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刀光映忠骨:大宋兵王的千古遺憾
字數:15068 加入書籤
第一章 麵涅染血昆侖關的絕殺
皇佑五年的冬夜,昆侖關下的寒風裹著雪粒子,刮在狄青臉上像刀子割。他披著玄色披風,手裏的鐵鞭沾著西夏兵的血,凝結成暗紅的冰碴。城樓上的西夏軍旗還在飄,旗下卻已沒了活口——剛剛那場廝殺,宋軍以三千精兵破敵兩萬,硬生生從西夏人手裏搶回了這南疆咽喉。
“將軍,城樓上有西夏主將的金印!”副將楊文廣提著顆血淋淋的頭顱跑過來,鎧甲上插著三支斷箭。
狄青抬手抹了把臉上的雪,額角的“麵涅”(刺青)在火把下格外醒目——那是他早年當配軍時留下的印記,如今成了宋軍眼裏的戰神圖騰。他接過金印,指腹摩挲著上麵的狼頭紋“傳我將令,休整半個時辰,直取邕州!”
話音剛落,有親兵捧著封信跑過來,信封上蓋著樞密院的火漆印。狄青拆開一看,臉色驟沉。信是樞密使韓琦寫的,說朝廷懷疑他擁兵自重,命他克複邕州後即刻班師,不得延誤。
楊文廣湊過來瞥見信上的字,氣得一拳砸在城磚上“這群文官!咱們在前線拚命,他們在京城扯後腿!”
狄青把信揉成一團塞進懷裏,翻身上馬。馬韁勒緊,戰馬長嘶一聲,蹄下的積雪飛濺。“將士們!邕州城裏有百姓等著咱們救,跟我衝!”
鐵鞭揮下,宋軍如潮水般湧出昆侖關。
火把連成的長龍在雪地裏蜿蜒,狄青的身影衝在最前麵,麵涅上的血跡混著雪水,在月光下泛出冷硬的光。
這一戰必須快,快到讓朝堂來不及再發一道掣肘的命令。
第二章 麵涅之辱樞密院的冷箭
班師回朝那天,汴京的百姓擠在街道兩旁,踮著腳想看看這位打敗西夏的“麵涅將軍”。狄青穿著嵌銀絲的鎧甲,騎在高頭大馬上,麵涅依舊清晰。有孩童舉著鮮花跑過來,被他一把抱到馬背上,惹得人群陣陣歡呼。
可這份熱鬧,到了樞密院門口就戛然而止。韓琦穿著紫色官袍,站在台階上,眼神像淬了冰“狄將軍,陛下有旨,命你卸甲入宮。”
狄青剛走進樞密院大堂,就聽見一陣竊笑。幾個文官捂著嘴,盯著他的臉指指點點。禦史中丞王舉正站出來,手裏舉著奏折“狄青出身配軍,麵有刺青,此等賤籍之人竟位列樞密使,恐有損朝廷體麵,請陛下貶其官職!”
宋仁宗坐在龍椅上,眉頭皺了皺。他知道狄青有功,可滿朝文官都這麽說,他也架不住壓力。“狄青,你可願用湯藥去除麵涅?”
狄青猛地跪倒,鎧甲碰撞地麵發出悶響“陛下!臣的麵涅是當年當兵時所刺,每一道紋路都記著沙場的血與淚。若去除麵涅,便是忘了出身,忘了戰死的弟兄!”
他扯開衣襟,露出胸口縱橫的傷疤“這些傷疤和臉上的麵涅一樣,都是臣的勳章!文官可以看不起臣的出身,卻不能否認臣為大宋流的血!”
宋仁宗被噎得說不出話,韓琦卻趁機開口“狄將軍此言差矣。朝廷命官當有威儀,麵有刺青,如何服眾?”
“戰場上的威儀,是靠刀槍拚出來的,不是靠臉!”狄青猛地抬頭,目光掃過堂下的文官,“若讓諸位去守昆侖關,恐怕早就棄城而逃了!”
這話戳中了文官的痛處,朝堂上頓時炸開了鍋。宋仁宗見狀,連忙打圓場“此事暫且擱置,狄將軍一路辛苦,先回府歇息吧。”
狄青走出皇宮時,夕陽正沉。
街上的百姓還在議論他的麵涅,可他聽著,卻覺得比樞密院的冷嘲熱諷更刺耳。
他翻身上馬,馬鞭狠狠抽在馬臀上——這大宋的天,對武將竟如此不公。
第三章 府衙驚變深夜的刺殺
狄青的樞密使府,比不得其他官員的府邸氣派,院裏隻種著幾棵老槐樹,還是他親手栽的。這晚,他剛和楊文廣商議完西北防務,就聽見院牆外傳來一聲輕響。
“有刺客!”親兵大喝一聲,拔刀衝了出去。
狄青抄起牆上的鐵鞭,剛走到門口,就見三個蒙麵人舉著彎刀撲過來。刀光淩厲,直取他的麵門。狄青揮鞭格擋,鐵鞭與彎刀相撞,火花四濺。他常年征戰,身手利落,三兩下就打翻一個刺客,可剩下的兩個卻像瘋了一樣,不顧死活地往前衝。
楊文廣提著長槍趕來,一槍刺穿一個刺客的肩膀。那刺客慘叫一聲,從懷裏掏出個瓷瓶,摔在地上。煙霧瞬間彌漫開來,等煙霧散去,兩個刺客已經沒了蹤影,隻留下一具屍體和半塊繡著“韓”字的衣角。
“是韓琦的人!”楊文廣撿起衣角,氣得渾身發抖,“他這是想斬草除根!”
狄青盯著那具屍體,屍體的腰間掛著個令牌,是樞密院的侍衛令牌。他把令牌攥在手裏,指節發白。“把屍體處理掉,此事不許聲張。”
楊文廣急了“將軍!他們都要殺你了,你還忍?”
“不忍又能如何?”狄青鬆開手,令牌落在地上,“滿朝都是他們的人,鬧到陛下那裏,隻會說我恃功跋扈,蓄意鬧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深夜的風刮過槐樹,葉子沙沙作響。狄青坐在院中的石凳上,給自己倒了杯酒。酒是西北的烈酒,辣得喉嚨發疼。他想起在昆侖關戰死的弟兄,他們的屍骨還埋在南疆,而他這個活著的將軍,卻要在京城提防背後的冷箭。
這時,妻子魏氏端著一碗熱湯出來,輕輕放在他麵前。“別喝了,傷身子。”她的手指撫過他臉上的麵涅,動作輕柔,“當年在陝西,你帶著傷殺退西夏兵,我就知道,你不是怕事的人,隻是不想讓朝堂看笑話。”
狄青握住她的手,手心裏全是老繭。“委屈你了,跟著我擔驚受怕。”
魏氏笑了笑,幫他理了理披風“隻要你好好的,我不怕。”
第四章 西北告急被扣押的兵符
慶曆元年,西夏李元昊撕毀盟約,再次入侵西北,連破三城。邊境的急報雪片般送到汴京,宋仁宗急得團團轉,召集群臣議事。
“狄青!”宋仁宗看向狄青,“朕命你為西北招討使,即刻領兵出征!”
狄青剛要領旨,韓琦突然站出來“陛下不可!狄將軍手握重兵,若再掌西北兵權,恐生反心。臣以為,應派文官監軍,節製兵權。”
“韓大人!”楊文廣忍不住開口,“軍情緊急,再拖延下去,西北就完了!”
王舉正也附和“韓大人所言極是,武將不可信,必須派監軍。”
宋仁宗猶豫了。他知道狄青可靠,可架不住文官們輪番勸說。“那就派尹洙為監軍,與狄將軍一同出征。”
狄青咬著牙,硬生生把反駁的話咽了回去。他知道,尹洙是韓琦的門生,此去西北,怕是處處受製。
回到府裏,狄青讓人收拾行裝,魏氏卻捧著兵符走過來,臉色發白“兵符……兵符被樞密院的人拿走了,說要先核驗,明日才能給你。”
“核驗?”狄青猛地站起來,“這分明是故意刁難!西北戰事刻不容緩,耽誤一天,就有無數弟兄送命!”
他當即備馬,直奔樞密院。韓琦正在院裏賞花,見他來了,故作驚訝“狄將軍深夜到訪,有何要事?”
“兵符為何扣押?”狄青攥著拳頭,指節發白。
韓琦慢條斯理地澆著花“狄將軍別急,兵符事關重大,總得仔細核驗。再說,尹監軍還沒準備好,你就算拿到兵符,也走不了。”
狄青看著他虛偽的嘴臉,恨不得一拳砸上去。可他不能——他要是動了手,正好中了韓琦的圈套。“韓大人,西北的百姓在等著救,你不能拿他們的性命開玩笑!”
“狄將軍言重了。”韓琦放下水壺,“朝廷自有安排,你隻需等著就行。”
狄青氣得渾身發抖,卻隻能轉身離開。
走出樞密院,夜風吹得他麵涅發疼。
他抬頭望著夜空,星星被烏雲遮住,就像他此刻的處境——看不到一點光。
第五章 沙場受製監軍的瞎指揮
三天後,狄青終於拿到兵符,帶著三萬宋軍趕往西北。可剛到延州,尹洙就給了他一個下馬威。
“狄將軍,陛下有旨,凡事需與我商議,不可擅自做主。”尹洙穿著錦袍,站在城樓上,根本沒把滿身風塵的狄青放在眼裏。
狄青忍著氣“西夏兵就在三十裏外,當務之急是加固城防,準備迎戰。”
“加固城防?”尹洙笑了,“狄將軍太謹慎了。依我看,應主動出擊,殺西夏人個措手不及。”
“不可!”狄青反駁,“西夏兵擅長騎兵作戰,我軍長途奔襲,疲憊不堪,主動出擊必敗無疑。”
尹洙卻梗著脖子“你是覺得我不懂兵法?我告訴你,我讀的兵書比你打的仗都多!今天必須出擊!”
他掏出監軍令牌“我以監軍的名義下令,即刻出兵!違令者,斬!”
狄青看著令牌,又看了看身後疲憊的將士,牙齒咬得咯咯響。他知道,尹洙是想搶功,可這功,是用將士的性命換的。
沒辦法,狄青隻能點兵出戰。宋軍剛出城,就鑽進了西夏兵的埋伏圈。箭雨如蝗,宋軍紛紛倒地,慘叫聲此起彼伏。狄青揮舞鐵鞭,殺開一條血路,可身邊的弟兄還是越來越少。
“將軍,快撤!”楊文廣帶著殘兵衝過來,護著狄青往城裏退。
尹洙站在城樓上,見宋軍大敗,嚇得腿都軟了,連忙讓人關城門。狄青剛衝到城門口,城門就開始關閉,差點把他關在外麵。
“尹洙!你敢關城門!”狄青怒吼。
尹洙躲在城樓裏,不敢出聲。直到狄青帶著殘兵衝進城,他才探出頭,假惺惺地問“狄將軍,沒事吧?”
狄青沒理他,徑直走到傷兵中間。有個年輕的士兵腿被箭射穿,見了狄青,眼淚掉下來“將軍,我們不該出擊的……不該的……”
狄青蹲下身,幫他包紮傷口,手指忍不住發抖。
這一戰,宋軍損失了五千弟兄,都是他一手帶出來的兵。
他站起身,看向城樓的方向,眼裏的殺意幾乎要溢出來。
第六章 釜底抽薪被調換的糧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戰敗的消息傳到汴京,韓琦不僅沒責怪尹洙,反而上書說狄青“指揮失當,導致兵敗”。宋仁宗雖然沒降狄青的職,卻也派人來斥責了他幾句。
狄青憋著一口氣,想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打個翻身仗。他讓人準備糧草,打算繞到西夏兵後方,斷他們的糧道。可等糧草運到,他打開糧袋一看,差點暈過去——裏麵全是沙子和發黴的穀子,根本沒法吃。
“這是怎麽回事?”狄青抓住押糧官的衣領,厲聲質問。
押糧官嚇得臉色發白“狄將軍,這糧草是樞密院派發的,我們隻是負責押送,不知道裏麵是沙子啊!”
狄青鬆開手,心裏像被澆了一盆冷水。他知道,這又是韓琦的手段——斷了他的糧草,看他怎麽打仗。
楊文廣氣得拔劍砍在糧袋上“這群奸賊!我去京城告他們!”
“沒用的。”狄青搖了搖頭,“他們早就算好了,你一去,就會被扣上‘造謠惑眾’的罪名。”
他讓人把城裏的百姓召集起來,當眾打開糧袋。沙子和黴穀撒了一地,百姓們看了,紛紛義憤填膺。“狄將軍,我們家裏還有存糧,願意捐出來!”“對!我們跟西夏人拚了,不能讓他們欺負到家門口!”
狄青看著百姓們一張張懇切的臉,眼眶有些發熱。他跪倒在地,對著百姓們磕了個頭“狄青多謝鄉親們!此恩,我必當報答!”
百姓們的存糧不多,卻解了燃眉之急。狄青帶著將士們,吃著摻了沙子的米飯,連夜出發,繞到了西夏兵的後方。
夜色如墨,狄青帶著弟兄們趴在草叢裏,盯著西夏的糧營。營裏的火把亮著,守衛卻很鬆懈——他們根本沒想到宋軍會來。
“動手!”狄青低喝一聲,率先衝了出去。
宋軍像猛虎下山,殺進糧營。西夏兵猝不及防,紛紛逃竄。狄青一把火把糧營燒了,火光衝天,照亮了半邊天。
等西夏主將李元昊得知糧營被燒,率軍趕回來時,狄青已經帶著弟兄們撤回了延州。李元昊看著燒焦的糧營,氣得哇哇大叫,卻也隻能下令撤軍——沒了糧草,他根本打不了仗。
延州解圍的那天,百姓們敲鑼打鼓,捧著酒肉送到軍營。
狄青站在城樓上,看著歡慶的人群,卻高興不起來。
他贏了這一戰,可輸給了朝堂的算計。
第七章 京城流言“狄天使”的厄運
狄青打了勝仗,按理說該受封賞,可汴京卻傳起了流言。有人說他“夜闖宮門,意圖不軌”,有人說他“與西夏勾結,故意放李元昊撤軍”,甚至還有人說他臉上的麵涅是“反相”,遲早要謀反。
這些流言,全是韓琦和王舉正散布的。他們怕狄青功高蓋主,威脅到文官的地位,就想借流言扳倒他。
宋仁宗本就對武將心存猜忌,聽了流言,心裏更不踏實了。他召狄青回京,名義上是封賞,實則是想把他放在眼皮子底下監視。
狄青回到汴京,剛進府,就見魏氏坐在院裏哭。“怎麽了?”他連忙走過去。
魏氏遞給他一張紙,上麵是百姓們聯名寫的請願書,請求陛下不要猜忌狄青。可請願書被退了回來,上麵還批著“妄議朝政,不予理睬”。
“他們怎麽能這麽對你?”魏氏哭得肩膀發抖,“你為大宋打了多少仗,流了多少血,他們看不見嗎?”
狄青接過請願書,指尖撫過上麵密密麻麻的名字。這些百姓,有的是他在陝西救過的,有的是他在南疆護過的,他們比朝堂上的文官更懂他的忠心。
就在這時,楊文廣慌慌張張地跑進來“將軍!不好了!王舉正彈劾你,說你府裏的槐樹長得像龍形,是‘龍氣纏身’,有謀反之心!”
狄青猛地站起身,走到院門口,看著那幾棵老槐樹。槐樹長得枝繁葉茂,確實有些粗壯,可哪裏像龍形?這分明是欲加之罪!
他剛要出門去皇宮辯解,就見太監帶著侍衛來了“狄青接旨!陛下念你有功,免你死罪,貶為陳州知州,即刻上任!”
“貶謫?”狄青愣了,“我何罪之有?”
太監冷笑一聲“狄將軍還是趕緊收拾行李吧,別讓咱家難做。”
侍衛們衝進府裏,開始翻箱倒櫃,像是在找謀反的證據。魏氏擋在狄青麵前“你們不能這樣!我夫君是忠臣!”
“忠臣?”太監瞥了她一眼,“是不是忠臣,陛下說了算。”
狄青看著這一幕,心裏的最後一點希望也破滅了。
他再辯解也沒用,這大宋的朝堂,已經容不下他了。
第八章 陳州冷雨藥碗裏的絕望
陳州的冬天,比汴京更冷。狄青的知州府破舊不堪,院裏的雜草長得比人高。他剛到陳州,就得了風寒,咳嗽不止。魏氏請了郎中,抓了藥,熬給他喝。
可藥喝了半個月,病不僅沒好,反而越來越重。狄青咳出的痰裏帶了血,人也日漸消瘦。
“換個郎中吧。”狄青躺在床上,聲音沙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魏氏紅著眼眶點頭,可找遍了陳州,竟沒有一個郎中敢來——他們都聽說了狄青是被貶的罪臣,怕惹禍上身。
這天,楊文廣喬裝打扮,偷偷來看狄青。見狄青病成這樣,他當場就哭了“將軍,都是我沒用,沒能幫你辯解!”
狄青握著他的手“不怪你!”
楊文廣從懷裏掏出個油紙包,裏麵是他托人從京城帶來的名貴藥材“這是參須和當歸,你先熬著喝,我再去想辦法找郎中。”
魏氏接過藥材,連忙去灶房熬藥。藥味飄出來,混著屋裏的黴味,格外刺鼻。狄青喝了藥,咳嗽稍稍減輕,卻還是渾身無力。他靠在床頭,看著窗外的冷雨,雨點打在窗欞上,發出“劈啪”的聲響,像極了昆侖關下的箭雨。
“朝廷那邊……還有消息嗎?”狄青輕聲問。
楊文廣低下頭,聲音發悶“韓琦升任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舉正也加了官。他們還在說你的壞話,說你在陳州‘招攬舊部,圖謀不軌’。”
狄青苦笑一聲,咳出一口痰,用手帕捂住嘴。手帕上的血跡越來越多,像綻開的紅梅。“我這身子骨,還能圖謀什麽?他們就是容不得我活。”
魏氏端著一碗粥進來,眼淚掉在粥裏“別說胡話,好好吃飯,等病好了,咱們就回老家,再也不管朝堂的事。”
狄青接過粥,卻沒胃口。他想起年輕時在陝西從軍,一碗糙米飯就能吃得香甜;想起昆侖關下,弟兄們分著一塊幹硬的餅,笑得開懷。那時的日子苦,可心裏踏實,不像現在,空有一身武藝,卻隻能躺在床上,任人宰割。
夜裏,狄青發起高燒,嘴裏胡話連篇,全是戰場上的指令“楊文廣!帶左翼衝!”“守住關口!不許退!”魏氏守在床邊,一遍遍地用濕毛巾給他擦臉,直到天快亮,燒才退下去。
狄青睜開眼,看見魏氏熬紅的眼睛,心裏一陣發酸。“委屈你了。”
魏氏握住他的手,手心裏全是冷汗“隻要你好好的,我什麽都不怕。”
可他的身體,卻一天比一天差。有個老郎中被楊文廣軟磨硬泡請來,診脈後搖著頭歎氣“大人這病,是心病加身,藥石難醫啊。除非能解了他心裏的疙瘩,不然……”
老郎中沒說完,卻已經把話說透了。
狄青心裏的疙瘩,是未竟的戰事,是被猜忌的忠心,是朝堂的不公。
這些,誰能解得開?
第九章 舊部泣血軍營裏的呼喚
狄青被貶陳州的消息傳到西北軍營,將士們炸開了鍋。那些跟著他在昆侖關拚過命的老兵,紛紛提著兵器要去汴京請願,被楊文廣攔了下來。
“你們這樣去,隻會讓將軍更危險!”楊文廣紅著眼眶,“韓琦就等著咱們鬧事,好給將軍安個‘煽動軍心’的罪名!”
老兵們放下兵器,卻忍不住哭了。有個叫趙虎的老兵,從懷裏掏出塊染血的布條,那是狄青在昆侖關救他時,給他包紮傷口用的“將軍待我們如兄弟,我們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受委屈!”
消息傳到陝西,百姓們也動了。當年狄青在陝西抵禦西夏,救了無數百姓的性命。大家自發地湊錢,派了幾個代表,捧著萬民傘,千裏迢迢趕往陳州。
代表們到陳州時,狄青剛能下床走動。他們跪在知州府門口,捧著萬民傘哭道“狄將軍,我們知道你是忠臣!你跟我們回陝西吧,我們養你!”
狄青扶著門框,看著門外的百姓,眼淚忍不住流下來。他想答應,可他知道,自己是被貶的罪臣,一旦離開陳州,就是抗旨不遵,隻會給百姓和舊部帶來災禍。
“鄉親們,回去吧。”狄青聲音沙啞,“我是大宋的臣子,得聽陛下的話。”
“陛下不公!”有百姓喊道,“我們去京城告禦狀!”
“別去!”狄青連忙阻止,“京城不是你們能去的,會送命的!”
他讓人把自己僅有的積蓄拿出來,分給百姓們當路費“拿著錢,趕緊回去,好好過日子。我狄青,謝謝大家的心意。”
百姓們不肯走,直到魏氏出來勸說,才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了。看著他們遠去的背影,狄青靠在牆上,大口喘著氣。他知道,這些百姓的心意,是他這輩子最珍貴的東西,可他卻連一句“謝謝”都沒能好好說。
西北軍營裏,將士們依舊在盼著狄青回去。
他們把狄青的鐵鞭掛在營賬中央,每天操練前,都要對著鐵鞭行禮。
楊文廣看著鐵鞭,想起狄青當年揮鞭殺敵的模樣,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幫將軍洗清冤屈。
第十章 禦賜藥酒最後的遺憾
嘉佑二年的春天,陳州的桃花開了,可狄青的病卻越來越重。他已經下不了床,每天隻能靠喝稀粥維持生命。魏氏坐在床邊,給他念著楊文廣送來的信,信裏說西北安穩,將士們都很好。
“等我病好了,咱們去看桃花。”狄青輕聲說。
魏氏點點頭,眼淚卻掉了下來。她知道,他的病,好不了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天,汴京來了個太監,捧著個錦盒,說是陛下禦賜的藥酒,能治狄青的病。魏氏喜出望外,連忙要去熬藥。
“等等。”狄青攔住她,眼神裏閃過一絲警惕。他想起韓琦的手段,這藥酒,怕是沒那麽簡單。
太監站在一旁,催促道“狄將軍,這可是陛下的心意,快喝吧。”
狄青看著太監,又看了看錦盒裏的藥酒。酒色渾濁,散發著一股奇怪的味道。他笑了笑,對魏氏說“扶我起來,我要親自謝恩。”
魏氏扶著他坐起來,狄青靠在床頭,對著汴京的方向磕了個頭“臣狄青,謝陛下恩典。”
他接過藥酒,沒有喝,而是放在床頭。太監見狀,臉色有些難看“狄將軍,怎麽不喝?莫非是懷疑陛下的心意?”
“不敢。”狄青咳嗽著說,“我身子虛弱,怕喝了受不了,等會兒再喝。”
太監沒再催促,留下幾句“好好休養”的話,就匆匆離開了。太監走後,魏氏拿起藥酒,想聞聞味道,卻被狄青攔住了“別碰,這酒有毒。”
魏氏嚇得手一抖,藥酒差點掉在地上“怎……怎麽會?陛下怎麽會害你?”
“不是陛下,是韓琦。”狄青喘著氣說,“他怕我活著,會威脅到他的地位,就借陛下的名義,送來了這杯毒酒。”
他看著藥酒,眼裏滿是遺憾。他遺憾沒能再回西北,沒能再揮鞭殺敵;遺憾沒能洗清冤屈,讓百姓們知道他的忠心;遺憾沒能陪魏氏好好過日子,看遍天下的桃花。
“魏氏,”狄青握住她的手,“我走以後,你就回娘家,找個老實人嫁了,好好過日子,別再想我。”
魏氏哭著搖頭“我不嫁!我要陪著你,就算是死,也要在一起!”
狄青笑了笑,閉上眼睛。他想起了昆侖關的雪,想起了西北的風,想起了弟兄們的笑臉。那些畫麵,像電影一樣在他腦海裏閃過,最後定格在汴京的皇宮——他曾經在那裏立下誓言,要為大宋征戰一生,可到頭來,卻落得如此下場。
當天夜裏,狄青就不行了。他握著魏氏的手,嘴裏喃喃地說“西北……弟兄們……未竟之戰……”
話沒說完,他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臉上的麵涅,在燭光下依舊清晰,像是在訴說著他這一生的忠誠與遺憾。
魏氏抱著他的屍體,哭得撕心裂肺。
窗外的桃花,被風吹得落了一地,像鋪了一層粉色的紙錢。
第十一章 真相大白遲來的昭雪
狄青去世的消息傳到汴京,宋仁宗愣了半天。他想起狄青在昆侖關的戰功,想起他臉上的麵涅,心裏一陣愧疚。他派使者去陳州吊唁,卻被魏氏擋在了門外。
“我夫君不需要陛下的吊唁!”魏氏拿著那杯沒喝的藥酒,“這是陛下禦賜的‘恩典’,你帶回去,還給韓琦!”
使者不敢接,隻能灰溜溜地回了汴京。宋仁宗得知藥酒的事,勃然大怒,當即下令徹查。
楊文廣得知狄青去世的消息,連夜趕回汴京,拿著收集到的證據,闖進皇宮。他跪在宋仁宗麵前,把韓琦和王舉正陷害狄青的證據一一呈上“陛下!韓琦偽造書信,散布流言,還派刺客刺殺將軍,甚至借您的名義送毒酒!他才是奸臣!”
宋仁宗看著證據,氣得渾身發抖。他沒想到,自己信任的大臣,竟然是這樣的奸賊!他當即下令,貶韓琦為相州知州,貶王舉正為黃州知州,抄沒兩人的家產。
可這一切,都太晚了。狄青已經死了,再也活不過來了。
宋仁宗下旨,追封狄青為“狄武襄公”,讓他歸葬汴京,享受國葬待遇。出殯那天,汴京的百姓擠滿了街道,紛紛落淚。西北的將士們穿著孝服,捧著狄青的鐵鞭,走在送葬隊伍的最前麵。楊文廣扶著狄青的靈柩,哭得像個孩子。
魏氏穿著孝服,跟在靈柩後麵。她手裏拿著狄青的麵涅拓片,那是他生前讓工匠拓的,說要留給子孫後代,讓他們記得自己的出身。
宋仁宗站在皇宮的城樓上,看著送葬隊伍遠去,心裏滿是悔恨。
他想起狄青當年在朝堂上說的話“這些傷疤和臉上的麵涅一樣,都是臣的勳章!”
是啊,那些勳章,是用鮮血換來的,可他這個皇帝,卻沒能護住功臣。
第十二章 鐵鞭蒙塵未竟的征途
狄青下葬後,魏氏沒有回娘家,而是搬到了西北,住在軍營附近。她每天都會去營賬裏,看看狄青的鐵鞭。將士們操練時,她就站在一旁看著,仿佛看到了狄青當年的身影。
楊文廣接過了狄青的旗幟,繼續在西北抵禦西夏。他每次作戰前,都會撫摸著狄青的鐵鞭,仿佛能感受到將軍的力量。在他的帶領下,宋軍屢戰屢勝,西夏再也不敢輕易入侵。
有一次,楊文廣大敗西夏兵,活捉了西夏主將。他帶著主將來到狄青的墓前,跪在地上“將軍,我們贏了!你看到了嗎?”
墓前的柏樹,長得枝繁葉茂。風吹過樹葉,發出“沙沙”的聲響,像是狄青的回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幾年後,宋仁宗去世,宋英宗繼位。英宗聽說了狄青的故事,下旨為狄青立碑,碑上刻著“忠勇無雙”四個大字。碑立起來那天,魏氏帶著狄青的畫像來到碑前,畫像上的狄青,麵涅清晰,眼神堅定,手裏握著鐵鞭,仿佛隨時準備出征。
“夫君,朝廷給你正名了。”魏氏輕聲說,“你可以安息了。”
可狄青的遺憾,卻永遠留在了曆史的長河裏。他沒能親眼看到西夏被平定,沒能親眼看到大宋的邊疆安穩,沒能親眼看到武將不再被文官排擠。他的鐵鞭,雖然還在軍營裏,卻再也等不到它的主人揮鞭殺敵。
許多年後,西北的老兵們給新兵講故事,都會說起那個麵有刺青的狄將軍。他們說,狄將軍是大宋最勇猛的兵王,是最忠心的臣子;他們說,狄將軍的遺憾,是沒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新兵們聽著故事,撫摸著狄青的鐵鞭,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完成狄將軍的未竟之戰,守護好大宋的邊疆。
狄青的麵涅,成了大宋武將的圖騰;他的忠誠,成了大宋臣子的楷模;而他的遺憾,也成了曆史的警鍾,提醒著後世的君主善待功臣,才是治國之道。
那杆曾經在昆侖關下飄揚的狄字大旗,如今依舊在西北的軍營裏飄揚。
旗幟獵獵,像是在訴說著一個兵王的傳奇與遺憾,也像是在呼喚著一個沒有猜忌、沒有內鬥的朝堂,一個真正國泰民安的大宋。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嘻哈史詩看古今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