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老狗

字數:9728   加入書籤

A+A-


    這個事,源自一段很久以前在網上偶然刷到的監控視頻,那畫麵,至今想起來都讓我頭皮發麻。
    因為當初還沒有展開淨網行動,所以啥亂七八糟的視頻都有。
    甚至可以在空間裏看到戰場上斬首的視頻。
    不像現在大多數都是劇本,而這個視頻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視頻的背景是一個不知名的小村子,破舊的房屋錯落分布,道路兩旁堆著柴禾,處處散發著陳舊的氣息。
    視頻裏有一條老狗,身形瘦骨嶙峋,毛發雜亂。
    一條粗鐵鏈緊緊地拴在它的脖子上,另一端固定在狗窩的木栓上。
    它的眼睛渾濁,整日趴在地上,偶爾緩緩地搖搖尾巴,像是在向這漫長又無趣的日子妥協。
    過年的時候,村子裏熱鬧起來,外出打工的人紛紛返鄉。
    有一家人從外地回來,其中有個不懂事的小孩,一回到老家就像脫韁的野馬,滿村子撒歡。
    路過老狗旁邊時,他像是突然來了惡趣味,對著老狗又踢又打。
    老狗被打得嗚嗚哀鳴,隻能拚命往後縮。
    可脖子上的鐵鏈限製了它的躲避空間,隻能任由小孩欺負。
    小孩玩膩了才大笑著跑開,老狗趴在地上,一動不動,像是在默默承受著這無端的惡意。
    到了晚上,村裏的人都出去喝酒聚會了,這家小孩的家人也不例外。
    小孩一個人留在家裏,百無聊賴地看著電視。
    夜越來越深,鄉村的夜晚格外寂靜,隻有窗外偶爾傳來幾聲犬吠。
    突然,“咚咚咚”,一陣敲門聲打破了平靜。
    小孩被嚇了一跳,注意力從電視挪到聲響上,大聲問道:“誰啊?”門外卻沒有回應。
    他又問了幾遍,還是一片死寂。
    小孩心裏有點發毛,但好奇心作祟,他壯著膽子走到門口,透過門縫往外看,外麵黑乎乎的,什麽也看不清。
    猶豫再三,他還是沒有開門,學校裏教過不可以給陌生人開門。
    過了許久,小孩的家人喝酒回來了。
    小孩像是找到了主心骨,連忙跟家人說:“剛才有老人敲門,我問是誰,他也不回答,我就沒開。”
    家人也沒當回事,隻當是哪個喝多了的鄰居敲錯門了。
    直到第二天,越想越不對勁,村子裏就那幾號人,都去喝酒了怎麽會有人敲門。
    於是就去查了監控,這家主人查看監控時,整個人都僵住了,差點嚇得把手機扔出去。
    監控畫麵裏,夜深人靜之時,隔壁那條被欺負過的老狗。
    不知用了什麽方法,竟然自己把固定在木栓上的環扣解開了。
    它緩緩站起身,後腿直立。
    前爪垂在身側,就那樣直挺挺地像人一樣站著,一步一步,慢慢地朝小孩家走來。
    它的動作僵硬又機械,每一步都帶著說不出的詭異。
    走到門口後,它用頭輕輕地撞了幾下門,發出“咚咚”的聲音,和小孩描述的敲門聲一模一樣。
    緊接著,就聽到小孩在屋內問話的聲音,可老狗自然不會說話,畫麵裏隻有死一般的寂靜。
    就在這時,更恐怖的事情發生了,老狗的喉嚨裏竟然發出了幾聲咳嗽聲。
    那聲音沙啞、蒼老,像極了一位年邁老人的咳嗽,在寂靜的夜裏格外刺耳。
    看到這一幕,主人的頭皮瞬間炸開,全身的寒毛都豎了起來,一股涼意從腳底直竄到頭頂。
    這件事很快在村子裏傳開了,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
    有人說老狗是被什麽東西附身了,也有人說這是老狗的報複,還好沒開門不然小孩必然會出大事。
    而後這老狗當然也是活不成了,沒多久就被殺了。
    我喝了口水繼續說道:“當時我看到視頻就是,這個狗站起來走過去敲門,沒人開還會坐下等,
    後來居然站起來學人咳嗽誘騙開門,真的是荒唐!
    這不是精怪是什麽?”
    蚊子聽的起了一身雞皮疙瘩:“我的媽耶,怪不得以前寨子裏的人老是說狗養到十二歲就要殺了。
    因為會成精,可能會禍害主人家!。”
    杜濤趴在我的座椅上聽的津津有味:“蚊子你說錯了,在民間一些觀念中,除了狗以外。
    也有說貓到一定年齡可能會出現類似“成精”等說法,
    但是一般認為貓是8歲就該殺了,而狗是7歲,所以叫做“貓八狗七”。”
    我點點頭:“杜濤說的沒錯,不是十二歲是七歲,但是這都是以前老一輩的說法。
    以前的人都很少活過六十的,這狗能活七歲也是相當不得了了。
    現在生活水平好了,七歲很正常。”
    蚊子調整著坐姿,找了個舒服的姿勢說道:“那小孩還好沒開門,不然肯定會被咬死的。”
    我看著後視鏡,想觀察多傑的表情,但是明顯人家對這種事似乎司空見慣。
    畢竟人家是專業的,要是拍成電影,我感覺他都可以拿一個獵魔人的角色。
    我看了幾眼以後,收回目光看著行駛中飛速掠過的道路:“所以啊,我們這個日常生活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還是要多與人為善,與動物為善良,別沒事就喜歡欺負小動物,
    這些玩意,指不定智商有多高,人家不會說話,不代表它不懂事情。”
    我看這番言論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大家都是一臉認可,便繼續說道:“所以我師兄也是經常告訴我,出去山裏,尤其是不要招惹蛇蟲蛇蟻。”
    蚊子做起一副誇張的表情:“啥?螞蟻也不能欺負?這還有啥道理?那要不要走路了。”
    我目不斜視的回複:“沒說不讓你走路,你不能故意去欺負這些小玩意而已,應該是這樣意思吧,具體原因我也不太清楚。”
    “因為很多地方,有些山神的化身就是螞蟻。”多傑嗡嗡的聲音傳來。
    我點點頭,原來如此。
    不過回想起來,也確實在雲男的一些少數民族聚居村落,有著對螞蟻的獨特崇拜,甚至將螞蟻與山神聯係在一起。
    有一個傳說,在很久以前,村子遭遇了一場大旱災,土地幹裂,莊稼顆粒無收,水源也幾近枯竭。
    就在村民們陷入絕望之時,一隻通體火紅的螞蟻出現在一位老者的夢境中。
    它告訴老者,村後那座看似普通的山,實則是一座神山,山裏藏著解決旱災的秘密,而它就是守護這座山的神靈化身。
    第二天,老者將夢境告知眾人,村民們半信半疑,但麵對絕境,決定一同上山探尋,也是死馬當活馬醫。
    第三天,當他們來到山中一處隱秘的山穀時,突然發現無數螞蟻排著整齊的隊伍,正從山穀深處搬運著什麽。
    村民們順著螞蟻的路線走去,竟發現了一處被巨石堵塞的泉眼。
    大家恍然大悟,在螞蟻的“指引”下,齊心協力搬開巨石,清澈的泉水瞬間湧出。
    從那以後,村民們便認定螞蟻是山神的使者。
    對螞蟻敬重有加,將山神和螞蟻共同奉為守護村落的神明。
    他們相信,螞蟻的行為是山神意誌的體現,螞蟻在村裏的活動,是在護佑著村子。
    每年特定時節,村民們都會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擺上豐盛的食物,不僅祭祀山神,也祭祀螞蟻。
    他們會在村子周圍撒上穀物,供螞蟻食用。
    祈求螞蟻和山神能繼續庇佑村子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平安。
    而這種故事其實還不少,供奉螞蟻的村子也有不少,虎南,運南,逛西,川地都有一些。
    這山裏的東西,說不清道不明的誰知道呢,神仙的真的存在嘛?
    鬼怪真的存在嘛?
    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經曆,經曆過的人和沒經曆過的人永遠都是在互相攻擊和互相矛盾。
    但是吧我說句公道話,我認為鬼怪是應該且必須應該“存在”的。
    不然死亡將會變得多麽可怕,如果沒有那些故事,如果真的沒有地府和天堂,人們對於生命的意義可能會變得更加迷茫。
    至於真假,誰在意呢?
    人們更多的隻是在意有沒有那麽一個盼頭罷了。
    從人類文明誕生之初,便有對神明鬼怪的想象與描繪。
    在遠古的岩畫裏,半人半獸的神秘形象凝視著。
    在那些古老的神話傳說中,神仙鬼怪主宰著世間萬物的運行。
    這是老祖宗們早期試圖理解世界、解釋自然現象的嚐試。
    從雷鳴電閃到四季更迭,都被賦予了神鬼的意誌,也可以理解為將自然力量人格化神格化。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對鬼怪和天堂地府的信仰,是一種心理防禦機製。
    現實世界充滿了苦難與挫折,死亡更是一道難以直視的鴻溝。
    當人們麵對至親的離去,或是自己生命的盡頭。
    “鬼怪世界”“天堂地府”便是成為了他們情感的寄托。
    就像榮格提出的集體無意識理論,這些信仰是人類共有的深層心理結構,它跨越了時空和文化的界限,成為一種特別的也是特殊的精神慰藉。
    如果從哲學層麵再來看待這個問題,這又涉及到存在主義的核心問題:生命的意義。
    加繆認為世界是荒誕的,人類便是在這荒誕中尋找意義。
    鬼怪和天堂地府的概念,何嚐不是人類賦予生命意義的一種方式呢?
    它們讓人們相信,死亡不是終點,生命有著延續和升華的可能。
    這種信仰在無形之中製作起了一種信仰上或者說靈魂上的道德約束。
    人們相信善惡終有報,在生前要遵守道德規範,以免死後遭受懲罰。
    這所謂的“道德自律”,雖無法被證實,但卻在人們心中有著強大的力量。
    也為社會穩定做出了突出貢獻。
    再看宗教與文化的交融,無論是西方的基督教、東方的佛教,還是各種民間五花八門的信仰。
    都無一例外是對自然世界的生動描繪與對自然力量的敬畏。
    當然希臘神話除外,那玩意多少帶點離譜,但也不排除代表著當時社會的一些縮影。
    在宗教建築裏,精美的壁畫和雕塑,展現著天堂與地獄的景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繁瑣的儀式中,人們通過祈禱和祭祀,與神明鬼怪進行“對話”。
    這些信仰與文化相互滲透,成為了人類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科學昌明的今天,我們擅長用理性和實證去審視世界。
    科學無法證明鬼怪和天堂地府的存在,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毫無價值。
    科學追求的是客觀事實,而信仰和想象則給予我們情感的滋養和精神的支撐。
    它們就像兩條平行的軌道,共同推動著人類思想的前行與社會的進步。
    回到最初的話題,鬼怪是否真的存在已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它們承載著人類對生命、死亡和意義的思考,是人類精神世界的瑰寶。
    在這個充滿未知未來的生活裏,這份“盼頭”將永遠陪伴著我們,指引著我們不再迷茫,也讓更多人擁有了一個強大的心理支撐。
    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鬼文化”與“祭祖文化”如兩條緊密交織的絲線,貫穿於不同民族和地域的精神脈絡裏,深刻影響著人們的信仰、習俗與生活方式。
    而其中從古至今,圈內仍然有著“陰陽分界線”的觀念,恰似一座橋梁,連接起人間與鬼域。
    這也成為大多數人理解這兩種文化的關鍵。
    古人認為,世界被一道神秘的分界線劃分為人間與鬼的世界。
    這條線猶如一層薄紗,看似無形卻又切實存在,隔開了生者與逝者。
    鬼的世界被描繪成一個陰森、幽暗且充滿未知的領域,與生機勃勃的人間形成鮮明對比。
    在這樣的認知下,鬼的形象往往與恐懼、災禍相聯係。
    尤其是當鬼因“饑餓”而從鬼域來到人間時,便首先會選擇禍害親人。
    因為他們憑借本能還能找到回家的路。
    這裏的“饑餓”並非單純的物質需求,更多是一種對人間情感、供奉和關注的渴望。
    也能體現古人對鬼的複雜情感——既敬畏又憐憫。
    他們認為生活裏的許多不幸,身體健康又或者運勢低迷,是因為這些鬼的作為導致的,為了避免鬼的侵擾,確保家族平安,祭祀活動應運而生。
    祭祀最初的目的便是安撫那些可能因“饑餓”而躁動不安的鬼怪。
    通過獻上豐盛的食物、酒水和祭品,滿足它們的需求。
    希望它們能夠待在屬於自己的世界,不要輕易涉足人間,禍害自己曾經的家人。
    這一行為背後也代表著古人對世界秩序的尊重。
    他們相信,隻有讓鬼在鬼的世界得到妥善的安置,人間的生活才能安穩有序。
    祭祖的行為也正是這種祭祀文化的核心體現與延續。
    祖先作為與家族血脈相連的逝者,在鬼文化的體係中占據著特殊的地位。
    人們相信,祖先的靈魂在鬼的世界裏依然關注著家族的興衰榮辱,他們既可能成為護佑家族的力量。
    也可能因未得到足夠的尊崇和祭祀而心生不滿,從而帶來災禍。
    因此,祭祖不僅是一種對祖先的緬懷和感恩,更是一種通過儀式來維係陰陽兩界和諧關係的重要手段。
    在祭祖儀式中,人們懷著敬畏之心,遵循著世代相傳的傳統,準備各種祭品,布置莊重的祭祀場所。
    他們向祖先的牌位或墳墓上香、敬酒、鞠躬,訴說家族的近況,祈求祖先的庇佑。
    這些儀式不僅僅是形式,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傳承。
    通過祭祖,家族成員感受到自己與祖先之間的緊密聯係,這種聯係跨越了生死的界限,成為家族凝聚力和認同感的重要來源。
    鬼文化與祭祖文化在曆史的演變中相互影響、相互交融。
    鬼文化中的恐懼與敬畏,為祭祖文化賦予了莊重和神秘的色彩。
    而祭祖文化中的親情與傳承,則為鬼文化注入了人性的溫暖和情感的力量。
    它們共同構成了人類對生死、對未知世界的獨特理解,成為人類文化寶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現代社會,盡管科學知識不斷普及,但鬼文化與祭祖文化所承載的情感和價值觀,依然在人們的心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提醒著我們不要忘記根本,銘記家族的曆史與傳承。
    總之,封建迷信是不能一棒子打死的,因為你活在陽光裏,不代表所有人都在陽光裏,有時候,很多人是需要“鬼”的存在的。
    我們要擯棄的是那些不好的,邪惡的文化遺留,要正確的麵對自己的文化,要正確的認知信仰,而非魔怔的。
    學習是為了讓我們更加理性的去看待所有的問題,而不是去製造更多的問題。
    而探索這個世界也是必要的行為,讀萬卷書也要行萬裏路。
    光有理論卻沒有實際操作,有時候我也建議那些製造問題的人去真正的現實裏看看吧。
    不要隨意否定一切自己沒有經曆過的事,你可以不出發,但是那些大好河山會一直等著你,那些傳說故事也期待著你的帶來。
    喜歡一位探險者的自傳請大家收藏:()一位探險者的自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