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植物高湯概念

字數:2987   加入書籤

A+A-


    在一陣短暫的靜謐之後,我微微清了清嗓子,迎著眾人那滿是好奇與探尋的目光,緩緩站起身來,將心底思索許久的念頭袒露而出:“老師,這陣子咱們一頭紮進酸湯的知識海洋,越鑽研我越察覺到,咱們的酸湯在某些方麵和植物高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您看啊,酸湯裏匯聚了番茄、蔬菜等植物食材長時間燉煮後釋放的豐饒風味物質,恰似植物高湯一般,為這道酸湯魚夯實了濃鬱醇厚且層次分明的風味根基。我就尋思著,咱們能不能在後續的宣傳推廣環節,又或是新品研發進程中,巧妙引入‘植物高湯酸湯’這個概念,讓顧客們能夠以全新的視角來領略咱們酸湯魚的獨特魅力,說不定還能吸引來一大批熱衷於健康、天然飲食的食客群體呢。”
    話語剛落,教室裏便像投入了一顆小石子,泛起層層漣漪,引發了一陣輕微的議論潮。學員們有的輕輕點頭,眼中閃爍著思索的光芒;有的則微微皺眉,陷入了更深層次的沉思。老師也不禁微微一愣,目光中劃過一絲訝異與思索,稍作停頓後,臉上旋即綻放出鼓勵的笑容,看著我說道:“你這個想法挺有新意,確實,酸湯與植物高湯在製作根基原理上存在共通之處。倘若把酸湯類比為植物高湯,不僅能將其天然、營養豐富的特性展露無遺,還能為顧客締造全新的認知體驗。不過,這事兒可不能一蹴而就,還得細細打磨、深入探究。比如說,該如何向顧客們條分縷析地闡釋兩者的內在關聯與外在差異,在菜品的呈現形式上又該怎樣巧妙強化這個概念,才能有效規避誤解的產生。但不管怎麽講,你這開創性的思路著實值得深入研討,沒準兒真能為咱們‘黔香源酸湯魚’開辟出一條別開生麵的發展新徑。”
    得到老師這番認可,我心底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暖流,湧起一股小小的成就感,同時也真切體悟到,在傳統美食的創新與傳承這片廣袤天地裏,每一個嶄新的想法都宛如一顆飽含希望的種子,隻要我們用心去澆灌、用智去嗬護,便極有可能綻放出絢麗奪目的繁花,為經典美食源源不斷地注入蓬勃的生命力,使其在餐飲的璀璨舞台上持續散發迷人的獨特魅力。
    然而,隨著學習的逐步深入,尤其是對酸湯製作工藝的精細拆解,我心中原本的想法開始悄然發生轉變。待眾人的議論聲如同潮水般漸漸退去,我深吸一口氣,再次挺直腰杆,堅定地開口:“老師,之前提出的‘植物高湯酸湯’概念,乍一聽確實大膽又新穎,可如今經過這一番深入學習與審慎思考,我越發覺得其中存在諸多不妥之處。雖說乍看之下兩者存在相似表象,可一旦深入探究其內核,咱們就會驚覺,咱們的酸湯擁有著獨一無二、無可複製的靈魂。它深深紮根於貴州這片神奇的土地,曆經歲月的滄桑洗禮,與當地民俗風情、飲食傳統水乳交融,方才孕育出這般別具一格的風味。倘若簡單粗暴地將它類比為植物高湯,極有可能會淡化、模糊掉酸湯背後深厚悠遠的文化底蘊。顧客們很可能會因為這個過於籠統、淺薄的概念,而忽略了酸湯背後承載的苗族先輩們巧妙利用自然食材、代代相傳、持續改良的艱辛曆程。而且從製作工藝的維度來看,酸湯的發酵流程以及香料運用技法,那可是精妙絕倫、複雜非凡,遠非普通植物高湯所能望其項背。若是強行套用這個概念,大概率會誤導食客對正宗酸湯的期待值,進而對咱們品牌的聲譽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害,實在是得不償失。所以,思前想後,我篤定咱們還是應當堅守酸湯原本純粹的特質,毅然摒棄之前那個看似新穎卻暗藏諸多隱患的概念。”
    老師全神貫注地聽完我的闡述,微微點了點頭,目光中滿是讚許之意:“你能及時反思、深入剖析,這種精神難能可貴。要知道,美食文化的傳承從來都不是一件易事,咱們的酸湯承載的不僅僅是舌尖上的愉悅享受,更是地域人文精神的珍貴記憶結晶。你堅守本真的態度完全正確,守住酸湯的原汁原味,在這個堅實基礎之上再去探尋創新突破之路,這才是確保‘黔香源酸湯魚’長盛不衰的正道坦途。大家都應當從這番深入探討中汲取寶貴經驗,往後在對待傳統美食時,務必多懷一分敬畏之心,多添一些審慎思考。”
    學員們紛紛點頭應和,教室裏瞬間彌漫著一股對傳統美食傳承與創新進行深度探索的凝重氛圍。見此時大家討論正酣,我順勢將話題引向了“黔香源酸湯魚”,進一步分享我這段時間積累的見解:“老師,咱們一路深挖酸湯的奧秘,我發現‘黔香源酸湯魚’的酸湯,相較於老凱俚酸湯魚等聲名在外的品牌,在風味上存在著一些細微卻至關重要的差別。老凱俚酸湯魚的酸湯,咱們剛才已然深入剖析過,有著自成一體的發酵與風味構建體係。而咱們‘黔香源酸湯魚’的酸湯呢,我這段時間反複琢磨,雖說同樣是以本地優質食材作為根基,但在原料配比、發酵時長,乃至香料的選用時機這些關鍵節點上,都暗藏著獨屬於咱們的‘秘訣’。就拿我之前探店的經曆來說,總店的酸湯醇厚香濃,酸味與鮮味配合得天衣無縫,平衡得恰到好處;可分店的那些仿冒品呢,完全不得要領,問題大概率就出在沒能精準掌控這些核心細節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同學們紛紛點頭表示認同,我稍作停頓,接著將之前關於植物高湯的設想再次拎出剖析:“老師,說到這兒,我還得著重提提之前那個植物高湯的概念。就拿咱們‘黔香源酸湯魚’來說,酸湯的製作工藝那可是相當嚴謹,且獨具匠心。從最初的選材環節,本地特有的幾種大米混合熬製米湯,為的就是獲取最醇厚、最適配後續發酵的基礎,這和一般植物高湯單純追求風味多樣性的出發點有著天壤之別;發酵的時候,對溫度、濕度的把控精準到毫厘之間,還精心培育特定的微生物菌群,隻為催生獨一無二的酸香,這哪是普通植物高湯發酵能夠企及的高度;再到後期調味,木薑子、花椒等香料巧妙融入的節點與用量,那都是在酸味基調上精雕細琢,打造出層次豐富又極具辨識度的聲音,這般複雜精妙的工藝,簡單一個植物高湯概念怎麽可能涵蓋得盡呢?要是貿然推廣,顧客進店一嚐,預期與實際感受相差甚遠,咱們品牌的聲譽可就危在旦夕了。”
    老師眼中滿是欣慰之色,讚許地看著我說:“你能有如此深入的思考,實在是難得。‘黔香源酸湯魚’能在市場中站穩腳跟,靠的就是對傳統工藝的堅守與改良,酸湯的每一個環節都傾注了無數心血。你提及的植物高湯概念,看似新奇,實則忽略了酸湯背後深厚的地域文化與獨特工藝傳承。大家務必記住,創新誠然重要,但必須建立在充分理解、尊重傳統的基礎之上,唯有如此,咱們的‘黔香源酸湯魚’才能在餐飲之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穩。”
    同學們聽了老師的話,皆若有所思,教室裏滿是對傳統美食傳承與創新審慎思量的氛圍,而我也愈發篤定,在追求美食精進的征程中,必須懷揣對傳統的敬重之心,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前行。
    喜歡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請大家收藏:()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