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勸官民書

字數:4119   加入書籤

A+A-


    眾將領抱拳告退,帳內便隻剩項小滿和林如英,以及秦光和楚江二人。
    項小滿請林如英入座,而後問道:“姐姐,良平大哥那邊怎麽樣,你可知道?”
    林如英微微搖頭:“你離開絕垠關的第二天……嗯,也就是初七,我和公子便分別領兵出關了,我西進臨倉,他東入潤豐,從那以後,就再未互通消息。”
    “初七……”項小滿點了點頭,“今日是十四,才過去七天……嗬嗬,是我心急了,就算他已經攻下一座城,也不會這麽快就有消息傳來。”
    項小滿嘴上在笑,但眼眸中閃過的一絲不易察覺的擔憂,還是被林如英精確的捕捉到。
    “小滿,”她輕聲詢問,“你是在擔心公子?”
    “沒,沒有。”項小滿掩飾過去,隨即話鋒一轉,“對了,姐姐,剛才崔琰提起的承襲製度,何大哥在編撰律例條令的時候,應該把這一條廢除了吧?”
    他剛一問出就後悔了。
    義軍不是朝廷,朝廷裏爵位承襲和武將升遷,品級低的歸吏部和兵部管,高的要報中書審批,門下複核,皇帝確認。
    而義軍裏的武將,卻都隻歸軍事統帥燕朔一人擬定。
    何文俊掌內政,從不參與軍事決策,這一點他是知道的,畢竟在定安時,他在將軍府的那些日子,處理的公務中就包含了審定武將名單。
    況且,義軍雖有嚴刑峻法,軍中製度森嚴,但卻連個正經的官職體係都沒有,更別說什麽品秩爵位承襲的製度了。
    這種欲蓋彌彰的糊塗,讓林如英不禁皺起了眉:“小滿,你到底怎麽了?”
    項小滿與她對視,沉默良久,才長歎了一口氣,將當初離開“燕王府”時,張峰給自己看了一本萬年曆,以及其中讖語不詳的事情說了出來。
    林如英聽完,愣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
    “輕騎折將……”她呢喃著,隨即無奈苦笑道,“我總算明白,你當時為何突然改變行軍部署了。”
    說完頓了下,斂了神色,問道,“你害怕會應在公子身上?”
    “不隻是他。”項小滿瞥了眼身旁的楚江,“我讓楚江連夜去尋你,算上他走的那一夜,整整過去五天你們才回來。”
    楚江麵無表情,但眼裏還是流露出一絲辦事不力的慚愧。
    “已經很快了!”林如英也看了一眼楚江,“他第二日午時就與我們會麵了,隻是我們未曾招募勞力,糧草輜重全由將士們自行押送,盡管如此,二百多裏的路,我們也隻用了三天時間,你是不是想太多了?”
    項小滿揉了揉太陽穴,沒有回應。
    “星象讖語本就虛無縹緲,僅是一個「輕騎折將」,又能代表什麽?誰也不敢說它一定應驗,又應在誰的身上。”林如英起身,走到項小滿麵前,柔聲道,“你或許是太累了,應該好好休息一下。”
    項小滿點點頭,擠出一絲笑意,隻是有點勉強。
    “好了。”林如英也微微一笑,“別想這麽多,萬事謹慎些就行了,我就先回去了,準備明天行軍事宜。”
    “我送你。”
    “別麻煩了,歇著吧。”
    林如英轉身離開,項小滿目送她走遠,起身在帳內踱起步子。
    秦光和楚江對視一眼,依舊佇立在帥案邊,沉默不語。
    “自幽州大戰之後,到現在已經過去一個月,為何還是沒有一點羅不辭的消息?”項小滿自言自語,“他當初從折音穀突圍,往東南方向逃出去,想回到臨鄉郡或者上方郡,就隻有一條路,迂回西南,過兗州進入潤豐郡……潤豐?難道……”
    他似是想到什麽,猛地站停,“秦光,楚江!”
    “在!”
    “你們即刻出發,尋到良平大哥,提醒他務必小心行事!另外,我不管你們用什麽辦法,是在軍中挑選斥候探馬也好,召集「玄衣力士」也罷,盡快給我找到羅不辭的位置!”
    他的語速極快,又字字有力,頓時將一股急迫之情,傳遞到秦光和楚江的心裏。
    “是,屬下這就去辦!”二人抱拳領命,抬腳便走,剛出了帳,正撞上去而複返的崔琰。
    兩人視而不見,疾步遠去,項小滿倒是微微皺眉,先開了口:“崔郡守還有事?”
    崔琰快走兩步,進入大帳,拱了拱手,從懷裏掏出一張紙:“主公容稟,琰方才寫下一紙招降文書,不敢擅專,特請主公過目。”
    項小滿頷首,接過那紙快速掃過:
    「諭臨倉諸縣官民書。
    冀北義軍統帥項瞻,告四方賢達:
    蓋聞聖主伐罪,必先諭以天道;仁師征討,務在安民為本。
    今朝廷失德,賦斂如虎,致使蒼生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本帥提義師,奉天討逆,月餘連克十數城,非窮兵黷武,實解民倒懸。
    觀爾臨倉之勢,羅不辭潰兵幽州,陸靖言夜遁棄印,此非天厭舊朝之明證?
    今我雄師環伺,鐵壁合圍,猶聞城中老弱啼饑之聲不絕,傷卒哀嚎之音相聞,諸君縱有經天緯地之謀,萬夫不當之勇,焉能逆天時而動?
    請聽我一言:
    羅氏舊部:主將已如驚弓之鳥,君等何苦死效愚忠?
    地方豪右:百年基業,安忍付之一炬?
    黎民百姓:吾軍所過,市肆不驚,耕樵如故。
    限書至之日,懸素幡於譙樓,率先歸順者:官吏留任原職,士紳田宅具保,百姓免賦三年。
    若負隅頑抗,則霹靂車發,火龍箭至。嗟爾城中人,勿謂言之不預也,獨不見幽州城外累累白骨?
    順天十六年四月十四,臨倉郡守崔琰代筆敬書。」
    項小滿看完,心中暗讚,這崔琰當初不愧是羅不辭帳下主簿,文筆倒是犀利。
    他看了崔琰一眼,沒有多說什麽,轉過身,將勸降書鋪在帥案,提筆劃掉「順天十六」,改為「己酉」二字,然後遞給崔琰:“就這樣寫,加緊摘抄,派人送往各縣。”
    崔琰接過一看,微微頷首,折好塞進懷裏,隨即告辭離開。
    項小滿又在帳內坐了一會兒,便也起身去看望柳磬了。
    ……
    一日夜,璋城內外一片肅殺,到處都充斥著兵甲的鏘鏘之音,就連空氣裏,似乎都彌漫著山雨欲來的鐵腥味。
    翌日,通往臨鄉郡的官道上,煙塵滾滾,遮天蔽日。?
    八萬大軍浩浩蕩蕩,大纛高高飄揚,項小滿果然自領先鋒,與張峰一起率一萬鐵騎走在最前麵,其後是三萬鳳翥輕騎,馬蹄聲如悶雷滾動,氣勢駭人。
    再後則是三萬旋龜重甲步卒,步履沉穩如山,負責押運糧草輜重的隊伍蜿蜒其間,無數車輪碾過大地,轟鳴沉重連綿不絕。
    道路兩旁,被驚起的鳥兒久久不敢落下,在大軍上空盤旋許久。有幾隻似乎又被其他方向的動靜吸引,飛過璋城,掠出近百裏,停在一個城門洞開、譙樓頂懸掛的白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