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疲敵之術

字數:5876   加入書籤

A+A-


    “將軍,陛下這是何意?”李副將走上前來,聲音中帶著一絲疑惑和不安。
    趙武轉頭看向他,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低聲道:“軍令如山,我必須回去。但你留在這裏,守住陣地,等新將領到來。”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北烏國求和來得太突然,我總覺得其中有蹊蹺,你要多加小心。”
    李副將點了點頭,但眉頭依然沒有鬆開:“將軍,我軍連戰連捷,基渚城已是囊中之物,為何這時候停戰?”
    趙武苦笑了一下,拍了拍李副將的肩膀:“我也想不通。但陛下的旨意,我們隻能遵從。”他轉身走向營帳,步伐沉重,腦海中卻翻騰著無數念頭。從黑石嶺到青石關,再到如今的基渚城,每一步都是將士們用命拚出來的。如今眼看就要攻下北烏國的都城,卻要停手,他心中的不甘如潮水般湧來。
    走進營帳,趙武將信件扔在桌上,目光落在旁邊的地圖上。地圖上,基渚城被紅色的標記圈出,周圍的路線和據點都標注得清清楚楚。他伸出手,指尖輕輕劃過地圖上的城牆,心中暗道:“就差一步,就差一步啊……”
    “將軍,馬已經備好。”一名士兵走進營帳,低聲稟報。
    趙武回過神,點了點頭,提起桌上的佩劍和行囊。他的動作迅速而果斷,但眼神中卻帶著一絲猶豫。他走到營帳門口,最後回頭看了一眼地圖,然後大步走了出去。
    營地外,士兵們已經列隊等候。夕陽的餘暉灑在他們身上,盔甲反射出點點光芒。趙武掃視眾人,高聲道:“弟兄們,我奉命返回京都,但戰爭還沒結束。你們聽李副將指揮,守住這裏,等我回來!”
    “將軍保重!”士兵們齊聲喊道,聲音在空曠的營地中回蕩。
    趙武翻身上馬,拉緊韁繩,黑馬發出一聲低鳴。
    趙武騎馬疾馳在返回京都的官道上,馬蹄踏起一陣塵土,身後基渚城的身影早已被甩得遠遠的。夜色漸深,天空中繁星點點,寒風吹過,帶來一絲刺骨的涼意。他拉緊披風,目光掃視著四周,心中卻無法平靜。
    沿途的景象讓他心情愈發沉重。道路兩旁的村莊大多已被戰火摧毀,房屋隻剩殘垣斷壁,有的還冒著縷縷黑煙。田野裏荒草叢生,昔日的農田如今空無一人。偶爾能看到幾名逃難的百姓,他們拖著疲憊的身軀,背著簡單的包裹,眼神空洞地朝遠處走去。趙武放慢馬速,目光落在一個小女孩身上。她不過五六歲,衣衫襤褸,手裏抱著一個破布娃娃,踉踉蹌蹌地跟在一個老婦人身後。老婦人回頭看了她一眼,低聲催促著什麽,眼眶卻紅了。
    趙武的喉嚨有些發緊,他握緊韁繩,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情緒。他想起了自己的兒子,小時候也曾這樣依賴地看著他。如今,他在京都等著自己回去,可這些邊疆的百姓卻連家都沒了。
    “將軍,救救我們吧!”一聲喊叫打斷了他的思緒。一個衣衫破爛的中年男子帶著幾名難民跑了過來,跪在路邊,聲音顫抖,“北烏國的兵把我們的村子燒了,糧食搶了,我們無處可去啊!”
    趙武停下馬,皺眉道:“我軍糧有限,救不了你們。你們去別處求助吧。”
    男子哭著磕頭:“將軍,求您給點吃的吧,孩子們都餓了好幾天了!”
    趙武沉默片刻,從馬鞍旁取下一袋幹糧,扔了過去:“拿去吧,能撐幾天是幾天。”
    男子接過幹糧,連聲道謝,眼淚混著塵土流下。趙武沒再多說,策馬繼續前行。他知道,這點幹糧不過是杯水車薪,救不了多少人。可他身為將軍,能做的也隻有這些。
    夜深了,趙武在一片樹林旁停下,紮了個簡單的營地。他點起一堆篝火,坐在火邊,望著跳動的火焰發呆。火光映在他臉上,刀疤顯得更加深刻。他取出水囊喝了一口,腦海中卻回想著信使的話:“北烏國求和,陛下同意。”這求和來得太蹊蹺,他總覺得哪裏不對。北烏國明明已被逼到絕境,為何這時候妥協?皇帝又為何這麽快就應允?
    他歎了口氣,心中暗道:“或許京都的朝堂上,有人比我更清楚答案。”
    天剛亮,趙武的馬蹄聲便踏進了京都的城門。晨霧還未散去,街道上已經有了早起的人群。商販們擺開攤子,吆喝聲此起彼伏,路邊的茶肆裏傳出茶客的笑聲。京都的繁華與邊疆的荒涼形成鮮明對比,趙武騎馬穿過人群,心中卻沒有一絲輕鬆。他知道,這份繁華背後,是無數將士的鮮血換來的。
    他徑直來到皇宮前,守衛一眼認出他,立刻放行。趙武翻身下馬,將韁繩遞給侍衛,大步走進宮門。宮殿內,金碧輝煌,宮女和太監來往忙碌,卻都低著頭不敢多看他一眼。他穿過長長的走廊,來到大殿前,太監高聲喊道:“趙武將軍到!”
    趙武邁進大殿,殿內氣氛肅穆。皇帝趙愷渚坐在龍椅上,臉色平靜卻帶著一絲威嚴。太子趙治站在一旁,他雖顯稚嫩,但眼中卻有股沉穩。五王爺趙德宗則站在另一側,雙手抱胸,目光銳利。朝臣們分列兩旁,低聲議論著什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趙武上前跪地,抱拳道:“臣趙武,參見陛下!”
    皇帝微微一笑,揮手道:“趙將軍平身。一路辛苦了。”
    趙武起身,站得筆直:“謝陛下。臣奉命前來,不知陛下召臣有何要事?”
    皇帝放下手中的奏折,緩緩道:“北烏國求和,朕已應允,但具體條件還未定。趙將軍,你在前線作戰,對北烏國的情況最了解,朕想聽聽你的看法。”
    趙武心中一震,沒想到皇帝會這麽直接。他沉思片刻,抱拳道:“陛下,臣以為,北烏國求和來得太突然,恐怕有詐。我軍已兵臨基渚城下,他們理應拚死抵抗,為何卻選擇妥協?臣擔心其中有陰謀。”
    皇帝點了點頭,目光轉向太子:“趙治,你來說說。”
    太子趙治上前一步,聲音清朗:“父皇,孩兒以為,北烏國求和,是因為他們已無力再戰。我軍連戰連捷,他們國力耗盡,此時求和不過是苟延殘喘。我們應趁機提出條件,讓他們付出代價。”
    五王爺趙德宗冷哼一聲,打斷道:“太子說得輕巧。既然他們無力再戰,為何不直接滅了他們?還提什麽條件,浪費時間!”
    趙武站在一旁,靜靜聽著,心中卻有些認同五王爺的話。他作為武將,自然希望一鼓作氣打下去,可皇帝和太子的態度似乎另有打算。他抬頭看向皇帝,等待接下來的旨意。
    朝堂上的氣氛漸漸緊張起來。趙武站在一旁,目光掃視著殿內的眾人。皇帝趙愷渚靠在龍椅上,手指輕輕敲著扶手,似乎在思考什麽。太子趙治上前一步,聲音堅定而清晰:“父皇,孩兒以為,我們應允北烏國求和,但必須提出以下條件:第一,借地,北烏國租借部分領土給我朝;第二,駐軍,我朝可在他們境內駐紮軍隊;第三,賠款,他們要賠償我朝的戰爭損失;第四,裁軍,北烏國必須削減兵力;第五,交出挑起戰爭的元凶;第六,加稅,他們需向我朝繳納重稅;第七,納捐,北烏國必須進貢,以示臣服。”
    殿內頓時響起一片低語。有的朝臣點頭讚同,認為這些條件既能削弱北烏國,又能讓弼麟國獲利;有的則皺眉搖頭,覺得條件太苛刻,怕北烏國不會輕易答應。
    趙武聽後,心中暗自掂量。這些條件聽起來不錯,但執行起來恐怕沒那麽簡單。比如駐軍和裁軍,北烏國若不甘心,可能會暗中反抗,甚至引發新的衝突。他看向太子,見他雖年輕,卻一臉自信,顯然是深思熟慮過的。
    五王爺趙德宗冷笑一聲,打破了殿內的議論:“太子,這些條件花裏胡哨,聽著好聽,可你想過北烏國會答應嗎?他們若拒絕,我們還不是得接著打?”
    太子趙治不慌不忙,回道:“皇叔,北烏國現在是強弩之末,他們沒得選。如果拒絕,我們就繼續攻打,直到他們屈服。”
    皇帝趙愷渚看向趙武,問道:“趙將軍,你覺得如何?”
    趙武上前一步,抱拳道:“陛下,臣以為太子的條件可行,但執行起來有難度。比如駐軍和裁軍,北烏國可能會陽奉陰違,我們得做好應對的準備。”
    太子點點頭,補充道:“趙將軍說得對,所以我們可以分步實施,先從割地和賠款入手,再慢慢推進其他條件。”
    皇帝微微頷首:“嗯,有道理。趙將軍,你覺得北烏國會不會鋌而走險?”
    趙武想了想,道:“陛下,北烏國現在士氣低落,國力衰竭,鋌而走險的可能性不大。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皇帝聽完,儼然一副沉思的樣子,大家都發表了看法,皇帝心中正在權衡眾人的觀點。
    五王爺趙德宗突然站出來,大聲道:“陛下,臣反對!北烏國既然求和,我們為何不直接滅了他們?這樣既能永絕後患,又能擴我朝疆土,何必搞這些複雜的條件?想這些花裏胡哨的計謀,有什麽用。”
    殿內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看向五王爺。他的聲音中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強勢,目光直直盯著皇帝。
    皇帝皺眉道:“五弟,你有何看法,一一說來朕聽聽?”
    趙德宗抱拳道:“陛下,北烏國屢次挑釁,邊疆百姓深受其害。如今我軍勢如破竹,他們國力耗盡,正是滅國的大好時機。如果現在停戰,他們緩過氣來,必定卷土重來,到時又是一場血戰。不如一舉滅之,以絕後患!”
    有幾個武將出身的朝臣點頭附和,低聲道:“五王爺說得有理,斬草不除根,後患無窮。”
    太子趙治卻上前反駁:“皇叔,滅國不是那麽簡單的事。北烏國雖弱,但人口眾多,若強行滅國,他們拚死反抗,我軍損失會更大。而且新占的領土如何治理,如何安撫百姓,都是難題。如今正值冬天,北烏國本來就人口多,糧食依賴與諸國商貿,供應本來就不足,所以兒臣建議不如用計削弱他們,徐徐圖之。”
    趙德宗冷笑道:“太子,你這是婦人之仁。戰爭就是勝者為王,哪來那麽多顧慮?直接滅了,省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太子沉聲道:“皇叔,我不是婦人之仁,而是長遠考慮。滅國容易,治理難。如果民心不穩,反而會拖累我朝。”
    趙武站在一旁,心中有些動搖。他作為武將,自然傾向於五王爺的看法,想一鼓作氣打下去。可太子的分析也不無道理,滅國後的麻煩確實不少。他看向皇帝,等待最終的決斷。
    見皇帝猶豫,太子趙治上前一步,繼續說道:“父皇,孩兒以為,疲敵之計才是上策。北烏國雖求和,但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如果我們強行滅國,他們拚死一搏,我軍傷亡會很大。而且北烏國地廣人多,治理不易。不如通過對和議,提出苛刻條件,讓他們割地賠款、裁軍納貢,慢慢削弱他們的國力。等他們徹底無力反抗時,再吞並也不遲。”
    五王爺趙德宗不屑道:“太子,你這是紙上談兵。北烏國憑什麽老老實實聽我們的?他們一旦恢複元氣,肯定又來挑釁!”
    太子冷靜回道:“皇叔,前麵的計策中有一條,我們可以在北烏國駐軍,監督他們執行條約。同時扶持親我朝的勢力,控製他們的朝政。這樣,他們就翻不起浪來。”
    趙武聽後,心中暗自佩服。太子的計策確實高明,既能避免硬拚,又能長遠布局。他看向皇帝,見他微微點頭,顯然也覺得有道理。
    皇帝問道:“趙將軍,你覺得太子的計策如何?”
    喜歡合鳴請大家收藏:()合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