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分析策略
字數:6876 加入書籤
車廂門被拉開,一道冷風灌了進來。
王鳴和許鑫一前一後地走了回來。
一個,是鬥敗了的公雞。
王鳴的肩膀整個垮了下來,腦袋耷拉著,每一步都像是拖著千斤重的枷鎖,渾身上下每一個毛孔都向外散發著濃重的、名為“我搞砸了”的頹廢氣息。
另一個,是剛結束了一場無關緊要學術研討的教授。
許鑫麵色如常,冷靜地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鏡片後的眼神平靜無波,仿佛剛剛經曆的不是一場決定團隊命運的考驗,而隻是進去喝了杯茶。
這種極致的反差,讓車廂裏原本因等待而稍顯輕鬆的氣氛,瞬間凍結,墜入冰點。
當他們將那個堪稱噩耗的結果帶回來時,死寂被一聲尖銳的抽氣聲劃破。
“什麽?!”
孫輝猛地從座位上彈了起來,眼珠子因為震驚而凸顯,他伸出顫抖的手指,來回指著王鳴和許鑫,聲音都變了調。
“一個選了煎餅,一個選了烙餅?”
“不是……這也能選錯?!啊?!就他媽兩個選項啊!”
杜鬆的眉頭瞬間擰成了一個死結,他銳利的目光在王鳴那張懊惱到漲紅的臉上掃過,又停在許鑫那片不起波瀾的鏡片上,一時間,大腦竟有些宕機。
一個簡單的二選一,怎麽就成了一道無法逾越的天塹?
這根本不是送命題,這是在送命!
王鳴的一張臉已經漲成了豬肝色,他像是被老師當眾揪出錯誤的學童,急於辯解,渴望得到一絲理解。
“不是,你們聽我說!聽我說完!”
他的聲音很大,帶著一股焦灼的急切。
“這絕對是個陷阱!徹頭徹尾的陷阱!”
“你們想,於老狗剛帶我們從島城過來,下一站去泉城,這全都是山東的地界兒!山東最出名的小吃是什麽?是煎餅卷大蔥!是煎餅啊!”
他越說越激動,唾沫星子在空氣中飛舞,仿佛要用音量和氣勢來為自己邏輯的正確性背書。
“這根本不是在問我們喜歡吃什麽,這是在考驗我們對這次旅程的認知!這是一個地理題!是一個文化題!懂嗎?!”
【笑死,王教練這套邏輯單拎出來,我竟然覺得好有道理!屬於是高考閱讀理解滿分選手了!】
【可惜了,這是默契考驗,不是地域文化知識競賽。】
【出題人:我隻出了一道題。王教練:不,你出了三道。】
【許鑫默默登場:我上學的時候,你這種過度解讀的題我都是直接跳過的,因為出題人肯定沒你想的那麽多。】
王鳴的咆哮還在車廂裏回蕩,許鑫冷靜的嗓音便響了起來,那是一種陳述事實的、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語調,像手術刀一樣精準地切入喧囂。
“不對。”
兩個字,輕飄飄的,卻瞬間壓過了王鳴所有的激動。
許鑫推了推眼鏡,鏡片反射出頂燈冰冷的光。
“問題的核心是‘默“契’,是五個人在毫無溝通的前提下,做出共同的選擇。煎餅,具備極強的地域屬性,這意味著,它在全國範圍內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並不均衡。這是一個典型的高風險、高不確定性選項。”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
“而烙餅,雖然不如煎餅有特色,但它具備全國範圍內的普遍性。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烙餅’這個概念是絕大多數人的認知基礎。它是認知公約數最大的選項。”
“從概率學的角度分析,選擇烙餅,我們五個人達成共識的可能性,遠遠高於選擇煎餅。”
“所以,這不應該是地理文化題,而是一個考察普遍共識的社會學問題。”
車廂內的空氣,因為這兩個截然相反、卻又各自成理的解釋,變得粘稠而沉重。
列車碾過鐵軌接縫時,發出了“哐當、哐當”的聲響,一下,又一下,如同沉重而紊亂的心跳,敲打在每個人的胸口。
一個訴諸於感性的地域文化歸屬。
一個訴諸於冰冷的社會學邏輯。
王鳴的胸膛劇烈地起伏,汗水已經浸濕了他額前的發絲,順著太陽穴滑落。他像一頭被無形牢籠困住的野獸,焦躁地掃視著孫輝和杜鬆,試圖從他們的臉上找到一絲一毫的認同。
“你們說,你們說!是不是這個理兒?於老狗那孫子,就喜歡玩兒這種彎彎繞!他這就是在給我們下套,挖坑!”
他的聲音依舊洪亮,帶著東北人特有的直爽,此刻卻透出一股無法掩飾的虛弱和心慌。
然而,沒有人接他的話。
孫輝和杜鬆麵麵相覷,兩個人的腦子已經徹底成了一鍋漿糊。
王鳴的邏輯,聽起來很有道理。
許鑫的分析,聽起來也他媽的無懈可擊!
許鑫就站在他對麵,鏡片隔絕了他大部分的眼神,隻留下一片冰冷的、理性的反光。他再次扶了扶鏡框,這個細微的動作,帶著一種不容置喙的鎮定和壓迫感。
“你的邏輯,建立在一個核心假設上。”
他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穿透了王鳴的咆哮和列車的噪音,鑽進每個人的耳朵裏。
“這個假設是:出題人希望我們理解他埋藏在題目之下的‘潛台詞’。”
“而我的邏輯,建立在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基礎上:出題人希望我們作為一個團隊,在信息完全不對等的情況下,做出最穩妥、最不可能出錯的選擇。”
許鑫的語速不快,卻字字誅心。
“在無法揣測出題人真實意圖的‘信息迷霧’中,概率學和社會學統計,是唯一理性的、可以依賴的決策依據。”
“放棄擁有最大共識基礎的‘烙餅’,而去賭一個高風險的、帶有強烈地域文化符號的‘煎餅’,這本身就不是一個追求‘默契’的行為。”
“這是一種賭博。”
許鑫的每一句話,都像一把鋒利的手術刀,精準、冷靜,不帶一絲煙火氣。
他不是在爭辯。
他是在解剖。
解剖這次注定的失敗。
也解剖王鳴那套看似充滿“人情味”和“小聰明”的邏輯。
王鳴的臉,從漲紅,一點點轉向了深紫色,最後又變得慘白。他張了張嘴,喉嚨裏發出“嗬……嗬……”的漏氣聲,卻一個字也反駁不出來。
他想說點什麽,卻發現自己的大腦一片空白。
因為許鑫說得對。
在五個人完全隔絕、無法交流的前提下,去賭一個“隻有山東人或者深度了解山東文化的人才懂”的梗,這本身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豪賭。
賭贏了,皆大歡喜。
賭輸了,萬劫不複。
而他,把整個團隊的命運,壓在了自己的“想當然”上。
杜鬆長長地、長長地吐出一口氣,那口氣息在冰冷的車窗上凝成了一小片轉瞬即逝的白霧。他抬手,用力揉著自己緊鎖的眉心,隻覺得一陣陣地頭痛欲裂。
完了。
這下是真的完了。
兩條路,南轅北轍。
一個向東,一個向西。
無論他們剩下的人怎麽選,都不可能再將這兩個已經分開的結果拉回到同一個終點。
這一次的考驗,他們已經輸了。
徹徹底底,毫無懸念。
無論他們剩下的人怎麽選,都不可能達成五人一致。
方一凡安靜地聽完,什麽也沒說。
他靠在冰涼的椅背上,身體隨著列車的震動而輕微搖晃。目光越過爭辯到麵紅耳赤的王鳴和冷靜解剖的許鑫,投向了車廂遙遠的另一頭。
那裏空無一人,隻有昏黃的燈光在金屬車壁上拖出長長的、搖曳的光軌。
但在方一凡的視野裏,那個姓於的導演,仿佛就坐在那片空曠的盡頭。
他能想象出對方的姿態。
身體後仰,陷在監視器前的導演椅裏,指間或許還夾著一支煙,嘴角掛著一抹惡劣的、全然得逞的微笑。
他正欣賞著他們此刻的醜態。
欣賞著這個剛剛建立的團隊,是如何因為一個荒誕的問題而分崩離析。
方一凡的眼簾垂下。
他知道了。
這才是於導最狠毒的地方。
他出的題目,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
煎餅?
烙餅?
那東西本身重要嗎?
一個該死的碳水化合物,根本一點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個題目,像一把精準的手術刀,沿著人性最脆弱的紋理,狠狠地切了下去。
它精準地切入了兩種完全對立,甚至互為死敵的思維模式。
它逼著你去做選擇。
它逼著你去猜測你根本無法接觸到的隊友,到底是怎麽想的。
你選擇了普遍性,就可能被隊友在心裏痛罵,罵你不懂山東,不懂“人情世故”。
你選擇了地域性,就可能被隊友在心裏批判,批評你脫離群眾,搞小團體主義。
無論你怎麽選,你都有你的道理。
無論你怎麽選,你也都有可能錯得離譜。
這考驗的根本不是什麽狗屁默契。
它考驗的是人性中最幽深、最不確定的那部分——猜忌、推測、自以為是。
於老狗,用一道看似簡單到可笑的選擇題,在他們這個剛剛建立起來的脆弱團隊內部,埋下了一顆最致命的、滋滋作響的雷。
現在,雷爆了。
第一次寶貴的機會,就這麽被徹底浪費了。
他們還剩下四次機會。
如果這四次機會,全部失敗……
方一凡的右眼皮,不受控製地、劇烈地跳動了一下。
就在這時——
“叮咚——”
一聲清脆的電子音突兀地響起,列車廣播裏,那個甜美的、不帶任何人類感情的女聲再次回蕩在車廂內。
“前方到站,密州站。”
“有在密州站下車的旅客,請提前做好準備……”
這聲音,在壓抑到幾乎凝固的車廂裏,顯得無比刺耳。
那每一個字,都像是一記冰冷的小錘,不偏不倚,狠狠砸在每個人的神經中樞上。
密州站。
馬上就要到了。
======
求各位讀者大大的催更、關注、書架和小禮物呢!
我真的很需要,感謝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