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美人局:長安城頭的血色連環計
字數:2399 加入書籤
第一章 月下悲歌
公元192年的長安,秋夜的風裹著血腥味掠過未央宮殘垣。王允站在府中回廊,望著池中月影碎成銀箔,手中的青銅酒樽重重砸在石案上。遠處傳來更夫打更聲,卻掩不住百姓們低聲的咒罵——董卓的西涼鐵騎在城中燒殺搶掠,連宗廟的青銅鼎都被熔了鑄兵器。
"大人,該用膳了。"輕柔的聲音從身後傳來。王允回頭,見貂蟬抱著琵琶立在桂花樹下,月白襦裙被風吹得輕揚,眉間的花鈿在月光下忽明忽暗。這丫頭本是他從戰亂中救下的孤女,三年來跟著樂師學曲,如今竟出落得比當年漢宮的婕妤還要動人。
"你說...這世道還有救嗎?"王允突然問。貂蟬將琵琶放在石桌上,蔥白似的手指輕撫琴弦,叮咚聲裏帶著三分哽咽:"大人整日為社稷憂心,連鬢角都白了..."話音未落,遠處傳來馬蹄聲,董卓的親衛又在當街強搶民女。貂蟬的指尖驟然用力,一根琴弦應聲而斷。
第二章 連環初起
三日後的深夜,王允書房的燭火徹夜未熄。他盯著牆上的董卓畫像,將案頭的竹簡摔得粉碎。突然,屏風後轉出個身影——貂蟬捧著茶盞,素衣荊釵卻難掩風姿。"大人若信得過我..."她將茶盞輕輕放下,"就把我當作棋盤上的卒子。"
王允猛地抬頭,見少女眼中閃著堅定的光。想起董卓那豺狼般的眼神,想起呂布在虎牢關前如鬼神般的方天畫戟,一個瘋狂的計劃在他腦中成形。"你可知,這一步踏出去,九死一生?"他握緊貂蟬的肩膀。"能換得長安太平,貂蟬這條命算得了什麽?"
次日,王允備下厚禮,親自去見呂布。酒過三巡,他拍著呂布的肩膀:"將軍英雄蓋世,老夫有個義女,生得聰慧伶俐..."說著使個眼色,屏風後轉出貂蟬。呂布手中的酒杯當啷落地,盯著少女泛紅的臉頰,喉結不住滾動。當夜,王允便將貂蟬的玉佩塞進他手中。
第三章 鳳儀生波
七日後,董卓的郿塢內張燈結彩。當貂蟬蒙著紅蓋頭被送入內室時,能聽見外麵西涼兵的哄笑。董卓醉醺醺地扯開紅綢,渾濁的眼睛瞬間瞪大——紗帳裏的美人眼波流轉,比他從洛陽宮搶來的妃嬪還要勾人。"美人兒,往後這郿塢就是你的家..."他的肥手剛要探過去,貂蟬突然輕咳一聲,用帕子掩住唇。
第二日清晨,呂布在府外求見義父。門吏支支吾吾:"相國...昨夜宿在新夫人房裏,還未起身..."方天畫戟的戟尖在地上劃出火星,呂布攥緊拳頭。正午時分,他終於在花園撞見貂蟬。少女倚著假山垂淚,羅裙沾著露水:"將軍救我...相國他..."話沒說完已泣不成聲。
董卓的親衛發現不對勁時,呂布正握著貂蟬的手。"奉先!你敢..."董卓抄起旁邊的畫戟就擲,卻被呂布閃身躲開。看著義子倉皇逃走的背影,董卓摸著貂蟬哭花的臉冷笑:"小畜生,敢跟義父搶女人?"
第四章 血色長安
長安城的百姓發現,最近太師府和溫侯府的氣氛格外詭異。呂布的方天畫戟總是擦著董卓車架飛過,而董卓宴請群臣時,目光總在呂布腰間的佩劍上打轉。貂蟬卻愈發嬌豔,每日晨起對鏡梳妝,眉間的花鈿越描越豔。
"溫侯可知,相國要將你調去並州?"某夜,貂蟬在呂布耳邊低語,"他說你心懷不軌..."話音未落,呂布已將案上的酒壇砸得粉碎。窗外的月光照在他通紅的眼上,方天畫戟的寒光映著貂蟬嘴角若有若無的笑意。
初平三年四月,漢獻帝大病初愈。董卓乘青蓋車入宮,車駕剛過北掖門,李肅帶著伏兵殺出。"反賊!"董卓滾下車,卻見呂布持戟冷笑:"有詔討賊!"方天畫戟刺穿胸膛的瞬間,他終於看清呂布身後那個熟悉的身影——貂蟬倚在宮牆旁,手中的琵琶弦已全部斷絕。
第五章 餘波難平
長安城的百姓舉著火把湧上街頭,慶祝董卓伏誅。王允站在城樓上,望著歡呼的人群老淚縱橫。卻沒人注意到,貂蟬悄悄卸下釵環,換上粗布衣裳。"大人保重。"她對著王允的背影行禮,轉身消失在人流中。
三個月後,李傕、郭汜攻破長安。當叛軍的馬蹄聲逼近時,有人在亂軍中看見個熟悉的身影——她依舊抱著琵琶,隻是眉間的花鈿換成了素白的絹花。琴弦撥動間,傳來的不是靡靡之音,而是《十麵埋伏》的殺伐之聲。
曆史的長卷翻過這一頁,史官們忙著記載王允的智謀、呂布的勇猛,卻鮮少有人提起那個用美貌攪動風雲的女子。但長安城的老人們還記得,那個月圓之夜,有位美人在未央宮廢墟前彈著斷弦的琵琶,琴聲裏藏著比千軍萬馬更鋒利的殺機。而她的故事,就像飄散在風中的花瓣,雖轉瞬即逝,卻永遠留在了這個動蕩的時代。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嘻哈史詩看古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