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兵臨城下

字數:6624   加入書籤

A+A-


    十月二十五日。
    幾乎用了十日時間。
    大軍才完成渡江。
    畢竟是百萬大軍。
    要分流去巴蜀,齊州,以及河洛各地。
    不可能聚集在一起。
    哪怕是秦布衣擅長後勤管理。
    也是一頭包。
    渡河出現爭搶,出現混亂掉落河中的事故。
    士卒太多,找不到部隊的,各種混亂重重。
    甚至有土匪習氣,擾民的。
    兵匪兵匪,很多老兵以前幹的壞事可不少,他們可並不是什麽善男信女。
    大兵團作戰,講的是紀律。
    無頭蒼蠅一樣亂搞,自己就先亂了。
    官渡,赤壁,還有舉世聞名的淝水之戰。
    都是大兵團用腳打仗。
    被以少勝多。
    一處亂,處處亂。
    打仗還真不是人多就有好處。
    指揮不了大兵團的主帥,指揮導致戰事失敗。
    一旦人多起來,後勤管理和軍隊組織就會出現各種大問題。
    還好秦布衣的新軍軍團提前北上,已經入駐各城防守守備了。
    否則現在隻怕也會跟著亂一亂。
    新軍掌控火器,需要特別管理火藥庫。
    所以先行一步,建立特別的火藥庫。
    而北涼王的老兄弟們,其實也沒那麽不堪。
    隻是因為是最後一戰,大家都為了萬無一失。
    帶了太多的私兵部曲。
    這就導致了人員安排的混亂。
    好在有的是時間磨合適應。
    北涼王畢竟是大周軍神,是第一主帥。
    十數天的緩慢行軍,也是在慢慢整合部隊。
    將各種私兵部曲重新整合了一番。
    總算是像一些樣子。
    幾位國公將兵十萬,其下再行分減。
    部隊口令化指揮。
    北涼王也是看過秦布衣的新軍訓練方式的。
    甚至非常認可秦布衣的新軍訓練之法。
    以至於,中央禁軍和六軍都完成了一些操演改變。
    其實秦布衣規劃的八十萬大軍主力戰兵。
    都表現的很好。
    秦布衣先行調走的四十萬不說。
    剩下的都是北涼王老夥計們的兵。
    都完成了一些現代化的作訓訓練方式。問題也並不算大。
    北涼王這批士兵,都是老帶新。
    也都是南征北戰打出來的精銳。
    但他們也有些壞毛病。
    其實很多都不怎麽看得起新兵軍團。
    沒見識過現在的新軍是什麽樣子。
    認為南下平叛戰爭進展太慢。
    頗有些驕縱心態。
    北涼王很有主見的讓秦布衣留了一些特別訓練的新軍精銳部隊。
    差不多每隔一些老兵六軍部隊,就插一個小連隊進去。
    然後大家就發現了新老兩軍的差別。
    首先就是精氣神不一樣。
    現代作訓方式,紀律性,服從性,站姿,軍容儀表,完全不同。
    雖說都是穿一樣作戰服,可一方像是土匪軍,另一邊才像是正規軍。
    這還沒臨戰披甲。
    其實臨戰披甲後,差距會更大。
    哪怕是北涼王訓練出的強軍。
    其實也隻有十分之一的精銳,才能保持一定的紀律性。
    其他軍隊,因為訓練方式,軍隊待遇,薪酬吃食方麵的不足。
    肯定不可能像現代軍隊這樣。
    大周的冗兵問題其實非常嚴重。
    除了秦布衣那二十萬良家子新式軍團的大軍能夠真正做到足夠的營養攝入之外。
    其他軍隊很難做到。
    現在能夠吃飽,多見一些重鹽,重油的吃食已經不錯了。
    但絕對談不上營養健康。
    可放在這個時代,還要啥自行車?
    當兵的能吃飽,能吃頓幹的,都要謝謝上司長官沒有克扣軍餉糧草了。
    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時間。
    北涼王和一眾勳貴老將軍,都知道各自軍隊是哪個檔次的。
    也都做了不同的劃分,以及任務安排。
    大軍隊列練得差不多後。
    一部分用火車分批次運輸。
    二十多節火車,三個火車頭。
    運豬一樣,一次性能夠拉上萬人。
    因為北上火車兩線都隻修了四百裏左右。
    兩天運一趟。
    其實也要運很久。
    大軍自然不能光靠火車。
    火車現在才剛剛發展起步,無法展現他應有的運力。
    隻能靠多頭並進。
    一邊步行行軍,一邊通過水運,海運進發。
    軍容表現好的,坐火車,海船。
    表現不好的,就走著,訓練軍容,紀律性。
    也算是一番軍隊整訓。
    十一月初。
    北方三國聯軍,已經兵臨城下。
    北涼王乘坐火車,然後轉水陸。
    先行到達河洛防線。
    大周主力軍其實也已經抵達前線。
    是提前一個月行動的。
    後續大周全國動員的,都是勳貴私人部曲,老卒,地方守備抽調部隊等等。
    就連中央禁軍,六軍,也是將精銳先行調走,二線和雜牌慢慢北上。
    而後方其實還有四五十萬大軍在整訓中緩慢北上。
    北涼王的勳貴老將團,以及三國聯軍到達前線後。
    都傻眼了。
    大周老將勳貴們,沒見過鋼筋混凝土修建的堡壘城牆。
    仿佛是山嶽一般,三十多米高。
    你說一座要塞城池也就罷了。
    這他娘的邊境十數座大城都是如此。
    而三國聯軍也是傻眼了。
    雖說情報裏傳回。
    大周在加高城牆。
    可這樣高的太過離譜了吧?
    大周,西秦,東遼。
    三國最高的城牆,也就十五六米左右。
    普遍十來米。
    一些山城因為地勢緣故,可能有個二十多米高。
    但是這尼瑪,平原上的城池,平均三十米的城牆。
    簡直是歎息之壁。
    僅僅是看著這高大的城牆。
    任何一個將領,都沒有攻打的想法。
    這尼瑪加長雲梯也夠不著啊,得繼續加長雲梯。
    準備的攻城塔,直接矮了一大截,都成了擺設。
    這攻你得內個?
    北涼王等一眾老將軍也頭暈了。
    這城牆的高度,真的用得著守城嗎?
    就算是頂級攀爬好手,隻怕都可能累死。
    而且這城牆光滑沒有什麽大的縫隙。
    刀片基本都插不進去。
    他們要是帶著大軍看到這樣的城池,轉頭就走,連圍城的想法都不會有。
    四國軍隊直接出現了沉默和對峙。
    三國緊急建造更高的攻城器械。
    而北涼王他們,在商量如何集中優勢兵力,聚殲分散之敵。
    一時間,軍帳裏吵的不可開交。
    北涼王也是個聽建議的。
    這種國戰,他也沒打過兩次。
    唯一一次,宣帝暴斃而草草結束。
    那一戰其實打的很艱難。
    主動進攻,攻城戰。
    現在是防守反擊,完全不同。
    北涼王習慣性打運動殲滅戰。
    集中小股兵力牽扯破敵。
    可是眼下,軍隊實在太多了。
    牽一發動全身。
    就對麵那連綿百裏的軍陣密集度。
    你就算是集中優勢兵力。
    也會打成焦灼戰。
    開戰容易,停戰難。
    想打一波漂亮的,進攻什麽方向。
    大家都有不同的建議。
    “布衣。”
    “你們新軍將領,是什麽意見?”
    勳貴老將們吵不出一個結果。
    大家轉頭詢問秦布衣身邊的鄭龍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