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基礎短板

字數:3351   加入書籤

A+A-


    考核總算落下帷幕,廚師長緊接著對部分人員崗位做了調整。畢竟眾口難調,能讓他完全滿意的人確實沒幾個。我滿心期待能被安排上灶,結果卻被分到了高湯與泡發崗位,還得兼顧早餐部,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愣神片刻,猶豫要不要爭取一下,但轉念一想,廚師長這麽安排自有他的考量,便默默應下了。
    蘭宇軒倒是得償所願,被分到了灶台。他一個勁兒地向我道謝,直說要不是跟我換了考核菜,他鐵定會“翻車”。為表感激,他非拉著我去景區玩,盛情難卻,我便跟著去了。可到了地方我才發現自己“上當”了,這家夥原來是奔著見女朋友來的,我站在一旁,尷尬得像個鋥亮的“一千瓦大燈泡”。
    不過,他女朋友人挺貼心,見我形單影隻,便熱情地把閨蜜介紹給我認識。初次見麵,氣氛難免有些拘謹,沒話找話之際,她提及我做的三丁包煎包被搶光一事,我心裏“咯噔”一下,暗自腹誹:“這蘭宇軒,嘴上沒個把門的,啥事兒都跟女朋友說,改天保不準把我那些糗事也抖落出去,往後可得留個心眼兒。”
    她滿眼期待地問我,能不能讓她也嚐嚐三丁包煎包的滋味,我猶豫了一下,含含糊糊地應承下來。想到之前和小敏的那段無疾而終的感情,我心裏就像被一塊石頭壓著。如今的我,沒車沒房,存款寥寥,實在沒有談戀愛的底氣,所以也沒敢跟她交換聯係方式。
    直到有一天,蘭宇軒火急火燎地找到我,說小唐生病了,胃口欠佳,心心念念就想吃我答應做的三丁包煎包。我一聽,有些懵圈,這都哪兒跟哪兒啊?但既然答應了人家,況且她現在身體虛弱,我實在不忍心拒絕。閑聊時,我得知小唐是蘇州人,從藝校畢業後,一直堅守初心,沒走什麽捷徑,獨自在武侯區景區闖蕩,四處尋覓機會,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想著蘇州曾有恩於我,於情於理,我都得幫這個忙。
    考慮到豬肉過於肥膩,我特意把食材換成了牛肉、冬筍和香幹,又怕煎包過於油膩,擅作主張還是蒸了。希望這帶著家鄉風味的三丁包,能幫她驅散病痛,快快好起來。隻是我臉皮薄,終究沒敢直接送過去,最後還是委托蘭宇軒代勞了。
    自從接手這個新崗位,我便跟著遊師傅潛心學習泡發各類食材。就拿燕窩來說,這可是精細活兒,第一步得先把燕窩放進純淨水裏泡發,水溫要控製得恰到好處,一般保持在 30c左右,這個溫度既能讓燕窩慢慢舒展,又不會破壞它的營養成分。泡上幾個小時,直到燕窩變得柔軟、鬆散,再輕輕順著紋理撕開,仔細剔除裏麵細微的雜毛,這過程得全神貫注,稍有不慎就可能扯斷燕窩那纖細的絲縷。
    魚翅的泡發更是複雜,因為幹魚翅質地堅硬無比。先是把魚翅放在冷水裏浸泡一整天,讓它初步吸收水分變軟,接著放入大鍋裏,加上足量的清水,用小火慢慢煮上幾個小時,期間還得不斷查看,防止煮幹煮糊。煮完後,撈出來剔除魚骨,再把魚翅放入加了蔥薑、料酒的熱水中二次泡發,利用這些調料去腥增香,如此反複操作,才能讓魚翅恢複軟糯的口感,達到做菜的要求。
    鮑魚的泡發也不簡單,幹鮑如同石頭一般緊實。要先用冷水浸泡兩天,讓它喝飽水,再放入有硼砂的溫水中浸泡一晚,硼砂能加速鮑魚的軟化進程,但用量必須精準,多了有害健康,少了又沒效果。之後把鮑魚洗刷幹淨,放進加了老母雞、火腿等食材熬製的高湯中,用小火慢燉,讓鮑魚充分吸收高湯的鮮美,燉至鮑魚能用手輕易掐動,這才算大功告成,此時的鮑魚肉質厚實,口感彈牙。
    至於家常的魷魚幹,相較之下步驟少些。先把魷魚幹直接放入溫水中浸泡幾個小時,等它變軟後,摘掉腦袋、內髒,剝去外皮,再切成合適的小塊或花刀形狀,方便後續烹飪。魷魚幹泡發後,無論是爆炒還是燉湯,都別有一番風味。
    遊師傅在操作這些的時候,手法嫻熟得如同行雲流水,每一道工序都嚴格把控,對時間、溫度、用料的拿捏精準到位,讓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沿海網友對川菜泡發幹貨的評價褒貶不一。一些網友驚歎於川菜能將泡發幹貨玩轉出獨特風味,“原本以為家鄉的海鮮幹貨隻有清蒸、白灼才鮮,沒想到川菜裏泡發後的鮑魚、海參經紅油、豆瓣醬一炒,熱辣鮮香,那股子醇厚味在舌尖上打轉,打開了海鮮吃法的新大門。”還有網友讚賞其對食材的充分利用,“像魷魚幹這種日常幹貨,川菜拿來爆炒,加足調料,把幹貨的韌勁和香味全激發出來,不浪費食材,廚藝精湛。”
    不過,也有部分沿海網友提出質疑,“從小吃海鮮長大,看川菜把魚翅、燕窩這些名貴幹貨用重料烹製,掩蓋了本身的鮮味,實在心疼,感覺暴殄天物。”
    川菜泡發幹貨優勢顯著。其一,能延長食材保存時間,幹貨脫水後不易腐壞,隨時泡發隨時用,應對食材供應不穩定或季節性差異。其二,豐富口感,幹貨泡發後有別於鮮貨,如泡發的海參軟糯又略帶 q 彈,為菜肴增添別樣嚼勁。其三,提升風味,經泡發後與川菜調料融合升華,像泡發後的幹貝,在“幹貝冬瓜湯”裏釋放濃鬱鮮香,賦予菜品醇厚底蘊,使川菜味型更立體多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對於從沿海城市來的我,廚師長顯然看到了我的短板,讓我從最基礎的東西做起。起初,心裏難免有些失落,畢竟在海邊長大,自認為對海鮮食材了如指掌,本想著能在灶台上大展身手,現實卻給了我一記“溫柔的耳光”。可靜下心來想想,這又何嚐不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呢?
    在跟著遊師傅學習泡發幹貨的日子裏,我逐漸發現了其中深藏的門道,也越發理解廚師長的良苦用心。每一次小心翼翼地把控水溫、精準拿捏泡發時間,都像是在與食材對話,探尋它們最本真的味道。就像處理那嬌貴的燕窩,從最初的手忙腳亂,到如今能熟練地讓燕窩在最合適的溫度與時長裏完美蛻變,我收獲的不僅僅是技藝,更是耐心與專注。
    沿海的飲食習慣讓我對海鮮的“鮮”有著近乎執著的追求,然而川菜的泡發幹貨卻讓我見識到了另一種維度的美味哲學。那些經過泡發後重新煥發生機的食材,帶著歲月沉澱的醇厚,與川菜熱辣奔放、層次豐富的調料共舞,創造出的獨特口感,一次次衝擊著我味蕾的認知邊界。
    記得有一回,餐廳接到一個重要筵席訂單,需要大量高品質的泡發幹貨用於菜品製作。我和遊師傅並肩作戰,從早到晚泡發燕窩、魚翅、鮑魚等食材。過程中,我絲毫不敢懈怠,眼睛緊盯著每一個細節,雙手忙碌而有序地操作著。當一道道精美的菜肴端上餐桌,收獲賓客們的讚歎時,我內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那一刻,我深知自己在這個看似平凡的崗位上,正慢慢積累著蛻變的力量。
    閑暇之餘,我也會和沿海的朋友們分享在川菜廚房的所學所悟。他們從最初的質疑,慢慢轉變為好奇與欣賞,有的甚至還會向我討教一些泡發幹貨的小竅門,想要在家複刻川菜的獨特風味。而我,也會在川菜與家鄉海鮮風味的碰撞融合中,不斷探索創新,期待有一天能打造出屬於自己的招牌菜品,讓來自沿海的清新海風與川蜀大地的熱辣煙火,在舌尖上奏響和諧共鳴的美味樂章。
    喜歡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請大家收藏:()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