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國宴標準采購
字數:2839 加入書籤
這些日子,我在“錦香居”忙得腳不沾地,後廚的各個崗位上,都有我來回穿梭的身影,活脫脫一個“百變勤雜工”。有一天,廚師長突然把我拉到一旁,神色透著幾分神秘,壓低聲音對我說,店裏接了一場極為重要的接待任務,客人要求是“國宴級標準”。這可容不得半點馬虎,單是食材籌備就諸多講究,部分特殊食材還得專門從山裏采購。考慮到一直負責采買的李師傅年事已高,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讓我先把手裏的活兒放一放,陪著李師傅跑一趟山裏,把食材置辦妥當。
廚師長的話我是無條件支持,隻要他說一聲哪怕是刀山火海我也絕不退縮,居師傅的授藝之恩我是無以報答,更何況區區這麽一件小事。采購清單已經交於李師傅,我隻要做好小跟班就行。我和李師傅天不亮就出發了。
第一站,直奔老字號雲集的幹貨市場。車剛停穩,李老頭便利落地跳下車,熟稔地穿梭在狹窄過道。在他常光顧的老王家幹貨攤前,老王老遠瞅見,扯著嗓子招呼:“李師傅,您來啦,今兒個有剛到的好貨!”李老頭微微點頭,徑直走向擺放幹貝的竹簍。他輕輕拈起一枚幹貝,置於掌心,大拇指與食指緩緩摩挲,目光如炬,“老王啊,你這幹貝,大小勻稱,色澤溫潤淡黃,紋理跟雕刻似的清晰,得是用上等扇貝、正經工藝風幹的,錯不了。” 老王嘿嘿笑著點頭。李老頭又撚起一隻幹貨蝦仁,迎著光端詳,“這蝦仁,幹燥得‘嘎吱’響,表麵沒半點白霜,個頭飽滿得很,泡發後準保胖嘟嘟,做咱店裏蟹粉獅子頭,不鮮才怪!” 周圍顧客見狀,紛紛圍攏請教,老王在旁一臉自豪,跟著李老頭,他這幹貨攤在市場裏也是名聲在外。
第二站是山貨和家禽。山路蜿蜒崎嶇,車開了大半天才到山腳下的小村落。剛進村口,李師傅就熟門熟路地和村民打起招呼,顯然已來過多次。
我們四處尋覓,總算找到了所需的山筍、野菜等山貨。在這九月底的秋風裏,我陪著李師傅一頭紮進了山裏。此時的山林,已染上幾分斑斕色彩,倒也不負這一趟奔波。
山裏的人家淳樸熱情,我們覓得了幹貨寶庫般的一戶人家,他家屋簷下掛著一串串色澤誘人的幹香菇,那是夏日裏趁著天晴、香菇鮮嫩時精心晾曬的,泡發之後定能在高湯裏釋放濃鬱菌香;還有被妥善封存的幹筍,保留著春日破土而出時的鮮嫩勁兒,隻需簡單泡製,就能重現脆爽口感。我看著那七扭八扭大小不一的幹菌菇納悶道,“李師傅,這也能叫國宴標準食材,”
“你懂什麽,那才是真正的天然無公害食品,大小不一樣,我們各取所需,好的挑出來,形狀不好的切碎,再形狀不好的做餡料,總之物盡其用。”
鮮活食材同樣關鍵,轉至山坳處的小院,圈養著毛色油亮、精神抖擻的老母雞。這些雞平日裏在山林間踱步、啄蟲,肉質緊實、滋味鮮美,正是吊高湯的不二之選。李師傅讓他去抓,我哪裏能抓到,撲騰翅膀飛遠了,我問李師傅有沒有抓雞的絕招。
李師傅笑著說,我親自上陣,十個李老頭都抓不住一隻。那你還叫我抓雞?李師傅說,我隻是讓你感受一下這雞的質量,可雞在你麵前活蹦亂跳,怎麽辦?
“解鈴還須係鈴人,用不著那麽麻煩。”李師傅手一揮,旁邊的雞主人,隻見他拿了一盆雜糧,“咯咯咯”的叫著,散亂的雞撲騰翅膀飛了過來,大叔將雞門一關,“齊活。”
李師傅也逮住一隻雞上手挑選,摸摸雞胸、看看雞爪,那專注的神情仿佛在甄選世間最珍貴的寶物。
車子在蜿蜒山路上顛簸,李師傅一路尋找,在一片背陰的山坳,發現了幾株野生板栗樹,毛刺包裹的板栗果沉甸甸地掛滿枝頭,剝開外殼,金黃的果肉散發著甜香,用來入菜,軟糯沙綿能為秋日菜肴添一抹醇厚風味。
李師傅抬眼打量四周,又仔細瞧了瞧樹上的野板栗,鬆了口氣說:“今兒運氣不賴,這板栗成熟度剛好。”我有些猶豫,拉了拉李師傅衣角:“師傅,咱能摘不?”李師傅笑了:“放心,這地兒是村裏公用的山林,少量摘些做菜不礙事,以前也摘過。”
聞言,我放下心來。李師傅從車上找來根長竹竿,輕輕敲打樹枝,板栗果“劈裏啪啦”掉落一地。我趕忙跑過去撿,卻被板栗外殼的尖刺紮得“哎喲”直叫。李師傅笑著走過來,遞給我一副手套:“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得小心著點兒。”
剝開外殼,金黃的果肉散發著甜香,用來入菜,軟糯沙綿能為秋日菜肴添一抹醇厚風味。這一趟,有了這新鮮的野生板栗助力,咱為“國宴級標準”食材籌備又添幾分把握。
再往前走,偶遇一片山楂林,紅彤彤的山楂果壓彎了樹枝。這些山楂果酸濃鬱,製成山楂糕,酸甜開胃,能化解國宴菜品的油膩,還可搭配肉類燉煮,讓湯汁更具層次。
更幸運的是,在山腳農戶家中尋到了去年留存的白果仁幹,其口感軟糯,營養豐富,燉湯、配菜皆能提升菜品格調。還有農戶自製的柿子幹,保留了柿子的香甜,既能直接擺盤作為精致小點,融入甜品也恰到好處,為這場高規格接待攢足了秋日山貨的新鮮與特色。
最後,麵包車奔赴城郊繁忙的水產碼頭。船老大們遠遠瞧見李老頭,紛紛揮手招呼。李老頭健步登上一艘靠岸大漁船,船頭水箱裏魚蝦亂蹦。船老大笑著遞來抄網,李師傅撈起一條大鰱魚,穩穩托住,先審視魚鰓,“這魚鰓紅得透亮,像剛蘸了朱砂,鮮活勁兒十足。” 再瞧魚眼,“魚眼清亮鼓溜,半點渾濁沒有,新鮮!” 輕撫鱗片,“鱗片完整緊實,跟鎧甲似的,魚肉保準嫩滑。” 確定好魚,又精心挑幾簍河蝦,船老大在旁打趣:“李師傅,有您把關,這魚蝦都得爭著上錦香居的餐桌!” 把麵包車後廂塞得滿滿當當,李老頭才長舒一口氣,滿意地拍了拍車身,“走,回店裏,有這些好食材,大夥準能大飽口福!” 這一路,我對李師傅的欽佩更深,幾十年交情為食材品質托底,他這“采購大師”當之無愧。
喜歡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請大家收藏:()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