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野戰軍團並非火炮越多越好

字數:4654   加入書籤

A+A-


    那就是差不多10公裏和15公裏了。
    在野戰中,15~20門炮可以覆蓋有效射程內1公裏寬的戰場。
    穀道狹窄,應該是在3磅團炮的有效射程之內,
    若隻是在山穀一側的山腳建暗堡,則封鎖1公裏長的穀道,也需15~20門炮。
    但是隻在一側修建暗堡,肯定會產生較多的射擊死角,
    隻要躲到暗堡集中的那一側山腳,再避開炮口,就可以躲避射擊。
    所以就需要把在山穀兩側的山腳交錯地修建暗堡,方可消除射擊死角。
    那麽按每個暗堡配一門火炮算,在1公裏長的穀道兩邊各建10個暗堡,
    並使兩邊的暗堡相互錯開,就足以消除射擊死角,封鎖這1公裏長的穀道了。
    也就是說,要完全封鎖北邊這條穀道,就需要建200個暗堡,
    每邊山腳建100個,還要與對麵山腳的暗堡相互錯開。
    如此算來,要完全封鎖東邊那條15公裏長的穀道,就需要建300個暗堡,
    每邊山腳建150個,還要與對麵的暗堡相互錯開,以消除射擊死角。
    也就是說,我帶來的500門3磅團炮剛剛夠用。
    不過這還是有些浪費啊,最好能餘下30門炮,好給他們組建一支1萬人的野戰軍團。
    嗯……那就幹脆從兩條穀道減上幾門吧……
    想到這裏,李國助伸手指向北邊的穀道:
    “這邊的穀道裏要建190個暗堡,每邊的山腳建95個。”
    “一邊的暗堡不能正對著另一邊的暗堡,必須要相互錯開,”
    “隻有這樣,才能相互掩護,並消除射擊死角。”
    說到這裏,他把手指移向東邊的穀道,
    “這邊的穀道裏要建280個暗堡,每邊的山腳建140個。”
    “跟北邊的一樣,兩邊的暗堡要相互錯開。”
    說著,他抬眼看向金順姬,問道,
    “聽明白了嗎?”
    “嗯,明白了。”
    金順姬點了點頭,卻又皺眉道,
    “不過這樣會剩下30門炮,又該如何安置呢?”
    “問得好!”
    李國助立即讚道,然後解釋道,
    “剩下這30門炮,我希望你們能設法組建一支1萬人的野戰軍團。”
    “將來一旦建奴侵入朝鮮,這支軍團肯定能派上用場。”
    “啊,1萬人的大軍才用30門炮啊……”金順姬怯怯地問道,“會不會太少了?”
    “一點都不少。”
    李國助擺了擺手,耐心地解釋起來,
    “咱們這支野戰軍團肯定是以火器為主的。”
    “而要最大化發揮火器的威力,軍隊的陣列必須是淺縱深的橫隊,”
    “也就是說,每個陣列有3~5行的縱深即可,關鍵是要在橫向上盡量展開,”
    “歐羅巴兵法稱之為線性陣列。”
    “按照線性陣列展開,1萬人的戰線將寬約2~4裏。”
    “30門炮已足以覆蓋這2~4裏中的關鍵區域,更多火炮反而會造成火力冗餘……”
    “冗餘就冗餘嘛,難道火炮還用怕多嗎?”
    一直沉默的張輝突然開口說道,
    “難道不應該是火炮越多火力越強嗎?”
    “這你就不懂了。”
    李國助擺了擺手,開始耐心地解釋起來,
    “火力對野戰軍團來說固然重要,但卻不如機動性重要。”
    “火炮過多會拖慢行軍速度,使全軍喪失戰術靈活性,”
    “如迂回、追擊等戰術,都會因為火炮又多又重而變得難以施展。”
    例如,七年戰爭中俄軍因火炮笨重多次錯失戰機。
    七年戰爭是1756~1763年,英國普魯士聯盟與法國奧地利聯盟之間發生的一場戰爭。
    因為還沒有發生,所以李國助不可能舉這個例子給張輝。
    就算是正在發生的三十年戰爭的例子,現在也很難傳到東亞來,同樣是沒法舉例。
    “就算是3磅炮這樣的輕型火炮,太多也是一樣。”
    “火炮太多也會給後勤造成壓力,使彈藥和補給難以維持。”
    “一門3磅炮發射一個時辰需 60~120發炮彈,消耗的炮彈和火藥的總重接近火炮本身的重量。”
    “所以要保證每門炮都能持續作戰一天,就得攜帶相當於其自身重量12倍的火藥和炮彈。”
    “1萬人帶30門炮,你可以算算得攜帶多少火藥和炮彈?”
    “每門3磅團炮需要配2匹馬和6名步兵推炮,才能快速變換陣地支援步兵衝鋒。”
    “30門炮就需要60匹馬和180名步兵,已經不算小數目了。”
    “若是增加十倍,你算算得配多少匹馬和步兵?”
    “而且火炮易遭騎兵襲擊,需要額外護衛,火炮越多,需要的護衛就越多。”
    如1745年霍恩弗裏德伯格戰役,普魯士騎兵就襲擊摧毀過奧地利的炮兵輜重。
    “從戰術角度來說,火炮更需要集中使用,而不是分散配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因為實心彈對步兵殺傷半徑很有限,隻有集中使用才能造成可觀的殺傷。”
    如七年戰爭中的洛伊滕會戰,普魯士集中40門炮轟擊奧軍左翼。
    “在線列戰術中,步兵齊射是決勝關鍵,火炮僅用於突破敵軍防線。”
    “過度依賴炮兵可能削弱步兵士氣。”
    法軍在七年戰爭後期就因炮兵過多導致步兵主動性下降。
    “還有就是火炮的鑄造和維護費用高昂,一門3磅炮的造價足以養活30個步兵1年了。”
    “我之前說過,專業炮手也是很難培養的,軍團裏配太多火炮,不一定能有足夠的炮手使用它們。”
    “何況戰場指揮主要靠旗語和鼓聲,火炮與步兵協同遲緩,更多火炮可能導致指揮混亂。”
    如1746年羅克魯瓦戰役,法軍因炮兵與步兵脫節慘敗。
    “我都說到這份上了,你還覺得在野戰軍團中火炮越多越好嗎?”
    “嗯……”
    張輝沉吟片刻,點頭道,
    “聽你這麽一說,好像還真是這麽一回事。”
    “我就說你明明有那麽多3磅團炮,不拿去打野戰,卻偏偏要建暗堡呢。”
    “原來是野戰裏根本用不到那麽多炮啊。”
    “聽著好複雜呀……”
    金順姬突然皺眉說道,
    “就算能把這1萬人的軍團組建起來,我也不知道該怎麽指揮呀。”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