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兵仙困局
字數:2029 加入書籤
公元前203年的齊地,秋風卷著沙塵撲在韓信臉上。他站在點兵台上,看著麾下三十萬將士旌旗蔽日,耳邊響起的卻是劉邦那句“登台拜將”時的許諾:“將軍若助我定天下,必不負卿!”手指無意識摩挲著腰間的印綬,那沉甸甸的觸感,像塊燒紅的烙鐵。
想當年,他不過是淮陰街頭混飯吃的窮小子。窮到什麽地步?連母親下葬都沒錢買口薄棺,隻能找塊高敞地草草掩埋。漂母看他可憐,每天分給他半塊飯團,他卻拍著胸脯說:“將來必當厚報!”惹得旁人笑掉大牙。胯下之辱那天,屠夫把他按在泥地裏,刀尖抵著喉嚨:“有種就殺我,沒種就從褲襠下鑽過去!”他咬著牙爬過去時,聽見的嘲笑比刀還疼。
項梁起兵路過淮陰,他攥著祖傳的兵書投了軍。本以為能大展拳腳,結果隻混了個執戟郎中,站在項羽大帳外,連遞句話的機會都沒有。他三次獻策,項羽連正眼都沒瞧過。直到在漢軍陣營遇見蕭何,那個月下追他的夜晚,馬蹄聲踏碎了漫天星子。蕭何喘著粗氣抓住他韁繩:“大王若想得天下,非你不可!”
登台拜將那日,漢軍將士都傻了眼——這從楚軍逃來的無名小卒,竟成了三軍統帥?韓信卻不慌不忙,攤開地圖就開始講“漢中對”。他說“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說“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糧道”,劉邦聽得眼睛發亮,當場把印信拍在他手裏:“從今往後,兵馬錢糧,全聽將軍調遣!”
井陘之戰,他背水列陣,三萬老弱殘兵對抗二十萬趙軍。將士們腿肚子直打顫,他卻笑著說:“諸君且看,今日破趙會餐!”半夜裏,他派兩千輕騎換上漢軍紅旗,埋伏在趙軍營地旁。天亮開戰後,漢軍佯裝敗退,誘敵深入。等趙軍傾巢而出,那兩千騎兵突然殺出,拔了趙營軍旗。趙軍回頭看見自家營地飄滿紅旗,以為被漢軍包了餃子,頓時大亂。韓信回馬掩殺,一戰成名。
濰水之戰更絕。他派人用沙袋堵住濰水上遊,假裝戰敗引龍且追擊。等龍且大軍渡河到一半,突然下令放水。洶湧的河水把楚軍衝得七零八落,他帶著精銳殺個回馬槍,斬了龍且,十萬楚軍全軍覆沒。消息傳到劉邦耳朵裏,正在洗腳的漢王差點把盆子踢翻。
可勝仗打多了,滋味就變了。劉邦被項羽困在滎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接連派人催他救援。他卻按兵不動,派人傳話說:“齊地剛平定,人心不穩,希望大王封我為假齊王,暫代管理。”使者話音剛落,劉邦暴跳如雷:“老子被困這兒,他倒想當齊王?!”旁邊陳平偷偷踩了他一腳,劉邦這才反應過來,罵罵咧咧道:“大丈夫要當就當真齊王,當什麽假的!”
那封齊王印綬送來時,韓信盯著它看了整整一夜。燭火搖曳中,他想起漂母的飯團,想起胯下的屈辱,想起蕭何月下追趕的身影。謀士蒯通跪在帳前,急得額頭都磕出血:“將軍功高震主,如今手握重兵,若與楚、漢三分天下,鹿死誰手猶未可知!”他卻搖頭:“漢王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我怎能背信棄義?”
垓下之戰,十麵埋伏,四麵楚歌。項羽烏江自刎那夜,韓信站在江邊,聽著殘兵的哀嚎,心裏空蕩蕩的。他知道,項羽一死,自己對劉邦來說就成了燙手山芋。果然沒過多久,劉邦巡遊雲夢澤,突然以“謀反”為由把他擒住。押解途中,他衝著劉邦大喊:“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可這話,終究沒能改變什麽。
被貶為淮陰侯後,他被軟禁在長安。昔日的部下路過,他拉著人家的手歎氣:“我要是聽了蒯通的話……”話沒說完又咽回去。有次遇見樊噲,這位昔日的部下撲通一聲跪下,口稱“大王”。他苦笑著搖頭:“我如今和你一樣是侯,何必如此?”出了樊噲家門,他自嘲道:“我這輩子,竟和樊噲這種人為伍!”
最後的結局來得猝不及防。呂後和蕭何合謀,騙他說劉邦平叛歸來,群臣都要去宮裏慶賀。他剛踏進長樂宮鍾室,伏兵四起。臨死前,他望著宮牆外的天空,想起蒯通的勸誡,想起劉邦的許諾,想起漂母的笑臉。長劍落下的瞬間,他終於明白——這天下,從來容不下功高蓋主的臣子。
長安城的月光依舊清冷,韓信的故事成了街頭巷尾的談資。有人說他愚忠,有人說他活該,卻沒人記得,那個在淮陰街頭受辱的少年,也曾懷揣著赤子之心,想在這亂世裏,尋一個“士為知己者死”的歸宿。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嘻哈史詩看古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