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邊關雙星:種家將的鐵血傳奇
字數:8330 加入書籤
第一章 渭州烽火識忠良
政和七年冬,延安府的積雪沒到膝蓋。剛從五台山出家歸來的魯智深扛著禪杖,在風雪裏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他懷裏揣著經略府的推薦信,想起臨行前智真長老的囑咐:“去投老種經略相公,那裏能讓你施展本事。”
路過渭州城門口,幾個士兵正圍著個賣肉的爭吵。魯智深擠進去一看,賣肉的黑壯漢正把刀拍在案子上:“要十斤精肉,半點肥的不要,切成臊子!再要十斤肥肉,半點精的不要,也切成臊子!”
“你這不是刁難人嗎?”賣肉的怒目圓睜。
“灑家就是要刁難你!”黑壯漢叉著腰,“誰讓你老丈人欺負金老漢?”
魯智深聽得火起,正要發作,卻見城樓上跑下幾個騎兵,為首的喊道:“小種經略相公巡查來了!”
人群頓時散開,黑壯漢也收斂了氣焰。魯智深抬頭望去,一隊人馬簇擁著個銀甲將軍騎馬而來,將軍約莫三十多歲,麵容剛毅,腰間佩著寶劍,正是渭州經略安撫使種師中。
“為何喧嘩?”種師中勒住馬韁,聲音洪亮。
賣肉的趕緊跪下:“相公,這黑漢故意搗亂!”
黑壯漢梗著脖子:“他老丈人強占金翠蓮,相公不為民做主,反倒怪我?”
種師中皺眉:“可有此事?”他身後的親衛隊長上前:“回相公,確有此事,那鎮關西鄭屠仗著是經略府的肉鋪供應商,橫行霸道。”
種師中翻身下馬,走到魯智深麵前:“你是何人?”
魯智深趕緊掏出推薦信:“小人魯智深,投老種經略相公麾下效力。”
種師中看了信,點頭道:“原來是延安府推薦的好漢。鄭屠之事我已知曉,你隨我回府,這事我來處置。”他轉向賣肉的,“將鄭屠抓來府衙問話,敢欺壓百姓,定不饒他!”
百姓們頓時歡呼起來,黑壯漢對著魯智深作揖:“多謝好漢仗義,在下史進。”
魯智深哈哈大笑:“原來是九紋龍史進!灑家久仰大名。”
兩人跟著種師中回經略府,府內兵甲鮮明,士兵們正在擦拭兵器,牆上掛著大幅地圖,標注著西夏邊境的關隘。種師中讓人備飯,對魯智深說:“我兄長種師道在延安府任經略使,人稱老種相公,我在渭州,人稱小種相公。你既來投軍,可願留在渭州?”
魯智深抱拳道:“能跟著相公殺西夏狗,灑家願意!”
正說著,斥候來報:“相公,西夏軍五千騎兵犯境,圍了塞門寨!”
種師中立刻起身,披甲佩劍:“史進,你帶五百騎兵為先鋒;魯智深,你隨我中軍出發!”他指著地圖,“塞門寨地勢險要,西夏軍想斷我糧道,咱們抄他們後路!”
號角聲在渭州城響起,士兵們迅速集結,種師中翻身上馬,高舉長槍:“保家衛國,就在今日!隨我出征!”
魯智深和史進跟著大軍衝出城門,風雪裏,“種”字大旗獵獵作響,騎兵的馬蹄踏碎積雪,朝著塞門寨方向疾馳而去。
第二章 老種經略的沙場傳奇
塞門寨外,西夏騎兵正架著雲梯攻城。守將王稟站在城頭,揮刀砍翻爬上城頭的敵兵,戰袍已被鮮血染紅。他對著城下怒吼:“弟兄們頂住!經略相公的援軍就快到了!”
突然,西夏軍陣後傳來喊殺聲,種師中率領的騎兵像尖刀一樣插了進來。史進舞動長槍,槍尖所過之處,西夏兵紛紛落馬;魯智深的禪杖橫掃,一下就砸翻三四個敵兵,嚇得西夏騎兵連連後退。
“是小種相公的援軍!”寨內士兵歡呼起來,士氣大振。
種師中一馬當先,長槍直取西夏主將,兩人戰在一處。十幾個回合後,種師中一槍挑落敵將頭盔,大喝一聲:“還不投降!”
西夏軍見主將遇險,陣腳大亂。王稟趁機開寨門殺出,前後夾擊之下,西夏軍潰敗而逃。種師中下令:“窮寇莫追!打掃戰場,救治傷員!”
寨內,士兵們圍著魯智深和史進喝彩。種師中查看傷亡情況,見寨牆多處破損,對王稟說:“立刻修補城牆,多備滾石擂木,西夏軍可能會再來。”
三日後,果然有快馬從延安府趕來,送書信的親兵滿身塵土,見到種師中就跪下行禮:“小種相公,老種相公讓您速回渭州!西夏十萬大軍壓境,要攻延安府!”
種師中拆開書信,眉頭緊鎖:“兄長在信中說,他要固守延安,讓我從渭州出兵襲擾敵軍後路。”他對史進和魯智深說:“你們隨我回渭州,準備西征!”
回渭州的路上,史進問種師中:“小種相公,老種相公是您兄長?”
種師中點頭:“我兄長種師道,比我大十五歲,他二十歲就跟著祖父種世衡守邊,打了一輩子仗。”他說起種師道的故事,“當年在環州,祖父建細腰城,西夏軍來攻,是兄長帶著三百精兵,在半夜偷襲敵營,燒了他們的糧草,才保住城池。”
魯智深聽得興起:“老種相公真是英雄!”
“他不光會打仗,”種師中笑道,“還懂農田水利。在涇原時,他修了千頃良田,讓士兵屯田,再也不用愁軍糧。士兵們都叫他‘種菩薩’,因為他從不克扣軍餉,還把自己的俸祿拿出來給傷兵治病。”
到了渭州,種師中立刻點兵三萬,準備西征。出發前,延安府的信使又到了,帶來種師道的親筆信:“西夏軍主力在延安城北,可攻其側翼靈州,斷其糧道。切記,兵貴神速,勿戀戰。”
種師中依計而行,親率大軍日夜兼程,直撲靈州。靈州的西夏守軍沒想到宋軍來得這麽快,城防鬆懈。魯智深自告奮勇,帶著幾十個身手矯健的士兵,趁夜爬上城牆,殺散守兵,打開城門。
大軍進城後,種師中立刻下令燒毀西夏軍糧庫,然後撤出靈州。等西夏援軍趕到時,隻看到一片火海,氣得主將哇哇大叫。
消息傳到延安府,種師道站在城頭,看著西夏軍因缺糧而混亂的陣腳,對身邊的副將說:“師中得手了,該咱們出擊了!”他一聲令下,延安府城門大開,宋軍如潮水般衝出,西夏軍大敗而逃。
這場大戰後,種師道和種師中的名字傳遍邊關,百姓們編了歌謠:“老種守延安,小種守渭川,西夏膽兒顫,不敢過橫山。”
第三章 經略府裏的江湖義氣
延安府經略府內,種師道正在查看地圖。他已年過五十,兩鬢斑白,但精神矍鑠,目光炯炯。聽說弟弟打了勝仗,他讓人備了酒,等著種師中前來。
種師中帶著魯智深和史進走進府內,行禮道:“兄長。”
種師道笑著扶起他:“兄弟辛苦了,這次奇襲靈州,幹得漂亮!”他看向魯智深和史進,“這兩位就是你信中說的好漢?”
“正是!”種師中介紹道,“這是魯智深,力大無窮;這是史進,武藝高強。”
魯智深和史進趕緊行禮:“拜見老種相公!”
種師道讓人看座,笑著說:“我聽渭州的士兵說,魯智深一條禪杖打遍敵營,史進槍法如神,真是英雄出少年!”他舉杯道,“來,為咱們擊退西夏軍,幹杯!”
席間,種師道問起渭州的情況,種師中說起鄭屠欺壓百姓的事:“我已將他杖責四十,沒收家產,還給了金老漢父女盤纏,讓他們回鄉了。”
種師道點頭:“做得對。咱們當兵的,不光要保家衛國,還要護著百姓。要是連自己人都欺負,還怎麽讓百姓信任咱們?”他對魯智深說,“聽說你為了金翠蓮,三拳打死了鎮關西?”
魯智深臉一紅:“相公,那是誤會,灑家沒想打死他。”
種師道哈哈大笑:“無妨,懲惡揚善,本就是好漢所為。不過以後要注意分寸,別給自己惹麻煩。”他沉吟片刻,“我看你一身武藝,不如留在延安府,做個提轄官如何?”
魯智深喜出望外:“多謝老種相公提拔!灑家願意!”
史進也說:“相公,我也想留在邊關,殺西夏兵!”
種師中笑道:“你就回渭州,做我的先鋒官。”
正說著,外麵傳來喧嘩聲,一個士兵跑進來報告:“相公,有個叫武鬆的好漢,帶著哨棒在府外求見,說要投軍!”
“武鬆?”種師道和種師中對視一眼,“是不是景陽岡打虎的武鬆?”
“正是!”士兵說,“他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被刺配孟州,路上聽說經略相公招兵,就趕來投奔了。”
種師道起身:“走,咱們去看看這位打虎英雄!”
府外,武鬆身長八尺,相貌堂堂,見到種師道和種師中,抱拳行禮:“小人武鬆,願投經略相公麾下,為國效力!”
種師道看著他結實的身板,滿意地點頭:“好!有你這樣的好漢,何愁西夏不平?你就跟著我,做個步兵都頭!”
魯智深和武鬆一見如故,拉著手在府外哈哈大笑。種師中對兄長說:“兄長,有這些好漢相助,咱們邊關就更穩了。”
種師道望著遠處的群山,感慨道:“邊關雖苦,但有這些忠勇之士,大宋的江山就能保住。”夕陽下,延安府的城牆上,“種”字大旗在風中獵獵作響。
第四章 將門傳承的鐵血家風
種師道的書房裏,掛著一幅《西北邊地圖》,上麵密密麻麻標注著關隘、河流、要道。他指著地圖對種師中說:“西夏雖退,但遼國和金國在北邊蠢蠢欲動,咱們不能掉以輕心。”
“兄長說得是,”種師中點頭,“我已讓人加強渭州的城防,還招募了五千新兵,正在加緊訓練。”
這時,種師道的兒子種樸走進來,手裏拿著一份軍報:“父親,叔父,金國使者來延安府了,說要和咱們聯手抗遼。”
種師道接過軍報,眉頭緊鎖:“金國狼子野心,聯手抗遼是假,想趁機南下是真。咱們要小心應對,既不能得罪他們,也不能放鬆警惕。”
種樸年輕氣盛:“父親,不如趁機和金國聯手,先滅了遼國,收回燕雲十六州!”
種師道搖頭:“沒那麽簡單。遼國滅亡,金國就會把矛頭對準咱們。當年太宗皇帝想收複燕雲,結果大敗而回,咱們不能重蹈覆轍。”他對種樸說,“你明天跟著金國使者去看看,多觀察他們的兵力和動向,回來報告。”
種樸領命而去,種師中笑道:“樸兒越來越像你了,有勇有謀。”
“咱們種家世代守邊,”種師道感慨道,“從祖父種世衡建青澗城開始,到咱們兄弟,再到樸兒,已經三代人了。祖父常說,守邊不光靠武力,還要靠民心。他在青澗城時,和當地百姓同吃同住,教他們耕種,百姓們都擁護他,所以西夏軍打了多次都打不下來。”
種師中點頭:“我在渭州也學著祖父的法子,讓士兵和百姓一起修水利,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多了三成,軍糧也充足了。”
正說著,武鬆和魯智深進來稟報:“相公,新兵訓練好了,請您去檢閱!”
演武場上,五千新兵排列整齊,精神抖擻。種師道走上檢閱台,高聲道:“弟兄們!你們來投軍,是為了保家衛國,為了讓父母妻兒過上安穩日子!從今天起,你們就是大宋的軍人,要記住‘忠勇’二字!”
“忠勇!忠勇!”新兵們齊聲呐喊,聲震雲霄。
種師道下令:“展示武藝!”
武鬆和魯智深帶頭演練,新兵們跟著操練,刀槍如林,氣勢如虹。種師道看著這支生力軍,對種師中說:“有這樣的軍隊,何愁邊患不平?”
檢閱結束後,種師道留下武鬆和魯智深:“你們武藝高強,我派你們去青澗城駐守,那裏是咱們種家的根基,要守好。”
魯智深抱拳道:“請相公放心,灑家一定守好青澗城!”
武鬆也說:“有我們在,西夏兵休想靠近半步!”
兩人走後,種師中問兄長:“兄長,你真覺得金國是威脅?”
種師道望著北方,憂心忡忡:“我夜觀天象,北方殺氣太重,恐怕要有大戰。咱們得提前準備,多修堡寨,多囤糧草,才能有備無患。”
夜色漸深,經略府的燈火依舊明亮,種師道和種師中還在研究邊防,為即將到來的風暴做著準備。
第五章 名傳千古的忠義流芳
宣和七年冬,金國果然撕毀盟約,大舉南侵。金軍分東西兩路,東路攻燕京,西路直撲太原,延安府和渭州頓時成了前線。
種師道接到朝廷命令,任京畿河北製置使,率軍保衛開封。他臨走前,對種師中說:“兄弟,延安和渭州就交給你了,我去開封,咱們內外夾擊金軍。”
種師中抱拳道:“兄長放心,我一定守住邊關!”
種師道帶著種樸、武鬆和魯智深,率領一萬精兵馳援開封。一路上,百姓們聽說老種經略相公出征,紛紛送來糧食和衣物,有的年輕人還主動參軍,隊伍很快擴充到三萬。
到了開封,宋欽宗親自出城迎接。種師道建議:“陛下,金軍孤軍深入,糧草不足,咱們應該堅壁清野,等他們糧盡撤退時再追擊。”
但朝中大臣意見不一,有人主張議和,有人主張速戰。種師道據理力爭:“金軍勇猛,不可輕敵。咱們要打持久戰,耗垮他們。”
可惜宋欽宗沒有采納他的建議,下令種師中從西路出兵,夾擊金軍。種師中接到命令,明知兵力不足,還是毅然出兵。他一路攻城拔寨,打到壽陽時,糧草耗盡,援兵未到,陷入金軍重圍。
種師中對士兵們說:“弟兄們,咱們種家世代忠良,今日就是戰死,也要守住陣地!”他揮舞長槍,帶頭衝向敵陣。
激戰中,種師中身中數箭,鮮血染紅了戰袍,但他依舊拚殺不止。最後,他力竭落馬,被金軍包圍。他看著遠處的大宋江山,用盡最後力氣喊道:“保家衛國,死而無憾!”然後壯烈犧牲。
消息傳到開封,種師道悲痛欲絕。他帶病率軍出戰,在滑州大敗金軍,暫時穩住了戰線。但朝中奸臣當道,不斷詆毀種師道,宋欽宗聽信讒言,解除了他的兵權。
種師道憂憤成疾,臨終前對種樸說:“我死之後,你要繼續抗金,保住種家的忠義之名。”他又對武鬆和魯智深說:“你們是好漢,要多殺金兵,保護百姓。”
不久後,種師道在開封病逝,享年六十七歲。百姓們聽說他去世的消息,哭聲震天,紛紛為他立祠祭拜。
種樸繼承父誌,繼續抗金。他在慶陽之戰中,身先士卒,斬殺金軍主將,卻不幸中箭犧牲。武鬆和魯智深在戰鬥中失散,後來輾轉加入梁山,他們常常對兄弟們說起種家將的英勇事跡,讓“老種小種經略相公”的名號傳遍江湖。
雖然北宋最終滅亡,但種家將的忠義精神一直流傳。南宋建立後,宋高宗追贈種師道為少保,種師中為太師,表彰他們的功績。百姓們把他們的故事編成話本,在茶館裏演唱,孩子們聽著“老種守延安,小種守渭川”的歌謠長大。
如今,在陝西延安和甘肅渭州,還能看到當年種家將修建的堡寨遺址。當地百姓說,每當邊關有風吹過,仿佛還能聽到種家將的呐喊聲。《水滸傳》裏,魯智深、武鬆、楊誌等好漢都曾在經略府效力,正是因為種家將愛才惜才、忠義愛民的名聲,讓江湖好漢都心向往之。
種師道和種師中,這對被稱為“老種小種經略相公”的兄弟,用一生詮釋了“忠勇”二字。他們不僅是保家衛國的鐵血將軍,更是江湖好漢心中的忠義楷模,他們的故事,就像邊關的星辰,永遠閃耀在曆史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