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章 結束也是開始

字數:5464   加入書籤

A+A-


    陸天明不會在遼東待太久,這地方駐軍沒什麽必要,索哈木帶科爾沁完全可以作為北麵屏障。
    他們還在不停收攏野人部落呢。
    馬士英分田的時候,遼東的空氣一下就沸騰了。
    很多田產都荒廢了,給百姓發工具、接濟糧和糧種,回家趕緊開田去吧。
    與之前血腥味完全不同,膽怯的遼民發自內心的笑聲,感染了這片大地。
    五百萬人的地盤剩下一百萬,空曠、安靜、又熱鬧,也算天下奇景。
    前後‘出差’一個月,陸天明扭頭返回京城。
    這時候天津的人也離開了。
    不鄉城被連鍋端,家眷和下人一個不留。
    連方世玉他爹和一堆師叔也被遷走。
    方世玉是張世澤的副手,外放了,直接放安南。
    不鄉城這些來自各省的士紳,沒有銀子,但他們帶著傳承,不出意外,是移民治理的主力。
    又屬於忠勇商號,屬於幾位小公子麾下的‘私產’。
    軍隊開拓,遷民治地,商號跟進,這就是以後的戰略。
    春耕開始了,大案不能拖。
    女真已經被遷走,‘皇族’被囚禁。
    多爾袞因避免傷亡,被陸天明赦免死罪,屠殺罪處罰方式很簡單,與眾人想的完全一樣。
    黃台吉被淩遲,嚇尿了。
    皇帝嘛,接受一切罪孽。
    必須來平賬。
    行刑的時候,街道水泄不通。
    不時傳來驚呼聲和唏噓聲,慘叫聲和劊子手的喝斥聲在空氣中回蕩。
    給史冊一個最好的結束法克,包括前麵接受投降,白寫了三章,嗬嗬)。
    京城百姓茶餘飯後談論奴酋報應的時候,經過一個半月的航行,船隊抵達北部灣。
    安南北部多山,海運不發達的時候,與中原聯係確實費勁。
    山高皇帝遠。
    這句話最早出自元末的民謠。
    至正八年,不堪忍受元朝的殘酷統治,台州、溫州的百姓起義反元,並樹起反旗,上麵是一首詩。
    山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宣德皇帝回撤交趾駐軍的時候,這句話就變成了安南。
    交趾,來源於《禮·王製》曰:南方曰蠻,雕題交趾。
    雕題,就是紋臉。交趾是說足相向,就是盤腿。
    說的是南嶺以南地區的人,秦末動亂時,河北人趙佗割據嶺南,建立了百年南越國。
    兩千年前,漢武帝滅南越國,設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直接管理,後來設立十三刺史部時,交趾在內的7個郡為交趾刺史部。
    唐代歸治交趾後,安南都護府的駐地乃宋平縣,即如今的升龍城河內)。
    之後到五代十國、宋元明。
    中原王朝歸治的時候稱為交趾,他們反叛的時候,自稱安南,不認同自己是天朝人。
    也許有文字的曆史就歸於天朝,導致他們無法向上追溯。
    也可能是用安南來表示對天朝的恭順,政治投機。
    總之,交趾與安南一直在同時使用。
    大明朝也一樣。
    永樂皇帝還在歸治西南土司的時候,安南陳朝發生叛亂。
    丞相黎季犁政變,自封國王,壯著膽子派人到南京朝貢,想把生米做成熟飯。
    朱棣本就知道這地方影響西南歸心,你玩這一出惡心永樂,立刻決定南征,聖旨令大軍把叛臣抓回來三堂會審。
    主帥原本是朱能,結果病逝,改由張輔南征。
    西南地勢險惡,匪患不斷,張輔很認真的對待安南。
    切~
    一路砍瓜切菜,以碾壓的姿態到升龍,抵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張輔都不好意思匯報永樂遇到戰鬥。
    黎季犁父子倆唯一的亮點,就是有幾百頭大象。
    戰象,在西南是傳說的存在,特別唬人。
    張輔當時看到這麽多大象來襲,覺得自己的智商被羞辱了,下令火炮和火銃後撤。
    令隨軍讚畫用顏料畫了幾頭獅子、老虎,用旗杆挑起來禦敵。
    戰象一看到畫像,紛紛倒戈,踩死不計其數的安南士兵。
    這是張輔第一次南征,沒意思。
    黎季犁做事很幹淨,王族被殺絕,安南人一看張輔這麽猛,聯名上奏,表示安南以前就是天朝領地。
    朱棣看到請願書,設交趾布政使司。
    賤人上線了。
    曾經跟著張輔打過黎季犁,還立了點小功的兩個人出現了。
    一個叫簡定的家夥,自稱日南王,還有個陳季擴,自稱前朝王族。
    張輔再次出征。
    吸取第一次‘好說好商量’的教訓,張輔這次不要俘虜。
    安南一如既往不禁打,主犯斬首,從犯活埋。
    等張輔一走,鄧容、阮景異等再度起兵作亂,把個黔國公沐晟忙得焦頭爛額。
    朱棣擺平本雅失裏後,派張輔三征安南。
    這地方是真賤,明軍一來就跪,明軍一走就亂。
    看著滿山亂竄的猴子,張輔咬牙下了個命令:一個也別放過!
    砍腦袋刑罰太簡單,張輔給亂匪換了個死法—磔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次安靜了一段時間,但也不長。
    永樂十六年,安南叛亂被明軍一支一支砍死的時候,蟄伏的大蟲出現了。
    黎利,敏銳發覺交趾布政司屬官對安南失去耐心,暗中召集山民,在藍山起兵,自稱平定王。
    駐守交趾的明軍雖然不多,對叛亂習以為常,獲知黎利在藍山起兵,明將馬琪前來鎮壓,不出意外,一戰即潰。
    但黎利耍了個滑頭,自知不敵,故意放棄一部分屬下,引誘明軍到洛水,伏擊將明軍擊敗。
    慘勝之後的黎利更賊,果斷撤離藍山,前往至靈山,利用至靈山的地形,讓明軍逮不住他。
    矬子裏麵挑高個,安南飛蛾撲火的叛亂中,黎利活的久,出名了。
    宣德初年,膨脹的黎利決定攻打升龍。
    新任征夷將軍王通大喜,你可總算出來了,立刻命令大軍分道出擊,把黎利進攻升龍的大軍砍光。
    但王通大喜過頭了,低估了黎利的人數,入山清剿被伏擊。
    王通運氣很不好,他受重傷了。
    政治影響更不好,王通是侯爵。
    宣德皇帝大怒,派安遠侯柳升帶七萬大軍入交趾,與王通南北夾擊滅匪。
    軍事上的碾壓姿態,挽救不了這位侯爺帶來的政治災難。
    柳升本人有勇無謀,輕敵大意,僅率領五百騎兵就輕敵冒進,結果遭遇埋伏,馬匹還不巧陷入沼澤,中鏢而亡。
    大軍如無頭蒼蠅,被黎利反擊,倉惶後退。
    臥槽,這結果讓南邊的王通怎麽匯報皇帝,不能再死人了,他是大將軍,扛不住了。
    就在他決定如何避罪的時候,黎利送來求和書和謝罪表。
    王通就坡下驢,趁機把明軍撤出山區,黎利也後撤,答應不再進攻明軍。
    看起來雙方不勝不敗,其實明軍已經徹底敗了,交趾屬官和士兵一天都不想待了。
    皇帝得知實情,憤怒也沒用,交趾不停耗費錢糧,毫無收益。
    且黎利也很恭敬,謝罪表寫的肝腸寸斷,宣德皇帝順水推舟,冊封黎利為安南王。
    黎利占據的平原,其實是明朝‘送給’他的,但他打敗了最鼎盛時期的天朝,在安南實在太風光了。
    宣德三年,黎利即位稱帝,改年號順天,建號大越,定都升龍。
    但他延續了雞賊,對大明依舊自稱安南。
    交趾,安南,這名字變換六次了。
    如今,也是大明朝第六次征安南。
    兩千艘海船遮天蔽日出現在北部灣,張世澤從望遠鏡裏看到黎朝海防士兵,光著腳在烏啦啦亂叫,不禁咧嘴微笑。
    張家四征安南,驅逐、活埋、磔死之後,咱們玩個新玩法…
    喜歡錦衣黑明請大家收藏:()錦衣黑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