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世間陰陽,極正之下必有極反2

字數:5010   加入書籤

A+A-


    既然江南全是搖擺之輩,有小公爺的敵人,自然有小公爺的天然盟友。
    誠意伯劉孔昭旁邊,還有一位伯爵,成安伯。
    郭氏的身份就簡單了,建文元年靖難之役,先祖郭亮和與忻城伯趙彝作為永平守將,率先歸降朱棣。
    後來被封為成安侯,因僭越之罪,被英宗降為伯爵。
    不管他是什麽侯伯,既然郭亮和趙彝一起任事,雙方成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郭家就算是侯爵,也是忻城伯趙家的附庸。
    朱棣實權安排就是如此,因為郭亮是輔助皇後和太子,守城之功成為侯爵,兵事並不算突出。
    忻城伯趙彝在永樂朝鎮守湖廣,成為掌控南京到西南商道的負責人,郭家隻是提督操湖之師,也就是大江水師的第二梯隊,負責洞庭湖、潘陽湖等地剿匪,後來屬於水師輜重隊。
    南京城中,成安伯與忻城伯一體,忻城伯與魏國公一體。
    陸天明虐殺忻城伯趙之龍之後,成安伯郭祚永當然鬧過,但他是小弟的小弟,人家徐家與忠勇侯‘卿卿我我’,他也隻能隨風倒,魏國公說啥就是啥。
    郭祚永作為南京京營水師提督之一,後來又被陸天明查抄秦淮店鋪和田產,怨恨有,膽子沒有,就這麽簡單。
    十月十二,在家難受兩天的小公爺,來到中山王祖宅祠堂,給先祖上香。
    劉孔昭和郭祚永聽聞小公爺難受,到國公府探望。
    高門禮節嘛,徐弘基也沒當回事。隨意告訴他們徐允爵嫌國公府吵鬧,到祖宅祭拜先人,靜心養病。
    兩人自然到祖宅慰問。
    王府祠堂,比國公府小祠堂宏偉多了。
    徐允爵坐在地下閉目,好似在閉目養神。
    劉孔昭和郭祚永被家臣錢良坤帶進來,先給中山王上香,才跪坐到一邊。
    過了好一會,劉孔昭才試探著開口,“小公爺以養病為名躲事,又瞞著公爺令錢良坤傳我二人過來,不知有何吩咐?”
    徐允爵眼都沒睜,淡淡說道,“誠意伯,令祖伯溫公出身盈實之家,元朝進士,聰明超群,博聞強記,過目成誦,至正元年出任縣丞,被百姓稱為慈父。
    至正七年,伯溫公任江浙儒學提舉兼行省考官。至正八年,方國珍兄弟聚眾起事,掠商民,殺官吏,元朝任伯溫公為浙東元帥府都事,方國珍自知不能相抗,以金相贈,伯溫公凜然不受。方國珍遂招安,受以高官,扭頭彈劾伯溫公擅作威福,有傷仁慈,元朝害怕天下聞言興亂,竟然罷去伯溫公職權。
    不久之後,方國珍又叛,愈益橫肆,元朝後悔不迭,慌忙啟用伯溫公,又以樞密院都事委任。伯溫公因受壓抑,棄官歸隱青田,著書立說,以抒救民之國的胸懷。
    至正二十年,太祖率師下金華,聞伯溫公名望,以禮相聘,千言書相邀。
    伯溫公為太祖的誠意感動,應招出山,與太祖暢論天下大事,陳述時務十八策,太祖大喜過望,禮賢相待,寵禮備至,稱為子房先生,留在身邊,主持軍務,事無巨細谘詢請教,成為太祖智囊。
    誠意伯,伯溫公當時若受元朝重用,會像英國公先祖張玉一樣背叛孛兒隻斤嗎?太祖當時若不請人相聘,伯溫公會主動投靠,成為大明勳爵嗎?”
    劉孔昭皺著眉頭聽徐允爵說完,立刻說道,“事已往然,先祖乃大明開國勳貴。”
    徐允爵點點頭,“有道理,說前事沒什麽意思,但世間萬事,有因有果。伯溫公精通五經、周易、兵法、天文、氣象、曆算、醫藥、書畫農事,無所不能,為何封號是誠意呢?”
    劉孔昭嗬嗬一笑,“先祖說過,他謙虛過頭了,當時太祖也無法確定伯爵封號,召到身邊詢問:卿家哪裏人?答:青田人。太祖又問:那你的心歸屬在哪裏?先祖毫不猶豫地回答:心在陛下身上。太祖大笑,認為先祖的忠誠和誠意無價,因此封為誠意伯。”
    徐允爵抬眉,兩眼眯縫瞅著劉孔昭,“太祖凡事皆詢,伯溫公為太祖預測大明國運,說:樹上掛曲尺,遇順則止。並作預言天書《燒餅歌》,如今大明要亡了,你劉家遇到‘順’了嗎?”
    劉孔昭再次嗬嗬一笑,“小公爺玩笑了,順乃天道,任何王朝逆天而行,都會終止。”
    徐允爵並未跟著他幹笑,冷冷說道,“劉伯溫太聰明了,一開始就聰明過頭了,顯得太祖有點傻氣,導致他後來隻能掙紮生存。
    相士預言,不過哄騙愚民而已,你劉家在洪武之後的波折純屬活該。
    世人好似都忘了,劉伯溫在大明立國之初,乃禦史中丞兼太史令。
    劉伯溫蠢就蠢在持正對待元朝,據實記錄太祖一切痕跡,把太祖卑賤的過往、諸侯爭霸的陰謀過程、以及太祖粗鄙的生活習慣全部記錄成冊。
    太史令嘛,自古與皇家相忌,從沒什麽好結果,字已成書,太祖無法更改史冊,自然對劉伯溫充滿怨恨,到成祖之後,一個‘篡’字,令朱家對劉家的怨恨到極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誠意伯的劫難,是太史令的劫難,也是朱家與劉家的私人恩怨。
    劉伯溫說樹上掛曲尺,遇順則止。看似在預言大明,實則在警告朱明皇帝順天而行,善待史家,變相的庇佑子孫。
    但說到底,一切都是劉伯溫自找的,你說是不是?”
    劉孔昭眉頭跳了兩下,同樣冷冷回道,“秉筆直書,乃史家氣節。”
    徐允爵點點頭,“沒錯,劉伯溫忠於民族,忠於聖道,但他又是勳臣,任下臣而編史,傍富貴而傳家,聰明人太貪心了,世上沒有兩全其美的好事,自然會與君王有所衝突。”
    小公爺一邊說,一邊扔出一張紙,“看看這東西,咱再說話。”
    劉孔昭很快看完了,直接遞給旁邊沉默的成安伯郭祚永。
    “小公爺,劉某前日已看過京城的軒轅報,民族論一出,世間皆叛逆,您這消息遲了。”
    “哈哈哈~”徐允爵大笑,“劉家在京城有個明順商號,在蘇州有個順天商號,這兩個順是劉伯溫的那個順嗎?劉家在浙江還有個隱族,改姓為宋,是杭州大海商,那改姓宋,是劉伯溫的那個順嗎?”
    劉孔昭麵色瞬間鐵青,一言不發。
    徐允爵對他揶揄微笑,“劉伯溫九世孫劉瑜襲爵之後,竟然涉入徐家承嗣,恰逢沿海遭遇倭寇,世人都未發覺,劉瑜把他兩個小兒子假死送到浙江,買通官府小吏改姓落戶,與當地秀才聯姻,三代之後又與徽商互通有無,生意做的不錯啊,如今已是鄭芝龍五商中重要人物,有獨屬於宋家的一支船隊。”
    “小公爺意欲何為?”劉孔昭有點急了。
    徐允爵搖搖頭,“徐某不想怎麽樣,張獻忠建號大西,改元大順,李自成則直接建號大順,這兩個順,是那個順嗎?”
    “當然不是!區區流賊,草木之輝。”
    “也不盡然吧,若朝廷沒有陸天明,這兩個順至少會割據。其實順不順的,與流賊無關,是他們硬湊上來,劉伯溫把愚民傻子騙的好慘,那你家隱族改諧音姓宋,是怎麽回事?”
    “氣不順,順順氣!”劉孔昭快速回答。
    “順順氣當然應該,徐某也氣不順,但大明將亡,傻子都能看出來,順在哪裏呢?”
    劉孔昭沉默一會,“劉某不知。”
    “不知可不行,別人有選擇的餘地,你劉家沒有。劉伯溫當初預言的時候,隻想著庇佑子孫,沒想過大明若亡,他的這句話就會成為族人脖子的砍刀。
    你肯定想過投降陸天明,但你想好了如何解釋‘順’字嗎?陸天明是星象師,你敢讓他應劫誠意伯的預言嗎?
    也許你敢,但民族論一出,一切道理都得順著他來,否則就是忤逆。
    遇順則止,這時候又成了抨擊新朝得國不正的口舌。
    劉家想活下去,必須讓世人接受新朝與順有關,你怎麽解釋?敢把漢族改為順族嗎?會不會被天下人踩死呢?
    當然,人無法預知三百年後的事,新朝不管是不是陸天明開國,你劉家都被禁錮在‘遇順則止’的預言中。
    任何開國皇帝,都不會允許劉家活下去,陸天明也不會,他可不屑湊順字的熱鬧,你敢強行解釋,信不信他勒死你?
    他若不是‘順’,那隻有你劉家錯了,歸根結底,誠意伯妖言惑眾,十死無生。
    二百多年來,你劉家有旁係二十三戶,一千多口人另立門戶,想必陸天明不會把他們怎麽樣,但誠意伯直係別想逃,所以你家有隱族,不好意思,徐某知道,陸天明也會知道,兩門三百多口死定了。
    怎麽樣?做好與大明朝同歸於盡的準備了嗎?若你無法下定決心,徐某可以幫忙,不用客氣。”
    劉孔昭深吸一口氣,麵色冷冽,“說說你的計劃。”
    喜歡錦衣黑明請大家收藏:()錦衣黑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