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重慶,我來了

字數:2802   加入書籤

A+A-


    列車終於緩緩停靠在目的地站台,我迫不及待地拖著早已收拾好的行囊,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擠出車廂,腳步匆匆,一刻也不停歇,直奔心心念念的觀音橋。
    剛踏入這片區域,便能真切地感受到它撲麵而來的繁華與活力。放眼望去,四處都是聲名遠揚的網紅打卡地,五彩斑斕的霓虹燈牌閃爍奪目,造型各異的雕塑作品吸引著人們紛紛駐足拍照,街頭藝人的精彩表演更是贏得陣陣喝彩。然而,此刻的我滿心滿眼隻有一個目標——探尋重慶美食的奧秘,那些網紅景致全然被我拋諸腦後。
    我一路小跑,鼻腔中率先捕捉到的是那股愈發濃烈、讓人垂涎欲滴的氣息。空氣中似乎每一個分子都被辣椒、花椒和牛油的馥鬱香味所浸透,那是一種極具侵略性的味道,熱烈且奔放,瞬間點燃了我舌尖上的“味蕾雷達”。
    穿梭在觀音橋的街巷之間,隻見一家家店鋪門口,大鍋裏的牛油底料正咕嚕咕嚕地翻滾著,紅亮濃稠,像是即將爆發的“味覺火山”。幹辣椒在熱油的“刺激”下,散發出刺鼻卻誘人的辣味,花椒則時不時地釋放出麻酥酥的電流感,刺激著周圍的空氣。我深吸一口氣,任由這些濃烈的味道在鼻腔內肆意穿梭,仿佛是在進行一場特殊的“嗅覺洗禮”,滿心歡喜地準備開啟這場熱辣鮮香的美食饕餮之旅,去尋找那些隱藏在市井深處,能真正代表重慶風味的寶藏美味。
    剛踏入觀音橋這片美食的“江湖”,我滿心好奇與期待,畢竟那些在網絡上被炒得火熱的網紅菜品,有著讓人難以抗拒的魔力。於是,我毫不猶豫地率先鑽進幾家人氣爆棚的店鋪,照著熱門推薦,點了幾樣所謂的網紅菜品。本以為等待我的會是一場舌尖上的驚豔之旅,然而現實卻給了我沉重一擊。
    當菜品端上桌,隻消一眼,我便能察覺出不對勁。嚐上幾口後,心底的失望更是如潮水般蔓延開來。這些菜品無一例外都透著濃濃的商業化氣息,食材用料敷衍至極,大多是毫無生氣的預製菜。它們或口感軟爛如泥,失了食材原本該有的嚼勁與鮮活;或調味單一乏味,完全沒有正宗重慶美食應有的豐富層次。更有甚者,個別菜品簡直就是明目張膽地糊弄食客,胡亂拚湊一番便端上桌,那味道,就好似一鍋亂燉,完全找不到精髓所在。
    看著眼前這些令人掃興的食物,我不禁搖頭歎息。這也難怪,如今但凡一個地方聲名鵲起,各路商家便蜂擁而至,其中自然不乏一些妄圖投機取巧、渾水摸魚之輩,打著美食的幌子,幹著坑騙顧客的勾當。可我千裏迢迢奔赴此地,怎能被這些“李鬼”敗了興致?況且,我手頭的預算也有限,錢包可不允許我這般毫無節製、盲目地揮霍在這些華而不實的食物上。
    思及此處,我迅速調整策略,不再像隻沒頭的蒼蠅般僅憑一時衝動、跟著感覺亂走。我開始靜下心來,用我的雙眼去仔細甄別,用我的鼻子去精準捕捉。穿梭在熙熙攘攘的街巷,一家家店鋪仔細打量,但凡看到食材擺放整齊、色澤鮮潤,明顯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我便多留個心眼;再湊近聞一聞,若是那香味醇厚、濃鬱正宗,沒有一絲雜味,仿佛帶著重慶煙火氣特有的質樸與熱烈,我便知道,這家店大概率藏著我心心念念的美味。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接連探訪了好幾家店鋪之後,我終於覓得了那魂牽夢繞的味道。當那一口熱辣鮮香在舌尖綻放,我就知道,這一趟的辛苦尋覓沒有白費,真正的重慶美食,果然還是藏在這些用心經營的市井小店之中。
    我拖著有些疲憊的身軀,在觀音橋錯綜複雜的街巷中穿梭了許久,隻為尋找那隱匿在煙火深處、能真正代表重慶味道的美食。就在我有些灰心喪氣,腳步都開始變得拖遝的時候,前方一個拐角處,竟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熱鬧景象。
    那是一家位置極為偏僻的小店,藏在一條狹窄得隻能容兩人並肩通過的小巷盡頭,周圍是陳舊的居民樓,昏黃的路燈在夜色中閃爍不定,似隨時都會熄滅。可就是這麽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店,門口卻排起了蜿蜒如長龍的隊伍,人群中既有穿著時尚的年輕人,也有操著本地口音、神情悠然的大爺大媽。
    我滿心好奇,加快腳步湊上前去,目光首先落在了店招牌上,一塊有些掉漆的木質匾額,上書“渝香小館”四個大字,字跡古樸,透著歲月的痕跡。店名雖簡單,卻莫名給人一種親切感,仿佛在輕聲訴說著它多年來堅守的美味承諾。
    為了一探究竟,我耐著性子站在隊伍中,眼睛卻像探照燈一般,不住地往店裏已經就餐的食客桌上瞟。隻見那些菜肴,色澤濃鬱,紅的透亮、綠的翠嫩,每一道都散發著誘人的香氣。一道毛血旺尤其引人注目,紅亮的牛油湯汁包裹著鮮嫩的鴨血、脆爽的毛肚、滑溜的鱔魚段,熱氣騰騰中,那股濃烈醇厚的辣味撲麵而來,直鑽鼻腔,讓人口水都快流下來了。還有一盤辣子雞,金黃酥脆的雞肉丁隱匿在紅彤彤的幹辣椒堆裏,時不時有人夾起一塊,放入口中,“嘎吱”作響,伴隨著大麻大辣的衝擊,食客們臉上瞬間綻放出滿足的神情。
    我越發期待,好不容易排到門口,才發現店內空間極小,僅有四五張簡陋的木桌,牆壁上貼著幾張泛黃的舊報紙,透著一股質樸勁兒。再看菜單,菜品果真不多,統共就八樣,除了剛才看到的毛血旺、辣子雞,還有回鍋肉、麻婆豆腐、水煮魚、酸菜魚、青椒炒肉絲、清炒時蔬。可就是這寥寥數樣,卻引得眾人甘願在這偏僻角落苦等,想必每一道都是店家精心打磨的經典之作。
    輪到我點餐了,我迫不及待地衝著店內忙碌的老板喊道:“老板,給我來一份毛血旺,一份辣子雞,再加一份回鍋肉!”老板是個敦實的中年漢子,係著一條有些油膩的圍裙,聽到我的呼喊,抬起頭,咧嘴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用帶著重慶腔的普通話應道:“要得,稍等哈,保證巴適得板!”
    我找了個空位坐下,眼睛緊盯著廚房方向,滿心憧憬著即將上桌的美味,心想這一趟的辛苦尋覓,應該是值得了。不一會兒,熱氣騰騰的菜肴陸續端了上來,我拿起筷子,深吸一口氣,準備開啟這場舌尖上的渝味探秘之旅。
    喜歡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請大家收藏:()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