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熱鬧小鎮

字數:3826   加入書籤

A+A-


    她們當然沒有去人擠人。
    十一走在前頭,帶著小晴一行人來到路邊一間茶館。
    茶館的屋簷下掛著幾串褪色的紅燈籠,在微風中輕輕搖晃。
    茶館門前青石板鋪就的小路被雨水衝刷得幹淨整潔,偶爾有幾片落葉飄落,更添幾分寧靜。
    茶館的門麵不大,但幹淨整潔,門口掛著一塊寫著“清風茶館”的牌匾。
    茶館的老板是個中年男子,身材微胖,臉上總是掛著和藹的笑容,一雙眼睛裏透著精明。
    十一帶著小晴一行人來到茶館門口,茶館周圍隻有三三兩兩的人。
    大多數人都跑到不遠處聚集了,那裏顯然有什麽熱鬧的事情。
    春桃和夏荷扶著小晴,小心翼翼地走進茶館。
    茶館內布置得頗為雅致,幾張木桌整齊地排列著,桌上擺放著精致的茶具。
    茶館內的人不多,顯得十分安靜。
    茶館老板看到一行人,立刻迎了上來,滿臉堆笑地說道。
    “幾位客官,請進請進,裏麵請。”他穿著一件幹淨的青色長衫,腰間係著一條圍裙,顯得十分利落。
    茶館老板將小晴一行人引到一張靠窗的桌子旁,春桃和夏荷扶著小晴坐到椅子上,然後給她整理衣裙的皺褶。
    小晴扭頭打量四周,茶館裏沒有其他客人,顯得十分安靜。
    她輕聲十一。“他們在看什麽?”
    “我有內力也隻是目力更好看得更遠,不是能透視。”十一笑嗬嗬地說道。“應該是鎮上的集市活動,比如今天正好是鎮上的集市日,周邊村落很多人都會來趕集。”
    小晴點了點頭,輕聲說道。
    “上次來的時候,這裏還是一片蕭條,現在卻這麽熱鬧,真是挺讓人欣慰的。”
    “這也說明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十一笑著小聲說道。
    他們兩個坐得近,即便十一聲音不大,小晴還是能聽到。
    茶館老板端來一壺熱茶,放在桌上,輕聲說道。
    “幾位客官,這是本店特製的茉莉花茶,希望你們喜歡。”他一邊給小晴她們上茶,一邊熟絡地搭話。“看幾位外貌不凡,特別是這位小小姐,真是好看。”
    一側的十一笑吟吟地接著老板的話茬開始搭話。
    “我們家小姐隻是到鹿角城探親的,聽說鹿城這邊挺亂的,前不久還鬧了饑荒叛亂,我們家大人很擔心在鹿角城的族親,就由我們家小姐前去探望一番。另一方麵也是留在鹿角城的老祖宗特別喜歡小小姐。”
    茶館老板連連點頭,說:“我懂,我懂。”
    他看了一眼小晴,好一個粉雕玉琢的小姑娘。
    “難怪你們家族佬喜歡這位小小姐。”
    即便此時小晴身上並無穿金戴銀、華麗飾品,但無論是衣裙料子、身上氣度都不是尋常人家能養出來的娃娃。
    老板見慣了形形色色的路人,他一眼就能大概看出一個人的身份高低。
    其實像是小晴這種官家小姐還算是比較好認的。
    畢竟在這個年頭,像是她這種手上不見任何繭子,臉上、脖子、手背等露出來的皮膚白得晃眼睛,一看就是養尊處優的大小姐。
    尋常人家的姑娘隨便做點活計都不可能會有這種外貌的。
    這不是長得好不好看的問題,隻是出身、地位、工作決定了有沒有條件的問題。
    同理的還有習武之人手上多少都會有持握兵器的繭子。
    而且通過身邊的人也能大概推斷出身份地位,春桃夏荷兩個站在身旁做伺候姿態的丫鬟外貌條件也不低,能用得起這種丫鬟的家裏條件自是極好的。
    除了丫鬟,還有十一和玄平師兄兩位侍衛,都是看起來就不簡單的人。
    手底下的丫鬟侍衛外貌不凡,作為小姐的自然也不會差。
    如果這點眼力都沒有,茶館老板這些年就算是白混了。
    出身好的人不但惹不起,還會出手闊綽。
    無論是為了不得罪大人物還是為了多拿點銀錢,茶館老板都伺候得更加用心了。
    與小晴她們的談話也顯得更加熱情。
    “從全國各地升官後分家搬到京城的人並不少見,老一輩的人都喜歡留在老家,說是有感情了不願意走。”
    “所以在大夏,子孫到京城當官,族親留在老家的情況並不少見,並不是所有人都會舉家遷往京城的。”
    十一笑著說道。“是啊,我們家大人也是這樣的。”
    茶館老板一邊給小晴她們上茶,一邊繼續說道。
    “你們有所不知,幾個月以前,這裏還是一片人間煉獄,到處都是病死餓死的難民。”
    “雖然上一年京城派過來的精兵打散了叛亂匪軍,但沒有賑災,這裏的受難百姓還是活不了。叛亂是真的、災荒也是真的、瘟疫也是真的,但這些都解決了。新登基的皇帝陛下是個有能力的人。”茶館老板嘖嘖稱讚地說道。
    小晴聽到這話,朝坐在身旁的十一無聲地眨了眨眼,一雙杏眼滿是笑意。
    對上了她的視線,十一毫不尷尬,反倒擺出一副好奇的模樣繼續搭話。
    “新的皇帝陛下怎麽解決這又是叛亂又是災荒的啊?據我所知,大夏朝廷的問題也不是一天兩天啊,上任老皇帝在位的時候那不也一點辦法都沒有?”
    茶館老板卻說。
    “所以我說皇帝陛下有辦法啊。我隻知道大夏朝廷推動建設的這個生產隊真是個好辦法啊!連我這種外行都能看出來一點點門道了。”
    “不是單純的賑災,而是讓百姓幹活再給飯吃,那些受難老百姓當然不在乎幹活,他們還很樂意幹活就有飯吃呢。”
    “大夏朝廷讓那些百姓開荒、種田,聽說這時候生產隊裏頭都開始第一茬收成了!賑災能撥多少次糧食銀錢?生產隊這種組織百姓自己種田的方法才是長久之計!”
    茶館老板一邊給幾人上點心茶水,一邊興奮地介紹最近在鹿省裏發生的事情。
    “生產隊是大夏新皇推行的政策,周邊小鎮村落是最早得知的,因為生產隊待遇好,不少村民都舉家搬到生產隊成為一名普通工人了。”
    “生產隊裏頭的工人每天都有飯吃,幹得好還有工錢,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好事。生產隊豐收了,百姓的生活有了保障,大家的日子自然就漸漸好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