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歸來仍番少年

字數:3572   加入書籤

A+A-


    第5章 歸來仍少年
    鮮衣怒馬奔,歸來仍少年。
    轉眼三年過去,當年那個生澀而靦腆的少年,已是皮膚黝黑的俊逸兒郎。劍眉星目,五官端立體,神色淡定從容。藏青色長衫包裹的身姿,更是高大挺拔。
    待到村口,便見著二叔一家子、三叔一家子,還有四叔家的以及祖母,都等那裏。站在最前麵的祖母,滿頭白發,飽經風霜的臉上,滿是皺紋,卻擎著笑意,上前一步,撲通跪下,含淚喚一聲“祖母”,就再也說不出話。
    樵有梁夫婦更是高興,喜極而泣。
    好不容易止住眼淚,樵文桓扶著顫顫巍巍的祖母,往家裏走去。
    在回家的路上,與二叔及叔嬸、三叔及叔嬸,還有小叔一家子,一一問安,也與同輩的弟弟妹妹們問好,也略一說起在軍營的事。
    樵餘氏倒也是個開明的,四個兒子中,不偏幫誰也不厚此薄彼,與樵四郎樵有富一同住在老屋。其餘弟兄三人各自建起獨立的院落,大一進的設計,簡單實用,正房耳房皆有。
    與家人話罷家常,隨父母一起回了自己家裏。樵文桓輕輕的推開窗戶,嗅著眼前熟悉的味道,看著熟悉的一切,內心才得以安寧。
    窗邊的桌子兩邊,椅子幹幹淨淨,連床上的被子也是當初的樣子,似不曾動過,卻又整潔幹淨。可見著母親的思子之心,不覺又是熱淚盈眶。小歇一會兒便走出房門,剛到門口,與風風火火跑來的妹妹樵輕珠,差點一個滿懷。
    樵輕珠自己努力的控製住力道,才堪堪躲過。遂尷尬的摸摸鼻子,“失誤,失誤。”
    母親樵吳氏看到,無奈的笑著搖了搖頭,“沒個女兒家的樣子,到了成親的年紀,還是毛毛躁躁的。也不學學你姐姐輕歌,看她多文靜,又賢惠。”
    樵輕塵的娘親,聽著嫂子誇女兒的話,臉上淡淡的,看不出情緒,可心裏的五味瓶,卻是被打翻了,雜亂無章,分辨不出啥味兒來。
    樵文桓略有些吃驚,“妹妹已經議親了?”
    “是啊,就是本村的,村西頭李家的大郎,李子琪。”母親樵吳氏頗有深意的說道,順便看了一眼兒子。
    “我,怎麽啦?”樵文桓被樵吳氏弄的,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隻能嘿嘿尷尬的笑笑。
    仔細想來,那會子征丁走時,李子棋的妹妹李子染,可是把繡帕給了自己,雖背著送行的眾人,卻也沒逃過眼尖的樵吳氏。
    直到現在,那帶著女兒香的一方繡帕,依然在自己胸前,不管是行軍打仗,還是受傷養病期間,都不曾離舍棄。
    看著出神的兒子,樵吳氏出聲道:“瞧你小子的模樣,似乎有意於李家的姑娘了。既然有意,就去提親。免得耽誤了人家的年華。”
    突然的聲音,打斷了樵文桓回憶的思緒。
    “我知道了。”樵文桓恭敬的應著。
    樵吳氏說:“你妹妹的婚事,李家也是催了幾次,我們以你還沒成親為由,給往後推了。”
    樵文桓:“如此說來,明兒個便上門提親去。娘,您去問一下祖母,明天是不是吉日?”
    樵文桓又問:“娘,我是因為立功授勳,回家省親,最多十日便要離開。雖然有一個月的時間,但是往返路上也要耽擱些日,所以,不能在家裏久待。”
    樵吳氏這下著急了,如果桓哥兒的婚事再耽擱下去,妹妹樵輕珠怎麽辦?哥哥沒有成親,妹妹倒是先嫁了,這事好說不好聽。不說是山村裏,就是城裏也好說不好聽呀。
    “哎”一聲長歎,樵吳氏也是無奈。
    樵文桓看著娘親擔憂的眸子裏,有淚水,於心不忍,仔細思考一下,便道:“那就提親與換庚帖,連同彩禮一起備了,與妹妹樵輕珠同時辦宴筵席,一進一出,雖不合禮法,卻也是沒法子的事呢。”
    樵吳氏聽兒子這一說,思慮再三,又斟酌一番,覺著此事可行,“那就按照時下規矩,一切從簡,緊著幾項重要的辦吧。”
    經幾人緊鑼密鼓的安排,凡提親應該具備的東西,都備下了,樵家大郎媳婦鬆了一口氣。
    樵文桓和樵吳氏,以及媒婆樵陳氏,來到村西頭的李家,媒婆樵陳氏敲響了大門,那大嗓門兒,就像宣布狀元郎奪榜一般,把在廂房裏做針線活兒的李家娘子嚇一大跳,針一歪,紮在手指上。
    李家娘子一邊把手指放在嘴裏吮吸著,一邊小跑著打開大門,“誰呀?”
    門外的樵陳氏陳四娘滿臉堆笑,那眼睛眯成了一條線,露出幾顆大板牙,“恭喜李家娘子,你家有喜事咯,指不定雙喜臨門呢。”
    李家娘子見著站在陳四娘斜後麵的桓哥兒,瞬間明白是咋回事兒,笑逐顏開道:“他樵家嫂子,快屋裏坐。”
    遂看向樵陳氏,“她四娘,不知我們李家喜從何來?又怎的說是雙喜臨門?”
    陳四娘退後一步,指了指樵桓,“今兒個,這個臭小子來提親,昨晚他與大郎媳婦,來我家,大概說了一下情況,於今天來提親,並定下婚期。”
    李家娘子滿臉的錯愕,用眼神詢問:“桓哥兒,這是什麽情況?”
    很顯然,這以往連個風聲都沒有,突然就上門提親,甚至還要定下婚期。這也太快了,不能接受。
    正在這時,樵大郎媳婦樵吳氏上前,拉著李家娘子的手“大妹子,事情確實有些突然。這不,我是破了規矩,厚著臉皮也來登門兒,先聽我把事情說明了。”
    樵吳氏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的告訴了李家娘子,非常誠懇的道:“李家妹子,這事兒,您可有其他的想法?”
    李家娘子思索良久,兒女的婚姻大事,可不敢馬虎,方才應道,“等他爹回來再商量一下,可好?”
    樵吳氏也道:“東西放下,等他爹回來,商議妥當,我們再過來。”
    “也行,樵家嫂子,陳四娘,慢走啊。”送出大門,轉身回屋,略一收拾,去到李家的地裏。
    因為李家妹子李子染與爹爹和哥哥,都去地裏幹活,此刻家裏就李家娘子一人,一對兒女的婚姻大事,婦道人家可不敢獨自作決定。
    在交通和信息不是很發達的古代,兩家結成親家,三聘六禮是達官貴人們所用的,鄉村習俗相對簡單一些。
    無巧不成書,像這種兩換親的不多,偏偏樵家村,就有這事發生。
    喜歡愛吃金絲卷的於世的新書請大家收藏:()愛吃金絲卷的於世的新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