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醫農同濟
字數:6415 加入書籤
夜色已深,蘇錦繡回到鳳儀宮時已是深夜。巧兒見她麵色疲憊,連忙端來熱茶:&34;娘娘,您今日奔波過度,還是早些歇息吧。&34;
&34;不急。&34;蘇錦繡接過茶盞,眉頭微皺,&34;農學院情況如何?可有麗妃的人作亂?&34;
&34;周伯已加派人手巡視,暫時未發現異常。不過,他派人送來一份名單,疑是麗妃收買的幾名學生。&34;巧兒從袖中取出一張紙條遞給蘇錦繡。
蘇錦繡仔細查看,點了點頭:&34;果然與我猜測的差不多。讓周伯密切關注這幾人,但不要打草驚蛇。&34;她將紙條收入袖中,忽又想起什麽,&34;對了,陛下回宮了嗎?&34;
&34;回來了。聽說陛下剛回宮就召見了王太醫。&34;
&34;王太醫?&34;蘇錦繡眼中閃過一絲驚訝,旋即轉為思索,&34;想必是為了醫學院的事。&34;
巧兒好奇道:&34;醫學院?娘娘是想在農學院增設醫學課程?&34;
&34;不錯。&34;蘇錦繡放下茶盞,語氣堅定,&34;農學院已初具規模,是時候將醫學課程也納入其中了。農事與醫術本就相通,藥材種植、草藥辨識、病蟲害防治,這些既是農學知識,也是醫學基礎。&34;
&34;太後和麗妃那邊怕是不會善罷甘休。&34;
&34;所以我才要抓緊時間。&34;蘇錦繡站起身,走到案幾前鋪開紙筆,&34;明日我要與王太醫詳談醫學課程安排。今晚先將教學大綱擬出來。&34;
次日清晨,蘇錦繡剛用完早膳,便有宮女通報王太醫求見。
王太醫入內後恭敬行禮:&34;老臣參見娘娘。&34;
&34;王太醫請起。&34;蘇錦繡示意他就座,&34;聽聞昨夜陛下召見了你?&34;
王太醫麵露喜色:&34;正是。陛下召見老臣,詢問在農學院設立醫學課程的可行性。老臣當即表示全力支持,並已著手選拔太醫院中可堪大用的年輕太醫作為講師。&34;
&34;陛下果然與我想到一處。&34;蘇錦繡欣然道,隨即取出昨夜擬定的教學大綱,&34;這是我草擬的醫學課程安排,請王太醫過目。&34;
王太醫仔細閱讀,不時點頭:&34;娘娘考慮周全。這醫農相結合的思路極好,尤其是將藥材種植納入課程,既能讓學生掌握藥材生長規律,又能提高藥材品質。&34;
&34;正是此理。&34;蘇錦繡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34;醫術與農技本是一體兩麵。良醫需懂藥材生長,好農亦當知草藥辨別。農學院學生若能兼修醫術,日後無論行醫還是務農,都能事半功倍。&34;
王太醫讚同道:&34;確實如此。不過,老臣有一憂慮。太醫院中保守派勢力不小,他們恐怕會阻撓此事。&34;
&34;我已預料到這點。&34;蘇錦繡胸有成竹,&34;所以我們先從基礎課程開始,如藥材辨識、簡易傷口處理、常見病症診斷等。這些實用技能,即便是最保守的太醫也難以反對。待課程站穩腳跟後,再逐步引入更深入的醫學知識。&34;
&34;娘娘深謀遠慮。&34;王太醫佩服道,&34;老臣願意親自上陣,教授學生們醫藥知識。&34;
&34;那再好不過。&34;蘇錦繡欣然道,隨即話鋒一轉,&34;對了,太醫院可有新進展?那些我們改良的治療方案推廣得如何?&34;
王太醫麵露難色:&34;正是此事老臣想向娘娘匯報。新法雖效果顯著,但太醫院中抵觸情緒頗重。尤其是幾位資曆深厚的老太醫,堅持傳統醫法不肯變通。如今院中已隱隱分成兩派。&34;
蘇錦繡並不意外:&34;這在預料之中。變革之初,阻力總是最大的。&34;她思索片刻,問道:&34;太醫院近來可有棘手病例?&34;
&34;有一例。&34;王太醫眼前一亮,似乎明白了蘇錦繡的意圖,&34;戶部侍郎之子患怪病,高熱不退、身發紫斑、口舌生瘡,已延請多位太醫診治,卻無明顯效果。&34;
&34;此症我曾見過。&34;蘇錦繡微微頷首,&34;正好可借此機會展示新法成效。你回去準備一下,我午後便去太醫院,親自為那侍郎之子診治。&34;
&34;娘娘醫術精湛,定能手到病除。&34;王太醫欣喜道。
兩人又詳細討論了醫學課程安排及教材編纂事宜,達成一致後,王太醫告辭離去。
蘇錦繡隨即命巧兒準備轎輦:&34;先去一趟農學院,然後再去太醫院。&34;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農學院內依舊生機勃勃,學生們或在教室聽講,或在田間實踐。蘇錦繡直接來到周伯所在的辦公處。
&34;娘娘。&34;周伯見她到來,連忙行禮,&34;學院一切正常,那幾名可疑學生昨夜雖有私下聚會,但未見異常舉動。&34;
&34;很好。&34;蘇錦繡點頭,隨即道出來意,&34;我決定在農學院增設醫學課程,由王太醫牽頭負責。你即刻安排出幾間教室,改造成醫學講堂和藥材陳列室。另外,劃出一片區域作為藥草園,用於種植常用藥材。&34;
周伯略一思索:&34;這倒不難。東南角有幾間閑置校舍,稍加改造便可成為醫學講堂。至於藥草園,可在水稻試驗田旁辟出一塊地來。&34;
&34;就這麽辦。&34;蘇錦繡滿意地點頭,&34;此事宜早不宜遲,我已與王太醫商定,三日後開始第一堂醫學課程。&34;
交代完畢,蘇錦繡便乘轎輦直奔太醫院。
太醫院內,王太醫已在門口等候。見她到來,連忙上前引路:&34;戶部侍郎之子就在裏麵,剛才老臣已稍作診斷,症狀與娘娘所言相符。&34;
病房內,戶部侍郎焦急地守在病榻前。見蘇錦繡進來,連忙起身行禮:&34;草民參見娘娘。&34;
&34;侍郎不必多禮。&34;蘇錦繡示意他起身,走到床前查看病情。
床上躺著一個約十二三歲的少年,麵色潮紅,雙唇紫黑,身上布滿紫色斑點,神誌恍惚。
蘇錦繡先查看了少年的舌苔、脈象,又察看了他的皮疹情況,隨後轉向王太醫:&34;準備銀針、艾草、黃連、黃芩、金銀花、連翹各三錢,再加紫草、赤芍各五錢。&34;
王太醫迅速按她的吩咐準備藥材,同時悄聲問道:&34;娘娘是用清熱解毒之法?&34;
&34;不錯。&34;蘇錦繡點頭,&34;此症乃熱毒內盛,兼有瘀血阻滯。需先用銀針放血排毒,再以清熱解毒之藥內服,加紫草、赤芍活血化瘀。&34;
正說話間,幾名老太醫聞訊趕來,為首的鄭太醫須發皆白,神色倨傲:&34;聽聞娘娘親臨,老朽特來請教。&34;言辭恭敬,語氣卻帶著幾分不屑。
蘇錦繡不動聲色:&34;鄭太醫醫術精湛,不知對此症有何見解?&34;
鄭太醫瞥了一眼病榻上的少年,傲然道:&34;此乃濕熱之症,當以祛濕為主,佐以清熱。老朽已開具方子,隻是病情頑固,需時日調理。&34;
&34;鄭太醫診斷有誤。&34;蘇錦繡直言不諱,&34;此非單純濕熱,而是熱毒內盛兼瘀血阻滯。若按祛濕之法治療,不僅無效,反會加重病情。&34;
鄭太醫臉色一變:&34;娘娘此言差矣。老朽行醫五十餘載,診斷豈會有誤?再者,熱毒瘀血之症,用藥猛烈,恐傷正氣。&34;
戶部侍郎在一旁聽得忐忑,不知該聽誰的。
蘇錦繡沒有與鄭太醫爭辯,而是轉向戶部侍郎:&34;侍郎大人,令郎病情已拖延多日,若再不采取有效措施,恐生危險。我可當場為令郎施治,若三日內無效,再改用鄭太醫之法,如何?&34;
戶部侍郎猶豫片刻,看了看奄奄一息的兒子,終於下定決心:&34;就依娘娘之言。&34;
&34;好。&34;蘇錦繡點頭,隨即吩咐王太醫,&34;準備銀針,我先為患者放血排毒。&34;
王太醫遞上消毒後的銀針。蘇錦繡熟練地在少年雙臂、背部多處紫斑上施針,放出瘀血。隨後又在特定穴位上施以艾灸,以溫經活血。
鄭太醫在一旁冷眼旁觀,不時發出不屑的輕哼聲。
完成外治後,蘇錦繡親自煎藥,監督少年服下。不到一個時辰,少年額頭的溫度便有所下降,原本緊皺的眉頭也舒展開來。
&34;娘娘醫術神奇!&34;戶部侍郎驚喜地發現兒子狀態好轉,連連稱謝。
蘇錦繡卻並不驕傲:&34;這隻是初步見效,接下來還需連服三日藥物,才能痊愈。&34;她隨即寫下詳細的用藥和護理方法,交給王太醫,&34;按此方法繼續治療,三日後必有明顯好轉。&34;
鄭太醫見狀,臉色陰沉,一言不發地離去。其他幾位老太醫見蘇錦繡醫術確實高明,態度也有所軟化,紛紛上前請教。
離開病房後,王太醫欣喜地對蘇錦繡道:&34;娘娘此舉意義重大。戶部侍郎之子若能痊愈,不僅能為新法贏得聲譽,還能爭取戶部支持,對農學院醫學課程的推行大有助益。&34;
&34;正是此意。&34;蘇錦繡微笑道,&34;另外,我已命人將今日診療過程詳細記錄,整理後可作為醫學院教材的一部分。實際案例往往比理論更有說服力。&34;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兩人正交談間,忽見一名年輕太醫匆匆走來:&34;王院首,不好了!鄭太醫正在召集太醫院各科主事,聲稱要聯名上書太後,反對在農學院開設醫學課程!&34;
王太醫聞言大驚:&34;此事已得陛下首肯,鄭太醫這是在與陛下作對!&34;
&34;不必慌張。&34;蘇錦繡鎮定自若,&34;太醫院內部分歧在所難免。我們隻管做好自己的事。三日後戶部侍郎之子痊愈,再加上陛下支持,鄭太醫翻不起大浪。&34;
王太醫點頭:&34;娘娘說得是。老臣這就去安排人手,開始編撰醫農結合的教材。&34;
&34;很好。教材宜簡明實用,以農學院學生的知識水平為基礎,循序漸進。&34;蘇錦繡叮囑道,&34;重點放在常見病症診治、傷口處理、藥材種植與辨識等實用知識上。待學生掌握基礎後,再逐步深入。&34;
交代完畢,蘇錦繡離開太醫院,返回鳳儀宮。路上,她心中盤算著接下來的部署:醫學課程一旦在農學院站穩腳跟,就能培養出一批既懂農技又通醫術的人才。這些人才將成為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也是她推動改革的重要依靠。
回到鳳儀宮,巧兒迎上前來:&34;娘娘,太後派人傳話,命您明日午時前去慈寧宮議事。麗妃也會在場。&34;
&34;看來太後已得知醫學課程之事了。&34;蘇錦繡冷笑一聲,&34;這次她又要找什麽借口阻撓?&34;
&34;還有一事。&34;巧兒壓低聲音,&34;剛收到周伯密信,農學院內那幾名可疑學生今晨秘密會麵,似乎在策劃什麽。周伯已派人嚴密監視,但尚未確定具體計劃。&34;
蘇錦繡眉頭微皺:&34;麗妃這是想兩麵夾擊。一麵在太後麵前阻撓醫學課程設立,一麵在農學院內部製造混亂。&34;
她沉思片刻,決斷道:&34;傳我命令,即刻加強農學院巡邏,尤其是藥草園區域。另外,通知王太醫,明日午時前務必讓戶部侍郎之子病情有明顯好轉。太後那邊,我親自應對。&34;
&34;娘娘早有預料,麗妃定會铩羽而歸。&34;巧兒笑道。
喜歡農醫聖女:錦繡福妃傳請大家收藏:()農醫聖女:錦繡福妃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