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李隆基此時對當下三位宰相都很滿意
字數:2571 加入書籤
武惠妃把碗底還有一些八寶粥的碗放到了桌子上。她心裏想現在離著她找高婕妤談話,都二十一天了,穎王應該早就收到高婕妤寫的那封密信了,穎王沒有給皇上寫信,說明了那輛馬車裏確實是沒有什麽違禁物品啊。
李業薨逝後,李隆基的臉更加瘦長了,皺紋也明顯了一些,大部分頭發都白了。他將喝八寶粥的碗放在桌子上,看到武惠妃有些失落的樣子,就問:“惠妃啊,朕看你也消瘦了一些,朕為五弟的去世悲痛萬分,憔悴蒼老了不少,為何你也消瘦了一些呢?”
武惠妃說:“自從薛王病重以後,臣妾看到陛下很憂慮,薛王去世後,陛下瘦了一圈,頭發白得更多了。陛下這樣的情況,怎能不讓臣妾著急心疼呢?因此臣妾也消瘦了一些。”
李隆基感動地說:“惠妃,我們都是老夫老妻了,你始終還是保持對朕的關心,你是朕的最知心的妻子啊。”
武惠妃溫柔地說:“陛下,人死不能複生,您應該振作起來,不要老是沉浸在薛王病逝的痛苦裏啊。”
李隆基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嗯,好的,朕聽惠妃的。”
他們兩人吃完早餐後,宮女們收拾了碗筷,將白瓷茶壺和茶碗放到了飯桌上。
李隆基坐在飯桌東麵,武惠妃坐在飯桌西麵。李隆基說:“用早膳後,直接在飯桌邊喝茶,也挺好,不用非得到東麵的茶桌旁邊喝茶。”
武惠妃說:“是的,臣妾都是依照陛下的意願的,陛下願意在哪個桌邊喝茶,臣妾都會跟隨陛下一起喝茶的。”
李隆基說:“現在有三位宰相,並且個個是清官賢能之臣,有他們輔佐,朕感覺到處理朝政輕鬆多了。”
武惠妃說:“陛下這樣一說臣妾心裏挺高興的,畢竟陛下不用太勞累了。臣妾記得以前的那些宰相組合,至少有兩次是因為相互之間不和,令陛下頭痛不已的。”
“是啊,有兩個宰相能很好處事的,就比較難得,何況是三個宰相都相處的很好呢。現在的三個宰相配合默契,目前為止沒有鬧大矛盾,所以朕感覺工作輕鬆,很滿意。”
“李林甫為人謙和,他做宰相後應該是與張九齡和裴耀卿,都關係不錯吧?”
“是的,李林甫為人謙和低調,做事勤奮認真,不爭功,不爭名,隻是一味地默默地批閱各地奏表。前些天,朕看到李林甫辦事效率高,就不讓高力士批閱各地奏表了,把各地奏表交給李林甫批閱了。高力士畢竟是一名宦官,朕封他為三品大將軍,多次獎賞於他,也算是對得起他的忠心了。”
“陛下英明,總是能慧眼識才,李林甫辦事效率高,任勞任怨,默默無聞的秉性,都讓您發現了,並交給了他更多任務。”
“當下的三位宰相個個都令朕滿意啊。張九齡自不必多說了,風度超過常人,為人耿直,對一些事總能觀點鮮明,朕特看重的還有他的文學才華。到目前為止,朕的宰相們中文學才華最高的,就是已故宰相張說和如今的宰相張九齡了;裴耀卿也是非常能幹,朕讓他兼任江淮、河南轉運使,他在運輸場東西設置糧倉,在三門峽東西各建設糧倉和鹽倉。他指導開鑿漕運渠十八裏,疏通河道,又修了一些道路。他說將來要把省下的運費作為調節糧食價格的經費。”
武惠妃溫柔地問:“陛下,您說的裴耀卿說要把省下的運費,當做調節糧價的經費,這怎麽理解啊?”
李隆基微笑著說:“大唐長安所處的關中平原,產糧量不足以供給長安城以及周邊的眾多軍民吃飯用。因此朕才讓裴耀卿擔任江淮、河南轉運使,他點子多,又是建設糧倉,又是開鑿新路,又是疏通河道。這樣以來,今後運糧更便捷了,路途相應縮短,運糧方式也能水陸互補了,自然運糧費用就省了不少。到關中和東都周邊欠收之年,朕會令糧庫調低糧食價格,因為當時糧庫收糧時是平價收購的,這樣以來朝廷就會虧本,用現在運輸便利後省下的費用補充這個缺口,就是這個意思。其實朕並不在意在欠收之年低價售糧,和賑災時免費發糧造成的虧本,隻是裴耀卿提出把省下的運輸經費,用作調節糧食價格,朕覺得挺好,就準許了這一提議。”
武惠妃微笑著說:“聽陛下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
李隆基說:“薛王去世令朕愈發覺得人生苦短啊。五弟比朕小,四弟比朕小,都離世了,二哥去世時也年紀不大啊,現在我們五兄弟隻剩下朕和大哥寧王了。”
武惠妃說:“陛下今年春天時,把在恒山修仙的懂神仙法術的老道師張果,請到了東都的宮中,在廣達樓隆重接見了他,他現在離開宮中了嗎?您向他請教長壽的秘訣了嗎?”
李隆基說:“朕在廣達樓隆重接見了張果,要封他官職,他婉言謝絕了。朕留他在廣達樓頂樓一套幽靜的房間住了一個月,他執意要回恒山。他說恒山的自然環境更適合他修仙,因此朕安排了馬車,讓一位馬車夫,和二十名禁軍士兵,送他回恒山了。回來的馬車夫和士兵們告訴朕,張果已經恢複了之前在恒山的修行了。沒人知道張果的年齡,朕猜測他至少一百二十多歲了,這麽高的年紀不容易啊,因此朕寫信通知了當地刺史要照顧好他。”
喜歡盛唐風雲記請大家收藏:()盛唐風雲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