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少問天地,多問良知
字數:6442 加入書籤
池水城。
高樓頂層,方寸之地,那座金色雷池中,兩人依舊相對而坐。
唯一與之前不太一樣的是,那幅山水畫卷,不再是兩個場景,而是合二為一。
因為書簡湖中,被他們各自視為勝負手棋子的兩個年輕人,已經在青峽島相見。
崔東山心如死灰。
崔瀺還保持那個俯身姿勢,凝視桌上畫卷,微笑道:“是不是很失望?我早就說過,這盤棋,你注定會輸。”
“把希望寄托在旁人身上,這種想法,可以有,但不能把全部都交出去,那樣在失敗之後,很容易就會一蹶不振。”
老人瞥了眼對麵少年,“就跟你現在差不多。”
大概是知道崔東山不會搭話,崔瀺也不覺得如何,自顧自開口道:
“崔東山,你覺得你很聰明,當初行那假傳聖旨,打著我的名號,私底下,跑去找上寧遠,苦口婆心勸說,想讓他改道,繞過書簡湖……”
“那你知不知道,從那時起,你就亂了分寸?”
“你又知不知道,最初的寧遠,是沒打算走這趟書簡湖的?”
“我敢篤定,在你找他,要他繞道之前,寧遠並沒有如何深思我的布局,而恰恰就是因為你,做那畫蛇添足之舉,才導致他換了想法。”
崔瀺指了指那幅畫卷,冷笑道:“之所以會有今天這一幕,你家先生陳平安,之所以會淪落到左右為難的境地,
這一切,全是拜你所賜!”
崔瀺搖頭失笑,“其實寧遠能不能洞察我的布局,來不來書簡湖,都沒很大關係,畢竟我與他有約在先。
就算直接返回神秀山,以寧遠的性子,也會遵守這一點,去那大驪京師,為我做幾件事。”
“可他既然能勘破棋局,有這個腦子,那我崔瀺便順水推舟,讓他入局書簡湖,最後印證我的事功學說,他也能在陳平安身上,得到一樁造化機緣……”
“何樂而不為?”
崔東山眉頭緊皺,忽然想起了什麽,臉上難得的出現了一抹喜色,好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崔東山喃喃道:“不對,不對不對,我想起來了,之前我的諜子來報,說那寧遠在來之前,去了一趟雲霞山?”
他一拍大腿,喜形於色,“是了,這小子與雲霞山,素無瓜葛,為什麽要去?去了又是見誰?”
“蔡金簡啊!”
崔東山大笑不已,抬頭看向崔瀺,一副翻盤在即,勝券在握的神色。
“齊靜春救下過蔡金簡,而寧遠,之所以臨時變道,去往雲霞山,肯定就是找她了,一定是齊靜春當年,留下了什麽東西!”
少年喃喃自語,“齊先生當初,可是強行躋身了偽十五境,如此神通廣大,定然是早就算到了今日之局麵,
小師弟道心,破碎在即,他這個做師兄的,又怎會不管?怎會沒有後手?!”
崔瀺一副看傻子的表情。
“可憐。”
崔東山臉色陰沉。
崔瀺忽然笑了笑,反問道:“就算你說的是事實,齊靜春在死之前,留下了一個能破解此局的東西……”
“那麽你覺得,那個寧遠,真的會聽嗎?”
崔東山一臉篤定,“為什麽不會?齊先生可是那小子的救命恩人!”
崔瀺搖搖頭,“錯了,齊靜春沒有救過他,隻是給他換來了一道真身而已,反過來,寧遠才是他的救命之人。”
崔東山嗤笑道:“老王八蛋,我不與你糾結這個,我隻問你一句,當年在驪珠洞天,是誰為齊先生出劍的?”
他自問自答,“是寧遠。”
“那麽你覺得,當年的這個寧遠,就如此敬重齊先生,到了如今,難道還會忤逆先生的臨終遺言?”
“可能嗎?會嗎?”
崔瀺雙手負後,微笑道:“那麽你說說看,齊靜春留給寧遠的那句‘君子不救’,寧遠有沒有聽?”
崔東山愣在當場。
老人笑意不減,與此前的崔東山,一般無二,同樣是自問自答,道:“沒有。”
“離開藕花福地,一步登天,躋身元嬰境的他,明知代價極大,很有可能身死,寧遠不還是去了太平山?”
“老龍城,老神君的神靈大考,鄭大風的武道十境,需承負的,是一名天上劍主的劍光,殺力不可預測,那麽寧遠又是如何做的?”
“他還是去了,有恩報恩,替鄭大風接下了半數劍光。”
崔瀺笑眯眯道:“君子不救?我看是……聖人當仁不讓吧?”
老人伸出一手,再次指了指那幅畫卷,滿是譏諷道:“到現在,你還是沒看清?”
“寧遠此人,在這天底下,沒有什麽道理能左右他,他的心頭,自有一份評定標準,更有自己的一個底線。”
“隻要他覺得對,即使齊靜春這種吃下大半三教學問之人,照樣勸不動他。”
“昔年小鎮,出劍之前,齊靜春沒有勸過他嗎?”
“勸過的,可是寧遠沒聽。”
崔東山身形搖晃,眼眸低垂,像是遭遇了什麽心境大劫,一顆道心搖搖欲墜。
對此,崔瀺無動於衷,繼續笑道:“崔東山,你總拿你先生的品行說事,但是品行這個東西,真的有多重要嗎?”
“寧遠品行,確實比不得他,在這一點上,想必即使他本人來回答,也是一樣的。”
“可是對我,對我們,對浩然天下,乃至於對整個人間來說,他陳平安品行再好,學問再高,又有多少用處?”
崔瀺起身又俯身,與之四目相對,一字一句道:“記住,劍開蠻荒,斬斷劍氣長城萬年枷鎖的,是寧遠,不是你家先生。”
“隻身仗劍,平定一洲大妖禍亂的,還是寧遠,不是他陳平安。”
“而現在,很快將要發生,蕩平書簡湖,斬妖封魔的,依舊是這個劍氣長城來的年輕人。”
“君子論跡,而不論心,一個人品行好,自然很好,但我們看待事物,不能如此刻薄,不是說寧遠學問不高,他做過的好事,就能當做無事發生。”
崔東山茫然搖頭,自言自語道:“我其實也承認,寧遠不差的,在某些方麵,就連我家先生,也比不上,
可那是陳平安啊,是我們文聖一脈的關門弟子,崔瀺,你這個做師兄的,真就能如此狠心?”
“陳平安道心破碎,對你有什麽好處?難不成你要讓你的小師弟,用一輩子的時間,爛在這座烏煙瘴氣的書簡湖?”
眉心有痣的白衣少年,聲線越來越低,喃喃道:“崔瀺,當年的我們,就已經欺師滅祖了一回,難不成還要再來一次?”
崔瀺一巴掌拍在桌麵,終於勃然大怒,“問我?”
“我的事功學說,當年是誰一口否決的?我崔瀺,不過是所學的道理,與文聖一脈不同而已,這就算是欺師滅祖了?”
“事功學說,怎就低人一等了?怎就被視為投機倒把之舉了?”
“欺師滅祖?你懂這四個字的含義嗎?要不要我告訴你,我要如何做,才算是真正的欺師滅祖?!”
崔東山愣愣的抬起頭。
印象中,這個老王八蛋,從來是沉穩的不能再沉穩,從沒有出現過,如此暴怒無比的一麵。
崔瀺神色冰冷,嘴唇微動,緩緩道:“現在我就告訴你,何謂欺師滅祖。”
“比如我當年,去的不是寶瓶洲,不是大驪,而是蠻荒天下,是那托月山,找上那個蠻荒共主……”
“那才叫欺師滅祖。”
最後老人擺擺手,頹然坐回原位,好似為了說這些話,已經抽幹了他所有的精氣神。
“少問天地,多問良知。”
……
書簡湖,青峽島。
兩人終於來到一間府邸門外。
陳平安挑選的這座小院,幹淨淡雅,位於青峽島一處較為偏僻的角落,距離主峰那邊,離得較遠。
自然而然,也離顧璨的春庭府,比較遠。
門口有兩位侍女,各自提著燈盞,等候已久,姿色而言,不高不低,與開襟小娘,有很大區別。
寧遠先前所說,陳平安做得很好,不是假的。
沒有著急進去,一襲青衫轉過頭,看向身後之人,直接問道:“陳平安,一路走來,可曾想好?”
“隻要你說的有道理,我也認為是對的,那麽一切就還有轉機,畢竟我與那顧璨,見都沒見過,連萍水相逢都算不上。”
陳平安神色有些木訥,搖了搖頭。
寧遠又問,“既然說不來道理,又不對我拔劍,這是要怎樣?”
陳平安再度搖頭,沒有回答這番話,而是輕聲問道:“寧大哥,能不能給我幾天時間?”
“顧璨是犯了錯,但我還是覺得,仍有改錯的餘地,我身為他的半個兄長,無論如何,怎麽都應該去試一試。”
寧遠略微想了想,隨後很果斷的點了點頭。
“可以。”
寧遠笑道:“我早就說過,這趟書簡湖之行,並非針對顧璨一人,在這期間,大不了我就先去殺點別的。”
“不過呢,陳平安,你要抓緊時間,不要等我蕩平了書簡湖,你還是沒能找到說服我的辦法。”
“到時候無人可殺,你看著辦。”
陳平安默然點頭,少年臉色憔悴,轉身離去。
沒有返回住處,陳平安一路來到青峽島主峰,到了一座匾額名為春庭府的門外。
沒有推門而入。
停下腳步,席地而坐,摘下朱紅色養劍葫,開始默默喝酒。
一襲白衣,與風雪同色。
像是一條路邊的野狗。
……
另一邊。
寧遠走入小院。
關上門,沒進屋,而是坐在一張石桌前,取出三樣東西。
一份山水形勢圖,一本地方縣誌,最後一樣,則是筆墨紙硯。
左手縣誌,右手執筆,身前鋪著一張形勢圖,不消片刻,就有幾座島嶼山頭,被他所圈畫標注。
閻王開始點卯。
某個時刻,寧遠忽然抬起頭,瞥了眼青峽島之外。
大雪時節,最宜出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