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聖祖聖諭!

字數:6421   加入書籤

A+A-


    尉重話音落下,昭陽殿中安靜一瞬,落針可聞。
    不知是誰,突然笑出了聲,在這嚴肅莊重的大殿上,頗為醒目。
    這一笑聲,也讓群臣驚醒,都是往那笑聲望去。
    那位臣子嚇了一跳,以手掩麵,往後退了兩步,似是覺得丟臉,同時心下擔憂,可不要被陛下治一個大不敬之罪。
    元和帝沒有治罪,大周皇帝也是忍不住嘴角笑意。
    群臣倒是沒有笑寧易不知好歹,竟敢提這樣的賞賜要求。
    ‘擇賞’本就是如此,第一次都可以把想要的獎勵說大一些,隻要你不是膽大妄為的說什麽‘換我當皇帝坐坐’,其他要求,不管是陛下還是群臣,都不當回事。
    身為武道修者,想要觀摩‘九州絕聖神兵’,那是在正常不過,諸多聖地,本就是建立在九州絕聖神兵上。
    誰都會有期望,自己觀摩絕聖神兵,從而領悟至高功法。
    隻聽元和帝道:“高倫,你且擬旨,跑一趟陰陽道宗,和那少年說,他所立功勞,還不夠觀摩‘九鼎乾坤’。”
    “且勉勵他幾番,就言若想觀摩‘九鼎乾坤’不是不行,但需要他立下更大功勞才可。”
    “臣,遵旨!”
    一直陪伴在元和帝身旁的太監,尖著嗓子喊道。
    元和帝一句簡單命令,讓諸多大臣都是心下一凜。
    身居高位者,一言一行都有深意。
    高倫乃是掌印太監,是太監中的最高職位,位高權重,深得元和帝信任。
    ‘擇賞’這種事,如果完全走完流程,需要在帝州與雍州連跑三趟。
    一般這種工作,都會交給一個小太監去做。
    但元和帝卻將這工作讓身邊的掌印太監去親自完成,可見陛下對寧易的籠絡。
    陛下這真是,求才若渴啊!
    但從另一方麵來說,陛下已經坐不住,太急了一些,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奪回更多權柄了。
    就在這件事準備略過,元和帝要和群臣繼續商討接下來的事宜時,皇帝陛下冕旒下的神色突然一變。
    他下意識的坐直身體,不敢靠背,凝神靜聽。
    本是等待下一個議題的群臣,奇怪的看向元和帝,見這位皇帝陛下正襟危坐,都是疑惑。
    良久,元和帝身子微微顫動,似是因為激動而無法控製身體,他長舒口氣,強行壓下內心驚喜。
    元和帝聲音恢弘,一字一字道:“高倫!”
    “臣在!”
    “改旨,你且去雍州陰陽道宗,傳朕旨意,告訴寧易,他的‘擇賞’,朕允了!”
    高倫身為元和帝的貼身太監,最懂主人心思。
    就算這道聖旨還沒發下去,但當場就改,極其少見,這會有損帝王威儀。
    元和帝是一位很在乎自己威儀的皇帝,哪怕他做錯了事,也不可能當場就改變自己下達的旨意。
    他會選擇先讓事情停兩天,讓手下大臣進諫,他在假裝考慮,以一副虛心態度同意改變自己旨意,包裝自己是個聽得進建議的皇帝,把戲做足。
    但此時元和帝竟然當著群臣的麵,當場改旨,說明元和帝遇到了自己不得不這麽做的事。
    能讓元和帝做出這樣的改變,天下間少有,隻有那幾位絕聖能做到。
    隻有那幾位絕聖……難道是?!
    高倫悚然一驚,當即彎腰,恨不得行五體投地大禮,高聲道:“臣,遵旨!”
    他這句話,不是對元和帝說的,而是遵旨大周聖祖!
    “不可!”
    元和帝話音剛落,就有一位大臣上前一步,大聲道:“……陛下,這萬萬不可!”
    “臣鬥膽啟奏陛下,聖上燭照萬裏,恩澤如海,然陛下欲賜陰陽道宗寧易,觀摩‘九鼎乾坤’,這絕不可行。”
    “九鼎乾坤乃國之重器,關乎大周國運,哪怕是陛下,也隻有在大祭之時,方可見麵。”
    “臣非妒賢能,然如此賞賜,六部如何心服?眾多‘擇賞’的有功之士,豈不更加心寒。”
    “況先祖訓:‘賞不可濫,罰不可妄’,今破格過甚,恐開僭越之端!臣請陛下收回成命,此非愛之,實害之也!”
    這位大臣洋洋灑灑,鏗鏘有力,一副絕不屈服的鐵骨錚錚樣。
    元和帝望之,原來是禦史。
    如果是往常,元和帝最多生悶氣,也不會真的有所表現。
    禦史的職責就是批判,如果一位禦史一直順應朝堂,當個小透明,那他就是失職,在這朝堂上將沒有任何權力。
    可是,糊塗啊,老糊塗啊!
    元和帝心下暗恨,往群臣間站在最靠前的一位老者望了一眼。
    那老者老神在在,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他正是當朝宰相,禦史正是他的人。
    這位宰相出自白鹿學院,白鹿學院與應天學府不一樣,隻修文道,不修武道。
    元和帝提拔白鹿學院的人,也是為了抗衡朝堂上應天學府派係,以做平衡。
    但是,朕雖然知道你們白鹿學院不修武道,所以沒第一時間反應過來,下意識的就去反駁,彰顯存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你們怎麽就不用那豬腦子,好好想想!
    眾多大臣此時有人疑惑,有人則神色大變。
    禮部尚書,應天學府的院長麵色凝重上前,對元和帝拱手道:“臣啟奏陛下,臣觀這少年雖未及冠,然勇武非常,斬大妖,破萬軍,擴我大周疆土。”
    “聖祖《勵士詔》有言:‘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法’,今日陛下破格而賞,明日便有更多大周兒郎,願為社稷肝腦塗地。”
    “這破的不是例,破的是暮氣,立的是我朝千秋萬代的少年膽氣!”
    見應天學府的院長如此說,群臣皆驚。
    禮部那可是最重視‘禮’的地方,‘祖宗之法不可變’一直是他們口中念叨的話語。
    但是如今這位禮部尚書,竟然直接用聖祖之言,要讓元和帝破例而賞,這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麽?
    等等,聖祖?!
    朝廷大臣,並不是都修武道。
    武道之路需耗費大量精力,這些大臣又要學治國安邦之法,又要修行武道,有幾人能做到。
    這些文官因此第一時間沒有想到聖祖。
    畢竟那位老人家,千年來幾乎就沒有露過麵!
    此時見元和帝突然改變想法,再聽禮部尚書暗示,眾人明悟,這是聖祖聖詔?
    這個念頭一起,就連那老神在在的宰相都是變了神色。
    在大周朝廷,你如果有理,甚至能指著皇帝罵,皇帝表麵上再不爽,也不會明麵對你做什麽,誰也不想當昏君。
    但如果你敢罵聖祖,那就真是壽星吃砒霜,活膩歪了。
    那不光是聖祖威儀,更主要的是,聖祖是真正的‘第九絕聖’,一人可敵天下的無敵強者!
    那個寧易,到底是有什麽三頭六臂,竟然能讓千年不出世的聖祖都親自下詔?
    莫非,寧易見過聖祖?
    群臣心中凜然,但卻無一人真的提起,大家心照不宣,齊聲支持禮部尚書,再無人有異議。
    元和帝此時心中一動,借著聖祖之威,又道:“朕還是決定賜寧易‘百主’職,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他舊事重提,但這一次,沒有人再敢反駁,聖祖之名,實在讓人顫顫巍巍,不敢有任何違逆。
    見群臣不再有意見,元和帝意氣風發,他眸光一閃,對著尉重道:“武威大將軍,這‘百主’的親兵,就由你出了。”
    尉重神色猛然一變,最終他無奈低頭:“臣,遵旨!”
    接下來的朝會,匆匆而過。
    待到退朝,元和帝依然心中激蕩,走在禦花園中。
    大周立國千年,絕大部分皇帝武道修為都不高。
    不過皇帝可以借著國運,在這皇城範圍內,發揮出‘第八歸一境’的實力。
    但實力歸實力,壽命卻與凡人無異。
    千年時間,皇帝換了不知多少,但前麵的眾多皇帝,親眼見過聖祖的少之又少!
    而那幾人,都是大周曆史上的明君。
    ‘聖祖傳詔,這是大吉,隻要有聖祖支持,天策府朕也無需擔心,可大膽行事!’
    元和帝壓著內心激動,對高倫道:“你辦事,朕放心,朕記得陰陽道宗還有三月就要進行聖子大典,你知道該怎麽做。”
    高倫恭聲道:“臣知曉,必不敢怠慢寧公子,並在大典前,為寧公子造勢。”
    ……
    昭陽殿外,群臣散去,眾多臣子分成派別聚在一起,竊竊私語。
    一位武官見到尉重心事重重,上前低聲問道:“大將軍,莫非剛才真是聖祖傳詔?”
    “陛下就算膽子再大,也不敢假傳聖祖旨意。”尉重淡淡的道。
    那武官疑惑道:“既然如此,大將軍為何還有心事?那寧易雖不知何許人也,但能讓聖祖看重,可見不是凡人。”
    “千山與他相熟,這對大將軍可是好事。”
    尉重苦澀搖頭:“老李,你還是不懂,既然大家都知道寧易受到聖祖看重,為何陛下最後反而不親自招攬,而是交給我?”
    看到老李思索,尉重歎了口氣道:“天策府素來獨立,就算內部有矛盾,尉家與夏侯家一直不對付,但是在麵對外部時,天策府從來一心。”
    “但陛下此舉,會讓其他五大天將世家,懷疑我尉家是否完全聽命於陛下,和陛下其實私底下有協議。”
    “聖祖或許根本不理會這些小事,但我們可不敢賭,陛下才是大膽在此做文章,讓我們互相猜忌,當真是聖心難測,帝王心術!”
    那位李姓武官這才恍然大悟。
    奶奶的,這些人的腦子是什麽做的,這麽彎彎繞繞,差點給老子我弄暈了。
    ……
    帝都之事,寧易暫時並不知曉。
    又經半月,他一路遊山玩水,終於是帶著眾多弟子,回到了陰陽道宗。
    喜歡每月可以許願,道宗聖女淪陷請大家收藏:()每月可以許願,道宗聖女淪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