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聯軍的混亂

字數:6713   加入書籤

A+A-


    “我們各軍團將領,參謀部的探討總結是。”
    “不打。”
    “拖!”
    新軍軍團推出來發表意見的,不是秦布衣的親衛軍團團長鄭龍。
    而是參謀總長蘇廣利。
    長林侯蘇擒虎的庶子。
    蘇廣利不是什麽猛將,也不是儒將,帶兵能力其實在各個軍團長將軍之中,並不算出眾。
    但是他擅長做參謀謀劃。
    現在管理了軍師參謀部。
    現在的參謀部人員非常多。
    有正兒八經的將領,有各種斥候隊長,甚至農民,商賈都有。
    還有世族代表。
    但是想總結出所有人考量的統一想法,其實並不容易。
    “不打?拖?”
    “你小子懂什麽?”
    “滾下去,別丟人現眼。”
    蘇擒虎白了自己這庶子一眼。
    在長林侯眼裏。
    這樣的國戰,就是該表現自己。
    作戰要勇猛,要敢打敢拚。
    哪怕此戰戰死,那也是榮耀至極。
    自己這庶子選擇避戰?
    這豈不是墮自家威風?
    蘇擒虎他們,就沒打過這麽富裕的仗。
    連農兵輔兵都能裝備校尉級別的將軍甲胄。
    還有海量的強弓硬弩。
    憑什麽不打?
    打不過對麵,他提頭來見。
    長林侯等老將勳貴的心態,其實是絕大多數老將勳貴的心態。
    在他們眼裏。
    就是該主動出擊。
    “我軍守城,城牆高大,以逸待勞。”
    “而且糧草物資充沛,不懼消耗。”
    “可是三國聯軍不同。”
    “根據我們通過北方世族的情報,以及青衣衛的密報了解。”
    “三國聯軍的糧草,最多一個月之用。”
    “沒有了糧草。”
    “聯軍必定退走。”
    “到時候,我們更好銜尾追擊,進行反攻。”
    “現在出城決戰,會有太大損失。”
    “而且,發揮不出我們火器的厲害。”
    “開戰初期使用火器,也容易讓三國聯軍潰敗。”
    “不利於大規模殲滅三國的有生力量。”
    蘇擒虎本來還覺得,自己這庶子膽小怕事。
    可聽到後邊的話,他有種打冷顫的感覺。
    這小子,不是膽小。
    是擔心戰果太小。
    自己這小兒子,也是個心底陰狠的狠角色。
    “對方有匈國和遼國的騎兵。”
    “萬一他們利用騎兵機動優勢。”
    “分兵南下劫掠呢?”
    英國公開口問道。
    老將勳貴們,皆是點頭。
    “秋收結束後。”
    “各個州郡就在堅壁清野。”
    “江河諸省的郡縣,甚至鎮城,都是用水泥加高加固的。”
    “騎兵沒有器械,無法攻城。”
    “且我們後續有四五十萬大軍北上。”
    “可以入駐州郡,鎮城進行防守。”
    “加上常達將軍以及新軍騎兵的機動。”
    “是不懼匈國和遼國騎兵分兵的。”
    “我們的槍騎兵,可比對方的火力凶猛多了。”
    蘇廣利再度說道。
    騎兵想穿插奇襲後方?
    這次國戰,大軍多的可以在鎮一級的城池堅守。
    而騎兵開始配備雙管獵槍之後。
    火力可是又上了一個台階。
    鋼珠噴子。
    一波齊發下去,哪怕匈國和東遼騎兵,也得發怵。
    既然是防守反擊戰。
    那麽該做的,該動員的,自然都做好了。
    江河諸省完成土改和吏員改革後,民心可用。
    堅壁清野執行的非常到位。
    考慮到北方戰事。
    很多州郡都修建了安置房。
    這就是應對北伐做準備的。
    無論是安置傷員。
    還是安置貧民,都不用擔心。
    你騎兵敢繞行南下。
    就做好吃槍子和火炮的準備。
    參謀部可是在很多南下的要城要地,做好了守城準備。
    寒潮來襲,天氣馬上變得極度寒冷起來。
    大周的大軍開始換裝。
    準備了三四年的棉花,絕大多數都是為軍隊準備的。
    這些棉衣,手套,能夠讓士卒能夠更好的抵抗嚴寒,減少凍傷風險。
    而各種魚油,也能擦拭,防止凍傷。
    當大周戰陣機器運轉。
    九成的商人運輸隊,被征調為後勤運輸隊後。
    大周軍民,完全是齊心協力的對抗侵略。
    可晉陽,河洛,齊州北方一帶的三國百姓,那就遭重了。
    他們經曆了多番洗劫,被燒殺搶掠,完全成了一片廢土。
    檀州圍城戰五日。
    三國聯軍有些蠢蠢欲動。
    將大軍分散開去,想去奪取其他城池。
    結果卻發現。
    大周在沿線修建了大量城堡級別的城池。
    搞得跟修長城似得。
    想試試奇襲,然後就吃了一波箭雨。
    滎陽開封一帶,有聯軍趁著黃河封凍渡河,攻打城關和開封城。
    然後,沒有什麽然後。
    城池太過高大。
    天氣寒冷,大軍非戰鬥性減員激增。
    冬日用兵本就是兵家大忌。
    隻是三國急於聯盟攻打。
    這才出現了各種亂局。
    主要是三國聯軍軍隊太多了。
    其實很多匈國和遼國的部族聯軍,隻是想撈一筆。
    南下打秋風,搶奪大周的糧食物資,女人百姓。
    讓部族能夠好好過冬。
    可江河防線的戰前準備做的實在太好。
    又有一群勳貴老將軍鎮守指揮。
    就這些平均三十米高的要塞大城。
    你沒有火炮,或是十倍以上的兵力。
    真的是隻能望城興歎。
    半月過去。
    不聽指揮,外出打秋風的軍隊,碰了一鼻子灰。
    匈國一王帳的五萬精銳騎兵。
    碰到了常達兩萬騎兵。
    在平原田地間,挨了一輪霰彈糊臉。
    常達兩萬騎兵隻有三千人接敵打了一槍。
    對方就四散潰逃。
    火器驚擾馬匹。
    不像常達他們的馬匹已經習慣了火器的爆響。
    這就導致了一場追殺,屠殺。
    槍騎兵對於彎弓射箭的遊牧騎兵來說,稍微有些超綱了。
    馬弓磅數小,又射不穿常達騎兵的棉甲加內襯鐵甲。
    常達騎兵都是重騎,馬匹也是披甲。
    加上本來就是打伏擊,做誘餌。
    所以這一戰打得非常漂亮。
    常達他們本來是想用兩萬重騎咬住這五萬人,誘餌釣魚。
    但是誘餌太猛,魚被誘餌吃了。
    後續新軍的五萬輕騎兵截擊追擊,就成了非常標準的誘敵深入殲滅戰了。
    前線將士們,加餐了一頓馬肉。
    四處攻城,加上騎兵襲擾。
    不僅沒有取得什麽戰果。
    半月時間,傷亡就有十萬不止了。
    而寒潮一來。
    非戰鬥減員的傷亡,每日以千人的速度增加。
    三國聯軍最開始的時候,也沒想過攻不下一座城池。
    這導致他們的預期出了很大問題。
    為了取暖,將周圍能砍伐的木頭都砍完了。
    草都薅光了。
    大軍都在往草木多的地方退守。
    冬日寒冷,沒有取暖的柴火根本頂不住。
    大軍這麽挨著,的確不是辦法。
    眼看糧草要耗盡。
    隨軍工匠堪堪改造了一些工程器械。
    聯軍逼不得已,必須發動總攻。
    最起碼,要在糧食耗盡之前,拿下潭州。
    讓大軍擁有一個南下的跳板,能夠搶到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