準程度。”
    黃明佐老神在在地說道,
    “西班牙銀元製作相對標準化,”
    “有較為固定的含銀量、重量規格以及清晰可辨的幣麵圖案和文字標識等。”
    “其規格樣式便於各國商人識別、驗證,這使得其在國際間流轉時更容易被接受,”
    “大家基於對其固定標準的信任,願意使用它來結算,”
    “降低了交易中因貨幣成色、重量等問題產生爭議的風險。”
    “反觀大明的銀錠雖然有十兩、二十兩、五十兩等常見規格,”
    “但在實際鑄造過程中,不同地區、不同銀爐所鑄造出來的銀錠在成色、形狀、銘文等方麵差異較大,”
    “很難像西班牙銀元那樣形成統一且易於識別的標準,”
    “這使得外國商人在交易中對其難以準確判斷價值,”
    “不利於其在海外貿易中廣泛傳播並得到認可。”
    “究其原因嘛……我覺得主要是兩者的製造工藝的差別。”
    “西班牙銀元是打製出來的,通過模具,用機械將銀坯餅壓印成幣。”
    “這種方式能夠較為精準地呈現出幣麵設計的細節,”
    “比如圖案的紋理、文字的清晰度等,往往可以製作出非常精美的幣麵效果,”
    “幣麵的文字、圖案等如浮雕一般,栩栩如生、細膩逼真,邊緣也相對規整、光滑。”
    “而銀錠是將銀子熔化後倒入模具鑄造成型,在工藝精度上相對打製幣稍遜一籌,”
    “容易出現圖案、文字不夠清晰,表麵毛糙、不規整的情況。”
    “打製還能更好地控製錢幣的厚度、重量均勻度,使每一枚幣在規格上更加標準統一。”
    “鑄造時金屬液在模具內冷卻凝固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冷卻速度不均勻等因素,”
    “導致內部出現氣孔、縮鬆等缺陷,影響幣的質量。”
    “而且在重量和尺寸的一致性方麵,鑄造較難做到像打製幣那樣精準控製。”
    “所以,要想錢幣的成色和重量比較穩定,就應該用西班牙銀幣這種打製幣。”
    李國助十分滿意地點頭稱是,掃視眾人道:
    “看來大家都比較認可西班牙銀元?”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
    “我認為銀幣最重要的優點,就是廣泛的流通性。”
    楊天生再次強調道,
    “海貿是咱們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成立政府以後,肯定也會是南海邊地最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
    “而在海貿中,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歐洲海商都習慣用銀幣交易。”
    “甚至大明、朝鮮、日本的海商,在看到銀幣的優點後,也樂於用銀幣交易。”
    “雖然我們手頭的西班牙銀元很充足,”
    “但總是依靠西班牙銀元,就等於是放棄了鑄幣稅收入,”
    “到頭來也隻會是便宜了西班牙人。”
    “所以我強烈建議,咱們鑄造屬於自己的銀元,這樣還可以得到一部分鑄幣稅收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德去了朝鮮以後,楊天生就接替他的位置,成了永明學會經濟學委員會的主任。
    這兩人論經濟能力都是一流的,但李德更擅長組織管理,楊天生更擅長財務。
    “沒錯!其實我想說的就是這個事情。”
    李國助欣然說道,
    “等政府成立以後,我們要盡快鑄造屬於自己的銀元!”
    “形狀、成色、重量就按西班牙銀元的標準來。”
    “至於幣麵的圖案,則要重新設計,要能體現咱中華的文化。”
    “具體要怎麽做,就等國會成立以後,專門組建鑄幣委員會來負責銀幣的設計、製造和命名。”
    “至於銀元的發行嘛……”李國助突然看向楊天生道,“就由咱們的永明銀行來發行吧。”
    永明城是有銀行的,是由永明學會的經濟學委員會開辦和經營的。
    李國助在市鎮區使用的銀票,就是永明銀行發行的。
    因為嚴格控製銀票發行量,與自身貴金屬儲備相匹配。
    這種銀票的價值比較穩定,在南海邊地和公司的股東內部擁有良好的信譽。
    但在對外貿易上卻難以贏得外商的信任。
    而這正是李國助打算鑄造銀元的關鍵因素之一,也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原因。
    “少東家放心,我保證做好永明銀元的發行工作!”
    建議得到采納,楊天生也很開心。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