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 雪落太嶽冷 4
字數:2804 加入書籤
秦玉微微頷首,心中卻生疑。這護軍校尉在代國不過是八品職銜,所轄不過二百人馬,代國怎會以這等人為使?口中卻道:“原來是劉校尉,失敬了。卻不知劉校尉此來是為何事?”
那劉氂慣會察顏觀色,見秦玉麵色,已知其意,便道:“小將官職低微,原不敢參見鄭國上將,隻因太穀有雲騎都尉鎮守,小將不過是聽從上官差遣罷了。今日一早,我太穀上官得知貴軍將要到此,恐鄭國天兵遠來勞苦,又不得糧米果腹,便差小將帶些糧米,至此迎候貴軍,以犒勞鄭國將士。些許糧米本不足掛齒,然請鄭國天兵足食以解風塵之苦,再請鄭國上將率天兵移駕太穀,定不敢吝惜城中酒肉。”
“哦?”秦玉滿腹狐疑,不禁看向徐恒。卻見徐恒麵帶笑意,不置可否,便道:“劉校尉,貴國犒勞我大軍,便隻是糧米麽?太穀上下何其慳吝乎?”
劉氂麵色微變,強笑道:“將軍恕罪,為因事起倉促,上官唯恐迎候貴軍不及,便遣小將先來,而後再預備美酒豬羊,隻等將軍駕臨太穀。”
秦玉卻不理會,轉頭看向與劉氂同來的鄭軍兵士,問道:“你等可查看代使押送車輛?果有何物?隨代使同來者有多少人,是兵是民?”
那兵士道:“稟製司,小人等已查看,代人押送車輛共是二十架,盡是穀子,並無他物。代人共有二百人馬,皆是官兵,並無民夫。”
秦玉回頭看看劉氂,見劉氂垂下頭去,不敢看他。又看徐恒,見徐恒笑而不語,秦玉忽地仰頭哈哈大笑起來。
身旁眾兵士不知他意,不免詫異,劉氂偷眼觀瞧,隻見秦玉收住笑,喝道:“劉校尉,你道我是武將,便不曾讀書麽?我縱不讀書,也知弦高犒師故事。你區區代國微末裨將,也敢效仿古人,誆騙於我?”
劉氂大驚,急道:“將軍這是何意?小將如何敢誆騙將軍?小將實不知將軍所言之事,請將軍明察。”
秦玉冷哼一聲道:“你若當真是來犒勞我大軍,為何隻帶糧米?縱如你所說,不及預備酒肉,便連財帛也沒有麽?這等出使,向以文官為宜,你太古城中便連一個文官也尋不出麽?你區區八品武將,也敢充兩國來使,豈不教人恥笑?”
劉氂目瞪口呆,急切間說不出話來。秦玉道:“你分明是代國軍中督糧校尉,為免我生疑,編出一個護軍校尉來誆騙我。你此來非為犒勞我大軍,分明是向平遙運送糧草,路上偶遇我兵馬,便自作聰明,編出故事來企圖蒙混過關。聽你所言,也非粗莽武夫,想必也曾讀過些書,便敢小視我鄭人?我鄭國武將,哪個不知春秋?誰人不讀史書?豈能被你蒙騙?”
劉氂大驚道:“小的並非使詐,將軍如何不分青紅皂白?代鄭雖是敵國,然小的到此實是好意,將軍怎可無故生疑?”
秦玉喝道:“還敢狡辯?來人,將他拿下,代國軍卒,一體擒拿,不得放走一個。”
身旁眾親兵轟然應聲,上前七手八腳將劉氂擒住,遠處眾兵士也將代國兵卒圍了起來。代卒隻二百人,不敢抵抗,隻得束手就縛。
劉氂雖被按跪在地,卻仍亢聲道:“鄭國素稱中原上國,怎可如此對待來使,傳將出去,惹天下人恥笑。”
秦玉冷笑道:“我若被你騙過,才被天下人恥笑。”說罷又道:“劉氂,念你有些韜略,又有忠君報國之心,不若歸降我大鄭,日後前程,強似你在代國百倍。代國朝堂上下盡是昏庸無能之輩,哪有你出頭之日?你若葬身於此,豈不負了平生所學?”
劉氂仰頭看向秦玉,神色已複歸坦然,道:“罷了,我計謀既被你識破,夫複何言?劉氂乃是代臣,此生不知貪生背主之事,南鄭賊子毋需多言,劉氂有死而已。”說罷閉目等死。
秦玉見他年紀尚輕,料想必有家眷居於代國,要他降鄭,必有諸多牽絆,難以遂意,隻得歎口氣道:“既是如此,便隨你心意就是。來人,將此人處死,留他全屍,就地安葬。為他立一塊碑,存其姓名,以便代人收殮。再刻今日之事,以使其事留存後世。”
親兵將劉氂拉起,押著雙臂走向遠處。劉氂神態自若,頭也不回去了。
劉氂既去,但要如何處置他帶來的二百代卒,秦玉卻一時難以決斷。躊躇片刻,秦玉看向徐恒,徐恒卻不看他,隻不言聲。
這二百代卒是定不能放的。鄭軍深入代地,若放了代卒,行蹤必為代人察覺。但若不放,又該如何?隨大軍行止,必有諸多不便之處,又恐一時不慎,逃了一二個;若是盡數殺了...這些代卒卻是降兵,自古殺降不祥...
昔年襲取安肅之時,也曾殺降,彼時是深入燕境,不得已而為之,便連民夫也一並殺了。今日又是如此,莫非隻能殺降麽?秦玉縱有寬仁之意,然此事事關八千子弟性命,若一時婦人之仁,牽累大軍,隻怕...
秦玉猶豫不決,轉頭四望,見張羽、洪鍾、馬保都不在近前,隻於適立於身後,便道:“三郎,這二百代卒,卻要如何處置才好?”
於適道:“製司,這有何難?一並斬了就是,免生禍患。”
秦玉道:“這...也罷,三郎去處置罷,不必再稟我。”說罷閉上雙眼。
於適道:“是,製司放心就是。”便即大步去了。
秦玉命親兵將三個統製喚至身前,道:“代人使詐,太穀定不知我大軍到來,縱然這劉氂遣人回城報信,他城中也定不及防備。事不宜遲,振遠,你率騎軍快馬趕往太穀,取他城池。衛疆率亢營緊跟房營身後,一並入城。鶴霄率箕營隨我在後,劉氂雖送了些糧秣與我,卻有些少,我等一同去向太穀令再借些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