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規定菜開賽
字數:2724 加入書籤
我和“同學”相視一笑,便各自忙活起來。轉了一圈,發現這農莊的果蔬菌菇種類還真不少。水果區裏,鮮嫩多汁的草莓顆顆飽滿,像是紅寶石般誘人,湊近聞一聞,馥鬱的果香撲鼻而來,用來製作甜品,那甜美的滋味定能瞬間征服味蕾;一串串紫瑩瑩的葡萄掛滿枝頭,陽光透過葉片縫隙灑在上麵,像是給葡萄鍍上了一層薄紗,做成葡萄果醬,塗抹在麵包上,早餐瞬間變得精致起來。
蔬菜地裏,翠綠的生菜葉片層層疊疊,脆嫩爽口,無論是做漢堡的配菜,還是直接用來拌沙拉,都能為餐桌增添一抹清新;西蘭花則緊實飽滿,富含營養,簡單清炒或是蒜蓉清蒸,都能最大程度保留其清甜本味,是健康餐食的不二之選;還有那紅彤彤的西紅柿,沙瓤多汁,既可涼拌,也能煮成濃鬱的番茄湯,百搭又美味。
菌菇棚內更是別有洞天,肥厚的香菇散發著獨特的香氣,無論是燉雞、燒肉,都能讓菜肴的鮮味提升幾個檔次;杏鮑菇肉質厚實,切成條狀油炸後撒上椒鹽,外酥裏嫩,當作休閑小零食再合適不過;而那白白嫩嫩的金針菇,涮火鍋必備,在滾燙的湯底中翻滾幾下,裹挾著湯汁的鮮美,一口下去,滿足感爆棚。
看著這些豐富多樣的食材,我心中漸漸有了主意,暗暗盤算著如何巧妙搭配它們與“新達來”的調味品,在比賽中脫穎而出。想必其他參賽者也和我一樣,在這農莊裏尋找著靈感與機遇,這場無聲的較量,才剛剛拉開帷幕。
走進農莊廚房,地方不算大,一眼就能瞧出要容納太多人會有些擁擠。我心裏正犯嘀咕,恰好瞧見一位在此勞作的員工,趕忙上前禮貌詢問:“師傅,麻煩問一下,廚藝比賽的場地在哪呀?”
“瞅見那個大棚沒?那裏邊別有洞天。平常農產品展銷會都在那兒辦,鬆鬆垮垮地聚個一兩百人都不成問題,你們這場比賽指定也在那兒。”師傅熱心地抬手一指。
我謝過師傅,徑直朝那大棚走去。邁入大棚,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原本一列列的蔬菜架子被整齊地挪到了周邊,架子上一盆盆有機蔬菜長得繁茂翠綠、品類豐富,煞是好看。大棚原有的一條條排水溝,這會兒都鋪上了平坦的木板,一個個臨時水龍頭也都已安裝妥當,顯然是為比賽做好了鋪墊。再瞧瞧比賽配備的爐具,清一色的猛火灶,雖說簡易,不過考慮到這是中式烹飪初級比賽,重點聚焦在選手對傳統中式烹飪技法中火候的基本把控,現代化的精細設備本就不在此次考量範疇,如此一來,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用猛火灶反倒恰到好處。
由於參賽選手僅有 40 人,分兩場比賽進行,場地的安排便更顯從容。大棚內部巧妙地利用彩色隔離帶劃分出清晰的區域,正中心是烹飪區,間隔適宜地安置著 40 台猛火灶,確保每場比賽的 20 名選手在操作時互不幹擾,都有充裕的空間施展廚藝;緊挨著的是備料區,擺放著一張張結實的長條桌,桌上井然有序地配備著統一規格的菜籃、鋒利的刀具、厚實的案板等基礎工具,為選手們籌備食材提供便利;在大棚的一端,還特意辟出一塊觀眾區,雖比不上專業場館的看台那般氣派,但錯落有致地放置了幾十張長椅,呈階梯模樣排列,能讓觀眾把比賽過程盡收眼底。
在衛生和安全保障方麵,各項舉措也落實到位。木板鋪設的地麵不僅做了細致的防滑處理,還每隔幾步就張貼有醒目的“小心地滑”警示標識;大棚的通風口統統裝上了大功率的排風扇,比賽時能迅速將油煙抽離,使空氣始終保持清爽;備料區的長條桌每場比賽前後都會有專人負責清潔消毒,水龍頭旁配齊了足量的洗潔精、洗手液等清潔用品,全力保障選手們操作前後的手部衛生,杜絕食材交叉汙染的隱患。
這般精心籌備下來,這個農莊大棚用作 40 人分兩場的中式烹飪初級比賽場地,既有別具一格的田園韻味,又切實滿足了比賽的各項要求,想必定能助力這場賽事圓滿成功。
通過此次調查,我大致掌握了比賽涉及的調味品、場地與輔料的詳情,為後續菜肴的構思與製作指明了方向。經過多番操作練習,我最終敲定了菜肴烹飪方法的改進方案。
四月一日,大賽正式拉開帷幕,平日裏就頗為熱鬧的農場因這場賽事的到來,人氣愈發旺盛。五彩斑斕的氣球、飄揚的彩帶、在空中盤旋的無人機,以及四處架設的攝像機,不知情的人還以為這兒在舉辦什麽超大型活動。
作為本次活動的讚助商,“新達來調味品有限公司”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推介自家產品的絕佳機會。一個個臨時搭建的展覽棚拔地而起,不少忙碌的大廚們由於工作繁忙,沒時間提前實地考察,便趁著比賽尚未開始,趕來熟悉調味品的特性,一旁的公司工作人員則熱情地為大家講解產品詳情。公司為擴大宣傳請來的網紅正在現場直播,各路記者也紛紛忙著采訪報道。
東道主“來相聚農莊”同樣不甘示弱,一盆盆有機蔬菜在蔬菜架上生機勃勃地舒展著,那些在菜地裏不方便展示的菜品,一經采摘便立馬送過來展示。一顆顆鮮豔欲滴的草莓在蔓藤上散發著誘人的光澤,工作人員不停地招呼大家品嚐洗淨的草莓,它們個頭飽滿,顯然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就連那些平日裏不輕易讓人觸碰的菌菇,帶著培養基,也擺出了展示的架勢。
雖說現場商業氣息濃厚,但大家都心知肚明,畢竟組織一場這樣的活動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若不讓讚助商展示一番,下次恐怕就沒人願意出資讚助了。
“嘀”,一聲信息提示音響起。我一看,是小雅發來的,她的名字在備注欄裏格外顯眼。“我趁上課間隙給你發的,加油,你一定能成功!”這條信息瞬間給了我莫大的鼓舞,想到她正在上課,我不敢多聊,隻簡短地回了句:“好的,回見,等我的捷報。”
喜歡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請大家收藏:()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