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國宴標準的菜單

字數:2881   加入書籤

A+A-


    日頭西斜,我和李師傅終於滿載而歸,車剛停在錦香居門口,後廚的夥計們便一擁而上,迅速而有序地搬卸食材。
    踏入後廚,李師傅立刻抖擻精神,指揮若定:“快,把魚蝦送到水產區,小心著點兒!”酒店的水產區設施一流,幾個巨型透明水箱裏,循環水汩汩流淌,水溫精準控製在適宜魚蝦生存的區間,含氧量也維持在最佳水平。我與幫廚們小心翼翼地將魚蝦輕輕放入水箱,這些活蹦亂跳的小家夥們一入水,便歡快地穿梭遊動,鱗片在燈光下閃爍著微光,煞是喜人。為保障它們的鮮活狀態,專人定時查看水質,
    此時,他們另有妙招,目的是讓魚蝦盡可能吐出體內雜物,還原食材最本真的鮮美。
    他們往水裏加入少量精心調配的食鹽水,這鹽分既能模擬魚蝦熟悉的自然水域環境,起到安撫作用,又能刺激它們的生理機能,促使其主動吞吐,加速排出體內積攢的泥沙等雜質。與此同時,水箱底部特製的緩流裝置悄然開啟,柔和的水流輕輕拂動,既不會驚擾魚蝦,又輔助它們在遊動時更順暢地吐納。
    幹貨區,經驗老到的王師傅早已嚴陣以待,他並未立即泡發幹貨蝦仁與幹貝,而是先將室內空調溫度調低至 20c,又仔細檢查了儲存幹貨的容器密封性,確保環境幹燥涼爽。“這初秋的晚上還有些悶熱,得給它們創造個好地兒,明早再泡發,鮮度才足。”王師傅解釋道。一旁的山筍已剝殼、切段,焯水後用細密的竹簍瀝幹水分,碼放在案板上,翠綠色的山筍散發著清新的氣息;野生板栗被李師傅逐一手把,用特製的刀具小心開十字口,隨後輕輕放入鍋中煮,煮好的板栗趁熱剝殼,金黃的果肉香氣四溢,裝入密封保鮮盒,貼上“板栗燒野鴨專用”標簽。山楂果去核、碾碎,熬製山楂糕的大鍋熱氣騰騰,酸甜的味道逐漸在空氣中彌漫開來,引得路過的人不禁口舌生津;白果仁幹被洗淨後,平鋪在通風的托盤上晾幹,以待明日泡發;柿子幹則由心靈手巧的小劉精心擺盤,設計出數種精巧造型,預備明日供廚師長遴選。
    此刻,李師傅帶著我來到家禽處理區,他目光銳利,挑出幾隻肥碩健壯的老母雞,手法嫻熟地褪去雞毛、掏出內髒,動作一氣嗬成,幹淨利落。處理完畢,用專業保鮮膜緊緊包裹,放進溫度精準控製在 0  2c的冷藏櫃,“明早吊湯,這雞可得存好了。”李師傅神色凝重地對我說道。我趕忙點頭,又隨他將山裏采來的野菜、藕片拿去清洗。清洗野菜時,我們用大量流動的清水反複衝洗,細致地摘掉每一片殘葉、黃葉;藕片則用軟毛刷輕輕刷淨淤泥,再用清水浸泡半小時,確認毫無雜質後,撈出晾幹,裹上保鮮膜存入冷藏櫃。
    在錦香居後廚,眾人緊鑼密鼓籌備著這場國宴級接待。一張寫滿菜品的清單映入眼簾,承載著淮揚菜的精髓與眾人的心血。麵對如山的食材,廚師長就像一位坐鎮軍中的統帥,精準調度。
    我看了這菜單,這冷盤,打頭陣的便是“農戶家珍鹽水鴨”,精選農戶家養、在水塘嬉戲長大的鴨子,羽毛油亮,肉質緊實,經醃製、晾曬、鹵煮等工序,皮滑肉嫩,鹹香在舌尖散開,那股子醇厚能瞬間勾起食客饞蟲。旁邊的水晶肴肉,晶瑩似玉,入口即化,盡顯大廚刀工與調味功底;蘇式熏魚,外酥內嫩,甜香恰到好處,是冷盤中的經典一味;涼拌藕片,專挑九月底鮮藕,藕節粗壯,切片後脆爽清甜,咬下去“嘎吱”有聲;還有應季鮮蓮蓬取籽入盤,嫩綠蓮子,入口清甜,帶著水鄉獨有的清新。
    熱菜更是精彩紛呈。軟兜長魚,活鱔魚現殺現做,軟嫩鮮香,仿佛入口即化;白袍蝦仁,河蝦仁顆顆飽滿,潔白如玉,清鮮爽滑,在舌尖舞動;蟹粉獅子頭,加入幹貨市場尋來的優質蝦仁,與肥瘦相宜的豬肉完美融合,手工摔打,燉出後肥嫩鮮美,湯汁都舍不得浪費一滴;大煮幹絲,以山筍、幹香菇切絲入菜,山筍脆嫩,香菇提香,幹絲細如發絲,在精心熬製的老母雞高湯中翻滾,那鮮味層層遞進,直沁心脾;文思豆腐,豆腐切成比發絲還細的絲縷,搭配香菇、筍丁等,在清澈的湯羹中,宛如藝術品,入口鮮美無比;扒燒整豬頭,造型震撼,色澤紅亮,肥而不膩,曆經數小時烹製,每一口都是時間與技藝的沉澱;板栗燒野鴨,用山中現摘野生板栗,軟糯沙綿,野鴨肉質緊實,二者相遇,秋意滿盤,香味四溢。
    湯品當屬揚州三丁包,按位上呈。包子皮鬆軟似雲朵,內餡集齊雞丁、肉丁、筍丁,以農戶家養老母雞吊出的醇厚高湯入味,一口下去,湯汁四溢,鮮香在口腔中爆開。
    甜品也不容小覷。桂花糖芋苗,芋苗軟糯,桂花馥鬱飄香,甜在心頭;芡實百合羹,秋日養生佳品,芡實、百合燉煮得恰到好處,口感綿密,潤肺又安神;山楂糕,源自山中紅果,酸甜開胃,將前麵菜品的些許油膩一掃而空;柿子幹,農戶自製,或擺盤精致如藝術品,或巧妙融入甜品,軟糯香甜,為這場盛宴畫上甜蜜句號。
    這般菜單,集食材精華、地域風味、時節特色於一體,定能在這場重要接待中大放異彩,不負眾人辛勞。
    一夜過去,天還未亮,薛師傅就如同上了發條一般,疾步邁向廚房。他先是從冷藏櫃中取出老母雞,放入早已備好的大鍋中,加入足量清水、薑片、蔥段,點火後小火慢燉,雙眼緊緊盯著鍋,不時撇去浮沫,口中喃喃:“這湯可是整桌菜的根基,鮮味絕不能打折扣。”
    上午,在高湯慢慢熬製的過程中,我們爭分奪秒醃製鹽水鴨。冷菜師傅精心調配香料,雙手使勁揉搓鴨身內外,不放過任何一處細微褶皺,直至鴨身均勻裹滿香料。我在一旁幫忙將鴨子放入大缸,碼上特製的厚重石板壓實,確保醃製得緊實、入味。
    午後,陽光傾灑進後廚,各食材進入最後的精細打磨階段。大煮幹絲的山筍、香菇絲再次過篩,保證粗細如一,還請廚師長親自品嚐,微調幹絲與高湯的搭配比例;板栗燒野鴨的食材反複稱重、搭配,模擬演練最佳口感;甜品區更是熱鬧非凡,糖芋苗的甜度、芡實百合羹的濃稠度、山楂糕的酸度、柿子幹融入甜品的方式,都逐一進行細致微調,眾人的歡聲笑語與忙碌身影交織在一起。
    一切就緒,隻等晚宴開場,用這滿桌精心籌備的淮揚佳肴驚豔賓客。
    喜歡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請大家收藏:()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