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寧易之功,皇帝招攬

字數:6270   加入書籤

A+A-


    昭陽殿中,群臣竊竊私語。
    “陰陽道宗弟子寧易?此是何人,地榜之上可有姓名?”
    “你是老糊塗了?連地榜都不關注,地榜之上可沒有此人姓名,大將軍剛言這弟子是第五憑虛境,並不會強行上榜,隻看他意願。”
    “以第五憑虛境,一人斬殺五頭化形大妖,還滅了上萬妖族?這不會是戰報有誤吧?”
    “戰報豈是兒戲,這還是武威大將軍親口說出,自是進行過詳細調查,若是假的,豈不是欺君罔上,大將軍怎會犯下這種錯誤。”
    “又是陰陽道宗,剛有一位地榜第一的天命玄女,如今竟又出一麒麟兒,不到二十歲修成第五境,還有如此戰功,這是陰陽道宗大運到來了?”
    “這你就要去問太史官了。”
    “那太史官,不就是陰陽道宗的宗主許有道。”
    “……”
    群臣有人驚歎,有人麵色平靜,有人若有所思。
    第五境以下的妖族,智慧不足,大多憑本能行事。
    這個境界的妖怪,一般的江湖人士在境界相同時,都能戰而勝之,若是聖地弟子,以一敵眾不在話下。
    但當妖族晉升到第五境,智慧上與人族就沒區別,還能獲得化形能力。
    能修到第五境的妖族,要不就是日積月累,強行突破,要不就是自身有妖庭傳承,與人族聖地弟子一般無二。
    第五境以及往上境界的妖族,就不是那麽容易對付的了。
    能以同境之身斬殺對方,就是功勞一件。
    而能斬殺五頭化形大妖,不管是一人敵五還是車輪戰,這都證明此子戰力彪悍,乃人族天驕!
    尤其是這寧易竟還能破萬妖軍陣,說明他不光武道強大,更有神通在身,實為罕見。
    他在剿滅妖族同時,還破了妖族陰謀,護佑邊關百姓安寧,甚至反過來為大周開疆擴土,以其境界與年齡,真是天大的功勞!
    如此功勞,不得不賞,否則將寒天下人之心。
    至於怎麽賞,那就要由皇帝提出,群臣一起決議了。
    玉台之上,當今大周皇帝元和帝身穿戊土九鼎服,頭戴九州冕旒,威嚴肅穆。
    “此為昭陽殿,以聖祖名立之,爾等在此喧嘩,成何體統!”
    皇帝身旁的太監尖聲喊道。
    立刻,大殿中的吵鬧安靜下來,群臣禮拜:“臣等知罪!”
    流程過後,元和帝緩緩開口:“陰陽道宗弟子寧易,斬化形大妖,佑邊關百姓,破萬軍之陣,開疆擴土,揚大周國威,朕心甚慰。”
    “賞良田千頃,賜左更長爵,賞金銀……”
    元和帝的第一道賞賜,群臣都無異議。
    大周爵位分為三功二十爵,三功分別為‘公’‘侯’‘伯’,這三個爵位世襲罔替,與國同休,除了開國時期,之後就很少賞賜。
    而二十爵,則是一般情況下立功冊封的爵位,二十爵可傳三代人,在當地有各種特權,也能更容易踏入官場,屬於功萌子孫。
    一般賞這爵位的,都會配給良田,金銀等物,讓家族數代興盛。
    這屬於基本授爵,沒有人會有異議,以寧易立下的天大功勞,這賞賜反而太少了。
    群臣皆想,陛下應該會讓寧易‘擇賞’,這才是真正的賞賜,你要什麽,隻要符合功勞,我就給你什麽。
    “大周千年,正值盛景,聖祖曾言,唯少年強,則大周強,寧易立此天大功勞,可為大周年輕人榜樣,朕予其‘擇賞’一件!”
    “陛下聖明!”
    這也在群臣預料之中,沒有人反對,真正需要討論的,是到時候寧易選擇什麽賞賜,他是否能得到那賞賜。
    但誰想到,元和帝隻是頓了一下,口中又言,而接下來的話,讓群臣都是微微色變。
    “寧易一心為國,斬妖除魔,更破萬妖,可見其軍事能力,朕欲賜其‘百主’職,歸籍天策府,眾愛卿以為如何?”
    元和帝話音剛落,一位身披甲胄的男子就是上前,拱手道:“陛下不可!”
    “天策府最看統兵能力,那寧易立下功勞不假,但他破萬妖靠的是自身武道神通,而不是兵家陣法,怎可賜其‘百主’?”
    “若如此,天策府將士們必將不服,在天策府中,武道修為固然重要,但領兵能力更加重要,此是天策府傳承根基,望陛下收回成命!”
    出言的,正是天策府六大天將世家之一的夏侯家當代家主,夏侯景。
    殿中群臣見夏侯景出言反對,都是冷眼旁觀。
    天策府的事,他們這些臣子還是少摻和。
    這時,同為天策府六大天將世家的尉家家主,尉重上前道:“夏侯將軍此言差矣。”
    “變則通,通則久,我天策府千年來規矩太死,已如一潭死水,正如聖祖所言,年輕人才是大周希望。”
    “此時恰逢此事,豈不是時機剛好,正可啟用年輕新人,為我天策府添磚加瓦。”
    夏侯景冷淡道:“尉將軍,‘百主’可是實權,要統一千天策府精銳,這一千精銳可不是小數目,由誰來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千天策府精銳,看似人少,但那可是天策府,學兵家陣法,每一位都是真正的武道修者,境界不低。
    這一千人以軍陣出擊,可輕鬆覆滅任何一小宗門,是大周王朝統治的武力根本。
    正是這樣的精銳組成完整的天策府,讓九州聖地都不敢違逆。
    “由我尉家來出!”
    尉重斷言說道。
    夏侯景神色難看,再次拱手道:“陛下,臣探知,陰陽道宗寧易與尉家尉千山關係甚好。”
    “尉將軍如此之言,恐有私心,還望陛下明察!”
    其餘臣子們都是看熱鬧。
    天策府在建立之初有十二大天將家族。
    千年過後,隻剩六家。
    其中有本身漸漸凋亡的,也有在皇帝打壓下,慢慢消亡的。
    千年時間,讓這六大天將世家在天策府中根基太深,盤根錯節,天策府幾乎成為了六大家族的私有物。
    天策府是大周立朝根基不假,但天策府的存在,本身也威脅了皇帝的權威,許多時候,皇帝也要聽天策府的。
    畢竟大周皇帝一代代傳下來,誰也沒有聖祖之能,可以不懼功高震主。
    那就隻能想辦法不讓天策府鐵板一塊。
    尉家與夏侯家,互相爭鬥了幾百年,也是當年的皇帝功勞,他們也早就是政治上的死敵。
    群臣都想,寧易與尉家的尉千山交好,皇帝不可能不知道,陛下此舉,恐怕也有挑動兩家人關係的想法。
    帝王之道,唯在平衡!
    夏侯景是因為不喜寧易,才會反對嗎?
    不,正相反,他正是因為知道寧易是絕世天驕,才不想讓他和尉家走的太近。
    這樣的人,就老老實實在陰陽道宗待著吧,別摻和這朝廷之事。
    元和帝一直不言,隻是聽著夏侯景與尉重的爭吵。
    突然,這位大周皇帝出言道:“兩位愛卿都不必爭了,朕決定,那一千精銳,就由朕的‘禦林軍’出。”
    此言一出,夏侯景與尉重都不爭吵了,兩人反而站在一起,異口同聲:“陛下不可,禦林軍乃朝中禁軍,護佑帝都,怎可隨意分出兵力!”
    其餘冷眼旁觀的忠臣都是神色一變,總算明白了皇帝的真正想法。
    他根本不是要挑撥夏侯家與尉家,沒有用這小道,而是妄圖直接以皇權硬剛啊!
    天策府是有六大世家不假,但還有一隻天策府的軍隊,那就是直屬於皇帝的禁軍。
    這隻禁軍紙麵實力很強,但至於真實戰力嘛,那就沒人知道了。
    畢竟禁軍隻是拱衛帝都,不像是其他六隻天策府大軍南征北戰,戰爭經驗豐富。
    但不管怎樣,這七隻部隊都是屬於天策府係統中。
    陛下招攬優秀年輕人,若是給對方機會,讓其立下更多功勞,就有了借口插入整個天策府脈絡,從天策府六大天將世家中奪權。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那就不可能從天策府中找人,那些人都是六大天將世家的家將,唯有從外麵找更優秀的年輕人,讓他們成為皇黨。
    幾年前,皇帝賜下丹藥給天命玄女,也是對年輕人的投資。
    皇帝賭的就是天命玄女未來前途,甚至賭的是陰陽道宗來支持他。
    如今,這位皇帝陛下又賭寧易未來前途,希望等這些年輕人成長後,能以強者之姿支持他,皇帝才敢真的對天策府動手。
    群臣神思各異。
    有忠於皇帝的,認為陛下做的很好,有明君之姿,不讓皇權旁落。
    有人認為陛下太急,應該循序漸進,要用懷柔手段。
    也有人心中憂慮,覺得這是大周由盛轉衰的起點,皇帝與天策府不和,隻會造成人族內訌,削弱大周實力。
    但從各方視角看,他們也都沒錯。
    皇帝想集權,重現聖祖榮光。
    天策府六大天將世家,不想將家族千年努力就這麽送出去。
    他們千年來與妖族廝殺,族人死傷無數,對人族存續居功至偉,怎能讓你皇帝一句話就交出所有?
    這件事爭吵半天,誰也沒有讓步,隻能暫時擱置。
    尉重這時上前一步,說道:“陛下,臣的犬子曾從寧易口中得知,他想要的‘擇賞’功勞。”
    雖然皇帝和兩大家族爭的歡,但本身和寧易無關,甚至他們都更想得到寧易這個天驕。
    尉重此話,也是在告訴皇帝,您就別費心思籠絡了,我們尉家已經與其交好。
    就算他最後不介入朝廷之事,也會回去陰陽道宗,您的那點心思沒用。
    元和帝心中雖然憤懣,但他群山崩而色不變,緩緩問道:“寧易有何要求?”
    尉重神色尷尬了一下,說道:“他說,他想觀摩‘九鼎乾坤’。”
    喜歡每月可以許願,道宗聖女淪陷請大家收藏:()每月可以許願,道宗聖女淪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