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楚國派係(上)

字數:6561   加入書籤

A+A-


    第624章 楚國派係上)
    宛城,終於是在這個時空中的公元二零九年,九月底,徹底收複。
    城內所謂的世家門閥,也都在這一戰中得到了“清理”。
    當然,連帶著不少無辜的百姓也都被牽連。
    但大抵上來說,整個荊州,終於是在名義上,再次收回士頌手中。
    之所以說名義上,那是因為現在江夏郡,依舊還在劉備手上。
    劉備在江夏郡留下的人馬不多,若是士頌翻臉,簡直唾手可得。
    但畢竟,士頌向劉備派出了使者。
    蔣幹甚至參與了劉備的登基大典,見證了季漢昭武帝的繼位。
    至於劉備提出的三家置換之提議,說白了,就是士頌白得一個江夏郡,還有汝南郡的一部分。
    然後,名義上歸屬楚國,卻一直被江東占據的揚州諸郡,包括後來被孫權背刺奪走的豫章郡,都統統在名義上,讓給孫權。
    這事情,士頌還沒有決定如何回複劉備。這裏麵的說法,可就有太多的講究了。
    你士頌現在是楚侯,不論從前曹操把持朝廷的那個大漢皇朝,有多麽的差勁,多麽的名存實亡,但好歹人家在大義名分上,還是君王。
    給自己的各種封賞,自己名義上拿著,也完全沒有問題。
    隻是現在漢獻帝死了,一下子冒出來了兩個皇帝。
    曹丕也好,劉備也好,都宣稱自家是正統皇朝,一家說是漢獻帝禪位托付天下,一家說是自己漢室宗親,要三興大漢。
    名義上,一個個都冠冕堂皇。
    但本質上來說,不過是兩家軍閥而已。
    而且在士頌麵前,完全都不夠看的。
    若是士頌集中全部兵力,不論是東進中原,還是北伐曹魏,都能取得極大的戰果和收獲。
    隻是戰爭,真不僅僅隻是戰爭這麽簡單。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尤其是現在,自己的選擇,對於天下局勢而言,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周圍的文武,也因此起了諸多的心思,都被士頌以曹軍未滅,宛城未破的理由壓製著,說要一心破城。
    現在好了,宛城破了,曹仁殺了,陳矯降了。
    那你士頌,總應該要表明態度了吧。
    赤壁一戰過去了十個月,這十個月,隨著曹操之死,北方動亂,整個天下局麵,都已經大變樣。
    現在,已經再一次到了亂世邊緣。
    而且和從前的亂局還有些不一樣,這一次,似乎是連個名義上的中央朝廷都沒有了。
    這一次,很可能就會進入到無數人稱王稱帝的群雄亂世。
    天下諸侯,基本上也都盯著士頌在。
    現在看來,天下最具有實力的勢力裏麵,北麵是曹家,南麵就是士頌了。
    至於原本也被不少人看好的江東孫家,隨著孫權帶著十萬人馬在合肥慘敗之後,劉備在中原強勢崛起,很多人都覺得孫家,也就是一個割據地方的小勢力了。
    可以說,現在全天下都在等著士頌表態。
    這天下政局,到底是徹底進入亂世,無數帝王稱雄,還是大家繼續以割據之諸侯的名義,互相對抗。
    不同的政治局麵,不同的治理策略。
    隨著劉巴,歐夫人帶著士楚集團高層來到宛城,士頌集團內部的這一次商討會議,早已經引得天下側目。
    仿佛世上所有人,都在等待著這次商議的結果。
    這一次,在宛城太守府中,士頌隻是讓人簡單的清理了大廳的環境,然後整理出來了幾個座位。
    讓自己麾下的幾個“重要人物”有座位,方便和自己商議,決定自己和整個楚國政治集團在未來的發展策略。
    這一次會議,士頌麾下各個派係的主要人物,基本都到場了。
    畢竟現在曹操死後,曹魏基本上算是分崩離析,龜縮北方,短期內隻有挨打的份,哪裏還有力量反撲。
    至於東麵老是喜歡背刺的孫權孫十萬,在合肥慘敗之後,早就派出使者和自己“加強”關係,同時譴責劉備的趁勢崛起。
    說白了,就是他孫權,想要聯合自己,一起去背刺劉備。
    但劉備這邊呢,現在算是勉強占據中原腹地,但也將他的底牌,提前打了個幹淨,把他隱藏的實力暴露無疑,引起了四方豪傑的防備。
    再加上,劉備現在想要維持名義上大漢王朝的正統地位,一心拉攏和安撫自己,在自己沒有明確表態之前,他也絕對不會找自己麻煩的。
    就在這樣的局勢下,士頌也才敢把自己麾下文武精銳,全部都聚集到宛城這裏,商議自己未來的方向。
    士頌麾下的部隊,其實從最早的清遠起兵開始,就已經有了派係的雛形。
    那時候算是分為三派係,一個是士頌自己招募的嫡係,一個是士燮或者說家族為自己安排的人手,最後一個,則是母親歐夫人的從前的江湖草莽之徒。
    隻是當時士頌實力弱小,一心發展之下,各派係也算是團結一致,眾誌成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等到了拿下荊南四郡之後,在歐夫人的有意安排下,士頌麾下的派係是越發的明顯。
    其中,勢力最為強勁的兩個派係,自然便是士頌的基本盤荊南派係和荊北派係這兩個派係了。
    本來在士頌的力量迅速發展開始,尤其是士頌收取益州後,兩個派係還準備聯手對抗益州那邊的人才。
    結果一交手,發現益州那邊的派係雖然不弱,但和自己這邊兩家比起來,完全不是一個量級,也就再次逐步“分裂”。
    其中,被士頌視為自己基本盤中的基本盤的,便是荊南派係。
    這是士頌當年取得荊南四郡後獲得的基礎班底。
    細說起來,裏麵還有所謂的清遠原從派係,荊南招募派係,以及荊南歸順派係。
    但不論怎麽算,這些人都是當年士頌定荊南就投入麾下的人才,以及他們背後的勢力家族,還有後來在荊南地區成長起來的人才。
    這個派係的代表人物中,文臣以劉巴為首。
    其次還有徐庶,馬良,蔣琬,顧雍,蔣幹、桓階。
    年輕後輩裏麵,還有馬謖、郭攸之、顧裕、程祁等人,也都能算是這個派係的人物。
    至於荊南派係的武將,則是以徐晃為首,另外還有鮑隆、向寵、沙摩柯、邢資、郝昭、唐瞬等支持者。
    整體來說,荊南派係文臣的力量大於武將,而且即便是文臣,也更偏向於治理之才,而非軍謀之輩。
    但也正是如此,楚國的政治,經濟,民生,還有官吏治理,包括士頌創新弄出來的科舉,基本都掌握在這一派係手上。
    劉巴,徐庶,馬良更是士頌身邊,一等一說得上話的人。
    此外,徐晃作為軍方代表,也是荊南派係有力的支持。
    更別說,鮑隆作為當年“荊南五虎”中唯一的幸存者,對於士頌的而言,也有不一樣的信念寄托。
    至於顧雍,馬謖,蔣琬,蔣幹、桓階、郭攸之,又有哪個不是士頌心中,未來可以依靠的人才呢。
    所以荊南派係對於自己的選擇的影響力,絕對非同一般。
    但士頌早就明白,手下文武,不論忠心與否,維持平衡之道的重要性。
    所以士頌麾下,還有另外一支力量,絕對不下於荊南派係的力量,甚至隱隱還要壓上荊南派係一頭的荊北派係。
    荊北派係的組成,倒是簡單明了。
    最早一部分,是在士頌攻滅劉表之前,就已經跟在士頌身邊,為士頌效力的人,另外一批便是劉表覆滅之後,或真心或假意歸順的人。
    原本隨著領頭人物蒯家叛投曹操,荊北派係應該難成氣候的。
    但是架不住荊北派係裏麵,後來又有賈詡這麽一個大佬撐住了門麵。
    後麵一度還有龐統這位鳳雛的支持。
    此外,裴潛、李嚴、伊籍、龐季、諸葛均這些人也都是楚國的中堅力量,不論是個人實力,還是背後的力量,都不可能被忽視。
    而和荊南派係不同的是,荊北派係的軍事力量,有著號稱楚國第一將的黃忠不說,另外還有甘寧,霍峻,蔡瑁,李嚴,張泉,胡車兒,陳到,廖化,丁奉等一批軍中骨幹。
    準確來說,黃忠,甘寧,霍峻,蔡瑁四人都是有著獨立領軍的實力。
    四人手上,少的有三萬,多的有五萬,都是半獨立的軍隊性質。
    正是因為荊北派係的武將之多,讓士頌即便是在穎水慘敗之後,不得不放棄長江以北,南下防守長江時,失去了荊北諸郡,荊北派係,依舊能在自己手下維持強大派係的實力。
    除了這兩個核心派係外,士頌麾下,還有另外稍弱一些的派係。
    目前為了和荊南荊北派係對抗,似乎也心照不宣地達成了聯盟。
    首先便是學術起家的武陵書院派係。
    這個原本是士頌用來打輿論戰,控製民間言論,幫助自己發展諸子百家,發展教育的位置。
    但天下各派係的讀書人多了,這些人的力量聚集起來,也是一股不弱的勢力。
    武陵書院派係內,原本是石韜,劉熙、和洽再加上一個醫學大師張機為代表,加上綦毋闓、薛綜、許慈、梁鵠,潁容之類的學者。
    前不久,隨著士頌殺了曹操,重新拿下荊北,弘農楊家又“明智”地選擇了站到了士頌這邊,家中嫡傳弟子楊修,更是偷偷放棄了曹植,以楚國“外戚”的身份穿過劉備地盤,來到了荊州。
    並且,很快就和武陵書院的人走到了一起。
    都知道楊家兩麵三刀,四處下注。
    但誰也不敢說楊家無惡不作,要把楊家也放上士頌那必殺名單。
    別的不說,當年的老太尉楊彪,可是堅定地站在士頌一邊的,麵對曹操逼迫,更是直接辭官回家的。
    即便是有個“不孝子”楊修,那也是被迫無奈,跟著曹植當個隨從,而非正式任職。
    而且,退一萬步來說,這楊家,可是士頌明媒正娶的正妻家族,那楊修是楊夢如的胞兄。和士頌和楊夢茹一直都能維持明麵上的“友好”態度。
    這樣的人,沒有人願意得罪。
    此外,最讓人沒有料到的是,士頌近臣出身,卻又帥才之資的陸遜,居然也站在了書院派係一邊。
    不為別的,他爹陸駿當年來給士頌編撰書籍,後麵很自然的就加入了書院派係。
    這樣一來,陸遜和他背後的南蠻派係,也都成為了書院派係的外援。
    也讓原來隻有輿論話語權的書院派係,多少還有了些軍事底氣。
    喜歡關於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請大家收藏:()關於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