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五年來的對比

字數:6427   加入書籤

A+A-


    耶律娜穆衍帶著百十遼國輕騎。
    南下京都。
    原本是打算乘船。
    隻是現在的海船,被征用在到處運輸物資,已經開拓東洲去了。
    南方平定之後。
    海船也有大半調到了南方。
    最近突然要起戰事。
    很多海船還來不及調回來。
    其實耶律娜穆衍也能坐船,快速南下京都。
    她的身份,安排船隊通行也沒什麽問題。
    但是耶律娜穆衍,想在大周轉轉。
    秦布衣在大周改革,鬧得天下大亂。
    內戰打了三年多。
    現在被平定。
    耶律娜穆衍也想看看,如今的大周是什麽樣的。
    現在大遼也發生了內亂。
    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像秦布衣那樣平定內亂。
    但是耶律娜穆衍也是想取取經。
    因為秦布衣能夠在內憂外患之中,對外將西秦東遼打得停戰。
    對內又能迅速平定世族之亂,還能完成改革。
    順便還能滅了南理。
    就這些政策措施,她自然想學一學。
    放棄沉船。
    選擇騎行南下。
    一路平整的水泥路。
    原本隻有在齊州才能看到。
    現在遍及整個東海,江河諸省。
    道路是越來越好。
    而最讓耶律娜穆衍內心震撼的。
    是火車。
    齊州到京都,修了四百裏左右的火車道。
    相當於到京都的三分之一距離左右。
    這四百裏路,耶律娜穆衍他們隻用了一天時間就到了。
    吃喝拉撒,都在火車上。
    甚至自己的馬匹,都丟在火車上。
    從齊州到淮南。
    哪怕是水泥路。
    朵兒塔娜她們一路走,一路考察。
    花了十天時間左右。
    從淮南到南京。
    相當於齊州到淮南的一半距離。
    他們隻花了一天。
    也就是說。
    如果齊州和京都的火車全線貫通。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
    千裏距離,隻需要三天三夜。
    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
    而且,這火車一次性能夠運輸數千人。
    這次隨行的就有一千多人,還有大量的各種貨物。
    如果這種火車在大周大量修建。
    耶律娜穆衍都無法相信,大遼如何和大周抗衡。
    而到了長江北岸港口的時候。
    耶律娜穆衍更覺得震撼。
    這港口,人山人海。
    完全修建成立港口大城。
    要知道,這港口,僅僅是為了渡河而修建的輪渡港口。
    但是這裏已經打造成了貨物集散中心。
    大周還沒有能力修建長江大橋。
    所以隻能用渡輪。
    當然這種渡輪,大多都是木船。
    不過,為了確保來往安全。
    現在都是大船,而且是有救生小船保障那種。
    往來船隻多,也不擔心翻船出事。
    在二十年內,長江大橋基本上是不可能建造出來的。
    主要沉箱技術和超長鑽孔技術,不是現在能夠做到的。
    要將橋墩打到水深百米之下的岩層。
    橋基如果沒有穩定好。
    這橋建好了,也會被長江大水給衝垮。
    而且,現在的水泥,還沒達到最完美階段。
    很多建造用的電動器具也沒有。
    前世,第一座長江大橋是五七年建成的。
    那時候是一五計劃後期。
    別看這個時期,國內在推動工業化。
    實際上,自清末之後,民初,日據時期。
    國內已經有不少現代建築人才,以及留學回來的頂級科學家,建築師了。
    這個時代還有國外援助。
    但是現在的大周,是一無所有,全靠自己摸索。
    秦布衣拿出的各種工業書籍,可以有很大的幫助。
    可很多書籍對於普通大周工匠來說,就是天書。
    相當於錢老將他的手稿丟在你麵前,告訴你,去搞核武。
    這種跨越時代的科技發展,還不是大周匠人立刻能夠搞定的。
    大周最頂級的一批工匠,主要都在搞火器研發。
    主要是戰爭逼迫,迫不得已。
    後續的工業發展,也是金屬冶煉方麵為重。
    而建築行業的發展,其實也就最近時間越來越火。
    各大世家開始進入建築行業。
    水泥業的發展很是蓬勃迅速。
    而建築也也不僅僅是水泥。
    鋼筋混凝土,水泥隻能放在後麵。
    最重要的其實是前麵的鋼筋。
    鋼筋的需求也是五花八門。
    而現代混凝土建築,又需要振搗處理,模板工程……
    反正現在大周的很多鋼筋混凝土工程,其實都不怎麽合格。
    使用壽命比較低。
    真要是發生大地震什麽的,隻怕一死死一大片。
    這都是秦布衣很擔心的事情。
    主要還是科技水平太低了。
    秦布衣在擔心這些事情。
    但是耶律娜穆衍隨行則是越發震撼。
    四通八達的硬化水泥路。
    讓道路通行順暢便利。
    商貿發達。
    道路順暢了,商人自然而然的多了起來。
    很多百姓願意多趕上百裏路,將自己的農產品和土特產賣到大城市裏去。
    這就出現了更為繁盛的商貿。
    繁盛的商貿,就代表著國家的富裕。
    這是耶律娜穆衍監國五年來總結的結論。
    她對商貿有非常清晰的認知。
    可她發現,自己無論怎樣改變大遼。
    大遼的商貿,也不會如同大周這般繁盛。
    無他,地理環境就決定了。
    遼國占據幽燕之地,加上遼地,白山黑水以及北邊的大片草原。
    雖然也能夠耕作。
    可不像南方這般土地富庶。
    他們也不知道,北方有黑土地。
    就算知道,也開發不出來。
    在棉花沒有普及之前。
    不可能讓大多數百姓囤積北方開墾個黑土地。
    沒有人口,土地大規模開墾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沒有農用機械,靠人力挖開黑土,那根本沒那個可能。
    而且,北方遊牧民族太多了。
    過去開荒就是送人頭。
    總之,現在的北方,沒有開墾北大荒的基礎。
    等到再過幾年,棉花推廣全國。
    火車修到北大荒。
    倒是可以期待一下開墾黑土。
    但這些,耶律娜穆衍是不知道的。
    她心裏隻是震撼於大周越來越強盛,富裕。
    而東遼經過這次耶律光真之亂。
    真的能夠恢複到以前嗎?
    大周橫掃叛軍,滅掉南理。
    靠著這些龐大的海船。
    到時候直上燕京。
    遼國擋得住嗎?
    若是大周攻下燕京。
    秦布衣真的會因為她們之間的聯盟,將燕京還給大遼嗎?
    其實走到這一步。
    耶律娜穆衍心裏,已經知道自己能夠得到什麽答案。
    可她內心還是有些僥幸。
    耶律娜穆衍其實和蕭傾凰很像。
    她不想讓死去的父皇不甘。
    最起碼,不能讓父皇留下一個壞名聲。
    她希望彌補。
    但事情,並不會如耶律娜穆衍希望的那般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